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導游詞>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時間:2024-09-05 10:08:00 敏冰 導游詞 我要投稿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下第一關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通用13篇)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1

      山海關,又稱天下第一關,位于秦皇島市東北部山海關區。山海關關城始建于明代,北依燕山,東臨渤海,是一座防御體系完整的城關,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古時常說的“關內、關外”,既是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是明長城東部重要的關隘之一,與西段的嘉峪關遙相呼應,互為首尾,有“天下第一關”之美譽。

      山海關關城周長約4公里,與長城相連,古城內明代城墻保存完好,主要街巷大都保留原樣,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古城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關城東門的鎮遠樓,也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城樓聳立于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風光。

      圍繞著鎮遠樓周邊建有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長城博物館等建筑,不過除長城博物館外,多已殘敗。不過從遺址的布置上,可大致了解中國古代城防建筑風格。之后信步走進古城,嘗嘗當地的特色小吃,順便領略山海關的風土人情。

      山海關景區不僅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軍事要塞,更是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的旅游和避暑勝地。景區內已開發的名勝古跡有90多處,以長城為主線,分別有“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長壽山”、“燕塞湖”、“王家大院”等幾個風景區,各景區之間距離不遠,交通便利,可順路游玩。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2

      天下第一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先進單位。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島市區15公里。“天下第一關箭樓”,又稱“鎮東樓”,是山海關城的東門。據《臨榆縣志》記載,明清之際曾多次維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繕。

      城樓建筑面積198平方米。其建筑為歇山單檐頂,四角飾以形態各異的脊獸,北、東、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箭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關”巨匾,樓內外一共三塊匾,一樓內懸掛的為原匾,傳為明朝成化八年(1472)進士肖顯所書。在“天下第一關”箭樓南北兩側各有兩座配樓回護,它們分別是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和威遠堂(現僅存遺址),形成“五虎鎮東”之勢。

      這段長城及其建筑在明朝為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余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關一帶長城失去了軍事防御作用,但仍然是東北和華北的交通要沖。清朝成為皇帝到沈陽祭祖的必經之路,是文人雅士登樓攬勝的最佳場所。在重大節慶日,景區會組織武術比賽、民俗表演、大型歌會、仿古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3

      大家好,歡迎來到天下第一關,我是你們的導游蔡俊杰,你們可以叫我蔡導游,請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天下第一關。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長城上方,你們看遠處,群山環繞,樹木叢生,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古代用品區,你們可能一進門就看見了一把巨大的刀出現在眼前,這是當時關羽拿的青龍偃月刀,有83公斤重。請大家看,這是當時古代穿的鎧甲,是不是非常雄偉壯觀,我們來看古代原來的弓,箭頭是多么的鋒利,再來看發射器,是用彎曲的竹棒和一個結實帶有彈性的繩子這樣做成的。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古代人民用的`大炮,中國古代大炮是中國古代一種口徑和重量都較大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其由身管、藥室、炮尾等部分構成,滑膛多為前裝,可發射石彈、鐵彈和爆炸彈等,大多配有專用炮架或炮車。

      現在,我們已經下了長城了,大家應該都聽到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有的人沒聽說過,不過沒關系,我今天就來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孟姜女有個丈夫。一天,秦始皇讓所有男人都去修筑長城。于是,孟姜女便離開了她丈夫。

      過了幾年,孟姜女見自己的丈夫這么多年都沒回來,孟姜女決定去找她的丈夫,孟姜女找了半天也沒找著丈夫,別人看見了,告訴她他的丈夫被累死了。孟姜女一聽,哭了起來,別人看見了,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于是就把長城給拆了,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我也該和大家說再見了,請大家自己細細游賞,不要亂丟垃圾,不要隨地吐痰,做一個文明有素質的觀眾,再見。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4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們將要游覽的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關口———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是震撼全世界的古代建筑物,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游覽的時候,請大家保護環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天下第一關廣場,抬頭遠眺,一座雄關展現在眼前,那就是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木質的隔扇窗,這些窗戶,平時緊閉,戰時開啟射箭用;下層四面都是紅漆木質大門。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天下第一關”匾額了,這塊匾長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體,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后一筆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還有一個小秘密,掛在城外面的匾是后人仿寫,原匾在城樓里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城商業街。在古城里,品嘗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游興大增,并領略山海關的風土人情。讓我走進一家土特產店,嘗一嘗特色打糕,來,這位游客,品嘗一下吧!

