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農民講師話期盼座談會上的講話
聆聽基層呼聲 關心百姓生活
——在農民講師話期盼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4年3月 日)
張吉勇
同志們:
今天上午,大方縣和納雍縣的農民講師分別從基層群眾的角度,談了農民對干部的作風的期盼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期盼,下午,黔西縣的農民講師談了群眾對經濟發展的期盼。三位農民講師講的都很好,講出了農民的心聲,講出了農民的關切。部分常委也作了發言,表現了大家對基層群眾冷暖的關心。農民講師團是我市近年推出的一個品牌,他們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走村串寨傳送‘致富經’,增強農民發展意識,破解農村發展難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位農民講師的發言,是我市農民講師宣講活動的一個縮影,是我市800萬農民呼聲的代表。大家要以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聆聽基層群眾的期盼,認真查找工作中是否存在不重視基層、對基層關心關注不夠的問題,要隨時感知群眾冷暖、把準群眾脈搏、回應群眾關切。下面,就農民期盼問題,我談三個方面意見:
一、加強作風建設,提高群眾滿意度。
前一段時間,我們在集中學習中,深刻剖析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四起群體性事件典型案例,從案例中我們得知,一些干部作風粗暴、工作方法簡單,矛盾處理不當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今天,三位農民講師從不同角度談到了群眾對干部作風建設的期盼,可見,作風問題,是影響干群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影響群眾滿意度的重要原因。我們要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全面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以優良的作風,良好的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新局面,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
。ㄒ唬┺D變服務態度
服務是和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作風問題。人民群眾也是從服務態度上,直接感受我們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感受黨和政府的形象。今天三位農民講師,講到了對我們服務態度的期盼,這就證明我們在服務群眾的態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特別是現在我們的一些窗口服務部門和基層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口號響當當,服務冷冰冰,辦事慢騰騰,對群眾的利益訴求,漠不關心,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隨意應付。這樣的態度,群眾怎么信任我們?群眾的滿意度怎么會提高?基層群眾是我們黨具有決定性的執政基礎,連起碼的服務群眾意識都沒有,社會能和諧穩定嗎?要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把這些問題,尤其是把農民講師講的問題,對號入座、逐一排查,剖析原因、找準癥結,認真反思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責任,引導黨員干部把群眾放在心上,當群眾的領頭人,不做群眾的“尾巴”;當群眾的貼心人,不做群眾的“老爺”,積極主動解民難、排民憂、順民意,真正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廣納民聲民意
[L] 現在,基層群眾對社會事務,參與意識普遍增強,參與能力普遍提高,我們要理解群眾期盼,堅持開門搞活動,廣納民聲民意,讓人們群眾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將活動開展的好壞交由群眾評判,將活動收到的成效與群眾共享。我們要敢于傾聽群眾訴求。來自群眾間的聲音有時是刺耳的,是對我們工作的批評指正,因此要有勇氣、有底氣地回答問題、消除質疑。正確的,對群眾有益的事情要堅持做下去;錯誤的,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堅決禁止、嚴肅處理。將審判權交由群眾,始終牢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這一宗旨,積極開展調查走訪,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及時完善修正我們的工作態度、方式。要勤于收集群眾聲音。要開辟民意收集綠色通道,暢通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渠道。堅持走基層、轉作風、提效能,領導干部要裸起褲腳,深入田間地頭、百姓中間,問民需、收民意、解民憂,扎扎實實地為群眾服務。要學會利用論壇、微博等新興網絡媒體,關注社會熱點,宣傳、公開黨務政務動態。要建立以普通群眾為主體的裁判員隊伍,參與對黨和政府日常工作的討論和監督,以群眾的滿意度為標尺,丈量工作中的得失,評價干部們的好壞。[/L]
(三)突出工作重點
突出工作重點很重要。群眾對我們黨員干部的滿意度不高,還不是因為我們不辦事,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突出工作重點,不懂得怎么去辦事,F在,好多黨員干部一肚子委屈:“每天工作這么辛苦,加班加點,勤勤懇懇,群眾還這個不滿意,那個不滿意”。其實,我們不能把問題推給群眾,要從自身找毛病。基層工作什么是重點?凡是有關群眾利益、有關群眾生產生活的事都是重點,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認真辦理。現在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就想著怎么撈選票、拉關系、搭天線,把工作重點放在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上面,對群眾的疾苦不聞不問,對群眾的訴求不理不睬,把落實上級的惠民政策縮水走樣,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甚至有的黨員干部侵犯群眾利益,克扣群眾財物,拖欠群眾錢款,打白條,耍賴張,這些不良作風以及工作方向偏離現象,直接損害群眾利益、傷害群眾感情,長期蓄積起來,就必然侵蝕黨的群眾基礎,甚至釀發群體性事件。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工作導向,突出工作重點,把群眾意見作“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命令”,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兵”和“服務員”。
。ㄋ模┲鉀Q問題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重要的是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效直接關系整個活動的成效,也是決定群眾是否滿意的根本衡量標準。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群眾生產生活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無一不是群眾最期盼解決的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學生就業問題、環境生態問題、道路交通問題,無一不是與千家萬戶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服務群眾最終要落實到解決問題上面,具體而言,今明兩年,我們要著力解決廣大群眾當前最關注、最期盼、最迫切解決的農村通村油路建設問題,全面改善鄉村出行條件,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滿意度。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真正從群眾的需要出發,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興辦一批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成為群眾滿意的德政民心工程。
二、落實惠民政策,提高群眾幸福度。
