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戲劇表演專業教學現狀
摘要:近年來, 文化行業對戲劇表演專業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但是由于學校教學與專業需求脫離, 戲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各藝術類高校應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戲劇表演專業的快速發展, 使得戲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更加符合社會文化市場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戲劇表演; 教學現狀; 專業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 大眾對精神文明需求的追求也不斷加大, 各地的影院劇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這樣對戲劇表演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加大。中國的很多高校都開始新增戲劇表演專業, 而戲劇表演專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專業, 它要求要有戲劇表演的相關設施, 要求教師要有教學經驗, 同時又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要有扎實的表演基本功。
一、高校戲劇表演專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戲劇表演專業的教育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要問題是缺失表演教育理念, 絕大多數戲劇表演專業的老師都秉持精英教育理念, 要求所培養的人才為高端的職業演員, 接受專業化的技術培養。但是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要求人才有多面性, 這種精英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高端專業人才必然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表演人才也會不斷流失轉行從事其他專業。
(一) 專業定位不明確
俗話說戲劇源于生活, 從目前的高校戲劇表演專業的發展的情況來看, 雖然該專業在不斷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其專業定位還是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1]。中國高校教育通常采取精英培養模式, 采用專業化的教學方式進行人才培養, 但是這種方式會使得相同專業或者類似專業的學生同質化, 而戲劇表演專業又是一個要求學生有獨立個性的專業, 這就使得培養方案和現實需求存在矛盾。社會要求學生在具備專業素養的同時又能夠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戲劇表演專業的專業定位不能夠體現社會適應能力, 從而導致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專業操作能力不強, 步入社會后的表演能力欠佳[2]。
(二) 招生制度不科學
自2007年以來, 教育部對藝術類專業招生進行統一化, 學生報考戲劇表演專業必須參加統一的文化課考試。近年來不斷升溫的藝考熱, 大幅度提高的報考人數, 使得藝考錄取率越來越低, 如今年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的錄取比例為126:1, 要求考生的語文、外語單科成績在100分以上, 這一招生條件勢必會導致一部分戲劇表演突出的學生由于文化課考試成績不佳從而落榜, 使得高校的戲劇表演專業的招生受到影響[3]。
(三) 課程設置不合理
戲劇表演專業是個非常特殊的專業, 其屬于藝術性專業, 但其課程專業性要求高, 社會實踐性強, 但目前開設戲劇表演專業的高校的課程設置大致相同, 這樣的課程設置不能夠滿足戲劇表演的要求, 不能夠體現學生的特長, 學生的專業也很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多數綜合性高校在設置戲劇表演專業課程的時候, 采用常規的課程設置方式, 忽略了戲劇表演對學生才藝的個性化培養要求, 尤其是公共課的設置, 與專業課程沒有很好的聯系、結合, 導致公共課與專業課無法融合, 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自我表現能力的幫助不大。
(四) 師資水平不夠高
戲劇表演專業對師資的要求極其高, 戲劇表演專業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自身素養。高校戲劇表演專業的教師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由于戲劇表演專業的特殊性導致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能夠很好的從事戲劇表演方面工作的人收入一般比較高, 而這些人要是來當戲劇表演專業的專職教師收入就會下降, 所以戲劇表演專業方面的教師不好找。第二個方面是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夠高, 專業突出的戲劇表演人才會去參與影視劇的表演, 從而獲取高收入, 所以這類人才不愿意去高校從事教師行業。
(五) 就業適應性不強
現在高校培養人才的最只要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 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很好的從事本專業, 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順利就業。現在國內既有藝術類院校開設戲劇表演專業又有非藝術類院校開始戲劇表演專業, 這兩類院校培養目標不同其培養方式和培養方向也會有所不同。藝術類院校仍然普遍采用“精英式”培養模式, 為社會培養藝術家, 非藝術類院校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性, 讓學生具備藝術素養, 但走上社會可能從事跟戲劇表演的相關工作。
二、高校戲劇表演專業的改進措施
(一) 明確專業定位以提高專業的針對性
為了是戲劇表演專業更好發展, 應加強專業定位的針對性, 為此, 要全面進行社會調研, 清楚的知道社會需要怎樣的戲劇表演人才, 深入了解社會對戲劇表演人才的要求與需求后, 本著培養專業人才的理念, 突出戲劇表演專業的專業特色, 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定位。比如說, 要從原有的精英教育模式轉變為社會所需求的、有較強社會適應性的教育模式。
首先, 應進一步提高專業理論知識課程的要求,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理論, 結合我國的發展實際, 不斷探討與研究戲劇表演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方向。其次, 在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 結合市場的要求, 在課程設置上實行多元化選擇, 以表演技能為重點;結合時代要求, 適當增加企業文化建設技能、科技傳播技能等課程。
