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委書記基層組織建設總結發言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探索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
我縣36.6萬人口,是個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縣。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受境內外“三股勢力”影響,社情一直比較復雜,曾是“2·5”事件的主要策源地和“2·8”、“6·26”等系列暴力恐怖案件的發生地,使這里一度成為穩定問題的重災區。從1997年起,全縣先后有337名危安人員被勞改、勞教,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近年來,這些“兩勞”人員陸續刑釋解教,他們當中有相當部分人的思想還極其頑固,一旦有機可乘,就會出來興風作浪,對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社會的不穩定,嚴重影響到全縣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對經濟建設更是造成了嚴重破壞,招商來的一些企業紛紛撤資或取消投資意向,一度出現人心不穩、經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的被動局面。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總結多年來的反分裂斗爭經驗,我們以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核心作用為著力點,在“三個夯實”上下功夫,積極探索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強化班子,創新機制,夯實維護穩定的組織基礎
基層組織要成為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核心在于班子,關鍵在于支部書記。我們把配強支部書記作為村級組織建設的“一號工程”,以政治上靠得住為第一標準,拓寬選人視野,采取“兩推一選”的辦法,從優秀大中專學生、復轉軍人、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配強“一把手”。為解決基層干部思想保守、文化偏低問題,近幾年來,先后從縣鄉機關下派了280多名干部到村(隊)任職。制定了《村支部書記管理辦法》,大力實施“十星級”村支部書記評定活動,對村支部書記實行星級管理,按照“以管理科級干部的模式管理村干部”的思路,積極推行村支部書記由縣委組織部、基層辦和鄉鎮黨委“雙重”管理機制,完善了村支部書記“一人一檔一冊”工作,建立健全目標考評制度,完善任期目標考評體系,鄉鎮黨委進行季度考核、半年考核,縣委組織部、基層辦適時組織抽考,每年對村支部書記進行一次全面的摸排考核,對抓穩定工作不力的,堅決予以撤換。在把好用人關的基礎上,突出農村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制定了農村干部述學、評學、考學制度,大力加強法律法規及穩定工作知識培訓,幫助基層干部提高依法管理村務的能力,并積極創新培訓形式,成立了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建立了農村干部教育培訓“超市”,列出了培訓專業科目清單,讓村干部“訂單式”、“菜單式”培訓。今年來,共舉辦各類村干部培訓班26期,培訓1992人次;舉辦村干部學歷教育培訓班1期,培訓150人。事實證明,選好配強班子,就抓住了穩定工作的“牛鼻子”。我縣愉群翁回族鄉買買亞村過去是全州有名的穩定重點村,班子調整后,對穩定工作敢抓敢管,力度大大增強,短短兩年間,將一個后進村轉化成了先進村。
為確保穩定工作落到實處,我縣還從完善機制入手,建立最廣泛的維穩工作戰線。積極探索村級機構運行新機制,按照村級組織職能在村級成立了經濟發展、維護穩定、綜合服務三個辦公室和便民服務站,特別明確了支部書記是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積極推行了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兩委”分工負責制、“兩委”聯席會議制及民主評議“兩委”干部制度,將抓穩定的工作表現與村干部政績、待遇掛鉤,增強了“兩委”班子抓穩定工作的責任感。同時,加強共青團、婦聯、民兵等配套組織建設,鼓勵支持他們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好穩定工作;組織發動“三老”人員幫助開展教育群眾、調處矛盾工作。在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黨員作用的發揮,提出了發展黨員“四推”制(即在共青團中推優,在優秀婦女中推優,在致富能手中推優,在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返鄉青年、退伍軍人、外出務工青年和生產、工作一線的骨干中推優),大力發展農牧民黨員,今年發展農牧民黨員575名,并積極拓展黨員發揮作用的渠道,特別是從2003年起,我們組織大批農牧民無職黨員在社會治安、宗教管理等領域上崗履責,成為了基層維護穩定的重要力量。如我縣喀什鄉農民黨員張世良,不顧73歲高齡,靠著一份責任,憑著一份威信,天天督促檢查治安巡邏,在他的感染帶動下,當地各族干部群眾自覺維護團結穩定,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強化措施,整體推進,夯實維護穩定的工作基礎
堅持把集中整治作為穩定工作的主線。自1997年起,我縣每年從縣鄉機關抽調大批精兵強將到重點村(隊),配合村級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工作。建立了鄉黨委統一領導,村黨支部具體抓,集中整治工作隊配合抓,政法、民宗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堅持“打、防、管、教、控”相結合,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經過多年努力,全縣重點村已從1997年的26個減少到了目前的5個,有效地控制了敵對勢力的活動空間。同時,我們還組織農村黨員干部、“三老人員”、宗教人士編成495個幫教小組,對270名“兩勞”釋放人員開展了“四幫一”幫教活動。在幫教過程中,對危安重點人員分三種類型,采取了有針性的幫教措施。對思