隨著我市經濟實力的增強,市委、市政府對老百姓的優惠政策日益增多,這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密切聯系群眾”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理之道。落實黨的惠民政策是提高基層群眾幸福度的重要渠道。我們要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舉措,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度。
。ㄒ唬┘哟笾мr力度
對基層群眾而言,幸福指數的提高來自收入的大幅增加。只有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富裕起來,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能提高生活幸福感。不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提高幸福指數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要把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與我市農村改革、現代農業生產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實現農民增收致富。一是要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全面落實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直接補貼、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能繁母豬補貼等惠農政策,進一步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收。二是要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對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支持,對農用土地占用的補助,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補助,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的扶持,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菜籃子”產品生產扶持,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真正解決群眾“錢”的問題,在物質生活上,提高他們的幸福度。
。ǘ┐龠M教育發展
農村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在我市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解決好“三農”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關系到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要繼續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端正農村教育的服務方向,提高“為農服務”的自覺性;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繼續壓縮8%的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經費用于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深化部省共建“教育試驗區”和國家教育體制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推行校長、教師引進和定期交流輪崗制度;要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建設,健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管理制度,優先滿足留守兒童進入寄宿制學校的需求;落實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實施好農村營養餐改善計劃。特別是要以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校為重點組織開展好同步課堂教學,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加快縮小區域間、城鄉間的教育資源差距。
。ㄈ┞鋵嶀t改政策
基層醫療制度關系群眾的生命安全,是涉及人民群眾重大利益的領域之一。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持續擴大新農合覆蓋面,不斷提高新農合管理運行水平,切實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有序開展,統籌地區實現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費用即時結報。穩步推進基層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大力推進基層基本藥物規范采購、控制價格、組織配送、合理使用以及落實零差率銷售等政策,積極探索基層綜合醫療改革,降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和住院費用,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設施普遍提高基礎上,著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加快落實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進一步推進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在城鄉基層廣泛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規范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程序、獎罰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安全質量;切實配合搞好省內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支持和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建設,抓好中心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
(四)支持社會保障和就業。
社會保障和就業關系著千千萬萬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是社會的“兜底”工程。今天,三位農民講師都談到了社會保障和就業問題。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我市目前基層社會化保障制度存在以下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社會保險尚未實現制度性全覆蓋,應保未,F象比較突出,與養老和醫療保險相比,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保率明顯偏低;城鄉居民低保金補助標準不高,只能解決低保對象最基本的吃飯問題,而低保對象在就業、就醫、子女上學、住房等方面的困難仍然十分突出。基層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力量薄弱,影響了社會保險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群眾的幸福度和滿意度。以后,我們要加大統籌城鄉力度,實現優質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要著力推進社保擴面,實現社會保障應保盡保,積極探索、健全機制,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抓好籌集管理,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打造優質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在就業方面,對有勞動能力但無一技之長的人員,集中組織技能培訓,使其就業;提供扶貧開發項目和政策性資金貸款,幫助農村低保人員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對無勞動能力,無法實現再就業的低保對象,政府應加強救助。對低保對象中出現的上學、就醫、就業等困難,采取多種方式給予補充救助。
三、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群眾期盼度。