      好,我們大家一起照張照片做個留念吧!“茄子”“OK”希望我的本次導游服務給您帶來快樂!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5

    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您到山海關參觀游覽。

      山海關是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個區,地處東北與華北交界的咽喉要道,居津京唐、東北、環渤海三大經濟區之間,東臨遼寧省綏中縣,西接市政府所在地海港區,北依燕山,南襟渤海,全區總面積192平方公里,人口14萬。這里的氣候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另外,這理的交通十分便捷,陸上京沈公路橫貫市區,火車站是全國特等站,貨運編組站是全國五大編組站之一,客貨列車到此都要停歇。海上,西有秦皇島港口,東有山海關船廠碼頭。山海關機場已裝備一新,已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條航線。

      不僅如此,山海關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據史載,遠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了。歷史上的秦始皇東巡,魏武東征,烏桓班師,唐太宗伐高麗凱旋,以及清朝皇帝到沈陽祭祖等都在此留下了足跡。這里又是歷代民族斗爭與民族融合的重要所在,山海關的得失,往往關系著一代的興衰。鴉片戰爭中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被流放新疆的途中曾登臨嘉峪關,揮筆寫道:“長城飲馬寒霄月,古戍盤雕大漠風,除去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北砻嫔鲜琴濏灱斡P的雄偉,實際是用對比的手法肯定山海關地勢的險峻,進一步說明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故此建關600年后的今天,給山海關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據考證山海關有開發價值的旅游景觀有九十多處。老龍頭入海石城堪稱長城風光中的一絕,角山長城的險峻之勢可與北京八達嶺媲美,天下第一關虎踞要沖,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東北角樓侍立南北;形成了五虎鎮東之勢。另外,世人皆知的孟姜女廟與海上的姜女墳遙相呼應,吟唱著千古悲歌。以天工巧刻的懸陽洞為主線的長壽山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中醫、中藥學遺產為主題,形成了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精深的旅游勝地。號稱北國小桂林的燕塞湖又為古城增添了美的含義。這真是:春游懸陽觀桃李,夏駑老龍視狂瀾,秋登燕塞覽紅葉,冬上城樓賞銀裝。晨可觀瑞蓮捧日,暮可看日落余輝。一年四季,一日四時均有可游之處,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可見,這里是歷史文化遺存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萬里長城,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明長城,它是長城修筑史上的最后一個朝代修筑的長城,也是長城防御工程技術發展的最高階段。山海關長城就是明長城,是明朝大將軍徐達修筑的,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精華所在。當時,徐達修筑這段長城時,見此地四周低,中間高,在這里建館舍衛,可以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目的,于是建此關。因其背山面海,雄關居其中,故取名“山海關”。

      山海關城有四座城門,東為鎮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現保存完好的只有東門一座即天下第一關。

      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而長城上這座古老而雄偉的天下第一關城樓,更為多少英雄好漢所向往。

      這座城樓是1381年明代大將軍徐達修筑的,因其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美稱。

      “天下第一關”城樓,實為箭樓形式,整個建筑分兩層,下部城臺呈長方形,敦實雄偉中間有磚砌拱券門,以通內外,就是所說關里關外的分界線。

      城樓整體建筑為磚木結構,上下為歇山單檐頂,頂脊雙吻對稱,下為磚木結構,四角飛檐上,飾以形態各異的'脊獸,妙趣橫生。據當地老人相傳,第一叫“走投無路”,第二叫“跟盯絆倒”第三叫“東張西望”,第四叫“幫虎吃食”,第五叫“坐地分贓”。在樓的北、東、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窗板為紅地白環黑靶心,可開可閉,視為作戰射箭之用,更顯威武氣概。

      進入樓內。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天下第一關這塊牌匾,字體蒼勁有力,與這座古老的建筑非常合拍。此匾匾長5.9米,寬1.55米“一”字長1.09米,繁寫的“關”一豎長1.45米,五個大字安放合理,精神貫通,確實出于名家之手,單此匾不留姓名,不書年月,究竟出于何人之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所寫,有人說是嚴嵩所寫,還有人說是肖顯所寫,究竟是誰寫的呢?據地方志記載,為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進士肖顯所寫。關于寫這塊匾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當年肖顯寫完了天下第一關以后,就是“一”字說什麼也寫不好,他焦急萬分,就到酒樓去喝酒,跑堂的堂倌,看肖顯先生來了,就急忙上來熱情招待,殷勤的用肩上的抹布擦桌子,這時肖顯猛地站了起來,按住堂倌的手喊到,“太好了,別動!別動!”堂倌被嚇得不知所措,忙問到:“肖先生,你怎么了?”這時,肖顯才笑著道出了原因,原來,小堂倌隨手擦桌子時,留下的水印正是肖顯想找找不到,想寫寫不出的“一“字,而后,他描下了水印,寫在了這塊匾上,這時,眾人讓他寫上自己的姓名,肖顯謙虛的答道:“不能只寫成一個人的名字,這里也體現了老百姓的聰明才智”,所以,至今這塊匾上也看不到肖顯的名字。在天下第一關樓內外共有三塊匾,一樓這塊是原匾,二樓內陳列的是清光緒五年(1879年)王治根劇原匾復制的,樓外懸掛的一塊是民國九年(1920年)由楊寶清根劇原匾復制的。原匾下的這幅巨幅畫卷是常開愚老先生根據《臨榆縣志》記載的情況而繪制的山海關古建筑復原圖,他清晰的描繪了山海關古城建筑的全貌,山海關全城為四方形,東西兩門外建有羅城,城南、城北建有翼城,城東二里外的歡喜嶺上建有威遠城。威遠城是明末寧遠總兵吳三桂修筑的,是關城的前哨衛城,但是,他并沒有用來防御敵人,而是在這里敞開大門,引清兵入關,演出了一幕歷史丑劇。另外,城四門處建有甕城:東門外,有城堡,烽火臺多出,展示了山海關城及其附軍事設施完整的軍事防御建筑體系,確實大有“山海關關山海”之勢。樓內還陳列了明朝的竹節炮,科舉時用的青龍匽月刀,清朝皇帝打獵用的箭和八旗服裝等等。您處在這古老的兵器和戰袍之中,會不會勾起奇異的聯想,仿佛歷史的畫面正在重現,您正置身于古代沙場征戰的行列之中呢?