想頑固、表現異常的,進行嚴密監控,盯死看牢;對思想搖擺不定的,由幫教人員定期進行談話教育,通過反復談、經常談,清洗其反動思想;對有轉化愿望的,以扶貧幫困為突破口,以感化促轉化。今年截止目前已有27名重點危安人員被教育轉化。通過幫教感化教育,出現了“三多三少”的局面。即重點人員主動找基層組織匯報思想的多了,傳訊不到的少了;積極向政府靠攏的多了,公開對抗的少了;發家致富的多了,不參加勞動的少了。
針對我縣信教群眾多,敵對勢力又慣于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破壞活動這一實際,我縣把狠抓宗教事務管理,作為基層組織維護穩定工作的重點內容,實行了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在嚴格落實宗教管理“兩項制度”的同時,制定了《清真寺維修重建管理辦法》,健全了《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制度》。把宗教人士納入統戰管理范圍,對其進行定期考核、民主測評、落實待遇。組織村干部與宗教人士交朋友,入寺督促落實“臥爾茲”講經,鼓勵引導宗教人士在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方面發揮特殊任用。由于基層組織配合有力,打擊非法宗教活動贏得了主動權,今年以來已打擊、取締非法宗教活動點26個,維護了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
堅持把加強群防群治網絡建設作為維護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推行了“十戶聯防”為主要形式的看家護院、鄰居守望等群防群治措施,嚴格落實了治安巡邏制度,各村都建立了聯防隊和民兵應急分隊。在抓好治安防范的同時,積極發揮村級組織的優勢,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嚴打”斗爭。“2·5”以來,我縣打擊暴力恐怖團伙36個,打掉“泰比勒克”團伙60個,沉重地打擊了“三股勢力”的囂張氣焰,給敵對分子形成了強大的震懾。
三、強化宣傳,大辦實事,夯實維護穩定的群眾基礎
針對近年來民族分裂思潮暗流涌動,宗教思想升溫,部分群眾傳謠、信謠等問題,我縣把大力開展面對面宣傳教育,用正確的思想武裝群眾,作為抵御滲透、維護穩定的一項治本措施。每年都組織鄉村干部,以各種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廣大群眾開展“五觀”、“四個認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教育。今年來,共下派面對面宣講團成員210余人次,直接受教育群眾達21萬人次。針對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分子宣揚的反動思想,自編宣講教材,對信教群眾、重點危安人員、未成年人等三大群體進行了廣泛的面對面宣傳教育;組織6名刑釋解教人員,開展了42場“愛國、愛家、做守法公民”現身說法警示教育活動;組織農民文藝隊開展了35場“頌祖國、愛家鄉、珍惜美好時光”巡回演出。這些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基層群眾普遍反映,聽了宣傳教育后,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已被槍決的“2·5”事件策劃者依不拉音的父親斯馬義,在宣講大會上表示: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領導。國家紅色通緝令通緝的在逃暴力恐怖分子胡大拜爾地的父親在群眾大會上說:“過去自己不懂法,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現在他們犯了罪,如果有他們的消息一定向政府報告。”通過面對面宣傳教育,今年又有12名重點人員主動向政府提出了解除幫教的申請,這些人思想態度的轉變,對敵對勢力是一個有力的回擊,對教育廣大群眾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維護穩定的實際工作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基層陣地建設薄弱,群眾精神生活空虛,既為宗教升溫創造了條件,也為非法宗教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機。為改變這一狀況,我縣提出了打造文化大縣的發展目標,在全縣深入開展“百村陣地”工程。從去年起,縣鄉村三級相繼投入500余萬元,扶持38個村(隊)建設集干部辦公、群眾議事、信息咨詢、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陣地,積極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務平臺、惠民富民的致富平臺、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平臺、提高黨員干部群眾素質的教育平臺、長治久安的維穩平臺,新的陣地建了起來,黨旗掛了起來,國旗飄了起來,活動搞了起來,執政能力也強了起來,新型陣地已成為村里的標志性建筑,每天吸引大批群眾讀書、看報、打球、娛樂,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為營造健康向上社會氛圍提供了有效載體。同時我們還組織引導基層組織多渠道籌資,加快推進文化陣地建設,目前,全縣已建成文化室、文化中心、圖書室196個,農民書屋、文化大院18家。初步形成了以縣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廣場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為基礎,以村活動陣地為前沿,以農民書屋、文化大院、文化個體經營戶為補充的四級文化服務網絡。
