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文章標題: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各位統戰人士:
現在我向各位通報我縣2006年經濟運行情況及2008年安排打算。
一、2006年經濟工作情況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縣域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4.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3億元,比上年增4.3,第二產業增加值7.25億元,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9.22億元,增長10.3。具體有以下呈現以下十個方面的特點:
(1)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工業和投資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突出。按照年初制訂的“工業強縣,旅游興縣,開放活縣,特色立縣”戰略,各級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從而確保了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9.6,同文章版權歸范文先生網作者所有!比增幅在三次產業中最高。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3.20億元,增長28.4,實現增加值4.11億元,增長27.3,工業產銷率達到98.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實現了產品銷售收入11.06億元,增長25.6,利稅總額5348萬元,增長6.6。綜合經濟效益總指數為131.79,其中總資產貢獻率6.46、資產保值增值率147.14、資產負債率63.42、流動資產周轉率2.79次、成本費用利潤率為負0.09、全員勞動生產率7.90萬元/人,部分指標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農業生產形勢較好,農村形勢穩定。今年以來,由于國家的扶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通過不斷加大投入,使農業抗市場風險和抗自然災害能力得到增強,通過加大技術推廣和種植結構調整,使農業生產效益得到提升。
(3)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骨干項目支撐作用明顯,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59億元,增長19.2,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到9.78億元,增長51.9,農村非農戶投資2.36億元,減37.5,農村私人建房2.98億元,增21.9,房地產投資0.46億元,增14.0。一是骨干項目投資額大,完成情況好。主要項目及投資完成情況是白蓮河抽水蓄能項目65208萬元,武英高速公路19968萬元,通村公路3200萬元,天堂水庫除險加固3600萬元,君澳食品生產線1400萬元,億源科大生產線2149萬元,供電村村通工程1002萬元等,千萬元以上大項目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達42.5;二是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增多,累計達62個,同比增加16個;三是基礎建設投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達3.77億元,增長10.1,交通運輸業完成3.55億元,增長286.9,水利和公共設施2.15億元,增長68.4;四是房地產開發結構趨于合理,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596萬元,增長14.0。
(4)需求保持穩定,市場交易活躍。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5億元,增長13.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其中縣的零售額5.86億元,增12.23,縣以下零售額3.89億元,增14.35;零售總額中,批零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01億元,增12.76,住宿餐飲業1.37億元,增14.73,其他業0.36億元,增13.77。
(5)外貿出口回升,總額大幅增長。元至11月海關口徑統計全縣實際出口47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7.9,增幅居全市第三位,比全市平均增幅高118.8個百分點,是近年同期增長最快的。預計全年可以達到外貿出口500萬美元。主要出口企業外貿出口額如宏源公司、綠潤食品公司、碳化硅廠等企業都比上年有所增長。
(6)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收入質量提高。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21億元,增長18.6,其中國稅部門6940萬元,增10.8,地稅部門4619萬元,增16.6,財政部門10510萬元,增25.3。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8840萬元,增長21.3,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在全市居第三位。一般預算收入中,工商稅收達到4120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46.6。
(7)金融運行基本平穩,招商引資形勢較好。全縣金融運行平穩,各項存款和貸款投放呈現雙增長的可喜局面,特別是貸款扭轉了自年初以來下滑的不利趨勢,信貸結構有所調整,資金運行效益提高。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94億元,比年初增加7.97億元,增長29.5,其中儲蓄存款余額26.28億元,比年初增長20.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86億元,比年初增加0.73億元,增7.3。從貸款結構
看,與年初比,商業貸款增長14.9,農業貸款減8.6,其他短期貸款增5.4,中長期貸款增20.4。
投資環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效果明顯,全年共引進項目65個,協議資金12.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2億元,引進項目個數和到位資金均是近年來較多的一年。
(8)旅游產業提速,綜合收入提高。通過不斷加大基礎建設,發展旅游市場,豐富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以“生態、紅色、民俗、休閑”四大經典線路為主的品牌日益呈現。今年已建成小華山到哲人峰游步道11公里,投資1200萬元的哲人峰索道進入試營運,成功參加第三屆華中旅游博覽會,以及筆架山風情園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等,極大地推動了xx旅游業的發展,全年共接待各類游客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億元。
(9)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81元,比上年增長10.9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比全市平均高1.2個百分點。農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2元,增長6.9。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是打工經濟,據抽樣調查,人均打工收入增加126元,對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3。
二、對2008年經濟工作著力點的幾點打算
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第十五屆人大會提出的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財政收入增長13,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外貿出口65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0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等。要完成上述目標,我們打算:
(1)切實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縣域經濟產業優勢,走特色道路,用特色產業來帶動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跳出初級生產范圍,拓展縱向和橫向發展空間,與其它產業聯系起來,形成農、工、貿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形成和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小城鎮建設,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形成具有規模大、質量高、效益好、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把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加工、經銷、運輸、餐飲服務等領域,解決土地資源相對缺乏與勞動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通過多種途徑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2)重點突破工業生產制約因素,增強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樹立“工業強縣”理念,把發展壯大工業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主攻點。