      “太平時節登臨好,暴客重門不用防”親自登臨天下第一關閱盡壯麗的關山風光,您是不是感到不虛此行。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6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三個修建長城的主要時期,秦朝、漢朝、以及明朝。今天我們參觀的長城是一段明長城,它是由明朝的開國大將徐達將軍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修建的山海關古城。

      山海關,顧名思義,他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徐達將軍以其獨到的軍事家眼光在山海之間建關設衛,成就了山海關的重要軍事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山海光是一套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時說“闖關東",這關字其實就特指山海關?梢哉f山海光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名副其實,它是明長城東部防御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華北通東北的要沖。

      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直走不回頭,體驗一下闖關東的豪情吧!

      現在我們站的地方是天下第一關廣場。我們眼前這座雄偉的城樓是山海關東門的城樓。大家觀察一下看看這座城是不是北高南低?因為我們的山海關是依山勢而建,北面燕山地勢高,從而向海延伸,山海關就像龍一樣盤旋在山海間。城上這座樓叫做箭樓,它是依水平線而建,所以兩相對比形成一個夾角,造成視覺上的平衡,讓大家感覺到這座城樓特別穩固。樓上這塊醒目的巨匾長5.9米,寬1.55米。此匾有兩大特點,大家猜猜看------首先要說到此匾無落款,究竟是誰寫的呢?說法不一,但根據清代編寫的《臨榆縣志》記載為肖顯所寫。肖顯是明成化八年進士,特是明代著名三十二位書法家之一,還是我們山海關當地人。另外一個特點呢是“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依次后一個比前一個大。大家仔細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一字這一橫就長為1.09米,而繁體關字一豎高1.45米。關字最大,從建筑學和視覺上都產生一種平衡效果。在山海關城樓內外共有三塊匾。其實大家看到的這塊不是肖顯所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也就是1920年由楊寶清摹刻的。在二樓內有一塊是清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由王治摹刻的,F在給大家一些自由時間與我們雄偉的一關城樓合影留念。然后請大家跟隨我參觀一樓內原匾。

      現在我們登城所走的這條寬闊的坡道叫做馬道,是古代將士騎馬上陣的通道。最寬闊的馬道可供十人并行,五馬并騎。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山海關古城區,它保持了修舊如舊,風格一致的特點。

      這幅圖是《山海關古建筑復原圖》。大家都知道現在地圖的地理坐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這幅圖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是古山海關地形地貌的真實復原。地理坐標是上東、下西、左北、右南。北邊是燕山山脈,南面是滔滔渤海。山海之間八公里是山海關。山海關整個軍事防御體系由四門八城組成。東有鎮東門,因為對于明王朝它的主要威脅來自于東邊,所以出于鎮守東邊的希望取“鎮東門”。西有迎恩門,因為北京在山海關西,皇帝的恩賜封賞都由西而來,所以叫迎恩門理所應當。北有威遠門,北邊是一個古戰場,所以希望此門威懾遠方。南叫望洋門,從圖上可見,他的確面對大海。八城都有哪八城呢?大家隨我所指可見,東有東羅城、西有西羅城、南有南翼城、北有北翼城。羅取羅列層疊之意,大家可以看到,羅城確實是羅列的。兩個翼城就像大鳥的兩對翅膀,F在我們所站的是關城,在東門外有一個最小的城叫甕城,翁城雖小作用卻大,一會兒到城樓外帶大家看一看給大家講一講。在東羅城的歡喜嶺上是威遠城。他是吳三桂剔發跪迎多爾滾的地方。最后要說的是在長城東部入海處老龍頭的寧海城。山海關以東是東北,以西則是華北。東北華北之間只有山海關可以出入。所以可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據史載,山海關的存亡確實關系到國家的安!,F在山海關形成了一線六點的旅游景區。首先要說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天下第一關,它是一段平原長城。南部老龍頭是海濱長城,在燕山山脈上的角山長城是一段山地長城的典型。可以說在山海關囊括了三種長城的全部。另外三處則是長壽山風景區、燕塞湖風景區和一段美麗愛情故事的紀念地——孟姜女廟。(指復原圖上)這塊匾就是肖顯所寫得原匾。(指復原圖下)而這把巨大的青龍偃月刀重有83公斤,他原來供奉在山海關西關的關帝廟內,我們兩旁陳列的是一些滿清八旗的服裝及一些兵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