做好穩定工作,必須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我們堅持把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作為構建和諧鄉村、凝聚人民群眾的根本措施。發動各級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子,積極幫助包括重點人員家庭在內的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并建立了180萬元扶貧幫困基金,對社會弱勢群眾生活、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救助。對因家庭無力負擔的特困大學生建立了30萬元助學基金,對患大病就醫困難的家庭建立了30萬元醫療救助基金。今年,縣財政還投入450萬元,幫助1000余戶困難群眾實施抗震安居危房改造。不斷加強農村水利建設,今年完成了280公里防滲渠建設;加大鄉村道路建設投入,抓住村通油路項目建設機遇,通過“一事一議”,修建鄉村道路421公里,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不斷改善。廣泛推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去年為群眾發放醫療補助資金298萬元,基本解決了群眾就醫難、看不起病的問題。為幫助農民增收,我縣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制定了《關于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安排意見》,積極探索推行“支部 協會”、“協會 基地 農戶”、“公司 基地 農戶”等全新工作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擴大增收渠道,目前,全縣已成立各種協會40多家,積極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把為農民群眾提供致富信息列為服務的重點,建成了縣“三農”信息服務中心和鄉級便民服務站,設立了村級信息發布點,積極推行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為農民提供信息、科技、產品流通以及與龍頭企業銜接等多個領域的有效服務。去年以來,基層組織為農民外出務工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了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牧民的致富渠道,今年截止目前全縣共轉移勞動力6萬多人,實現人均增收120多元。同時積極化解基層矛盾,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無論是歷史遺留的,還是新產生的,都認真對待,深挖根源,積極解決。這些得民心工程的實施,使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了黨的周圍。
隨著基層組織維護穩定作用的日益增強,我縣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得到了不斷鞏固,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去年,我縣被自治區評為城鎮建設、水利建設、勞務經濟、林業生產先進縣。預計今年我縣可完成生產總值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年可完成固定資產投入5.8億元,增長30;1—10月,縣財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56.4,預計全年可增長23,達到540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增加308元,達到3161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可望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縣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社會氛圍已基本形成,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勢頭初步顯現,正全力向全州、全疆發展快車道邁進。
我縣雖然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自治區、自治州黨委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今后我們將以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夯實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基礎,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縣委書記基層組織建設總結發言】相關文章:
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總結08-24
鎮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總結08-24
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計劃08-23
某市基層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08-24
對機關基層組織建設的分析思考08-24
基層組織建設年匯報材料08-24
基層組織建設考核評價辦法08-24
基層組織建設專題述職報告08-21
基層組織建設經驗交流06-09
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總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