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則運算說課稿
四則運算說課稿(一)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四則混合運算練習一》。本人將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向各位評委進行匯報。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9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和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以及加減乘除混合三步計算的基礎上的練習課。本節課是學生在通過第一課時的探究、自主學習得出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但沒有通過一定量的訓練,還沒有達到熟練度的基礎上教學的。而四則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運用十分廣泛,又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和科學知識的基礎,因此是小學生必須掌握最基礎的知識與技能。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對于練習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鞏固與加深哪些新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等;如何對知識進行梳理、歸類、比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組織有效的練習。進行哪些綜合運用知識的訓練;形成哪些數學基本能力;獲得哪些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能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到數學知識在學習上的遷移性。
3、在計算中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思想。
重點:掌握運算順序,正確計算。
難點:能正確計算,解決實際問題,說出算理。
三、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和應用及計算為主線。引導學生以"觀察、對比、總結" 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和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以及相應的練習題。
五、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現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你會背誦哪些關于清明節的古詩?你能快速的說出這首詩有多少個字嗎?(學生采用混合計算的方式說出古詩的字數)
(設計意圖:現在正積極探討是否進行文理分科,我想在數學課中同樣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情境引入 回顧再現
清明節就要到了,老師這節課就帶同學們去我們家鄉的蒼山去游覽一番。我們一共去了30名同學,還有老師。如果學生票每人2元,成人票每人5元,我們一共需要多少元?
(學生探究、解決說出計算步驟)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本環節巧妙創設情境,設計讓學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機會就多,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引出課題:四則運算練習
(二)、分層練習 強化提高
1、基本練習
現在我進入了園林內,眼前是一片開闊地,可是這里不滿了地雷,同學們能不能快速而用準確的把他排除掉呢?出示一組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計算題。計算完畢學生總結方法: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走過這片平地,我們將要面臨著陡峭的臺階,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登上去呢?出示一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習題,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緊扣上一環節的情境,呈現較簡單的幾組習題,讓每一位同學都體會成功的喜悅。)
2、綜合練習
我們現在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塔的正面有三幅石雕,左面和后面分別有四幅石雕,你知道塔的四周一共有多少塊石雕嗎?
這時老師看見一位老人在苦苦的思索一個問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3、提高練習
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山腳下,馬上就要攀登主峰了,在上山以前,我們需要買一些東西,給你20元錢,面對這么多商品你能提出那些問題?
(設計意圖:新教材融計算于解決問題之中,這是源于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只有在解決問題時才需要計算。因此,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定,也應是這樣的。我這樣整改情境圖,既便于突出學生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又便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驗、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聯系,可以幫助實現在解決問題——用綜合算式——需要運算順序——需要在解決問題情景中去分析運算順序的建構過程,實現計算與應用交融的目的。)
(三)、自主檢測 評價完善
1、自主檢測
現在我們要開始攀登主峰了,道路是崎嶇的,我相信同學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登頂成功,只要細心,你就能行。學生獨立完成習題。
(設計意圖:我這樣設計練習,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2、評價完善
一生匯報答案,其余自我核對,矯正錯誤。
(設計意圖:我這樣設計練習,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四)、歸納小結 課外延伸
1、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教師適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以情感性和知識性評價。
2、課外延伸
課本第九頁思考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讓學生把這節課的收獲和尚存在的疑問告訴小組的同伴,針對學生疑問采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給予解決,這樣不但使問題得以解決,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助精神。)
四則運算說課稿(二)
單元備課
教材簡析: 人教版實驗教材根據《標準》的理念與目標要求-"能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并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標準》P21),采取的是與解決問題相結合的編排方式。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左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這樣乘除在后的類型是第一次出現),并對此前學習過的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概括和總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塊:1.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整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 有關0的運算。本單元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教學整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其中的問題是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創設了熱鬧的滑雪場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應的4個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歸納,主動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的運算順序。借助括號的加入體會解決問題途徑的多樣性。
2、教學難點:會用括號列綜合算式。
四、課時安排:共6課時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第一課時:四則運算(一)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教學方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 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
P8/1-4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第二課時:四則運算(二)
教學內容:P6例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會準確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順序,能列綜合式解答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列綜合式解答問題及解題的策略。
教學方法:練習法、講授法 比較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二、新授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www.baimashangsha.com)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式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
P8-9/5-9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第三課時:四則運算(三)
教學內容: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含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計算。
2、歸納并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能列合理的綜合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講授法 比較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二、新授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區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后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后,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
課堂作業本P4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三)
上午冰雕區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0
=3(名) =3(名)
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第四課時:四則運算(四)
教學內容:P11例5(強化小括號的作用)、歸納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 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 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含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計算。
教學方法:練習法、講授法 討論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憶前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種不同的四則運算,你們還記得嗎?誰能說說你在前面都學會了哪些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
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
P14-15/2、3、5-7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四)
(1)42+6×(12-4) (2)42+6×12-4
運算順序:
=42+6×8 =42+72-4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第五課時:四則運算(五)
教學內容:P13例6(0的運算)
1、 教學目標:能熟練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通過合作學習,歸納總結0的特性。
3、會利用0的特性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練習法 講授法 討論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后進行概括總結關于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于0的運算你還有什么想問的或想說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
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結
學生小結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四、作業
P15-16/8-13
板書設計:
關于"0"的運算
100+0=100 235+0=235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0能否做除數?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數。
99-0=99 154-0=154 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
0×29=0 0×78=0 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49-49=0 128-128=0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P14、15、16(練習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 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算一算,比一比
56+25-17 24÷8×2
56-25+17 24-8×2
56-(25+17) (24-8)×2
2、計算下面各題
(15+20)×3 (59+21)×(96÷8)
(124-85)×12÷26 (75+240)÷(20-5)
3、看誰算得快
75+360÷20-5 72-4×6÷3 75+360÷(20-5)
(72-4)×6÷3 (75+360)÷(20-5) (72-4)×(6÷3)
二、問題解決
1、王老師要批48本作文,已經批了12本,如果每小時批9本,還要幾小時?