      大家隨我所指看到這座小小方城叫做甕城。他的周長只有317米,如果我們把關城的城門關閉,敵人來犯,從甕城城門進入后,我們在甕城上的守軍可據實際因時因地的消滅敵人。這是不是有點“甕中捉鱉”的感覺呀?翁城在關城外形成回護,可以說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尊鐵鑄火炮在關城南北各有一尊。它是明崇禎十六年鑄造,炮身長2.7米,重5000斤,在當時冷兵器時代它的作用十分巨大,倍受將士愛戴,取名神威大將軍。現在我們所走的.這一段是典型的平原長城,兩旁一些人物塑像是山海關歷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建關設衛的徐達將軍,保衛疆土的戚繼光、袁崇煥。他們都為山海關做出了重大貢獻。牧營樓始建于明萬歷十二年也就是1584年。他和臨閭樓南北守護著關城,共同防御外敵,F在里邊陳列著明清兩代士兵打仗時用的器械,古時牧營樓和臨閭樓是出于考慮關城的萬無一失而設置的。這兩座樓在清朝被逐漸廢棄,1986年重新修復,牧營樓城臺是四棱形的臺面闊21米,臺高11米。牧營樓建于臺面之上,樓高10.5米,建筑面積118平方米。單檐歇山瓦頂,二層磚木結構,樓上辟有20個箭窗,易守難攻。而臨閭樓也是于1986年修復竣工,它的城臺是長方形的,城臺面闊25米,臺高10米。建筑面積119.52平方米。五脊歇山單檐頂,磚木結構,臨閭樓只有東北南三面有20個箭窗,十分便于弓弩手拉弓射箭。靖邊樓是山海關的東南角樓,它經歷了幾朝幾代的變更,最初是由徐達將軍始建,清兵入關后,山海關內外得到統一,靖邊樓的作用削減,雍正年間改建被命名為奎星樓?菢窃瓉硎前私堑,1933年被侵占山海關的日軍攻毀,現在大家看到的靖邊樓是1986年依明建筑形式原形原貌修復的,F在樓內展出的是陜西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的復制品,十分威武雄壯,展現了古代將士的風姿。靖邊樓、牧營樓、鎮東門、臨閭樓和威武堂一字排開,形成五個要點在長城上盤踞,被稱為“五虎鎮東”。

      朋友們,今天天下第一關的游覽就要結束了,可是我們中華五千年的許多文明和偉大的思想還有待我們去探索,希望下一次我能帶給您更多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7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景區位于山海關城南5公里處的渤海之濱,由寧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樓、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組成。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亙在華夏大地上,東端在山海關城南公里4處之插入海,猶如龍頭高昂,成為明長城東部起點,因此稱為老龍頭。

      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它建于明萬歷年間,由戚繼光修筑。它選址科學、建筑獨特,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歲月,這座昔日海陸軍要塞,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歷史地位,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來此觀海覽勝,留下了眾多詩篇佳話,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地。

      天下第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先進單位!懊Cm偈瘱|,此關自天作;浳┲猩酵,經營始開拓!“天下第一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里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

      關城建于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步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里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歷經風雨歲月洗禮的“天下第一關”,凝重而迷人,城樓上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無盡的往事。置身于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發現人們修筑的座座名關,構建的是關隘,凝固的是歷史,同樣,長城凝結的是智慧,鑄就的是滄桑。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8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文人游山玩水時,總是把最具有特色的且美好的事物形容為天下第一,我國有天下第一泉們,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村等等,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也是天下第一,不過呢,它可是軍事防御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我們的天下第一關了,天下第一關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距今已經有627年的歷史了,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下車,參觀一下一關的風采吧!(下車前告知注意事項:集合的時間,帶好隨身的貴重物品,原路返回,不要在景區買東西。為了保證質量以及不產生糾紛,記住車停地點和車牌號)。

      我們在古代要進城需要闖三闖,一闖砍馬井,二闖護城河,三闖 甕城,現在我們已經闖過了護城河,來到了羅城之下,羅取羅列、層疊之意,(進入羅城之后)在我們的左手邊就是我們的古城墻,分為三種,千瘡百孔、比較新的、特別新的,特舊的是我們的古老的明城墻,比較新的是1984年響應鄧小平提出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而修復的,特別新的是2007年新修復的。

