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產品設計演講稿
我的產品設計演講稿
作者:Wiiii(胡文語)
1、開場
今天,很高興能站在這,在這漸漸舒暖的春日里,滿懷著激動的心情,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所見所得所想,若有不妥不對不善,望見諒!
2、自我介紹
簡單的自我介紹下:
現是 53KF 產品設計 BU 合伙人,一名 B 端產品設計師。
學生期間曾服務過松霖,華帝等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設計過馬桶,做過廚具,現在想想,可謂上的廳房下的茅房。
創業相關的呢,做過教育培訓,也開過服裝店。
專業上,也曾獲得過一些國內外設計獎項,k-design、華帝、if 入圍等十余項。
3、產品設計
就題目而言,是非常寬泛的,萬事萬物皆為產品,萬事萬物皆可設計。
那什么是產品設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那什么是產品設計師?
我對此的定義是:
以助力產品成功為工作目標的設計師,Product Successful Design(PSD),從而打破職位局限和認知邊界。
產品設計師的工作自然就是產品設計,所以產品設計就是助力產品成功。
概念弄清楚后,我就談談具體工作上的思考、摸索和實踐。
今天主要講三個方面:
伙伴
客戶
方向
4、伙伴
4.1 產品意識
我想問問什么是產品人員?
就我的理解而言,是所有參與產品生產和服務的人員,這個理念非常重要。
把坐在辦公室的所有人員都看作產品人員,而不僅僅是你,或者這個頭銜,給你的上下游伙伴傳達產品意識、客戶服務理念、并樹立強大對手形象產生競爭感,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決定著產品的成功。
如果,你僅僅把他們看做是程序員、測試、設計師、銷售、客服,好吧,你注定是孤注無力的,每個人都是產品人員,都在花費時間做一件在自己人生的胸前值得「驕傲」勛章,對,就是「驕傲」的。
培養你的伙伴,以用戶視角,對用戶的“苦”與“需”感同身受;以產品觀,擴展視野;以整體利益,銘責任于心。
例如,我會把技術拉進各種客戶群,給技術截取客戶反饋信息等方式,就是不斷的把他們向前推動,而不是一直默默的待在后面。
4.2 關鍵人
這里,我想引用下管理前輩德魯克的兩句話:
所謂的專長,本身就是片面的、孤立的。一個專業人員的產出必須與其他人的產出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結果,即我們的知識能為別人所用,自然我們需要了解別人所需,別人的方向,別人的限度和別人的理解,同樣打開心扉,讓別人來理解我們。
所以,知識工作者的價值實現需要通過服務內部(商業策略,業務發展,上級下屬,以及其他部門的同事)并借助于內部力量(平臺資金渠道人員),從而獲得外部用戶(購買者和使用者)的價值認可。
所以,你需要找到每個工作崗位上的“操心人”(關鍵人),建立良好的溝通,來推動產品執行落地,實現真正有效的價值傳導。
4.3 快速迭代
2018 年我們一直實行著每周三產品更新的節奏,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通過快速迭代,使得產品不斷的優化成熟;也通過快速迭代,攪動整個產品團隊的自我運行。
結果就是:客戶的訴求和反饋得到更快的實質回應,產品新的規劃和嘗試得到更快的實現,產品本身體驗和質感得到不斷提升,產品越來越好,效益越來越高。
4.4 未曾謀面的伙伴
我對競爭對手的理解是盟友,他們是遠在千里之外是編外團隊。
就 53KF 云客服而言,圈外的人大多是不了解我們的,沒有什么宣傳。但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打廣告、做宣傳,使得客服系統軟件越來越多的被人熟知,所以感謝他們日夜的付出。
在團隊里,我會不斷的樹立對手的強大,從而鞭策我們的人員把產品做的更好。
同樣,產品研究也會有很多收獲,學習優點強化自身。
5、客戶
5.1 保持疼痛感
首先,每個人的認知決定了每個人的不同,你是沒有辦法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去感受的,交流溝通是我們理解的別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是很多時候,公司的架構、自身的崗位性質甚至說白了我們沒有突破自己的框框。
致使,沒能與客戶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層層反饋。但又由于傳達的失真,導致無法找到真正的問題及緣由。同樣,由于沒有接觸過客戶,致使無法真正的了解他們,所做的功能規劃多半是也是自我意淫、自我滿足。
這讓我不斷意識到:
不了解客戶,是做產品失敗的根本性原因
所以,保持疼痛感,剝離你面前的多層緩沖,與你的客戶直接接觸,聽聽他們的反饋,積極的、友好的當然還有憤怒的,也和他們說說你新的想法和規劃,對他們而言是否真的有用、有價值,并值得去投入。而不是等到產品出來后,才去面對你想象中的人群,放心,死相多半難看。
2018 年我在產品的專屬服務中,添加了一個產品反饋直達入口,找到那些積極的客戶和極度不滿的客戶,添加為好友,聽聽他們的訴求,然后拉入開發人員,幫助客戶解決。對,就是服務至上。一來,提高客戶滿意度,優化產品;二來,把開發人員拉倒前面,感同生受,培養客戶意識。
還有個不錯的建議,多打打電話騷擾前線人員(客服和銷售),他們比你更了解客戶,他們身上有無窮的寶藏,待你開發,他們也是給你解疑答惑的好幫手。
5.2 砍掉 3/4
在商業世界里,客戶是產品成功的關鍵。我現在做新的功能和嘗試,都是在完整的設計方案上砍去一半,再砍一半,剩下的該怎么發展,交給客戶。
最小可行性(MVP),我慢慢的理解為是參與設計、共創設計。好的產品,成功的產品,是與客戶共同完成的,你搭建雛形設想,讓客戶來豐滿,何樂不為。
在B端,我們在做產品功能設想的時候,會主動給客戶“畫餅”看設計稿,根據反饋,來測試需求和優化方案。有時候,都是在產品沒有開發出來的時候,就賣了出去,是不是很棒。
6、方向
這是我這一兩年內,對自家產品-53KF云客服的思考。
53KF,一家 14 年深耕于 B 端 SaaS 客服系統,服務于 78 萬家客戶。
6.1 疑惑
2019 年是 53KF 在客服系統領域的第 14 個年頭,作為這個行業長青的耕耘者,沒有人會給我們樣板和方向,需要自己靜下來想想產品的方向和發展。
三年前,真正有機會承擔產品線,開始了不斷優化和改造這個龐然大物,讓它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未來在哪里,怎么走?對我而言,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時而清晰又時而不定。
那什么是客服系統?
