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行》說課稿
一、說教材:
《山行》是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金秋時節”中《古詩三首》的第一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依據學生知識水平,單元主題以及課標對中段學生學習古詩的要求,特制訂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會認“徑、斜”2個生字,會寫“寒、徑”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課文插圖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路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說教法:
基于新課程標準中“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誦讀詩歌、想象畫面、句子訓練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這樣教學,符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古詩,而且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讓學生反復誦讀,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圖文結圖聯系生活實際。
五、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檢查預習
課伊開始,我讓學生用四字詞語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然后自然的導入本節課也要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古詩,《山行》,并猜測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接著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1、讀詩字音準確,節奏正確。2、四個生字的書寫情況重點指導“霜”的寫法。3、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本單元教材編寫的重點就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寒山、石徑、坐、紅于等并讓孩子講講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法可依,為理解古詩做好了準備。
2、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讀流利,有一定的節奏。再讀想象,體會情感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最后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關注課下注釋、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并小結:我們運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難懂的古詩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以后學習其它古詩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
3、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為了梳理課堂所得,加深學生記憶,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我設計了以下作業。1、寫:默寫古詩《山行》(必做)2、畫:畫一副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選做)。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必做)
4、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我的板書簡潔、重點突出,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霜葉
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山行》說課稿】相關文章:
山行09-05
《山行》08-15
語文 -山行08-15
《山行》的故事08-20
山行教學反思02-25
《山行》教學反思04-07
我教《山行》08-15
山行語文教案01-25
語文教案:《山行》02-22
《山行》課后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