      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于民國14年(1925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叭鹕忛w”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題,F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99年3月,經政府集資,根據《臨榆縣志》的記載而重新修復的。修復后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曲院風荷、游船碼頭等4個亭謝。

      天下第一關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經有620年歷史了明初建關時,這里是朝鮮等國入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平時城門大開供車馬人流通行,戰時緊閉固若金湯,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制的隔扇門窗,其余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筑形式采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頂,這種建筑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筑格式。

      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著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筑渾然一體。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余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志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里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并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后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

      大家看,在各個屋檐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著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著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

      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后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后,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干什么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倒霉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群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游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征。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沿著馬道緩緩而行,我們仿佛也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

      大家都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貴族所統治的元朝建立的,所以在明王朝的殘余勢力退居漠北以后一直與明王朝處于對立沖突之中。正是在這個巨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便下令自軍師達于郡縣皆立衛所。并于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將軍徐達正式修建長城和關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關設立軍事建制山海衛,山海衛是明代329衛之一,隸屬后軍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轄。

      從山海關建觀關設衛那天起,這里就以科學的選址布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軍事建筑而名列萬里長城的重關之首,從而有了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F在我們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剛才我給大家介紹過了,它是作為戰時射箭之用。是紅底白環黑靶心,鮮艷醒目。現在誰能告訴我為什么要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形式呢?

      好了,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在當時天下第一關城樓剛建成后,它的屋檐和羌脊上總是會停著許多飛鳥而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士開啟的。所以開啟時飛鳥就會撲楞楞的亂飛,就會影響軍情。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箭窗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樣子。您看這像不像一只只眼睛,它們就像一只只眼睛看著飛鳥,使飛鳥不敢靠前。所以說明朝時的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嘛!

      現在我們面前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它是屬于中國古典彩畫的范疇之內的,它的等級也比較高,是僅次于皇宮和廟宇所使用的彩畫的。中國的古典彩畫分為三種,第一種,也是等級最高的叫做和璽彩畫,主要是用于皇宮和廟宇的主殿建筑格式,第二種就是我們面前的旋子彩畫,還有一種呢?叫做蘇式彩畫,它是采用花鳥魚蟲作為基底的。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征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

      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筑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布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

      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墻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墻。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保存最完整,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請回頭往東看,眼前的這個城圈叫甕城,原來四個城門之外均有甕城,現在只有眼前的甕城保存完好。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1、是對關城起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視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的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御敵與墻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二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于翁中。

      2、是從建筑上看,城外甕城回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系改朝換代,好了游客朋友們給大家一些休息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到車上集合!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9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你們好!我叫xx,是大家的導游,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的游覽地點是山海關,山海關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末端,長城始于嘉峪關,終于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

      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很早就對它著了迷呢!進關第一,我們要跨過很高的門檻,你可別小看這門檻,它還有規矩呢,不是人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這門檻的:男士要用左腳跨,女士要用右腳跨,男左女右嘛!進去后,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一尊尊太歲爺的'神像,前面還有一個太極盤,告訴大家吧!

      那個太極盤是富有靈氣的:人們要按照男左女右的道教規定,從太極盤的十二生肖一環中,找出自己的屬相,而后伸手輕輕的按順時針摸一圈,大家注意,僅僅一圈哦!摸完了,就再按順時針摸一圈太極圖案,沾沾福。以前的將軍出征前后會拜太歲爺,求上天保佑征程,讓將士平安回歸。城墻也非常雄偉、壯觀,因為詳細地說需要一點兒時間,所以我就長話短說吧:矮矮的、平平的城墻,那就叫作“女兒墻”。

      另外一面高高的,凹凸不平的墻叫作“男兒墻”,男士就在男兒墻凹下去的地方向侵略者射出復仇的利箭。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它那如詩如畫的美姿,如仙如龍的軀體,橫跨中華大地,在世界上可以稱為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文明之花!

      最后,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文明的游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讓文物繼續保持以前的雄偉、壯觀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10

      茫茫大地,關隘無數,敢稱“天下第一”的只有地處萬里長城龍首的山海關。“天下第一關”自明代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矗立在山海關至今,歷經六百多年風吹雨打,歲月悠悠,巨大的匾額與巍峨的城樓渾然一體,向世人堂而皇之地昭示著中華民族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精神。

      當游人懷著“到了長城即好漢”的喜悅心情,游覽天下第一關城樓之后就會發現,城樓上下內外共有三塊完全一樣的“天下第一關”匾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塊是原匾呢?看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結構端正,字體威嚴,筆力蒼勁、古樸,有雄視四海之意,又有藝蓋八荒之雄風,這世上罕見的書法出自何人手筆?

