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
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
縣(區)域經濟是指在縣(區)域范圍內以城鎮為中心、農村為基礎,由各種經濟成分有機構成的一種區域性經濟。它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結合部,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連接點,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市管轄合浦縣、海城區、銀海區和鐵山港區,重視研究和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對于樹立××新形象,實現××新跨越,增強本市的綜合實力和經濟競爭力,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發展縣(區)域經濟的優越條件和基本情況
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應當看到經濟總量偏小,運行質量不高,地方財力緊張等問題比較突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縣區之間發展也不平衡,還存在不少制約縣(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㈠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從附表資料分析,一縣三區產業結構都不盡合理,海城區為“三、一、二”結構;銀海區、鐵山港區為“一、二、三”結構;合浦縣為“一、三、二”結構。縣(區)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其中銀海區占56.6,鐵山港區占49.95,合浦縣占42.22;一縣三區工業化程度都比較低,二產比重均未達到30。三大產業結構失衡與不協調,已經成為制約縣(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由于種種原因,一縣三區通訊普及率、道路暢通率、能源利用率都不高。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比較差,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至今,縣、區的一些邊遠鄉村還存在道路不通、用不上電等情況。基礎設施條件差,使一縣三區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難以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制約著經濟發展。㈢人才和技術短缺。縣、區相當一部分地區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科技基礎差,不能為科技人員提供優越的環境條件,難以吸引人才,從而導致經濟發展缺少科技依托。如海城區、銀海區和鐵山港區由于不具備吸引人才和引進技術等條件,都存在技術人才短缺的情況。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資金是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但由于財力緊缺而極大地制約著縣(區)域經濟的順利推進。如鐵山港區,由于經濟總量偏小,稅源極其不足,財政收支矛盾尤為突出。該區2001年財政總收入462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只有2886萬元,而財政支出為4746萬元。合浦縣當年財政支出也超出財政總收入的25.05。㈤城鎮化程度低。由于一縣三區所轄小城鎮以及大部分村莊建設滯后,輻射帶動農村經濟能力弱,因而城鎮化程度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三、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的對策措施加快發展××市縣(區)域經濟,各縣(區)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當前應著力抓好如下幾點。第一,調整農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充分發揮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糧、果、菜、水產、畜牧、經濟作物”等,全面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為二、三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促進縣(區)域經濟發展。⑴調整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合浦縣在穩定種植優質谷的同時,應推進多元化種植結構,以“名、特、優”為方向,擴大蔬菜、甘蔗、花卉、蠶桑、木薯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海城區、銀海區和鐵山港區應以無公害蔬菜、甘蔗、花卉、經濟林木為主。⑵調整優化水果結構。一縣三區應根據各自的水果種植習慣和優勢,調整優化其結構,大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水果。⑶大力發展水產畜牧養殖業。縣(區)應以沿海灘涂為重點,大力發展海水養殖,以提高其產量在水產品總量中所占的比例。而畜牧養殖應以合浦縣為主,抓好瘦肉型豬、合浦鵝、麻鴨等品種養殖。⑷抓好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主要是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尤其是在農產品集中產區規劃建設若干個大型的農產品綜合或專業批發市場(如合浦縣抓好山口“兩廣”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信息系統。第二,調整工業結構,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從縣、區工業總量不足,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的實際情況出發,應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工業結構,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⑴重點抓好工業園區建設。近期應加快合浦縣平頭嶺工業園、海城區民營工業園、銀海區銀灘工業園建設,以及鐵山港區工業區前期準備工作。⑵抓好水產品加工貿易帶建設。縣(區)沿海一帶,應重點引進一批水產品加工企業,尤其是產供銷綜合性的龍頭企業,以帶動水產業的發展。如鐵山港區引進臺商投資的祺豐工廠化養殖加工基地。⑶大力發展煙花炮竹業。以合浦縣為重點,完善、規范和壯大煙花炮竹這一支柱產業,增加地方稅收和出口創匯。⑷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各縣區應當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等形式,重點發展一批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龍頭企業。第三,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化步伐。從城鄉發展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市,在集鎮。小城鎮是發展縣(區)域經濟的載體,通過加快城鎮化進程,充分發揮城鎮的輻射作用,推動縣(區)域經濟的發展。⑴重視資本化經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搞好城鎮規劃,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堅持以地養城,以地建城,推動房地產開發,把房地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城鎮通信、供電供水、交通道路、廣播電視、消防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如去年合浦縣通過拍賣土地,財政投入和單位、群眾集資等多種形式,共投入2000多萬元,加快城鎮建設。⑵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按照不同的產業特點和經濟基礎推進城鎮化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鎮群。如旅游工貿型的、農副產品加工型的、鄉鎮企業綜合型的,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加緊實施。第四,重點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民營經濟、第三產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縣(區)應把民營經濟、第三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大力發展。⑴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當前應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得”,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如應從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對諸如東園家酒之類的民營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幫助其加強內部管理,引導其創出名牌產品。⑵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加快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制訂,突出人文、自然兩主題,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大力發展旅游業。按照“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抓好“海、灘、島、湖、山、林”板塊景點的建設。第五,大力培育和發展稅源經濟。財政收入是檢驗縣(區)經濟實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縣(區)相當一部分鄉鎮不能按時發放干部、職工工資,主要原因是財政收入太少,入不敷出。⑴穩定存量,鞏固稅基。對現有稅源產業和納稅大戶,要加以引導和扶持,繼續做好穩定和鞏固工作,確保稅源正常增長。⑵發展增量,拓寬稅源。重點是繼續培育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工業、第三產業,以及民營經濟,增加地方稅源。第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助外力促進經濟發展。縣(區)應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加入WTO及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加經濟發展總量。⑴努力改善投資軟環境。要在加快招商引資硬件建設的同時,完善和規范好縣(區)有關引資的政策、法制、法規,簡化辦事程序,為他們投資客商創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服務環境。⑵精心組織多層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動。如網絡招商、業主招商,小分隊招商、委托招商等,達到實現縣(區)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引進一些能帶動縣(區)經濟發展的項目。第七,應對加入WTO,轉變政府職能。我國加入WTO后,縣(區)政府職能應與國際接軌,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服務。⑴堅持依法行政。要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制訂和執行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創造統一、公正、合理的經濟環境。⑵推進政企分開。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交給企業。⑶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不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和滯后于形勢發展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的清理,最大限度地精簡審批項目和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公平問題研究08-21
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04-01
淺談關于高職德育問題研究08-24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08-26
關于中國馬車起源問題研究的述評08-17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研究08-18
我國個稅項目扣除問題研究08-18
高職內部行政管理問題研究08-18
職高語文評課的問題與對策、方法研究08-24
試析聚眾犯罪中的轉化犯問題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