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五個關系夯實五項任務
(一)正確處理五個關系
第一,處理好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的關系。在新農村建設中,既要加強政府引導,又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走群眾路線。一方面,各鄉鎮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設計者、指揮者,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度定位和工作職責,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和政策導向作用,切實履行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職能,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加強督促檢查,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讓農民明白新農村建設是自己的事,變成自覺行動。新農村建設投入的主體,還是農民群眾自己。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本末倒置。第二,處理好試點示范和全面推進的關系。新農村建設沒有現成的樣本,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的過程,需要因地制宜、試點示范、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分步實施,不可能一哄而起,盲目攀比。在工作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典型示范和全面推進的關系。通過典型引路,使新農村建設的面不斷擴大。
第三,處理好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新農村建設不等于建新村莊,但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有新變化、新風貌。當前建設新農村的核心是要抓好特色產業建設,根本在于提高農民素質,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建設新村莊、過上新生活才有保證。當前,要突出抓好產業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素質。只有這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就有了根基。
第四,處理好階段性與長期性的關系。建設新農村,既要把當前的各項工作任務抓實,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鞏固和發展當前農業和農村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把當前農村的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又要牢固樹立打基礎、管長遠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明確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第五,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扶貧開發的關系。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的目標是一致的,是農村小康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涵蓋了扶貧開發的各項任務,扶貧開發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過程,實質就是新農村建設的過程,扶貧開發搞好了,就突破了新農村建設的難點。
(二)夯實五項基本任務
一要抓好基本規劃。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各級要按照“合理布局、分類指導、一次規劃、分年實施”的原則,立即深入村組調查研究,結合各村的實際,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在具體規劃中,必須把握三條:一是科學性與客觀性相結合。規劃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具體操作的可行性。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與產業開發、生態移民、小集鎮建設、旅游相結合。要真正深入調查、摸清底子、吃透情況,切不可憑主觀意志、閉門造車。
二是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新農村規劃涵蓋內容十分廣泛。涉及部門很多。在制定總體規劃的同時,要從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出發,認真制定本部門的專業規劃、行業規劃,明確具體任務,落實具體措施。三是長遠與當前相結合。規劃要對遠期目標有總體要求,近期任務要與十一五規劃、優勢農業產業布局規劃相銜接,對于一些重要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有分年實施要求。
二要抓好基本產業。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堅實的特色產業作為支撐,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把發展產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任務來抓。對漢濱區來講,就是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以農業優勢產業布局規劃為指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蠶桑、畜牧、魔芋、勞務輸出等全區性主導產業,茶葉、烤煙等區域性優勢產業和蔬菜、中藥材等地域性特色產業。對一個鄉鎮來說,要按照規;囊螅咭秽l二三業的路子。對一個村來說,就是要主抓一兩個骨干項目。各鄉鎮、各村在產業建設上,都要從實際出發、從當地自然條件和優勢資源出發,把市場有需求、農民愿意搞、當地適宜種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三要抓好基礎設施。當前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環節,就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最能使廣大群眾看到新農村建設實惠的,也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切實抓住中省對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機遇,想方設法包裝項目、爭取資金,并做出專門基礎設施項目規劃。要把基礎設施的重點放在以“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改圈、改廁、改廚、改環境,建產業園、沼氣池、文化宣傳設施”為主要內容的“五通四改三建”上,使村容村貌逐步改觀。示范村、試點村要根據各村的實際,從群眾盼望最迫切的某一方面入手,找準突破口,穩步推進村容整潔,逐步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家居舒適化,使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展示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四要抓好基本素質。農村的發展最終要依靠農民素質的提高,只有不斷地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提高
農民的轉產轉崗就業能力,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持久的動力。我們必須通過培育農民群眾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意識,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村容村貌提供人力保障。要大力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整合培訓資源,大規模地開展農民素質培訓,突出抓好科學種田和農村人力資源技能培訓,盡快提高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的務農水平、科技文化素質、轉移就業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農民技術員隊伍、鄉土人才隊伍和能工巧匠隊伍,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有生力量。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益事業,提高農村教育水平、醫療保險水平,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保持農村優良傳統,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封建、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提倡群眾樹立科學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氣。深入開展“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討論,廣泛開展各類文明評選活動,促進村風、鄉風文明。
五要抓好基本機制。管理機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充分利用和發揮村民一事一議制度,調動農民自主開展公益性建設的積極性,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順利實施。
【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五個關系夯實五項任務】相關文章: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8-24
新農村建設標語12-17
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論文08-15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08-24
新農村建設情況報告04-25
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08-18
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匯報08-24
新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總結08-24
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考08-24
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