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

    時間:2023-02-26 14:03:54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以攀枝花西區**鎮為例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并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描繪出了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要切實貫徹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鎮農業要發展,農村要進步,農民要增收,整體面貌要改善,必須以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結合西區**鎮具體實際,科學地制定農村發展戰略! ∫、攀枝花市西區**鎮基本情況
      **鎮位于攀枝花市西端,地處橫斷山區金沙江畔。金沙江由西向東縱貫全境,東起新橋與東區銀江鎮毗鄰,東西長21.3公里,南北寬5.2公里。**鎮屬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區,雨量集中,冬無嚴寒,日照充足。**鎮面積為117.4平方公里,占攀枝花市西區國土面積的80,轄10個行政村(新莊村、大水井村、**村、金家村、苦蕎村、經堂村、爛壩村、莊上村、大麥地村、竹林坡村),56個農業合作社,5個社區居委會,86個居民小組。
      **鎮境內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煤炭資源4.8億噸,水泥石灰石近6億噸,溶劑石灰石3億噸,漢白玉5700余萬立方米;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占地面積1168.2公頃的24萬余株野生蘇鐵,享譽中外;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龍洞石林、新莊溶洞、平江天主教堂、竹林坡森林公園、503地下戰備電廠、傈僳族風情游,尤其是號稱“萬里長江第一漂”的中國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基地,是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鎮2008年社會總產值超過18億元,是十五計劃中2008年計劃數8.7億元的兩倍多。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5979.75萬元,完成了十五計劃4813萬元的124;鄉鎮企業總產值178200萬元,完成十五計劃82845萬元的215;財政收入640萬元,完成十五計劃598萬元的107;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以上,完成十五計劃3500元的108。免征農業稅,實行“零”稅率,農民負擔減輕,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沈西林1964.7男四川鄰水人西南林學院教授、昆明理工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分析**鎮各村經濟狀況可知:①各村之間經濟差距較大,尤其是少數民族村較為落后。其中新莊村,大水井村,**村位于城鄉結合部,較為富裕。大麥地村,竹林坡村海拔較高,相對閉塞,較為落后,其它村經濟處于中等水平。②收入來源主要是勞務輸出和農業生產。其中勞務輸出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較高,從土地上獲得的農業生產收入相對較少。③農村經濟發展以傳統農業模式為主,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相對較少,農業結構不合理。④教育落后,缺乏人才。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約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⑤各個村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攀枝花市西區**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是加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改變農村面貌的重大舉措。**鎮的改革和發展已進入了新的階段,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各方面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較快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以實現**鎮經濟協調、快速發展。
      1、工農互促,實現均衡發展
      為了實現工農業的均衡發展,增加農業產值比重,需要貫徹“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讓**鎮在優先發展工業的同時,農業也能夠在工業的帶動下,實現大幅度的增長,從而讓兩者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為**鎮的發展做出貢獻。
      2、城鄉統籌,保持社會穩定
      **鎮城鄉之間的差距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體表現在: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農村面貌變化緩慢;城市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城市的基礎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


            設施建設完善,制度健全,農村則相對滯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觀點,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與財政支出結構時,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保護力度,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個中心,抓住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兩條主線,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改善**鎮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構建**鎮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民族共存,創建平安社區
      **鎮屬于多民族聚居區域,全鎮共有漢、彝、苗、傣、傈僳等14個民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發展水平高低不同,部分少數民族村地理位置偏僻,離城鎮中心較遠,交通不便。其中大麥地村海拔在2000米左右,以傈僳族、苗族為主,屬于山區。**鎮在建設新農村的規劃中,政策、財政資金應當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村,特別是向大麥地、經堂、莊上三個村的傾斜力度,幫助少數民族村加快發展步伐,提高生活質量,使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創建**鎮社會穩定、治安良好的有利環境,確保**鎮平安、祥和的局面。
      4、調整結構,建設現代農業
