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再思考
現代西方哲學大體可分為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同是對以德國古典哲學為代表的西方傳統理性主義的離經叛道,兩股思潮的哲學旨趣有著明顯的差異。科學主義思潮著重批判近代哲學的形而上學思辨性,要求拒斥形而上學,成為自然科學的方法論和認識論。而人本主義思潮卻另辟蹊徑,它十分注重人的情感、意志、自由和生命體驗等非理性主義精神,并要求哲學重新回歸到人,恢復人的本真存在。西方人本主義思潮自19世紀末發端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對其進行再認識和評價,對于重新理解現代西方哲學的可取之處和理論不足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兩大基本特征
。ㄒ唬┪鞣饺吮局髁x思潮特別重視對人的哲學理解
“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最突出的特征是以不同方式強調人的研究在哲學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痹谀撤N意義上說,正是這股思潮的各流派以不同方式把人作為其哲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他們的哲學才被稱作人本主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對人的認識問題上,人本主義思潮一反傳統的理性主義,大都強調人的意志、自由、欲望等非理性精神對自我和世界的主宰。筆者以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弗洛伊德、薩特等人的哲學思想為代表來說明人本主義思潮關于人的哲學旨趣。
叔本華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開創了現代人本主義思潮。他認為人的本質是欲望的盲目沖動,這和把人視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西方哲學是格格不入的。從生存意志哲學出發,叔本華滑向了“人生是苦難,世界是地獄”的悲觀主義。因為在他看來,生存意志就是一種生存的欲望,而欲望本身就是個無底洞,一旦人的欲望得到滿足,新的欲望又會來臨,人又不得不為新的欲望去奔波,這是個痛苦的過程。因此,叔本華認為,人生說到底就是苦難。
如果說叔本華對理性主義的批判是訴諸意識本身,那么克爾凱郭爾則引出了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作為存在主義的先驅,克爾凱郭爾把“存在”理解為非理性的主觀體驗,把人和整個世界都歸為精神上的自我。這些非理性的體驗包括厭煩、憂慮和絕望,它們使人重新體驗到了人生的詩意和痛苦。叔本華和克爾凱郭爾對人的理解是悲觀主義,但是這種悲觀主義恰恰預示著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危機的到來。
弗洛伊德對人的哲學理解極具個性。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人格自我分析理論等無疑對心理學和其他人文學科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對人的認識上,弗洛伊德最受后人爭議的莫過于他的“泛性論”。在他那里,“人類的性動力基本上成了人類生命動力的代名詞”。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夸大了性欲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弗洛伊德這一學說進一步動搖了傳統理性主義的大廈,尤其是對主張“禁欲主義”的基督教進行了致命的打擊,揭開了基督教信仰束縛人類的最后道德神秘面紗。
人本主義思潮中,薩特無疑是一位獨特而重要的人物。不同于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薩特擅長用小說和戲劇等文學手段來表達和宣揚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薩特的道德基調除了自由,還是自由。他說:“假如存在確實是先于本質,那么,就無法用一個定型的現成的人性來說明人的行動,換言之,不容有決定論。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換言之,不容有決定論。從“存在先于本質”出發,薩特要求人們對自己的命運進行自我設計,自我選擇。但是,我們不能將薩特的自由理解為人為的毫無顧忌,想怎樣就怎樣。薩特還強調,人必須對自己負責,對他人乃至社會負責。據此,薩特在呼吁人要超越自我和世界的同時,也有著激情下的冷靜和理性。
。ǘ┪鞣饺吮局髁x思潮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概觀整個人本主義思潮,其中不乏對西方文明進行猛烈批判的代表流派及其人物。其中,尼采和法蘭克福學派對西方文化、西方社會的批判尤為引人矚目。
1、尼采對西方傳統理性主義哲學的批判
19世紀中期,黑格爾的思辨唯心主義哲學大廈就已經開始分崩離析。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到了十九世紀中葉,人們開始感到一種終結將要來臨,他們所思考的是,哲學是否能繼續存在!蹦岵蓪Ξ敃r哲學的危機有更清醒的認識,也有更驚人的預言。更讓后人吃驚的是,尼采看到了哲學的危機也是時代的危機、文化的危機。尼采驚世駭俗地叫喊著:“上帝死了!”并極力主張用哲學的鐵錘來摧毀所有舊的道德和信仰。尼采在揭露傳統基督教的腐朽、墮落的同時,也撕開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等道德口號下的虛偽面目。這無疑是對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大曝光。尼采對西方文明的批判的深度和力度令人瞠目結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
