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生政策論文:我國民生政策執行力的問題及提升對策研究
民生政策論文:我國民生政策執行力的問題及提升對策研究
孫宏
(黑龍江省委黨校領導科學教研部,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摘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旨在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但是民生政策在執行中,卻出現了民生政策落實虛化、民生政策資金流失、民生政策執行扭曲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政策執行的效果,大大消減了政策的社會成效,也不時引發社會沖突。因此,深入分析民生政策在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并找出解決對策,對于落實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生政策;執行力;提升
近年來,中央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繼出臺,不僅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而且標志著我國政府執政理念和方式“從拼經濟到重民生”的調整。這些政策的出臺,旨在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但是,一些民生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了落空、走樣、和扭曲等現象,大大消減了政策的社會成效,不僅違背了政策的初衷,也極大的降低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深入分析民生政策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對策,對于落實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民生政策執行不力的表現及危害
(一)民生政策落實虛化
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執行時就像霧里看花,看上去很美,但落不到實處。例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至今已到第九年,一些地方村民卻發現,盡管在醫保定點醫院看病,部分費用也報銷了,可花的錢卻比以往還要多。在有些地區,享受國家惠民政策補貼的物品反而比沒享受的還要貴。所以,有些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執行中變得有和沒有一個樣,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二)民生政策資金流失
在執行民生政策的時候,中央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財力支援。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卻在執行過程中把兌現民生政策的資金挪做他用,使兌現民生政策的資金大大縮水,極大的影響了民生政策的落實。陜西省某市向中央政府申請了1 600萬元的資金,擬修建600套保障房。而資金到位后,某市政府卻將其中的528套建成了商品房,只建了72套保障房,把利民資源當成了賺錢的基本,致使本該實施利民政策的資金大量流失。
(三)民生政策執行扭曲
中央實施民生政策的目的是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享受改革的成果,讓最貧困的群眾都能夠活的有尊嚴。然而,一些政府在執行利民政策的過程中把民生政策變成了對群眾的施舍和恩賜,人為地增加了許多附加條件,不僅沒有使群眾感受到溫暖和被尊重,反而感到了壓力和屈辱。例如,有些地方政府規定,享受低保的人不能養寵物,凡家里有電視、電話、手機、金首飾,有住房或房屋裝修過的均不得享受低保;還有的地方政府規定,低保人員必須參加公益勞動,累計三次不參加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的,不但要取消其低保待遇,而且不得再重新申請城市低保等等。這些附加的條件使得一些貧困群眾寧愿不享受國家的民生政策,也不愿受到屈辱。
(四)受益主體錯位
利民政策的對象是民,是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可是,有的地方政府,卻把利民政策用錯了對象。有的利了“官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利用國家的利民政策中飽私囊。有的利了“關系戶”。不是讓應該享受利民政策的群眾政策,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利民政策給予了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
這些本該利民的政策,由于地方政府執行不當,非但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損害黨了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胡錦濤指出:“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黨的執政地位來自于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支持。黨承諾讓人們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推行了各種各樣的民生補貼和政策,可是人們翹首期盼卻沒收獲,自然會產生不滿情緒,黨的威信必然降低。長此以往,必將損失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二、民生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
(一)一些干部的作風不正
干部是政策執行的主體。一些干部思想作風不正,是導致民生政策執行不力的首要原因。第一,一些領導干部存在唯利益取向。在GDP的考核導向下,財政收入與官員的政績是直接掛鉤的,而民生政策的實施無法衡量。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就是有利益的事爭著干,沒利益的事拖著干,侵犯自身利益的事堅決不干,這就使得在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遭遇了難執行,執行難的困境。第二,一些領導干部公仆意識淡化。一些干部對工作缺乏激情,對群眾缺乏感情,對執行缺乏熱情。為黨和人民負責的價值取向變為了“不怕群眾不滿意,只怕領導不注意,不怕群眾不關心,只怕領導不開心”的價值追求。
(二)政策執行的方法不當
毛主席曾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所以,如果方法出了問題,執行政策也就是一句空話。地方政府利民政策的方法不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機械執行;是指沒領會政策本身的實質,沒有和本地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名為執行,其實,沒有任何效果。2007年,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規定水電氣人均月支出超過50元的必須申請退保。在物價不高的2007年,政策執行的很好。可是,隨著物價的上漲,這個標準絲毫沒動,至今,幾乎已經沒有家庭能夠符合低保政策的標準。
