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在現實社會中,用到講話稿的地方越來越多,講話稿是指把在一定場合下所要講的話事先用文字有條理的寫出來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過講話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我們中國,孝的文化源遠流長。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精華。從上個月12號起,我們涂溝中心小學自發開展了孝心少年系列教育活動。這次活動由校長室牽頭部署實施,具體流程是:先由德育處組織師生在餐廳觀看頒獎晚會視頻、同學們在教學樓過道閱讀孝心少年故事,然后班級開展我也做一名孝心少年的主題班會,中高年級語文老師指導撰寫觀后感,再由教務處統一審稿,各班評選出優秀作品在班級演講,最后遴選出優秀選手在今天參加演講。同時,學校藝術學科的領導和老師積極排練節目,拍照攝像,與后勤人員營建了一個精彩的舞臺。可以說,活動一個月來,我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的確,一個月來,我們被孝心少年的事跡深深感動著,我們看見一個乖巧的女孩,為了照顧家庭,和媽媽一起在悶熱的夏夜叫賣著燒烤;我們看見,在醫院和家之間微笑的男孩,不知疲倦的推著媽媽,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在小本子里記錄著一個個好心人的名字;還有那個堅強的小姑娘,僅用一架板車,拉著病重的父親千里尋醫;還有那個帥氣的小男孩,在母親最脆弱的時候,獻出自己的骨髓,讓媽媽遠離死亡在觀看他們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心受到了震撼,經受了洗禮,留下了思索。聽著我校同學一篇篇演講,我也感受到了欣慰和喜悅,從你們稚嫩的聲音里,我聽到了感激,聽到了歉疚,聽到了孝的心愿。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一個蘇州的小姑娘因為一件瑣事和媽媽發生了爭吵,任性的她把門一摔,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了。因為一件小事,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吶,就這樣拋到腦后了。媽媽發動家里所有的親戚去找,都找不到這孩子。晚上八九點了,小姑娘一個人走到江邊。走在街頭,她又冷又餓,流著眼淚,心里恨著自己的媽媽。她走到一個大排檔那里,看著人家吃東西,眼淚汪汪地站在那里。酒店的老板端了一碗面條:孩子啊,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是不是餓了?吃了,趕快把這個吃了,吃完就回家吧。小姑娘接過面條,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忽然撲通一下,給那老板跪下了:老板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要感謝你,你比我媽媽好多了老板聽過以后,說:孩子啊,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面我都不該給你吃啊!我們倆素不相識,你連我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我給了你一碗面條你能這樣子感謝我?你媽媽把你從小養到大,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你怎么不感謝母親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跑回家里,看到媽媽暈倒在床上
同學們,你們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那就多體諒父母的辛勞吧!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家的孩子吧!家長們,你們希望孩子懂事、孝順嗎?那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做點家務,盡點孝心,接受點鍛煉吧!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大包大攬,經常受溺愛的孩子長不大、也長不結實。
十位孝心少年所在的家庭并不富有,也經受著挑戰和磨難。然而孝心就是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倔強而固執地綻放。走近他們,走近他們的家庭,也不僅僅讓我們收獲感動,而是一種提醒:孝,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也別來得太遲。今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第一次超過兩個億,今后還會變得更多。年輕的家長們,讓我們做孩子的榜樣,熱愛生活,教育子女,就從回報父母孝敬長輩開始吧。有一位叫畢淑敏的作家告訴我們:孝是用生命交接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并不缺乏這樣的榜樣。金湖中學的張穎同學四年來照顧雙目失明的媽媽,愿做媽媽永遠的眼睛,她被評為省孝心少年;于溝村王樹蘭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家庭遭遇多次不幸的情況下,堅強地挑起家庭重任,被評為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她們都是我們涂溝鎮人。
也許,會有同學以為,學校的孝心教育到今天將告一段落。而我要說,不,這才剛剛開始。我們期盼著孝心少年越來越多。我們眾里尋你,希望用愛的聲音能一呼百應;我們眾里尋你,希望用孝的品行能一薪火相傳。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老人快樂吉祥,幸福安康!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在藝術的熏陶下放飛自己的夢想》。
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校第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位老師親力親為,各位同學踴躍參加。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組織和參與本屆藝術節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舉辦文體藝術節活動,不僅是對同學們文化藝術水平的一次大檢閱,也是我校素質教育開展情況的一次大檢閱,它為展現我校學生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校園文體藝術節,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于培養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進程。
奇花妙筆,展四中師生個性風采;曼舞歡歌,揚中華文化藝術精華。。在這個如火的五月,整個藝術節,活動豐富,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我校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展示了我校莘莘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藝術節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讓我們受到了一次極好的藝術、體育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在活動中,我們既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所有這些,為我們成為新世紀合格的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藝術的熏陶下放飛自己的夢想出自,此鏈接!。
緊張忙碌的學習之余,校園文化藝術節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舞動青春、炫出精彩、燃燒激情的機會。通過藝術節,一個個才華橫溢的同學脫穎而出。這些活動,大大提升了我校藝術教育的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藝術特長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老師們,同學們,本周藝術節又將成為歷史的一頁。然而,許多精彩的片段仍然歷歷在目;許多動人的音樂依舊余音繞梁。是的,藝術節的時間雖然是有限的,但藝術節的影響必將是深遠的。當藝術節的第一個音符在校園的上空飄起來時,藝術已不容拒絕地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每一寸空間。