      有人說:“‘天下第一關’這五個大字骨豐肉潤,入妙通靈,努如植槊,勒若橫釘”,似是古代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所寫。此說不確。因為王羲之生活在晉代(321-379年),而天下第一關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前后相差九百多年。

      還有人說,這匾系嚴嵩手筆。此說也有許多疑點。嚴嵩是明代中葉人(1480-1569年),是攬權貪賄的一代奸臣,其子嚴世蕃橫行不法遭斬,嚴嵩被罷官,最后寄食墓舍而死,《明史·奸臣傳》中有記載。況且嚴嵩當道之時,天下第一關已建成百余年。此時“天下第一關”匾額早已懸掛多年。

      真正書寫“天下第一關”匾額的應為明朝34位書法大家之一,山海關人——蕭顯。

      蕭顯,字文明,號履庵、海釣,祖籍江西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后其家移居直隸山海衛,即現在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蕭顯生于1437年,少年時曾在角山寺讀書,勤奮好學。明天順三年(1459年),自幼苦學的蕭顯考中舉人。成化八年(1472年),蕭顯殿試獲二甲進士。始任兵科給事中,充批本官,輔助明英宗處理奏章,稽察六部違誤。任職其間,蕭顯耿直剛正,招致權貴嫉恨。成化十六年,明廷以同知之職派蕭顯出鎮寧州(今云南華寧縣),又深得兵民敬服而“無敢怨者”。弘治元年(1488年),蕭顯移職衢州(今浙江衢縣),任期中撫恤孤苦,修葺學舍,得到官兵信賴。弘治四年(1491年)明廷拔蕭顯為福建按察司僉事,受命主督屯田。

      弘治五年(1492年),蕭顯上疏朝廷乞歸得準。蕭顯回到山海關在城北角山后結廬隱居,號為“圍春山莊”,并建有墨香、蔭秀二亭。終日以詩、書、酒自娛達20年之久。蕭顯在《圍春莊雜感》中寫道:“畏途自慶歸來早,安枕何妨睡起遲。適興聊沽陶令酒,感懷頻詠杜陵詩……”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幾經確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時候的山海關“鎮東”城樓已經修好百年,但一直沒有與之相稱的匾額。明朝成化皇帝朱見深親筆詔旨,要在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匾額,一來可以為山川日月增輝,二來也可以為大明帝國壯威。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接圣旨后不敢怠慢,首先派人攀上東門箭樓,丈量尺寸,找四個出名的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七尺七寸(5.9米) ,寬四尺八寸(1.6米)的巨匾。望著巨匱兵部主事面帶難色,找誰來寫呢?這時有一個部下說,能寫此匾的人就在山海關”圍春山莊”,鼎鼎大名的原福建按察司僉事蕭顯。他楷書、草書、隸書、篆書樣樣精通。第二天,兵部主事攜帶禮品登門拜訪蕭顯,并說明來意。蕭顯笑笑說“我乃賦閑之人,不過練筆養生,實難擔此重任。

      “兵部主事聽到蕭顯婉言謝絕的話,躬身揖禮說:“蕭大人,您是德高望重的清官,又是遠近聞名的寫家,書此匾額非您莫屬,如果您今天不答應,我就不走!”蕭顯沉思了半晌,才勉強應允。不過他提出:“讓我寫這塊匾,時間恐怕非三天兩早,你們不必催我,心急肯定寫不好!北恐魇乱姾镁褪,連連答應:“可以可以,請蕭大人看著辦就是了!

      兵部主事原以為,就這五個字,即使兩天寫一個字,十天也寫完了?伤氐浇珠T二十多天了,一點信兒也沒有。但有言在先,還不能催。想來想去,他讓手下人備了熏雞、烤鴨、點心,水果,派兩名親信給蕭顯送去。到了晚上,送禮的.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練字,書房里貼著歷代書法名家的真跡墨寶,桌上地下都是寫過的宣紙!北恐魇乱魂啃南,再等等吧。這一等,轉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又著急了,忙又派人把一些緩羅綢緞和一匹駿馬給蕭大人送去。意思是請蕭顯快馬加鞭。時間不長,送禮的人回來報告說:“蕭大人正在院子里練武功,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技法嫻熟。兵部主事一聽,有些莫名其妙。無可奈何,只好再等等吧”,誰知道轉眼又過去了二十多天。兵部主事這回有點沉不住氣了,忙讓手下人備好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大人正在書房里吟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絲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笔裁础皝砣缋做照鹋,罷如江海凝青光”……

      兵部主事追問:“蕭大人收到‘四寶’怎么說的?”

      他看了看禮物說:“回去轉告你家大人說,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寫匾了!

