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積極穩妥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完善農村牧區經營體制
隨著農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聯結農民與市場新的組織形式和運營方式的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這些合作經濟組織對保護農民利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突出作用。如何積極穩妥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推進農村牧區經營體制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近日,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調研。
突泉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自家庭承包經營后,分散、獨立經營的小農經濟格局,使大多數農民仍存在傳統的經營意識,遠遠不適應現在經濟發展需要。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在抗御風險,適應市場經濟等方面顯得勢單力薄,甚至是束手無策。近年來,我縣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包括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作為一種有效途徑,進行了大膽探索。目前,已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27個,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合作經濟組織達6個。永安鎮敖牛村奶牛專業合作社是我縣一個比較規范成型的合作經濟組織,成立于2004年12月,入社養殖戶96戶,入社奶牛213頭,入股股金10,650元。并建立了理事會、監事會,通過了《章程》、《奶牛意外死亡補償辦法》和《股金管理規定》。合作社成立后重點在以下幾方面為社員提供了服務:一是提供免費科技培訓。由合作社出面請行家有針對性地講課,費用不需各戶分擔,提高了奶牛戶的飼養水平。二是降低改良費用。合作社成立的改良站,冷配一頭牛只需80元,比合作社成立前少花40元,全社基礎母牛每年可節約11,000多元。三是降低奶牛疾病治療成本。獸醫服務站面對社員服務,打一個吊瓶只需17元,可比原來少花一半,一年可節約16,000多元。四是統一供給袋裝飼料。合作社飼料供應站購進的飼料,每袋可以少花2-3元,在飼料上一年可節約6,000多元。五是吸引外資建立了兩個擠奶點,一個機械化標準奶站,牛奶賣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六是建立了風險共擔機制。合作社成立后,先后對意外死亡的奶牛給予了8350元補償,一家一戶的大風險化解成為社員共擔的小風險,焦點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七是協調信用社申請到100萬元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據不完全統計,通過以上服務每年可降低成本36,000多元,每頭奶牛可增收375元。合作社切實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到、辦不了的事,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突泉縣有機食品產銷協會始建于2005年初,其宗旨是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建立產銷一體化經營格局,促使農民靠科技、品牌、規模優勢增收致富。該協會計劃三年內發展會員1500人,爭取在十年內通過“協會+農戶”和“協會+公司+農戶”的方式形成一個擁有綠色生產基地10萬畝以上、產值過億元的組織體系。今年,突泉縣有機食品產銷協會已與沈陽、阜新的雜糧市場達成協議,在太和、太平等5個鄉鎮落實山西紅谷訂單3600畝,每畝可增收200--300元。突泉縣蔬菜產銷協會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企業和農民之間搭起了一座聯姻橋。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到現在已為縣內森源和銘川兩家蔬菜加工企業落實蔬菜種植基地4600畝,保證了蔬菜加工龍頭企業的原料供應。目前,這兩家企業已與12個鄉鎮2000戶農民簽訂了訂單合同,每畝可為農民增收300--500元,實現了企業與農民“雙贏”。
綜上所述,加快培育和發展各類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以抗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有利于加強農牧業技術、信息交流,促進農牧戶與龍頭企業聯結,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有利于國家有關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降低農畜產品生產經營成本,增加農牧民收入。因此,我們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提高對加快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增強責任心和緊迫感,把培育和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一)實行一套典型引路、分類指導的工作方法。合作經濟組織是群眾性組織,不能搞強制命令。針對不同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引導辦法。對社區合作型、技術服務型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鄉、村兩級現有服務組織牽頭轉型轉軌,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吸引農戶入會入社。對專業合作型合作經濟組織,已具雛形的,動員能人牽頭,政府給予政策、資金等多方扶持,完善轉化。未成形的,圍繞農業產業,分行業由各級服務組織或農戶牽頭創建。對股份合作型和綜合型合作經濟組織,因運營較為復雜,應指派專家指導創建。有目的、有理性地抓這一工作,使合作
經濟組織蓬勃、健康地發展。
(二)建立一套保護機制。要按照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大對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保護力度,明確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堅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向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亂集資、亂攤派、亂收費,切實保護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注重發揮政府的牽線搭橋、保駕護航作用,對部分農業支柱產業設立風險保護基金,并要求鄉鎮給予配套,在合作經濟組織起步之初、經濟實力尚不強大的情況下,給予風險支持。
(三)完善一套服務體制。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是農牧民自己的組織,它從建立之初就把為農牧戶服務作為自身宗旨,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為了擴大合作經濟組織知名度,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關部門也要給予必要的服務。如落實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信貸服務、給予用地用電政策優惠、在項目申報方面給予扶持等等。農業、供銷社、工商等部門要擴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發揮組織、協調、管理、服務、規范的功能,做到扶持不干預、參與不包辦、推動不強迫,不斷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通過探索與實踐,突泉縣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經驗,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不規范、運作不良的合作經濟組織占相當比重。有的服務實體工作上應付,換湯不換藥,沒有徹底轉換機制。有的僅有服務功能,不能擔當帶領農民闖市場的重任。有的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經不起市場風險的考驗,孕育著一定的內在危險。二是社會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經濟組織成立不規范,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進行非法交易、詐騙活動,偷稅漏稅,造成國家、企業、農戶的經濟損失。三是與龍頭企業結合緊密的合作經濟組織少,直接面向市場的合作經濟組織較多。四是合作經濟組織決策存在一定盲目性,造成新的農產品相對過剩現象。
s("content_relate");
【積極穩妥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完善農村牧區經營體制】相關文章: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08-15
關于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報告08-15
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的思考08-16
關于經濟組織發展的報告08-15
我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及建議08-15
我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及建議08-15
農村牧區共青團工作要點08-23
*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_[實習報告]08-15
關于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