      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之間缺少科學規劃,比例失調,內部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著農業產值的增加。根據市場的導向與需求,積極調整結構,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已經成為趨勢。在**鎮,山多、宜林地廣,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擴大經濟林的覆蓋范圍。以經濟林基地為依托,積極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加快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步伐。同時,推廣林下種草養殖、圈養,改變畜牧業的傳統養殖方式,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改變農業發展的落后面貌,增加農業產值比重。
      5、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
      **鎮資源優勢明顯,特別是煤炭,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對**鎮的發展十分有利。但是很多資源都是不可再生性的,隨著開采量的增加,儲量會越來越少。在發展過程中**鎮就是要跳出資源型城市發展模式,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適合當地實際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農業上,要著重在生態農業方面下工夫;在工業上,**鎮要充分利用好二次資源,對于鋼渣、鐵渣、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要積極提高技術含量,提取其中的稀有金屬和有用成分,提升綜合利用價值。對于尚未開采的礦產資源,本著循環經濟的“三R”原則,即資源利用的減量化原則,產品的再利用原則和再循環即資源化原則,做好統籌規劃,積極延伸產業鏈,建立工業發展的循環體系與機制。
      6、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實現農民持續、較快地增收,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任務。**鎮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手段,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緩解并逐步縮小。
      三、**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機遇
     。1)黨政支持,有一個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決定,完成全面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歷史任務,這必然會得到上級黨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鎮可以結合國家新農村建設、西部大開發、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有利時機,用足用活國家相關的財政、稅收、農業等各項有利于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爭取更多的資金來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及時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產業布局、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等配套政策體系,營造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
      (2)農民參與,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動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讓農民得到實惠。因此廣大農民有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資源優勢,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鎮在生物、旅游、光熱、礦產等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長遠的角度來研究**鎮的資源優勢,實施開發與保護并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實現資源經濟價值,必然會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4)交通便利,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鎮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川滇邊貿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也是四川及內地南下滇西北、滇西南以及東南亞的必經通道和橋頭堡。如今,作為西區唯一的鄉鎮,**鎮鐵路、公路運輸越來越發達。
      (5)工業反哺,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鎮工業產值高,利潤豐厚,為財政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積累,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指引下,使**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投入獲得了資金保障。
     。6)攀枝花市場和川滇市場,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首先,攀枝花市屬于工業型城市,農業發展相對滯后,但攀枝花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場前景廣闊。**鎮發展農業產業時可以就近解決產品的銷售問題,占領攀枝花市場。其次,由于**鎮位于川滇兩省交界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農產品可以直接運輸到云南、四川的各大中城市。
      2、**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村際發展不均衡。**鎮共有10個行政村,56個農業合作社,各村之間發展不均衡,差距較大,需要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認真的研究規劃。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鎮除**、新莊、大水井村狀況相對較好外,其它村基礎設施總體上比較薄弱。
     。3)村落分布零散。**鎮村落分布零散,除少部分地勢平坦的地方人居稍微集中外,其他地方居住分散。而且,由于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房屋和附屬設施建設布局也很不合理,需要統籌規劃。