6.2 追溯
我的老板在做 53KF 客服系統的時候,完全是個意外的產物。2005 年,老板想做個校園社交軟件,叫做六度,研發了一年多,并沒有產生想要的結果,在創業資金彈盡糧枯時,將聊天功能剝離出來,做成企業與客戶的溝通工具,通過基本功能免費來進行獲客,高級功能 100 元/年,從而讓公司存活下去。
再讓我們來看看,客服系統的“接待”歷史:
首先,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陪女朋友逛街時,有些店員在門口就進行熱情的招呼,讓其進店看看,通常我會在這家店坐上半個小時之久,等待女朋友試穿店員推薦的衣服,大概率也會買上一些東西。而有些門店,店員一直待在收銀臺,我們簡單的逛逛便離開而去。
同時,結合自身曾開店的經歷,一家服裝店,店員的熱情主動程度決定了一天的銷售額,并最終決定這家店能開多久。
類推到客服系統,一開始為客戶主動,他們遇到了問題,主動找到客服人員尋求解決,在這個年代客服人員被定義為成本中心,自然配備和投入不高。
慢慢的企業競爭開始強烈起來,消費品的快速迭代,售后服務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客戶的復購和對該品牌其他產品的購買,成為企業客戶維護和品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后來,網絡的發展,線上成了銷售的重要渠道,并不斷投入廣告宣傳,如何使訪客進行高效轉化,就成了惡待解決的問題。
致使客服系統開始走上了售前的舞臺,主動引導就像商場里熱情的導購人員,在這個階段,53KF 客服系統發展出了「主動發起」這個歷史性的功能(53KF 在 2006 年 4 月 11 號,賣出了第一份主動發起),客服系統從此從“被動”時代完成了“主動”的轉變,從售后配套服務變成的售前轉化,從成本中心變成了利潤中心。
6.3 撥云
講到這里,便明白客戶內心對客服系統真在的訴求,并為之不斷付費的原因。
至此,也慢慢的撥開了我腦海里的疑問,53KF 客服系統是什么?
是獲客、轉化工具,是幫助客戶獲取銷售線索的工具。
在 2018 年,53KF 客服系統給了自己明確的方向:會“營銷”的客服系統,幫助客戶獲得客戶線索,進行流量的轉化。
6.4 見霧
那什么是會“營銷”的客服系統?
客服系統從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客戶的最大成本支出不在客服,而在營銷推廣和銷售的成本。
營銷的客服系統:是幫助客戶獲得客戶線索,進行流量的轉化。
訪客進入落地頁:引導對話 > 建立對話 > 獲得線索,這三個步驟是營銷客服的關鍵所在。
對話越多(對話率),線索越多(信息率),致使企業銷售提升、利潤增長,同時客服坐席開通也越多、留存也越高,形成正向循環。
簡單來說,就是:
客戶成功 = 互利共贏
6.5 設計
那又如何指導產品設計?
53KF 客服系統,我將其分為三個主要構成:客服端、訪客端、后臺。根據流模型,為同一個目標“提升轉化”下,訪客端、客服端和后臺具有各自的設計關注點。
客服方面(客服端):“效率”和“效值”兩個方面。基于客服工作不斷提升效率;智能引導、智能場景、智能客服等功能在“弱智“機器人時代下,真在提高人的“效值”。
訪客方面(訪客端):提升咨詢量、信息轉化率。全渠道、主動發起、營銷工具等助力企業潛在客戶轉化。
后臺方面(后臺):滿足業務需求,提供場景支持。智能分流、接待策略、高級自定義、全方位數據、多平臺打通等滿足企業業務訴求。
在統一的方向下(會營銷的客服系統),再根據不同端的區別(面向者),從而指導產品的具體設計。
很高興的是,我們在過去的 2018 年取的了不錯的成績。
7、結束
這就是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聆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End -
【我的產品設計演講稿】相關文章:
INTERNET與產品設計的聯合08-06
產品設計實習報告03-12
產品設計就業前景08-18
產品設計的實習報告范文05-18
產品設計求職信09-20
產品設計求職信05-24
產品設計英文自我評價04-19
產品設計合同02-22
產品設計體會-重溫BME所學08-17
家居產品設計個人簡歷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