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清形式抓住關鍵--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認清形式抓住關鍵--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形勢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以公司帶農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我國山東等東部地區率先興起,這種經營方式一出現,就表現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迅速在全國各地推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指導,在制定扶持政策,加強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完善經營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業產業化經營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促進了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的形成和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的競爭力,更多的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得到實惠。這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產業化推動了優勢產業帶建設,兩者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郊區龍頭企業努力提高產品標準,提升質量檔次,開展國際認證,發展對外貿易,積極促進出口型農產品產業帶快速發展,保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中部地區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產業化經營發展迅速,帶動了糧油主產區優質、專用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西部地區以特色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業,加快了西部優勢產業帶的形成。
(二)龍頭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72家,平均固定資產2.5億元,平均銷售收入7.1億元,平均帶動農戶7.6萬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839家,其他龍頭企業2萬多家。一個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數萬個小型龍頭企業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航母群已現雛形。
(三)訂單農業、標準化基地穩定發展。近幾年,各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2002年種植業“訂單”面積達3.27億畝,比上年增長16.8%,其中近一半左右是由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的。
(四)“三資”的引入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積極鼓勵城市工商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把引入“三資”(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來資本)作為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的重要途徑,不僅拓寬了產業化融資渠道,有效地解決農村資金投入的不足,還創新了農業經營理念,為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普遍提高。適應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新形勢,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普遍增強了產品質量意識,更加重視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從源頭入手;嚴把標準化生產關,建立了安全防疫標準體系、安全檢測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質量標準體系。
(六)不斷創新機制,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各地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關于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的精神,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內容來落實,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發展迅速,顯示出很強的生命力。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堅持了“三到位”。一是工作部署到位,各地都把落實有關扶持農業產業化政策工作列入工作重點。二是資金投入到位。據初步統計,去年中央各部門投入農業產業化的資金總額300多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國債技改貼息總投資31億元,農業銀行貸款277億元。今年中央投入農業產業化的資金總額比上年繼續增長。2002年省級財政安排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10億元,2003年安排13億元。三是部門配合到位。各地加強了部門間的溝通配合,進一步整合財政、計劃、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科技、經貿、外經貿、農業銀行等部門的力量,協調使用支農資金、扶貧資金、國債資金和專項貸款,用于農業產業化的項目建設,整體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二、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重大意義的認識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結構各個層面、各個環節的調整和優化,都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通過發展農產品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可以有效地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通過來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可以帶動千家萬戶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化、集約化和規;a,避免分散農戶自發調整結構帶來的盲目性和趨同性,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戶”的結構調整新機制。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可以盡快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加速改造傳統農業,全面推進新階段我國農業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同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通過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還可以把農業“后續車間”的利潤返還到“第一車間”,使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民不但從種養業生產中獲益,還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增加收入。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發展縣域經濟、加快
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帶動力量。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加工或流通型龍頭企業帶動基地、農戶發展種養業生產,將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帶動了農業發展,而且促進了農產品加工、運輸業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有利于促進縣域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縣域工業化水平,形成工業帶動農業、農業促進工業的產業發展新機制。發展農業產業化,通過把農村勞動力吸納到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就業,促進人口、資金等向小城鎮集聚,為小城鎮建設提供產業支撐,加快小城鎮建設。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可以在不改變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為提高農業的整體規模效益開辟新的道路,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吸納先進生產要素和科學管理提供適宜的組織載體。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由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干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可以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開辟在小規模家庭經營基礎上,有效吸納先進生產要素、提高農業整體規模效益的新途徑。
三、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
發展農業產業化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扶持、引導和服務。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扶持、引導和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同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加強。當前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切實解決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當前要著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一)加大財政扶持
中央已經明確,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資金。各級財政的專項資金,對能帶動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項目,可以采取注入資本金或參股的形式予以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多種渠道共同出資建立擔;鸬刃问,對龍頭企業的融資給予擔保。不論哪種所有制、哪種形式的龍頭企業和組織,只要能帶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關系和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都要一視同仁地給予扶持。為提高龍頭企業和農戶抵御風險的能力,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應鼓勵龍頭企業和農戶共同建立風險基金,允許在稅前列支,在遇到重大風險時,財政給予補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是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新的增長點,對其發展各級政府應當認真引導和扶持。
(二)調整稅收政策
降低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增值稅稅負。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農村稅費改革,調整現行農產品加工增值稅稅率,將增值稅進項稅率與銷項稅率調整到一個平臺上,解決農產品深加工增值稅高征低扣問題。要優先保證出口農產品及加工品退稅,提高出口退稅率。
(三)強化信貸支持
一是放寬抵押擔保條件?裳芯坎捎谬堫^企業聯合出資或政府牽頭發起、社會籌集建立擔;鸬榷喾N方式為龍頭企業貸款提供擔保,解決龍頭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對農民的小額貸款,應允許用收獲期農作物抵押貸款。對龍頭企業的貸款,銀行應制定“庫貸掛鉤”辦法,即允許企業先以貸款購進原材料,再以原材料庫存作保證,企業加工銷售產品后歸還銀行貸款本息。二是擴大統一授信、允許循環使用。三是適當降低貸款利息。對于龍頭企業貸款給予利息優惠或由財政資金給予貼息。政策性銀行要向產業化重點傾斜。農村信用社要加大對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生產貸款的服務,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基地農戶貸款進行擔保。
(四)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
一是要抓緊制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啟動“1515”行動計劃,搞好產業導向,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二是制訂與國際接軌的統一農產品標準,一方面引導農產品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加強質量監管,增強龍頭企業質量安全意識;另一方面按產品明確質量檢驗主管部門,避免重復檢驗、重復收費、加重企業負擔的現象。三是爭取在全國范圍內開辟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要對鮮活農產品運輸的公路收費適當給以減免;要把龍頭企業原料采購、農產品運銷納入特別通行的管理范圍,保證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龍頭企業與基地之間的物流暢通。
四、抓住關鍵環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加快發展有競爭優勢和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這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更要以市場為導向,在組織、機制和科技創新方面下功夫。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二)要正確處理龍頭企業與農民的關系,不斷探索利益聯結新機制。一要繼續發展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適時引導向緊密型發展。目前廣泛采用的訂單農業、股份合作、資產入股等利益聯結形式,都是合理有效的形式,要積極探索發展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方式。二要切實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龍頭企業要充分發揮基地建設的帶動作用,在農戶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三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凝聚力和經濟實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加強對農戶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項服務,發揮在產業化經營中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要盡快明確合作組織的法人地位,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四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要繼續探索和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在自愿互助的基礎上建立的各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行業協會要在市場準入、信息咨詢、規范經營行為、價格協調、調解利益糾紛、行業損害調查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切實維護和保障行業內農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版權所有
(三)龍頭企業要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的力度。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產業化經營各個環節要進一步普及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科技在農業產業化中的貢獻率。龍頭企業要通過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構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要組建自己的研究機構,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的現代農業企業或企業集團。
(四)龍頭企業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龍頭企業要率先執行國家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和完善企業標準,有條件的要積極實行國際標準,為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標準化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要主動把執行質量標準及相應的技術和農藝要求引入農戶,帶動農戶和基地的標準化生產。
【認清形式抓住關鍵--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相關文章:
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關鍵作用08-17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08-17
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08-17
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的調查報告08-18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20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三種實現形式指標解釋08-18
農業產業化專題培訓的學習心得08-24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請書08-24
多措并舉整體推進全面提高干部檔案管理水平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