      (4)農民收入差距大。首先,村際農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比較突出,**、大水井、新莊村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4400元,而大麥地、竹林坡村農民的人均純收入至今僅為1000元左右,各村之間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相差很大。其次是表現在個人收入之間的差距,**鎮既有資產逾千萬元的農民,也有至今沒有摘掉貧困帽子的。
      (5)勞動者文化水平低。由于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農民以中老年為主,這部分農民的文化水平低,嚴重影響了農業科技推廣,不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6)土地自然條件差。一是坡度大,不利于農作物生長;二是石漠化現象嚴重,土質差,土壤肥力不夠;三是引水灌溉困難,土地缺水嚴重,靠天吃飯,對農業的發展形成制約。
     。7)水資源制約農業發展。**鎮10個行政村中,有8個行政村在發展農業生產時,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水問題,致使一些季節性的農作物難以種植,糧食產量增加緩慢。
     。8)污染問題影響產業結構升級。**鎮農業的污染主要是大量施用農藥對土壤造成的污染;**鎮的工業污染則來自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問題對**鎮的第三產業,特別是餐飲業產生強烈的沖擊,導致**鎮的經營業主存在著在此地掙錢,到別處消費的現象。這對**鎮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制約。
     。9)經營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鎮存在著經營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具體表現在:在農業上,以傳統農業和小農業為主,對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浪費嚴重,農產品品種單一,質量不高。在工業上,由于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企業存在資源浪費嚴重、產業鏈延伸受阻的困境。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要方式,難以形成規模、上檔次,更談不上形成知名品牌。
      四、**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
      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使廣大農民過上小康生活;繼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保障農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使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群眾安居樂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改善教育、衛生條件,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實現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1、**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
      按照黨的“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及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結合**鎮的實際,提出**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具體如下:
      (1)科學發展?茖W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及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實事求是。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鎮實際,因地制宜,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4)可持續發展。在科學合理利用資源以謀求當前發展的同時,要考慮資源消耗的過程中以及耗竭后的持續發展。
      (5)系統工程。用系統思想,可以把**鎮分為三個層次:一、新莊、大水井、**三個村,位于河谷地帶,距離城市最近,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可全面進行城鎮化建設。二、金家、苦蕎、經堂、爛壩、莊上五個村,距城區稍遠,經濟發展居于**鎮中等水平。該區域應以農業為主體進行建設,開發當地特色農產品,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實現農業產業化。三、大麥地、竹林坡兩個村,位于山上,距離城區較遠,經濟發展落后。由于人口不多,可以進行搬遷,與其它村合并,發展特色農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通過三個層次的逐步推進,實現**鎮新農村的跨越式發展。
      2、**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
      **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個方面相互融通,相輔相成。“生產發展”是建設新農村的物質條件,“生活寬!笔墙ㄔO新農村的具體落實,“鄉風文明”是建設新農村的思想基礎,“村容整潔”是建設新農村的環境氛圍,“管理民主”是建設新農村的體制保障。
      3、**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體系的構建
      (1)**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
      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來對各項成效進行綜合考評?偟膩碚f,**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評指標體系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結合**鎮具體情況和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征,制定了36個具體評價指標,并將各指標按具體值劃為初、中、高三個等級。
      “生產發展”,包括鄉村經濟總量增長率、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勞動就業率、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和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6項。
      “生活寬裕”,包括電力入戶率、生產用水滿足水平、飲用水合格率、有線電視入戶率、電話入戶率、農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人均住房面積、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鎮村衛生所達標率、社保覆蓋率、醫保覆蓋率和農村商務網點建設12項。
      “鄉風文明”,包括合法生育率、村級文體設施建設率、素質教育培訓率(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高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大學入學率)、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五好家庭、文明戶和宣傳工作、鄰里關系7項。
