- 相關推薦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酸的和甜的》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共分為8個自然段。
“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是課文中狐貍鬧的笑話。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親自嘗嘗,他們都將錯過這一頓美餐。
沒有嘗過,怎么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
2、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比較詞句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感悟。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說話能力
3、讓學生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從小動物們的對話、表情中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讀出不同性格特點的小動物的說話語氣,感悟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并且能夠演一演。
五、說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生字和課文大意。
2、分析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不同性格。
3、抓住人物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4、拓展延伸,聯系生活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5、師生合作表演課本劇。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7課《酸的和甜的》。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他的原身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寓言。這篇文章形式活潑,故事情節有趣,小孩子應該非常喜歡。“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是狐貍的自我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親自嘗試。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說學情
我所認教的班級是二年級三班,這個班的孩子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達,表現自己。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很好的理解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從小動物的對話表情中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
3、感悟做事情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和過程
現在,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一)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么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悅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是閱讀寫作教學的基礎,是1,2年級教學的重點。因此課前復習生字時,我利用比賽摘葡萄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復習生字詞,并引入新課。
(二)圖文結合,以讀為本,表演幫助理解課文。
在人教版的低年級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教授這篇課文更是在每個自然段都安排了一幅插圖,利用這一條件,我先出示圖片讓學生找到了課文的重點段落第四自然段,在開課不久就先提出這個自然段學的設計一是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二是考慮到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況制定的。由圖學文,學生找到“小猴子想干什么”并進行表演,從表演中體會出重點詞“迫不及待”的`意思,也就幫助理解重點段落。當提出“小猴子聽了小兔子的話后做了什么時”又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邊讀邊演重點詞“大口大口地”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詞句,積累語言,自讀自悟。而講到文中另一重要角色狐貍時,我同樣運用了圖文結合法,讓手讓學生自己品讀,理解。課文的2,3,5,6段,是過度段落我處理得比較弱,但依然是通過看圖讀文進行學習的。
在反復的看圖,讀文,表演中體會出課文的深刻道理。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2-2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2-24
《酸的和甜的》教學的反思02-23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5-26
小學語文《酸的和甜的》教案01-08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優秀03-22
語文教案《酸的和甜的》02-0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01-0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01-11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