第二,粗放執行;(論文范文 www.baimashangsha.com)是指地方政府執行政策時考慮的不夠周全、細致,使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2009年,人民日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吉林的一位農民狀告“家電下鄉”政策,因為一些地方部門在落實“家電下鄉”政策時,沒有同時做到方便農民,農民購買一件家電取得的補助款所辦的手續需要跑若干部門,使一項本來利民的好政策人為地套上繁瑣手續,正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過于簡單和粗放,使利民政策反而沒便民。
(三)執行政策的資源不足
資源不足,首先表現在缺少資金。主觀上,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把錢花在民生政策上,擠占挪用了大量本該用在民生政策上的錢,財政投入政策在一些地方根本就沒完全落實到位,效果效益都較差;客觀上,我國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財權是不對等的,越是基層政府事越多,但錢越少。加上各地經濟發展不夠均衡,東西部地區經濟實力差距較大,一些地方政府除了中央政府撥款之外,確實沒有錢來實現民生政策。其次,人才缺乏。主要是人才配置不合理。大量的優秀人才,都選擇留在經濟發達地區,而亟需人才的欠發達地區,卻沒有足夠的人才。
(四)執行機制和制度不健全
機制和制度是落實利民政策的載體和依據。機制和制度不健全,是導致民生政策執行不力的根本原因。第一,溝通機制不暢。民生政策的對象是民,民眾要知道政策本身,了解政策,才能配合執行。但在有些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地方政府沒有做任何宣傳。百姓不知道政策的具體內容,不知道是讓自己受益的,反而對政策產生了誤解。所以,本來挺好的民生政策,就變成了政府的自說自話,收效欠佳。第二,監督機制虛化。權力如果缺乏監督,就容易被濫用。因此,民生政策要落實,必須對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我們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上級監督太遠,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有效但滯后;同級監督太軟,很難發揮實際的效用;社會監督太弱,民眾缺少監督意識。
三、民生政策能夠利民的對策選擇
(一)端正執行作風
執行利民政策,需要領導干部用力、用心。所以,轉變執行作風,至關重要。作為領導者來說,首先,應樹立一個理念,即公仆意識。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把手中的權力委托給政府,政府履行自己的職責,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要保持著一顆敬畏心,要尊敬人民,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其次,要深懷一種感情,感恩之心。把人民群眾看作是是領導者的衣食父母,要對人民有一顆感恩的心,就一定能做好利民的事。再次,堅持一個行動,務實之風。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務實做事,就是要踏踏實實的做事,要用心做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
(二)創新執行方法
利民政策是抽象的,但是各地方政府的環境和條件是多種多樣的,不結合具體的條件,沒法執行。比如說,可以用反向思維的方法。打破常規,從相反的角度來審視事物,避免了單一正向思維的機械性和簡單化。比如吉林省在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創新性的實施了一個方法,“拆遷未動,回遷先行”。在棚戶區拆遷之前,就開始了回遷房的建設、居民安置等工作。實踐表明,這種反向思維的做法特別得人心,百姓都很滿意。
(三)充實執行資源
有了執行資源,利民政策才有實施的基礎。
首先,應該增加利民政策的財政資源供給。在利民資源的財政供給上,對于如何最有效地獲得并使用利民政策資源,是通過市場方式還是通過政府渠道,支出的模式是通過稅收還是保險,是通過購買社會組織的服務還是自己辦事等問題,國際上一般也沒有最優的選擇,可以因地制宜,靈活選擇。以下兩種方式可供借鑒:第一,降低行政成本,增加財政供給。少花點辦公經費,就能省點錢放在利民政策上。黑龍江省海林市就是這樣做的。它在利民政策上用的是“減法”與“加法”。減法是對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做減法,通過精簡分會,公車改革,嚴格控制“人、車、會”支出,其他支出一律壓減5%。反過來,這些縮減的錢都放在利民政策的執行上。2007年以來,海林市用于實現利民政策的投入年均增長26%。第二,借助民間資本,減少財政花費。南京市的“統管統籌”是典型。2010年下半年,南京市房管、國土、交通、城建等融資平臺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了南京市保障房建設公司。“以政府為主導,但我們同時選擇萬科、中海、中冶等16家房地產知名企業,作為開發合作伙伴”。政府在這個過程中,負責和監督。這樣,既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實現了保障房的目標。
其次,合理配置人才資源。現在尤其要解決基層缺人的問題,讓人才能夠下得去,呆得住,用得上,蘇州市在社區醫院的人才配置上,就出臺了這樣的解決辦法。下得去,要政府做出努力,要像培養師范生一樣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學生下到基層;呆得住,要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解決編制和待遇過低的問題,并且給予人才培訓、任用、職稱晉升的機會;用得上,就是要社區醫院跟大醫院建立合作,使人才的能力得到提升。有了這樣的措施,民生政策也就不缺人才了。
(四)推進陽光行政
首先,推進政策信息公開,讓老百姓知道政策的內容,知道如何能夠享受政策帶來的好處,使他們認同并自覺自愿地積極地接受政策,才能執行好。其次,強化社會監督培養公民的監督意識,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創新監督形式等,擴大群眾的參與度、增加執行的透明度、提高人民的滿意度。
總之,民生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執行起來是活的,結果應該是好的。民生政策要利民,就要用高度的執行責任心干出來,用開拓創新的執行闖出來,用腳踏實地的執行拼出來,用群眾的支持和監督促出來。
【民生政策論文:我國民生政策執行力的問題及提升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民生政策落實情況自查報告06-02
我國的對外政策08-17
市政府民生政策落實自查報告04-09
當前我國失業保險的問題與對策 論文08-08
民生政策落實情況自查報告5篇03-01
我國中長期國債政策研究08-07
淺議電視民生新聞論文06-08
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的內在矛盾與對策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