一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鞏固發展原有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的高增長行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二是加快經濟布局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加快發展私營個體工業,增強民營經濟在全縣經濟增長中的現實作用。三是健全技術創新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健全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增強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效益,發展綠色企業和循環經濟,增強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3)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培植經濟發展后勁的主動力。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投資規模。一是繼續支持和服務好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主要是確保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順利實施,全力支持武英高速公路羅田段建設。二是大力爭取國家投資,重點爭取一批有影響、有可能的項目盡早列入國家投資計劃或進入國家和省各類計劃籠子。三是繼續抓好招商引資。轉變工作思路,進一步優化招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平臺,力爭明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過4億元。四是努力增加信貸投資。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加強項目推介,加強跟企業的溝通與協作,用政策、環境、服務充分調動銀行投入的積極性。五是積極鼓勵民間投資。要適當放寬民營企業準入條件,擴大民間資本投資領域,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放手發展民營經濟。
(4)致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對發展第三產業的宏觀指導,積極推動服務行業的改革,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一是著力推進旅游業發展,把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服務業作為特色立縣的著力點。繼續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同時合理整合旅游資源,開發新的資源,拉長拓寬現有旅游線路,開發具有地方資源特色的旅游產品,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二是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速度。通過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通訊服務業的網絡服務功能,為社會和居民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積極培育一批大型信息服務業企業,提升信息傳輸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三是培植壯大中介服務業。加大法律、咨詢、廣告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積極引進外地知名的中介機構及分部落戶xx,促進中介執業水平的提高,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門類齊全的現代中介服務體系。四是鼓勵發展社區服務業。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興辦以社區商業、家政服務、大眾醫療衛生等為特色的社區服務業。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服務網點,拓展服務領域,鼓勵創辦各類社區服務經濟實體,建立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服務門類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服務效益較高的社區服務網絡。五是完善流通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傳統的服務業要以優化布局為重點,提高交通運輸業、商貿業向外,特別是向農村的輻射力,建立起“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流通服務業體系。
(5)切實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助推器。繼續努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擴大農村市場;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就業崗位,保障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通過調整社會再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包括醫療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提高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收入,刺激消費欲望;適當擴大消費信貸,正確引導超前消費;整頓市場秩序,全面實施“萬村千鄉”工程,不斷改善消費環境。
(6)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加大科技普及推廣力度,健全科技服務網絡,積極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快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及遠程教育工程,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活躍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抓好重大疫病的防治,高度重視藥品食品衛生安全。全面加強對出生人口性別比的綜合治理,扎實開展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快農村電視網絡改造步伐,逐步建成覆蓋全縣的數字電視網,不斷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水平。繼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兩個確保”,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體系,擴大城鄉低保覆蓋范圍,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功能,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節約型社會,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努力構建和諧xx。
各位統戰人士,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我們的工作十分繁重,任務十分艱巨。縣政府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各位統戰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不畏艱難,埋頭苦干,確保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來源于范文先生網,歡迎閱讀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看,與年初比,商業貸款增長14.9,農業貸款減8.6,其他短期貸款增5.4,中長期貸款增20.4。
投資環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效果明顯,全年共引進項目65個,協議資金12.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2億元,引進項目個數和到位資金均是近年來較多的一年。
(8)旅游產業提速,綜合收入提高。通過不斷加大基礎建設,發展旅游市場,豐富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以“生態、紅色、民俗、休閑”四大經典線路為主的品牌日益呈現。今年已建成小華山到哲人峰游步道11公里,投資1200萬元的哲人峰索道進入試營運,成功參加第三屆華中旅游博覽會,以及筆架山風情園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等,極大地推動了xx旅游業的發展,全年共接待各類游客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億元。
(9)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81元,比上年增長10.9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比全市平均高1.2個百分點。農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2元,增長6.9。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是打工經濟,據抽樣調查,人均打工收入增加126元,對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3。
二、對2008年經濟工作著力點的幾點打算
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第十五屆人大會提出的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財政收入增長13,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外貿出口65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0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等。要完成上述目標,我們打算:
(1)切實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縣域經濟產業優勢,走特色道路,用特色產業來帶動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跳出初級生產范圍,拓展縱向和橫向發展空間,與其它產業聯系起來,形成農、工、貿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形成和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小城鎮建設,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形成具有規模大、質量高、效益好、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把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加工、經銷、運輸、餐飲服務等領域,解決土地資源相對缺乏與勞動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通過多種途徑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2)重點突破工業生產制約因素,增強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樹立“工業強縣”理念,把發展壯大工業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主攻點。一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鞏固發展原有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的高增長行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二是加快經濟布局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加快發展私營個體工業,增強民營經濟在全縣經濟增長中的現實作用。三是健全技術創新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健全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增強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效益,發展綠色企業和循環經濟,增強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3)繼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培植經濟發展后勁的主動力。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投資規模。一是繼續支持和服務好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主要是確保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順利實施,全力支持武英高速公路羅田段建設。二是大力爭取國家投資,重點爭取一批有影響、有可能的項目盡早列入國家投資計劃或進入國家和省各類計劃籠子。三是繼續抓好招商引資。轉變工作思路,進一步優化招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平臺,力爭明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過4億元。四是努力增加信貸投資。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加強項目推介,加強跟企業的溝通與協作,用政策、環境、服務充分調動銀行投入的積極性。五是積極鼓勵民間投資。要適當放寬民營企業準入條件,擴大民間資本投資領域,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放手發展民營經濟。
(4)致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對發展第三產業的宏觀指導,積極推動服務行業的改革,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一是著力推進旅游業發展,把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服務業作為特色立縣的著力點。繼續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同時合理整合旅游資源,開發新的資源,拉長拓寬現有旅游線路,開發具有地方資源特色的旅游產品,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二是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速度。通過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通訊服務業的網絡服務功能,為社會和居民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積極培育一批大型信息服務業企業,提升信息傳輸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三是培植壯大中介服務業。加大法律、咨詢、廣告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積極引進外地知名的中介機構及分部落戶xx,促進中介執業水平的提高,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門類齊全的現代中介服務體系。四是鼓勵發展社區服務業。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興辦以社區商業、家政服務、大眾醫療衛生等為特色的社區服務業。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服務網點,拓展服務領域,鼓勵創辦各類社區服務經濟實體,建立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服務門類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服務效益較高的社區服務網絡。五是完善流通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傳統的服務業要以優化布局為重點,提高交通運輸業、商貿業向外,特別是向農村的輻射力,建立起“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流通服務業體系。
(5)切實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助推器。繼續努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擴大農村市場;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就業崗位,保障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通過調整社會再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包括醫療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提高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收入,刺激消費欲望;適當擴大消費信貸,正確引導超前消費;整頓市場秩序,全面實施“萬村千鄉”工程,不斷改善消費環境。
(6)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加大科技普及推廣力度,健全科技服務網絡,積極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快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及遠程教育工程,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活躍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抓好重大疫病的防治,高度重視藥品食品衛生安全。全面加強對出生人口性別比的綜合治理,扎實開展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快農村電視網絡改造步伐,逐步建成覆蓋全縣的數字電視網,不斷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水平。繼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兩個確保”,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體系,擴大城鄉低保覆蓋范圍,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功能,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節約型社會,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努力構建和諧xx。
各位統戰人士,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我們的工作十分繁重,任務十分艱巨。縣政府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各位統戰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不畏艱難,埋頭苦干,確保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來源于范文先生網,歡迎閱讀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在全縣統戰人士迎新春座談會上通報我縣經濟運行情況】相關文章:
全縣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范文08-07
1-7月份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08-12
1-7月份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08-16
我縣統戰工作情況匯報08-12
在全市工業經濟運行座談會上的發言08-15
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觀摩座談會上的講話08-16
在迎新春老干部座談通報會上的講話08-16
在全縣企業迎春座談會上的發言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