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摘要: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帶著更多問題,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除疑問的過程。故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問題就沒有興趣,沒有思維,沒有創新。然而,在平時政治課中有老師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問題的利用價值降低;另一種傾向是一節課總是學生在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滿腦子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這種現象與我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存在著很大差距。學生長期沒有自己的問題可提,思維被別人牽著走,怎么稱得上“主動地發展”?學生長期沒有“疑”可質,對什么結論都深信不疑,其創新精神又從何而來?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關鍵詞:學生 問題意識
一、創設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改革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和教學觀,為學生大膽提問創設一種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問。因為良好課堂環境氛圍的創建,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水平,釋放潛能。具體做法:其一、教師在人格上要尊重學生。課堂上師生之間不存在關系上的尊與卑、主與次,每一個學生與教師、同學或其他任何人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加強師生交往,密切師生關系,使學生覺得教師和藹可親,容易接近,成為平等的教學主體。其二,教學民主。學生問題意識能否得以張揚,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環境。教師要盡可能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設置和諧、自由的提問環境。課堂上要淡化教師的權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徹底擯棄那種在課堂上一切以教師為中心的“老師問,學生答”或教師“大包干”、“一言堂”的傳統教學觀念。其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不拘束于現存的“框架”,不屈服于學術的“權威”,不拘泥于“標準答案”,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培養學生想問、敢問、要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要多一份鼓勵與肯定少一些限制,不譏諷、不嘲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提出“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把產生的新問題作為教學的延續,不斷激發學生從中產生學習的矛盾和動力。具體做到三要:
其一、要給學生動手實踐、思考、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在平時政治課中有的老師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傳統教學中,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與時間,沒有機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猜測、去探索、并動手操作:如在講到高一政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針對討論的焦點作出分析、提出問題,讓教室成為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樂園,而不是老師代替包辦。在學生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碰到各種困難、發現很多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會有提出問題的沖動和需要,長期如此,就會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提供這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
其二、要適當組織課外研究性調查與課堂探究性討論相結合。
為培養問題意識,教師要適當布置一些研究性課題并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讓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如:學習到高一政治《多變的價格》一課時,筆者在講新課之前就預先布置學生用三天時間到市場對各種商品進行物價調查,寫好調查報告,上課時就學生的調查報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對討論起著指導和調節作用,通過提問的介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思考問題。討論過程中,教師忌遠遠站在一邊或坐在一邊,應該在教室里來回走動,查看每一個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信心。學生利用討論時機,把自己的觀點、問題闡述或提出。當學生的觀點提出,他的靈感同時可刺激其他同學的聯想力,微弱的智慧火花在各種觀點的撞擊下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討論結束后,讓學生代表上臺來發表小組的觀點,其余的學生在座位上旁聽,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的意見,虛心吸納有用的東西的精神。通過課外調查研究和課堂探究討論相結合,使問題從課堂走出課外又從課外走進課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問題。
其三、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評價,多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
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師的欣賞和贊美,尤其是后進生,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贊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提問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我們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并投以信任、贊許的目光,并鼓勵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明確的問題,應采用與學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思路,抓住關鍵處提問,如學生提問出現問題或錯誤,教師不宜加以嘲笑,應肯定其大膽行為,發現其發光點。
三、把問題的觸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提出問題,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問題。適當地組織社會調查研究,可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發展能力,在實踐中陶冶品德,并產生更高質量的問題。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社會現象調查研究時,面對的是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問題。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進行了更深入的學習,發現更多的自己知識掌握以外的問題,從而把問題的觸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做到學以致用 ,不斷探索、厚積薄發。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既要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提出“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走出課堂,通過實踐,把問題的觸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校園延伸到社會,讓“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紐帶。
【淺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相關文章:
淺談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08-25
淺談體育課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08-20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10-01
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10-27
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反思01-14
論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08-24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論文08-23
淺談運用樂學體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08-25
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08-20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電工基礎》課的興趣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