法蘭克福學派無疑是西方世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法蘭克福學派尤其強調批判,其創始人霍爾海默爾自詡他的“批判的社會理論”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以此區分正統馬克思主義或教條馬克思主義!盎魻柡D瑺栒J為,馬克思本人的理論的基本精神是批判的。這可以從馬克思的許多著作多以‘批判’為標題的事實中看出來,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哥達綱領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等!笨梢哉f,批判的精神貫穿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整個理論。那么,他們批判的對象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對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的深刻批判。法蘭克福學派一反人類對科技樂觀主義的傳統,指出由于科技的發展,“現代西方社會使人變成了機器人,它與人性的基本需要和人的發展的要求相違背,是個不健全的社會”。由于科技在社會各方面的滲透,社會的消費過程和人際關系都充滿了機器性?萍汲藥Ыo人類巨大的物質財富,還能留下些什么呢?工業的污染、生態的破壞、核戰爭的威脅以及人們精神的空虛等令人悲觀的現象,難道我們還感覺不到嗎?上帝死了,科技卻成了人類崇拜的無所不能的新神。科技究竟是人類的救世主還是惡魔?無疑,法蘭克福學派給被科技勝利沖昏了頭腦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法蘭克福學派大都從科技帶來的負面作用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是個富裕的“病態社會”,而不是從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弊端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無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第二,對西方社會嚴重異化現象的批判。包括法蘭克福學派在內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十分重視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的批判。我們知道,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全文公布。在當時就引起了盧卡奇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歡呼和關注。與中國馬哲史教科書上那種認為“馬克思的《手稿》是不成熟的著作”的觀點相左,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尤其重視《手稿》中的異化思想。在他們看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個到處異化了的社會。這種論調,在法蘭克福學派思想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馬爾庫塞的名著《單向度的人》就充分表達這種觀點。他認為,當代發達社會造成了單向度的人。人本來應該既有物質的要求又有精神的要求,但是由于科技的進步和強大,發達社會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加強了對人的控制,人變成了單向度的人。比如,機器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但是人卻對機器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機器是人類發明的,但是人反過來又成了機器的奴隸。應該指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危機,意識到了科技所推動的工業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頗令人深思的。
二、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是對近代西方哲學的超越
毫無疑問,人本主義思潮的理論存在種種片面性和錯誤,它甚至拋棄了近代哲學中的不少積極因素。但是,從總體上看,人本主義思潮是對近代哲學的超越。
第一,對近代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超越!拔覀冊谠u價現代西方哲學時,如果把是否歸屬于近代意義下的唯物主義作為是非的根本標準,那對其評價只能是否定的。”的確,如果固執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爭,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包括科學主義思潮)的很多流派很難被歸于唯物主義,而是荒謬的唯心主義,但是,筆者認為,人本主義思潮仍然是對近代西方哲學的超越。
近代哲學發展到德國古典哲學,越來越熱衷于建立絕對的終極的哲學體系,并企圖將自然科學消融在這個無所不包的體系中,這不能不說是對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阻礙。而包括人本主義思潮在內的現代西方哲學,企圖排除作為近代認識論基礎的二元論傾向。但是,這不是要簡單地否定主客、心物之間的差別和聯系。不同于科學主義思潮的一些哲學家主張取消哲學的極端做法,人本主義哲學家反對宏大的哲學體系,要求哲學應關注人,回歸到人的本真存在,這樣的哲學才有其價值和意義。因此,將整個人本主義思潮的理論走向和近代西方哲學作比較,至少發現它在哲學思維上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學。