雖然本屆藝術節即將結束,但藝術是無止境的。我想:教育是完善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的事業,人格完善和生命質量的提升,需要先進文化和高尚藝術。有了先進文化的哺育,有了高尚藝術的滋潤,才能鑄就未來教育發展的新篇章。青春在藝術節中劃出亮麗的色彩,藝術在活動中放出耀眼的光彩,團結合作共贏大楊樹一中的精彩!
讓我們每一雙手都學會創造吧!讓我們每一顆心都流淌歌聲!愿藝術之花香滿校園!
本周六將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在此代表全校師生祝初一年級的同學們節日快樂!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仿佛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于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湖面上大小船只往來穿梭,百舸爭游,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后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尸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XX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后中國人想要劃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么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鐘,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別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后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么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發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里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恒。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于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4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發展藝術教育提高審美情趣。
近期不少教育界、學術界的有識之士呼吁,國民藝術教育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這里所說的藝術教育,不同于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同學們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藝術素質教育的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培養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藝術教育是滲透性教育即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它對于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拿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來說,它是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認識美,在感知中理解鑒賞美,在感悟中體現和創造美,從而達到較深刻的審美意識。魯迅先生曾指出: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由此可見,美術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豐富人的感情,讓人們心身健康地發展,培養人的高尚品德和審美意識,使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著名藝術家、教育家豐子愷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豐子愷的一生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為后人所尊崇。他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就是圓滿健全的人格。而對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則,這只鼎就會站立不穩,就會出現缺陷。
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將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的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古代《晉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把音樂中的五音與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古人尚知道音樂藝術對于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所江蘇省實驗小學,藝術教育理應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體同學,為同學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相信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藝術教育必將會成為我校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溫暖的五月,我們迎來了屬于我們全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更是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會讓大家受到一次極好的藝術教育和美的熏陶。本次藝術節的主題是我的童年我的夢。
校園文化藝術節是以特色發展,帶動內涵發展,促進和諧發展為理念的特色文化,并進行一系列集趣味性,藝術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各項比賽。在藝術節活動中,我們既能培養了興趣、陶冶了情操,又能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也能更好地培養團隊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辦好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利于發掘同學們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于提高審美情趣;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本次藝術節的活動豐富多彩,有振奮人心的合唱比賽,有風趣幽默的小品表演比賽,更有展現自我的個人才藝大比拼以及演講比賽,還有繪畫,剪紙,手抄報創作,書法比賽等,這些活動無不讓我們心馳神往,充滿了期待。讓我們盡情地展現自己,綻放才華,讓我們體驗成功與歡樂,讓全新的你呈現在老師同學面前。我相信,只要大家積極參與、努力實踐,無論得到掌聲和鮮花的.多與少,都會收獲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無論比賽成績的高與低,只要參與過、激動過、歡呼過,就將擁有一份美好的回憶,讓我們每一顆心都流淌歌聲,讓我們每一天都充滿歡笑,讓我們的校園開滿藝術的鮮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底蘊;校園有了藝術,精神才會得到升華。
預祝本次校園文化藝術節取得圓滿成功!
【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相關文章:
國旗下講話稿:好習慣養成教育08-16
小學養成教育國旗下講話稿(精選3篇)08-17
提高養成教育認識講求養成教育方法08-08
提高養成教育認識講求養成教育方法08-17
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索08-07
淺談細微養成教育08-18
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索08-17
重視德性養成教育08-17
習慣養成教育心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