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商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商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走向競爭的和諧”才剛剛破題
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強烈的針對性,實質上是要通過億萬群眾的探索與實踐,在告別計劃經濟體制下低水平的“有限和諧”之后,圓滿完成“走向競爭的和諧”這一歷史性跨越。
人類具有追求完美與和諧的天性和智慧。實際上中國古代便有“黃金分割法”之說,的數學意義以及在造型藝術上的美學價值隨處可見。這些都反映了許多客觀存在著的和諧關系。什么是和諧?理論上解范文先生版權所有釋說:“事物和現象的各個方面的比例均衡與協調”,“多樣化或對立面的平衡統一就是和諧”,打破這種狀態就是傾斜失衡。不僅自然界、自然科學、文化藝術中存在和諧,人類也需要社會的經濟的和諧,即尋求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最佳比例與均衡。
市場競爭與(社會)經濟和諧也是一組矛盾。絕對化競爭的結局定無和諧可言,西方自由放任式的市場競爭,曾幾乎把它的社會推向崩潰的邊緣。因此,都為當代各國的政策所不取。人們普遍追求的是,立足于市場競爭的和諧或以和諧為目標的競爭。正因為如此,中國需要以超前的眼光,從更高的基點上來看待競爭,并賦與它有自己特色的新含義、新內容和新解釋。新中國建立之后,在生產力水平很低、工業基礎薄弱、農村普遍貧困的情況下,中國曾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抑制競爭、取消市場經濟的道路,進行了一場“超越市場經濟”的偉大嘗試。這種低水平的有限經濟和諧是排斥掉市場競爭之后建立起來的,是靠各種指令性計劃實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許多不公平。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意識的增強,中國原來建立在產品經濟基礎上的、由直接指令性計劃統一控制的經濟秩序、條條框框及其人際關系中的那種“有限和諧”已被突破,種種過去我們所不熟悉的或過去表現不很突出的“傾斜”現象大量涌現。比如,東、中、西部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在加劇;在所有制結構調整中,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明顯滯后;價格—投資—產業—產品結構失調,供給不足和生產能力配置失衡并存,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普遍存在;經濟運行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遠未達到功能互補、緊密銜接;技術進步與充分就業兩大目標的矛盾在加深;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工業化進程與人口非城市化的反差在擴大;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內地人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甚至生活方式、思維觀念的差距在拉開;“勞”與“得”的脫節現象十分突出。收入平均化和少數人收入畸高的雙重分配不公同時并存;不同階層、社會群體在經濟改革中受益差別拉大,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失落感則更是明顯;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的矛盾以及人口增長與耕地銳減的反向運動已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等等。
因此,今天面對的種種不和諧現象和許多深層次難題,有的是新產生的,有的則是從舊體制延續下來以后又有所加劇的。
二、發揮商業的天然優勢責無旁貸
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來看,商業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的媒介,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天然優勢。其中,廣義商業創造經濟和諧。這就是商業所具有的優化配置資源、調整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就業容量、增進居民消費、防范市場風險等強大功能,可以顯著優化國民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可以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促進國民經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效配置。這些客觀存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而商業在構建和諧社會、走向競爭的和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由于中國正處于從排斥市場的體制走向依靠市場的體制的經濟轉型時期,市場體系缺失,流通產業落后的狀況還遠未改變,從而導致廣義商業促進經濟和諧的天然功能和巨大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狹義商業創造人際和諧或社會和諧。商業,特別是零售業,通過廣泛的商業媒介,在時間上、空間上幾乎同所有的當事人群體都打交道,因而同許許多多制造商、供貨商和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者保持著密切的利益關系,并都在有意無意營造著、傳播著這樣或那樣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其中,商業面對的消費者,囊括了全社會從事不同職業、不同階層所有的當事人以及家庭成員。假定其它條件范文先生版權所有既定,則商業服務終端的狀況和水平,最終決定著廣大消費者和居民家庭的生活質量;同時,商業道德水準和文化涵養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社會風氣和人們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
這種人際、社會關系,是以人為本、和氣生財、和諧順暢、親密無間、相互信任,還是以錢為本、惡意斂財、相互猜疑、糾紛不斷、防不勝防,其社會后果截然不同,所導致的物質的、精神的、直接的、間接的、短期的、長遠的最終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
商業創造人際和諧的最高境界就是信守商業誠信、服務無微不至。而誠信首先是一種信仰、理念。培育誠信難度極大,要付出巨大代價和艱苦努力;失去誠信卻十分容易,稍有閃失即可前功盡棄。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轉型時期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加劇,國民經濟中直接間
接、有形無形的防范成本急劇增長。與此同時,誠信狀況也在兩極分化。有實力、并從講求誠信中嘗到甜頭的企業,更加看重誠信,進入良性循環;沒有實力、破罐破摔、得過且過的企業,對培育誠信形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于是更加不在乎,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沼。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構建誠信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中國在經濟轉型時期,面臨社會誠信缺失的嚴重困擾,對構建和諧社會造成了嚴重威脅。從商業的角度觀察,構建誠信商業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既然商業具有天然優勢,就應當對構建和諧社會責無旁貸,特別是要盡快改變低水平惡意競爭、商業欺詐狀態。為此,商業要率先覺醒,認清自己的使命,抓住發展的機遇,突出重圍,做大做強,重塑商業形象和社會誠信,為走向競爭的和諧做出應有貢獻。
接、有形無形的防范成本急劇增長。與此同時,誠信狀況也在兩極分化。有實力、并從講求誠信中嘗到甜頭的企業,更加看重誠信,進入良性循環;沒有實力、破罐破摔、得過且過的企業,對培育誠信形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于是更加不在乎,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沼。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構建誠信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中國在經濟轉型時期,面臨社會誠信缺失的嚴重困擾,對構建和諧社會造成了嚴重威脅。從商業的角度觀察,構建誠信商業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既然商業具有天然優勢,就應當對構建和諧社會責無旁貸,特別是要盡快改變低水平惡意競爭、商業欺詐狀態。為此,商業要率先覺醒,認清自己的使命,抓住發展的機遇,突出重圍,做大做強,重塑商業形象和社會誠信,為走向競爭的和諧做出應有貢獻。
【商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文章:
扮演的角色作文06-03
我扮演的角色作文08-22
公平是和諧社會重要特征11-15
生物課堂教學與角色扮演的初探08-24
淺論高職教育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08-26
初中英語會話教學中角色扮演應用初探08-21
淺談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08-19
妹妹扮演的角色讀后感09-07
和諧社會的真諦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