(二) 科學招生計劃以提高招生的規劃性
戲劇表演專業的招生計劃直接影響到戲劇表演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戲劇表演專業注重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是學生表演天賦的重要基礎, 是文化成績無法衡量出來的。而學習戲劇表演的學生因為要投入很多始時間與精力來進行專業訓練, 勢必影響文化課的學習, 因此, 學校應科學規劃招生計劃, 對專業技能突出的學生可實行靈活的錄取政策。各高校的戲劇表演專業要保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 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在專業課的考察方面要就可能的完善, 要考慮到四個方面, 一是臺詞, 二是聲樂, 三是表演, 四是形體。
(三) 完善課程設置以提高課程的時代性
要本著課程有助于提高戲劇表演專業學生的素養的態度, 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將教學課程合理分配。課程設置可以靈活多樣, 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課程的連貫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在專業課的設置方面, 要在保證學生能夠系統的接受教育的基礎上,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課程選擇, 使學生能夠在理論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 同時在專業技能訓練上更有針對性。
(四) 提升師資素養以增強師資的專業性
教師對戲劇表演專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戲劇表演專業的師資素養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要不斷提高師資素養, 讓戲劇表演專業的教師接受專業的、系統的培養從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多出去學習, 多出去交流, 使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盡可能的全面而豐富。同時, 學?赏ㄟ^制定優惠政策來吸引一些在戲劇表演專業突出的人才來任教,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戲劇表演專業技能方面獲得領域內的高水平指導, 學校也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技能課程, 從而提高學校戲劇表演專業的地位。與此同時, 要建立一個戲劇表演專業的完善的團隊, 在教學專業發展實現創新, 使得教學結構, 師資隊伍得以優化。
(五) 加強就業指導以強化就業的適用性
長期以來, 我國的戲劇表演專業過于注重專業課程的教育, 很少考慮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與擇業要求, 因此在就業指導方面一直比較欠缺。為了使戲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更好的適應文化產業化發展的要求, 學校應在教學有計劃的融入就業指導教育, 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 適時引入文化市場發展狀況并進行分析, 讓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現狀, 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戲劇表演專業的就業前景。老師可以通過有目的性的討論, 讓學生通過討論來理清就業思路, 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 而不是到了畢業前夕還“不知所措, 茫然無奈”。學校可在每個學期都有計劃的進行就業指導, 同時鼓勵學生在假期期間進行社會實踐, 從而積累實際經驗, 進一步清晰自己的職業理想, 清楚知道自己要向哪方面發展, 應該怎么努力。
三、結語
目前的高校戲劇表演專業教育中, 對學生對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戲劇表演技能本身, 而是要從社會的角度展開教育, 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戲劇表演藝術素質。這就意味著高校戲劇表演專業教育中, 不僅僅需要承擔表演藝術傳承的責任, 還要承擔培養社會表演人才的重任, 這種表演人才既具有專業性又具有社會性。在高校進行戲劇表演人才培養時必須認識到兩個問題:一是必須要不斷地認識社會發展需求, 能夠清楚的知道社會對戲劇表演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這樣根據社會需求和要求進行戲劇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育;二是必須要對表演學有高度的認識, 以及正確的認識。高等教育直接目的是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而高校戲劇表演專業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表演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瑜.戲劇表演在開放教育英語學困生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3, (02) .
[2]于海闊, 李學通.高等教育學視角下的中國戲劇表演教學改革[J].民族藝術研究, 2013, (01) .
[3]安怡, 杜建平.高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學刊, 2011, (05) .
[4]馬琳, 馬貴祥.論戲劇表演教學與聲樂教學之間的關系[J].藝術教育, 2011, (01) .
【淺析戲劇表演專業教學現狀】相關文章:
淺析高中音樂教學現狀08-23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共性分析論文08-24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理解與分析論文08-24
淺析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及策略08-19
淺析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戲劇翻譯研究論文08-24
淺析等待戈多對傳統戲劇的解構論文08-24
游戲化教學淺析08-24
新時代下的戲劇表演舞臺劇的學科建設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