第二,西方人本主義思潮體現了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近代西方哲學是人類思想史上的重大進步,并曾有過像笛卡爾、培根、斯賓諾莎、休謨、盧梭、康德、黑格爾等西方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哲學家。近代西方哲學曾經也很倡導人文主義精神,并具有很強的革命性。但是近代西方哲學發展到后來,對理性的倡導逐步演變成了對理性的迷信,最終導致理性的獨斷。到了黑格爾那里,理性吞噬了現實的人,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人的自由與尊嚴都消融在思辨的哲學體系中了。這樣,原本倡導擺脫基督教神學束縛、主張思想解放的近代西方哲學,又變得敵視人、放棄人了。總之,近代西方哲學在取得重大進步的同時也隱含了嚴重的缺陷和危機。這時,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應運而生,并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學。近代西方哲學在理性的攀升中遺忘了“人”,而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恰恰在某種程度上回歸到了“人”,從而具有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氣息。這就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能超越近代西方哲學的現實原因所在。
三、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缺陷和危機
現代西方哲學盡管是對近代西方哲學的超越,但是其自身也陷入了難以克服的嚴重缺陷。
。ㄒ唬┪鞣饺吮局髁x思潮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
人本主義思潮最突出的特征是把“人”擺在了研究的突出位置。如果說,近代西方哲學愈到后來愈陷入了理性獨斷、理性狂妄的泥潭,那么,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許多哲學家,則自覺或不自覺地夸大了非理性精神對自我和世界的主宰,滑進了非理性主義的泥沼。他們所強調的“自我”不是人的具體的現實的存在,而是人脫離了客體的主觀臆想。他們把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加以夸大,并以此來解釋人生,甚至解釋歷史。當把人的本質乃至世界的本質視為非理性的精神時,這種夸大非理性主義的哲學,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荒謬之中。比如,叔本華的悲觀生存意志主義,并不能真正對人的心靈起到慰藉的作用;薩特的超凡脫俗的“自由觀”,雖說表達了人類超越客觀世界的自信心,但是這樣的自信無疑是虛幻的,最終還是導致了主觀隨意性。
(二)人本主義思潮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批判破壞有余,建設不足
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西方文明的病態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們仔細觀察后就能發現,人本主義思潮在對西方文明深入批判后留下了后遺癥。這是怎樣的后遺癥呢?我們確實認清了人性的丑陋、社會的黑暗、文明的衰落,然而,批判的炮彈動搖了岌岌可危的“文明”大廈,誰又來重新構建新的人類文明呢?
尼采叫嚷著要“重估一切價值”,他敏銳地覺察出基督教所宣揚的“博愛”“容忍”在病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虛偽性,他捅破了這層不牢固的窗戶紙,接著,抬出他最男性化的“超人”哲學。在超人眼里,普通人就像畜牲一樣愚蠢,“超人有著極大的權力,他瘋狂地占有一切,統治一切”。瘋狂的尼采還鼓吹侵略戰爭,宣稱“優等民族”對“下等民族”統治的合理性,這就難怪尼采哲學被邪惡的法西斯集團所利用了。
在眾多的現代西方思想流派中,以馬爾庫塞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對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最具有代表性與系統性。法蘭克福學派指出,現代科技的進步使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物質化,但也讓人性的壓抑和扭曲等社會異化現象日趨嚴重。馬爾庫塞等人對科技會帶來副作用的揭露和批判,是發人深思的。但是,他們并不能提出改革社會的具體良方。1968年,席卷歐洲的學生運動把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當作行動的指針,但旋即不久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的失敗,使得法蘭克福學派陷入尷尬境地,他們的理論也在現實的實踐中遭遇無情的失敗,其影響力也大大減弱了。
總之,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家對異化了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批判是入木三分的,發人深思的。遺憾的是,這樣的批判也只是發泄了他們對丑惡社會的憎恨和詛咒的情緒。作為對矛盾重重的西方文化的揭批者,他們是成功的,但是,作為時代文明大廈的建設者,他們又是失敗的。在人本主義思潮中,幾乎沒有一種哲學能有長久的生命力,由于未能給人類文明的重建指出一條明道,西方人本主義思潮自身也陷入了矛盾和困境中。
【對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再思考】相關文章:
史學思潮、社會思潮和社會變革08-17
對歐洲擴張歷史的再思考論文06-07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模式變遷08-17
關于建立“大調解”機制的再思考08-12
對高年級美術教學的再思考08-17
關于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再思考08-15
值得重視的素質教育思潮08-17
提高中學地理課堂學習氛圍的再思考08-20
*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