      “村容整潔”,包括農戶室外道路硬化率、排水管網覆蓋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公共照明率、綠地率、農村能源建設(沼氣、太陽能等)7項。
      “管理民主”包括黨支部建設、各項制度建設、村務公開滿意度和群眾參與度4項。
      新農村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時期的不同,標準也可能不同。在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權威的范本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必須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制定適用于**鎮實際的執行標準。
     。2)**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體系的實現途徑
      由于經濟條件和發展水平的差異,使得**鎮各村建設新農村的起點不一樣,因此各行政村在不同時期的目標也應不同。為此,我們把**鎮轄區內十個行政村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新莊、大水井、**村;第二層次:經堂、金家、苦蕎、爛壩、莊上村;第三層次:大麥地、竹林坡村。第一層次的三個村用五年的時間達到高級標準,第二層次的五個村用五年的時間達到中級標準,第三層次的兩個村用五年的時間達到初級標準。
      五、**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規劃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五通
      基礎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條件,目前,**鎮新農村建設中要解決的重點是五通問題:即通水、通電、通路、通話、通網絡。
      (1)通水。①四個小型灌區建設。包括:梅子箐灌區、龍洞灌區、大箐溝灌區和爛田灣灌區。主要新建渠道15km,管道8km,其中大箐溝灌區主要解決金家村和苦蕎村用水,梅子箐灌區解決**村用水。②嚴重缺水村工程建設。擬在竹林坡、金家、苦蕎和爛壩4個嚴重缺水村新建工程315處,其中:新建山平塘8個,擴建2個,新建蓄水池305口,開挖渠道27公里,通過水利設施建設來解決以上各村的用水問題。同時改造其它村的用水設施,確保村民用水安全、衛生。
     。2)通電。在完成39個農業合作社的電網改造的基礎上,要籌集資金,盡快完成其余17個農業合作社的電網改造。確保全鎮生產生活用電安全、穩定。
      (3)通路。①莊上村:規劃公路12km,連接村委會所在地與504電廠專用道路。②經堂村:規劃公路4.5km,公路通過農村社區,與504電廠專用道路相連。③爛壩村:規劃公路2.5km,與310省道相連。④苦蕎村:規劃公路4km,連接村委會與農村社區,并與310省道相連。⑤**村:規劃公路2km,公路通達農村社區,與310省道相連。⑥大水井村:規劃公路3km,公路通達村委會,穿過攀鋼棄渣鐵路線與310省道相連。⑦新莊村:規劃公路2km,公路連接農村社區,并穿過攀鋼棄渣鐵路線與310省道相連。
     。4)通話和通網絡。目前,除新莊、大水井、**三個村部分電話和有線電視基本開通外,其余幾個村均未全面開通,阻礙了農村信息交流。在盡快解決新莊、大水井、**三個村通電話、通網絡的基礎上,加大對其它村的電話、電視、有線廣播的投資力度,在“十一五”期間內,實現村村通電話、電視、計算機網絡。
      2、**鎮農村社區(村莊)建設
      堅持城鄉整體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率,尊重農民意愿,以社為基本單位規劃農村社區的原則,按“農村五有”標準進行建設:
      (1)有標準房。①方案一:占地326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46m2,生產、畜禽舍占地180m2。住房建筑面積約180m2,適合4-6人的家庭,人均生活居住面積達30m2?偼顿Y約12萬元人民幣。②方案二:占地278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26m2,生產、畜禽占地面積152m2。住房建筑面積約150m2,適合5人以下家庭,人均生活居住面積30m2。總投資約10萬元人民幣。③方案三:占地面積220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18m2,生產畜禽舍占地102m2。住房建筑面積約120m2,適合于4人及以下家庭?偼顿Y約8萬元人民幣。④方案四:占地面積180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90m2,生產畜禽舍占地90m2。住房建筑面積約90m2,適合于3人及以下家庭?偼顿Y約6萬元人民幣。
     。2)有垃圾填埋場。對農村生產生活垃圾,一方面要通過燃燒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對不能燃燒的垃圾要進行填埋。各行政村要選擇距離農村社區較遠、荒涼、方便傾倒,且距水源較遠的地方建設垃圾填埋場。對垃圾實行統一處理,確保農村清潔衛生,村容整潔,給村民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3)有聚會館。每一個行政村修建一個聚會館,用于村民開會和技術培訓。
      (4)有娛樂活動場所。各村可以建設公共活動場所,用于滿足村民娛樂活動之需。村民閑暇時可以在活動室打牌、下棋、看報等,在活動場參加體育鍛煉,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5)有社會服務網。各中心農村社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網絡,提供農村醫療、衛生、商業、教育和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
      第一年選擇莊上村進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莊上村有244戶,916人,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且建有一定規摸的優質芒果基地,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條件相對較好,可先進行試點建設,起示范作用;第三年選擇苦蕎、金家、爛壩、經堂四個村進行新農村社區建設。因為這四個村的人均純收入均在4000元左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第五年全面推動農村社區建設。
      3、**鎮新農村的產業發展
      (1)**鎮新農村的農業產業發展。首先,**鎮黨和政府應對其進行宏觀指導和統一規劃,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鎮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培育壯大芒果主導產業。其次,要促進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實現土地規模經營。要求規模經營,就必須實現分工細化和生產專業化。在穩定土地承包制基礎上,本著自愿、有償的原則,實現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種田能手或龍頭企業手中。