對我市來講,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鞍l展再快一點”是全市800萬群眾的共同期盼。只有發展,才能根本改變基層農村貧窮落后的現狀,只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只有發展,才能解決改革和穩定之間的矛盾。我們要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統一全市上下對發展思路、發展戰略和措施的認識,切實做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守住“兩條底線”不動搖,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一心為民的情懷、堅定不移地決心,解決好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提高群眾對發展的期盼度。
。ㄒ唬┙y籌城鄉一體發展。
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農村改革發展唯一出路,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選擇。我們要打破城鄉規劃分割的局面,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編制城鄉一體發展的各項規劃。編制完善城鄉發展戰略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把市域內每一塊土地都納入規劃范疇,實現了城鄉規劃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加強城市與農村、總體與專業規劃之間的銜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了平等和諧、良性互動的新型城鄉關系形成。在城鄉一體化中,一方面,要強化新型工業主導發展戰略。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要堅持“聚工業之氣、造工業之勢、成工業之強”,按照“兩大基地”驅動、十二園區發力、標準廠房支撐、突出優勢發展的需求,全力推動工業經濟提速擴量、轉型發展,堅定不移走以工帶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統籌發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走山區特色城鎮化道路,下大力氣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不斷鞏固和擴大“兩個硬化”工程建設成果,切實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力打造畢節小城鎮建設“升級版”。
。ǘ┖粚嵽r業基礎地位。
農業是農民的生活之源,立命之本。解決當今農民問題,就是要使農業、農村、農民跟上現代化整體步伐,使億萬農民更好參與現代化進程、分享現代化成果,建立起堅實的農業基礎、和諧的農村社區、小康的農民群體、一體的城鄉體制,最終消除工農城鄉差別,防止農業萎縮、農村凋敝、農民掉隊、城鄉更加失衡,從而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凝聚力量、減輕震蕩、加快進程。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就要把農民問題貫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不能簡單地以GDP中農業的比重和總人口中農民的比重了衡量“三農”問題的分量,要始終建成農業“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動搖。政策上,要切實穩定、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護農民的積極性,激發農民的創造性。投入上,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建立健全符合畢節實際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讓務農種糧的農民有收益、得實惠、不吃虧。工作上,要始終保持對“三農”問題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把握,舉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強化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
(三)加快同步小康進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市現有貧困人口151.7萬人,沒有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就沒有畢節的同步小康,就沒有群眾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深入實施扶貧攻堅計劃,認真落實中央、省出臺的一系列惠民富民和扶貧開發政策,切實總結推廣威寧扶貧攻堅和百里杜鵑旅游扶貧經驗,加快實施《畢節試驗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整合各類資源和扶貧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扎實推進精準扶貧,按照分類指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金精確化配置,對貧困人口精準化扶持,變“漫灌式”為“滴灌式”,做到結對幫扶干部、產業發展、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等“六個到村到戶”。全面完成財政扶貧資金項目建設,加快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實施進度,抓好大中型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爭取國家、省加大扶貧開發支持力度,不斷深化與對口幫扶城市的合作,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全力構建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以扶貧力度,推動小康進度,以脫貧速速度,保證改革深度,最終提高全體農民的幸福度和滿意度。
。ㄋ模I造和諧發展環境。
安全穩定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期盼。我們要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更加注重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突出抓好煤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危爆物品等領域安全監管和地質災害防治、打非治違等重點工作,注重向科技和管理要安全,堅決杜絕重大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有力推進安全發展。扎實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大力推廣“六零六好”社會治理經驗和“網格化”管理經驗,扎實推動社會治理工作創新。鞏固拓展“三級聯動視頻接訪機制”,推進訴訪分離改革,建立健全網上信訪平臺,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圍繞征地拆遷、企業改制、水庫移民、礦群糾紛等重點領域,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問題。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全面推行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切實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嚴厲打擊“兩搶一盜”、賭博、多發性侵財、黑惡勢力等違法犯罪行為,嚴防重大惡性案件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加大巡邏防控力度,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探索禁毒工作社會化管理新路子。加強互聯網管理,打擊網絡犯罪。強化應急管理,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全面推進“平安畢節”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謝謝大家!
【在農民講師話期盼座談會上的講話】相關文章:
在復轉軍人座談會上的講話08-15
在老干部座談會上的講話08-16
在創新技改座談會上的講話08-15
七一座談會上的講話02-26
在公司勞模座談會上的講話08-16
在紀念建黨座談會上的講話02-26
在五一勞模座談會上的講話08-15
在新黨員座談會上的講話08-16
在選調生座談會上的講話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