2、動物園里一頭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貓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是熊貓的幾倍?
3、水果店運來蘋果、梨各8箱,蘋果每箱25千克,梨每箱18千克,一共運來水果幾千克?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幾厘米?
三、綜合提高
P14(5)、P15(8、9、10、11)P16(12、14)
四、小結
四則混合運算有幾種類型,它們的計算順序分別是怎樣的?
你還有什么想說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四則運算說課稿(三)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八冊課本第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設計:
一、情境引入
師: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師:這是東北地區滑雪場(課件出示滑雪場圖片)。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有關滑雪場的情況。
二、探究新知
(1)加減混合
1、 出示信息: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
2、 提出問題
生:到了下午還有多少人?
3、 列式計算
師選擇兩種不同方法的學生板書
第一種:72-44=28 28+85=113
第二種:72-44+85=113
4、 匯報交流:列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的學生分別說說解答思路。
生1:我是先算走了44人后還剩多少人,再用剩下的人加上又來的85人就是下午的人數。
生2:我和他想的一樣,只是我把第一次算出來的差28人記在腦子里,再想28加上又來的85人就是113人。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學列出了一道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這樣寫比較簡單。
師:由于數目越來越大,直接寫出最后得數容易出錯,能不能想個辦法既可以簡單地寫成一個算式,又能清晰地看到第一次算出的得數呢?
(教學遞等式書寫格式)
72-44+85
=28+85
=113(人)
師:看得懂嗎,看著老師寫的你能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生:先算72-44,再用差加上85
嘗試用遞等式計算:37+24-15
板演:37+24-15
=61-15
=46
匯報:先算37+24等于61,再算61-15等于46.
5、 加減混合運算方法小結
師: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道算式,他們有什么特點?
生:只有加減法(教師隨即板書"只有加減法")
師:那只有加減法的算式我們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呢?
(生大概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補充說明:也就是說,在只有加減法的算式里,我們是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師:誰聽明白老師剛才的話?請你來說一說?
(2)乘除混合
1、出示信息:"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師:你能根據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并用遞等式計算嗎?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板演)
2、第一種:987 3 6
=329 6
=1974(人)
第二種:6 3 987
=2 987
=1974(人)
師:請你給大家說說你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生1:先算每天接待多少人,再乘6就是6天接待的人數?
置疑:恩,329 6,也就是6個329人,我有個疑問,你怎么知道每天接待的人數都一樣呢?
生2:題目中說"照這樣計算"就意味著每天的人數相同。
師:這個我看明白了,第二種方法誰來介紹一下?
生:我是先算6天是3天的兩倍,那6天的人數也肯定是3天人數的兩倍。
師:兩種方法說得都很有道理,看來,在解決一個問題時,思考的方向不一樣,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樣。
3、嘗試計算
師:老師來出一道算式考考大家50 4 20
板演:50 4 20
200 20
10
匯報:先算50 4等于200,再算200 20等于10
4、乘除混合運算方法小結
師: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1:只有乘除法(教師隨即板書"只有乘除法")
生2: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不管先乘后除,還是先除后乘都是從左往右算。
師:同意嗎?剛才什么也是從左往右算的?
師:誰能把這兩句話合起來說一說?
生:在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教師多叫幾生復述,即而同桌互說——齊說)
三、新知鞏固
1、 說出下列算式先算什么?
27 3 7 3 6 9 45+8-23 63 7 8 35-12+24
2、用遞等式計算
25 5 8 24-8+10 28 4 7 180-36+72
3、判斷
(2)135+45-135+45 (4)16 5 16 5
=180-180 =80 80
=0 ( ) =1 ( )
(1) 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 )
(3)56 2 4
=56 8
=7
4、應用題
(1)圖書室有故事書98本,今天借出46本,還回25本。現在圖書室有故事書多少本?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買3瓶,需要付多少錢?
5、選擇題
(1)一輛公交車在A站車上有24人,到了B站,下車11人,上車29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A 24-11+29 B 24+29-11 C 24+11-29 D 24+(29-11)
(2)星期天,老師的兩個朋友去滑冰場玩,他們都需要買一張成人票,已知每張成人票需要60元,他們帶了200元,請問還可以找回多少元?
A 200-60-60 B 200-60 C 200-60 2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加減混合,乘除混合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那我們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
師: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
72-44+85 37+24-15
=28+85 =61-15
=113 =46
987 3 6 6 3 987 50 4 20
=329 6 =2 987 =200 20
=1974 =1974 =10
只有加減法,
或者 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只有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