      (2)**鎮新農村的工業產業發展。①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充分利用**民營經濟創業園區,加大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交通條件。②發展優勢工業。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炭及焦化工業、釩鈦鋼鐵工業。③積極發展建材產業。
      (3)**鎮新農村的第三產業發展。①大力發展旅游業。②積極發展物流產業。③加強商貿服務行業的建設。
      4、**鎮新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
     。1)加強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領導工作
     。2)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機制
     。3)采用多種形式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4)樹立典型,全面推進
      5、**鎮新農村的管理民主化建設
     。1)強化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民主管理的自覺性
      (2)明確主要事項,切實增強民主管理的針對性
     。3)健全組織網絡,切實做到全員參與民主管理
      (4)實行多層互動,切實提高民主管理的運行效果
     。5)加強監督約束,切實保障民主管理順利實施
      6、城鄉統籌的實施方案
     。1)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2)統籌文化教育。①統籌教師待遇。②統籌教育布局
     。3)統籌醫療衛生。①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②多渠道解決醫護人員不合理配置問題。③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的資金投入。
     。4)統籌社會保障
      六、**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措施
      1、**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解決的問題
      (1)資金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工作量大、周期長、投入多的工程,資金籌措是關鍵,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多方籌資。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實力普通較弱,如此龐大的工程,單靠農戶自籌遠不能滿足農村社區建設所需資金,同時不少農戶不愿對農村社區建設進行投入。如果片面加大建設力度,全面開展建設,那么資金嚴重不足,勢必導致損農傷農的事件發生,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因此,可按“財政 農戶 銀行”的模式籌集資金,三方各解決一部分。另外,可以實施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獲取資金,補充農村建設資金不足。
      (2)科學規劃問題
      農村社區規劃和產業規劃,應與各個村的實際相結合,不能搞一刀切,應統籌兼顧,分類實施。
     。3)土地利用問題
      要本著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原則,少占土地,多占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消費水平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應考慮農民的消費承受能力。如電話線、有線電視、計算機網絡接進村莊,農民使用很方便,但不能強制使用。只能在生產發展,收入增加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讓其主動接受。
      (5)農民意愿問題
      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方案選擇和實施途徑上,要尊重農民意愿。
      (6)污染問題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和石灰石等資源。建有多家煤礦、焦化廠、水泥廠、火力發電廠等企業,這些企業排出的“三廢”給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目前,要解決粉塵污染問題,可以對貨場實施半封閉、封閉管理,并定時灑水,防止粉塵飛揚;對礦物運輸車輛進行遮蓋處理;另外,對生產企業還須實行技術改造,降低“三廢”排放,為農業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2、**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措施
     。1)統一思想
      **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涉及面廣、建設期長、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各級黨和政府都應有一個清醒認識。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均衡發展,保持社會的長治久安;要提高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和諧農村社會。
      (2)加強領導
      **鎮各級領導要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和意義,要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法和途徑,要身體力行去參與和組織**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氛圍。首先各級黨政干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分析現狀、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其次要組織制定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第三要統一部署、分步實施、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組織和領導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具體實踐;第四要認真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第五要善于總結新經驗、認識新事物、樹立新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培訓教育
      首先,必須加強對干部和基層工作者的培訓教育;其次,要做好對農民群眾的培訓教育,用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好前景來激勵他們積極配合,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覺悟,促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早日成功。
     。4)科學規劃