      兵部放事又急又氣,怎么還要一個月?看來還得等待。

      可是事情發生了變化。第二天,兵部主事就收到快馬急報,新任葫遼總督三天之后替皇上事先視察懸掛匾額一事。一切事項必須準備停當,不得有誤。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出汗來了。他命人將巨匾和一壇子墨汁隨他同進“圍春山莊”蕭顯的家。

      兵部主事見到蕭顯寒喧幾句之后,拱手施禮說:“下官今遇急難,務必請蕭大人伸手幫助,下官永世不忘!笔掞@忙問個究竟。兵部主事把總督要前來視察之事說完。蕭顯聽罷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看來今天這匾是非寫不可了,寫就寫罷!庇谑撬屓税沿铱吭趬ι希蚁逻厜|上幾塊磚。他親自從書房取來一支如椽之筆,將筆放在墨缸里潤得飽滿,在匾前輕踱小步,屏心靜氣,凝神細息,靜觀默察,猶如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意在筆先,翰逸神飛,拿筆似公孫大娘武劍,只見他,把全身力氣灌注到胳膊上,再由胳膊灌通到手腕上,直至筆端,起筆象飛燕掠食,落筆如高山墮石,有快有慢,又穩又準,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手隨意運,筆與手會,努如植槊,勒若橫釘,鳳鳶戾空,綸常在手;鳳檣陣馬,沉著痛快;一氣呵成,入木三分。

      兵部主事在一旁看著看著,竟入了迷,心想,練武的講究“身劍合一”,功夫不純不行,功夫不到也不行。象蕭顯這樣,身隨筆行,筆動身移,也是“身筆合一”呀。這下子可真開了眼了。正想到這,就聽耳旁有人說:“獻丑了,令兵部見笑!碧ь^一看,蕭顯汗流滿面站在匾前,匾上“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墨跡未干,墨香縷縷,筆遒法足,超然曠絕……兵部主事見此連忙拱手向蕭顯道謝,祝賀并稱贊說:“蕭大人所題此匾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樸而自古,拙而自奇,骨重脈和,渾然天成,真不愧為當代書壇巨擘呀!”蕭顯聽后又搖頭又擺手,帶著惋惜的神情說:“兵部大人過獎了。我本想寫得更好些。為了這五個字的形體結構,我先用一個月的時間,精研了前代著名書法家的碑帖墨跡;為了增加腕力,我用一個月時間練習兵器,這兩步是做到了。可是我想這匾是要懸掛在山海關這座著名雄關上,字體端正有力是不夠的,它必須具有神韻,道偉高古,應該骨在肉中,趣在法外。就是說匾上的字應該突破那塊木匾,三尺見方的字掛上去讓人們從下邊一望,是五尺見方或者更大些,既要力透紙背,又要離紙欲飛……為了達到這種地步,我用誦讀古人詩詞來開闊胸襟,陶冶性情?上а剑@點沒能做到!”兵部主事昕了這番話才明白蕭顯為什么不肯在短期內寫匾的原因了。不過他對剛寫好的五個大字非常滿意,連連說:“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傳之后世,光照千古啊!”

      第二天上午辰時,兵部主事率眾官兵在東門前的“悅心齋”酒樓盛宴款待蕭顯。酒過三巡,賓主下樓賞匾。望著箭樓上的新匾,兵部主事和眾人都發現“下”字少寫了一點。這時一個士兵氣喘呼呼地稟報說,前來替皇上視察匾額的到遼總督已到城外的歡喜嶺了。蕭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命書童端來墨盆,讓人從酒樓找來麻團抹布捆好,浸在墨盆當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見方的棉布包好,用盡平生力氣,將墨團向“下”字投去,只聽“膨”的一聲,再看“下”字一筆不缺。兵部主事和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等大家清醒過來,止不住異口同聲地稱贊:“蕭大人真是一掣萬鉤,巧奪天工啊!”

      現在,蕭顯寫的這塊匾就收藏在“天下第一關”一層樓內!疤煜碌谝魂P”五個大字,每個字都在1米以上,其中“一”字最長為1.09米,“關”字最高的一筆為“1.45”米。樓內二層所懸巨匾為光緒五年(1879年)楊寶清復制;而樓外二層所懸匾額系民國九年(1920年)由王治復制的。“天下第一關”匾額和蕭顯寫匾的傳說,吸引著大量旅游者欣賞和贊嘆。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11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你們好!我叫xx,是大家的導游,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的游覽地點是山海關,山海關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末端,長城始于嘉峪關,終于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

      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很早就對它著了迷呢!進關第一,我們要跨過很高的門檻,你可別小看這門檻,它還有規矩呢,不是人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這門檻的:男士要用左腳跨,女士要用右腳跨,男左女右嘛!進去后,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一尊尊太歲爺的神像,前面還有一個太極盤,告訴大家吧!那個太極盤是富有靈氣的':人們要按照男左女右的道教規定,從太極盤的十二生肖一環中,找出自己的屬相,而后伸手輕輕的按順時針摸一圈,大家注意,僅僅一圈哦!摸完了,就再按順時針摸一圈太極圖案,沾沾福。

      以前的將軍出征前后會拜太歲爺,求上天保佑征程,讓將士平安回歸。

      城墻也非常雄偉、壯觀,因為詳細地說需要一點兒時間,所以我就長話短說吧:矮矮的、平平的城墻,那就叫作“女兒墻”。

      另外一面高高的,凹凸不平的墻叫作“男兒墻”,男士就在男兒墻凹下去的地方向侵略者射出復仇的利箭。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它那如詩如畫的美姿,如仙如龍的軀體,橫跨中華大地,在世界上可以稱為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文明之花!

