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土資源局依法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支持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
××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堅持依法依規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為保障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全市今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個一百”目標任務的實現,圍繞構建“六大體系”和實施“六大工程”,現制定堅持依法依規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主案如下: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市委政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任務,以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為核心,以積極支持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堅持依法依規管理,集約節約用地,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用地保障。
二、具體措施
(一)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優化結構,保障用地。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三大任務(培樹200個示范村、建成1000個達標村、搬遷1000個自然莊),為中快“構建六大體系”、“實施六大工程”步伐,要積極優化鄉村用地結構布局,集約節約用地,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提供用地保障。
1、修編和完善鄉(鎮)、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導鄉村建設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鼓勵農民進鎮購房或按規劃集中建房,節約的宅基地指標可用做城鎮發展的建設用地指標。
2、堅持建新拆舊,積極推進廢棄地和宅基地復墾整理。村莊復墾整節省出來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優先用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3、采取土地置換的方式,解決舊村整理改造和移民并莊用地,使農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確保農民安居。
4、省國土資源廳下達我市城鎮村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由市級政府審批的鄉村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證移民搬遷使用。
5、引導鄉村工業向園區集中,減少基礎設施投入,發揮規模效益,促進節約集約用地,保障農民增收。
6、積極組織土地整理,整理土地增加的耕地按60折抵鄉村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緩減建設用地緊張狀況。
(二)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為全面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1、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全面實行按建設用地項目考核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按等級折算增強補充耕地面積。
2、鼓勵被占用耕地表土剝離利用。新開的耕地要充分利用剝離的耕作層土壤,所需費用可列入建設項目投資預算。
3、堅決防止以新農村建設等名義盲目圈占、違法批占土地特別是農用地。在新農村建設中,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規劃和計劃,必須依法報批。各類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或農用地轉用審批時,凡涉級占用基本農田的,項目性質必須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對占用基本農田的要進行充分論證,在預審時應說明不能避劉的理由;在農用地轉用報批時,應提交補劃到位質量數量的有關情況。
4、每個縣(市、區)抓好一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以示范區建設帶動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全面加強。
5、切實加強土地執法巡查。堅決查處違反規劃侵占基本農田的違法用地行為;堅決制止用“以租以代征”等形式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三)加大投入,大力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改造低產田,提高耕地產出率,促進農業增產。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整理復墾土地和改造中低產田,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和改造中低產田項目。
1、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向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土地整理重大項目工程傾斜,主要用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并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區給予重點安排。
2、依照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推進田、水、路、村綜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地面積、增強耕地排灌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3、切實加強對土地整理項目的指導和監督檢查,不斷規范和完善整理制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項目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成。
4、對批準立項的土地開發項目每畝補助600—3000元,土地整理項目每畝補助1000—2000元,土地復墾項目每畝補助800—2000元,改造中低產田項目每畝補助500—1000元。
(四)嚴格征地管理,積極探索、加快征地補償制度改革步伐,切實維護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要確保補償安置方案合法合理,補償費及時足額到位,積極探索,采取多種方式,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安置,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1、在農用地分等定級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耕地畝產調查核定,制定
各縣(市、區)征地的統一年產什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經批準后公布實施,實現同地同價。
2、保障征收土地補償安置費及時足額到位。在上報征收土地審批手續前,似用地單位必須將征收土地補償安置費,足額存入國土資源部門指定的銀行專戶,否則不予上報征收土地審批手續。全面推行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制度。
3、進一步規定征地程序,維護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申述權。認真執行征地告知、確認、聽證、公告、登記等規定程序。征地補償標準、宅基地審批程序等,要向村民公開。涉及到農村集體土地使用管理的有關問題應當充分聽取農村村民的意見,發揮村民代表會議的作用,接受群眾監督。
4、從市區規劃控制區出讓土地純收益中提取10,設立安置補助基金,列入預算外資金管理,財政專戶儲存,專款用于市區規劃控制區被征地村勞力安置補助。
5、市區規劃區內征收土地時,預留給被征地村(居委)一定數量的生產經營性用地。
(五)加強農村地質災害防治,保護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地質服務和安全的地質條件。健全完善地質災害群防體系。在地質災害易發多發的農村,在科學調查、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地質災害防災避讓的意見和建議。為村鎮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技術服務。
1、開展地質災害普查,查清全市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地區的監測和防范,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制度,把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發放“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和氣象主管構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警工作,將預警結果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并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
3、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力度,把災害發生控制在萌芽狀態。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指導和監督礦山企業建立和明確治理責任。盡快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投入機制,依法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加強農村地區礦山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
4、加快小礦的整頓和整合,引導依法辦礦、科學采礦、保護環境、文明生產。
(六)完善體制、強化素質,進一步提高支持新農村建設能力和水平
1、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精神,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把支持新農村建設提上生要日程。
2、立足本職,積極主動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支持過程中要貫徹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和嚴格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的方針,落實嚴格的管理制度;要善于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創新,及時研究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促進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3、完善體制,提高素質,進一步做好國土資源工作,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重點加強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加強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嚴格執法,強化監督和服務,充分發揮鄉(鎮)國土資源所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4、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不斷提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
【國土資源局依法管理節約集約用地支持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依法嚴厲打擊違法建設實施方案08-24
企業建設用地申請08-24
國土資源局的實習報告06-23
建設用地申請書05-15
建設用地申請書01-31
新農村建設標語12-17
國土資源局工作計劃08-24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08-24
打擊違法用地建設經驗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