      在不同區域、不同鄉村制定發展規劃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第一是資源因素,包括土地資源、水電資源、生物資源,這是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第二是市場環境,包括鄉村的區位、交通狀況、產品生產地與市場的距離、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市場價格變化趨勢等,這是選擇產業的重要依據;第三要考慮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不能脫離經濟現狀去選擇項目,不能超過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去超前發展;第四要考慮農民的綜合素質。
      (5)分類指導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對新農村面貌的完整描述,是一個目標系統。分類指導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不同區域特征下的鄉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同區域的鄉村應有不同的建設內容與標準;二是對農業產業的選擇進行分類指導,可按照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物流業、旅游業、商業等不同類別,從規劃上、技術上、管理上、經營上進行指導;三是對農村公共設施、住房、庭院等實施指導,考慮實用性與經濟性相結合,要求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四是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行指導。通過分類指導,實現目標系統的協調、均衡、統一。
     。6)合理移民
      村落分布零散,村民居住分散,少數地方居住環境惡劣,影響**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布局。對生存條件太惡劣的鄉村,必須結合各村實際,區別對待,有步驟地、分批地進行移民。
      (7)加大投入
      農村的經濟是很脆弱的,它需要外部力量的注入。在**鎮,許多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要順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政府從各方面給予引導和扶持。首先是資金上的扶持,許多農戶有強烈的致富愿望,有些農戶可能選中了發展的項目,無奈自有資金不足而無法啟動。對這些農戶,應該為他們出謀劃策,通過短期的、長期的,專項的、銀行貸款的、社會的,有償的、無償的、優惠的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要盡一切努力幫助貧困農戶解決項目啟動資金問題,幫助農戶發展經濟以盡快擺脫貧困。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城鄉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政府在宏觀政策上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從財政支出上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業,促進農業健康發展。其次要加大對農村的科技投入,加快農村實用技術的研究、推廣,加強對農民的各種培訓,讓農民掌握與生產相關的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的謀生能力。第三要加強對農村的人才支持力度,從政策上鼓勵有技術、有專長、懂管理、善經營的各類專門人才到農村去發展事業。在相對封閉、落后的山區農村,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培育一批技術能手或專業大戶,以對一般農戶起示范帶動作用。在當前形勢下,推出對農村的優惠政策,以工補農,加大投入,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
     。8)政策配套
      政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很強的引導性。針對**鎮的實際,要推出有利于農業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推出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約化經營的土地流轉政策;推出有利于發展農村教育、人才流向農村的各種優惠政策;建立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服務體系;建立農村自身的社區服務體系;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9)龍頭帶動
      為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改變農村傳統的生產方式,要積極培育扶持專業大戶、產業大戶,使他們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對村中的能人要進行鼓動激勵,主動幫助他們選項目,從資金、技術、基礎設施上進行扶持,從管理、經營、市場等方面為其排憂解難,使他們盡快成長起來,成為技術骨干、經營能手、致富標兵。用事實說話,用發生在農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去開導農民,使更多的農民從中受到啟發,不再為產業發展猶豫不決。通過模仿、學習,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業產業發展中來。同時依托以專業大戶和產業大戶為骨干、一般農戶為成員的經濟合作組織,實現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把專業大戶或產業大戶培育成龍頭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實行公司化運作。
     。10)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通過以點帶面,實現全面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實現五通(通路、通水、通電、通話、通網絡)、五有(有標準房、有垃圾填埋場、有聚會館、有娛樂活動場、有社會服務網),讓農村成為“童年有所樂、少年有所教、青年有所學、中年有所事、老年有所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相關文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研究08-19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需要“換位”思考08-1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我見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思考08-13

    **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08-12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報告08-1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范文材料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途徑探討08-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久久精品五月综合 |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网站你懂得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