      最后,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文明的游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讓文物繼續保持以前的雄偉、壯觀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12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你們好!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先進單位。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島市區15公里。“天下第一關箭樓”,又稱“鎮東樓”,是山海關城的.東門。據《臨榆縣志》記載,明清之際曾多次維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繕。

      城樓建筑面積198平方米。其建筑為歇山單檐頂,四角飾以形態各異的脊獸,北、東、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箭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關”巨匾,樓內外一共三塊匾,一樓內懸掛的為原匾,傳為明朝成化八年(1472)進士肖顯所書。在“天下第一關”箭樓南北兩側各有兩座配樓回護,它們分別是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和威遠堂(現僅存遺址),形成“五虎鎮東”之勢。

      這段長城及其建筑在明朝為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余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關一帶長城失去了軍事防御作用,但仍然是東北和華北的交通要沖。清朝成為皇帝到沈陽祭祖的必經之路,是文人雅士登樓攬勝的最佳場所。在重大節慶日,景區會組織武術比賽、民俗表演、大型歌會、仿古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 13

    尊敬的各位游客:

      現在我們來到了河北省最著名的景區——山海關。該景區位于秦皇島東北15千米處、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山海關是一座防御體系完整的城關,是中國內地通往東北的必經關隘,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山海關依據“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而建城關,該處正處于海陸咽喉要沖,在歷史上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于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山海關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墻,墻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衛城建筑規模宏偉,防御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海關景區古跡薈萃、風光綺麗、氣候宜人,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國最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長壽山景區、鱷魚湖、角山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孟姜女苑、懸陽洞、燕塞湖等。

      山海關北依燕山,東傍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里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隘;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將其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陽)之間的“鎖鑰”,恰如其分。山海關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關”,那是因為其地勢險要,修筑精巧,氣勢雄偉。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4千米多,外圍有一條寬16米、深8米的護城河,城墻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門城的東西各筑羅城,關城南北分別建有翼城,用于駐軍,并互為犄角。關城東數里外又筑威遠城、烽火臺、敵臺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筑,好像眾星拱月般地拱衛著主建筑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工程體系,起著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筑藝術和軍事智慧。

      天下第一關東城樓的下面是東門。緊挨著東門,有一個小小的方城,叫做甕城。它的城門洞沒有開在正東方向,而是在關城和甕城的拐角處,向南而開。如果敵人逼近東門,他不能輕而易舉地攻開城門,因為在這個拐角處,關城和甕城上面的守軍,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殺傷敵兵。即使攻進了甕城,東門緊閉,敵人也不能長驅直入,甕城上面的滾木擂石就會轟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甕城就成了人侵之敵的葬身之地。為什么叫做甕城?中國有個成語“甕中捉鱉”,這個小方城就像一個甕,所以叫做甕城。

      各位朋友請看,甕城的外面,還有一座城,叫做東羅城。敵人進攻山海關時,東羅城又是一道防線。在東羅城的東邊,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歡喜嶺。歡喜嶺下有一道溝,叫做流淚溝。山還是這座山,水還是這灣水,為什么又是歡喜,又是流淚呢?過去,兵士們從遼東或更遠的地方回來,走到這一片丘陵,一眼看見山海關,離家不遠了,心中高興,就把這里叫做歡喜嶺。從這里出關,到遙遠的邊疆去駐守,出了山海關,登上這座嶺,眼見得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受,落淚悲傷,歡喜嶺下就有了這條流淚溝。歡喜嶺上有一個大平臺,這就是著名的威遠城的遺址。威遠城是山海關的衛城,是山海關的前哨。吳三桂就是在這里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讓清兵人關的。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里長城這條巨龍的頭—老龍頭,位于山海關城南4千米的渤海之濱。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诩斌E轉折與海岸平行,止于老龍頭山崗上的寧海城。今天到龍頭,仍可看到長城常受海濤重擊,木材石料難以長久保持堅固,工匠們便用鐵鍋固沙打基礎,上面再砌磚石,F在老龍頭及其附近的城墻已經修復,它地勢高峻,海天開闊,樹木繁茂,空氣清涼濕潤,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場所。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相關文章: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03-09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精彩11-20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9篇)03-09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精選9篇03-09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8篇)03-09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8篇03-09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集合8篇)03-10

    天下第一關導游詞10篇[通用]07-27

    天下第一奇怪石林導游詞12-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无遮挡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午夜福利国产片3 | 天天免费看国产一区二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曰本AV在线电影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