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農村建設管理的論文
關于農村建設管理的論文建華村的新跨越
中共吉林市豐滿區委副書記 劉慧軍
近年來,吉林市豐滿區江南鄉建華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以城鎮化引領新農村建設、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和諧文化塑造新型農民,走出了一條由城郊村向城鎮化轉變、由傳統農業向多元化產業轉型、由農民向市民轉化的發展道路,成了遠近聞名的“樣板村”,獲得了第三批“全國文明村鎮”、“全國中東部小康村”、“全國敬老模范村”、省“五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一、村企合一、多元并舉,開辟強村富民路
建華村地處城鄉結合部,上世紀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曾經有過村辦企業的輝煌經歷,后期由于種種原因陷入了發展困境。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華人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探索出了村集體經濟成功轉型的新路子。一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2001 年,建華村利用集體積累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吉林市龍華物流有限公司,組建了專業車隊從事運輸業,相繼又成立了吉林市鑫豐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第四分公司、吉林市建華高效生態農業園有限公司。2003 年,建華村利用北華大學新建校區的契機,組建了建華供熱公司,隨后又成立了龍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華物業公司和建鑫礦山設備加工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已形成擁有6 家公司,以服務業、生態農業為支撐的多元發展格局。著眼于村集體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確立了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突出發展服務業的總體定位和發展方向。隨著村辦企業的發展和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集體堅持以村級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實行“村企合一”經營管理模式,加快推進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型,培育產業優勢,提高經營效益。2003 年,村里將已有的村辦企業整合為建華實業總公司,使集體經濟實力、市場開拓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2011 年,建華村下轄的6 個分公司,企業產值達到1.5 億元,利稅1760 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60 萬元。二是發展特色多種經營。把養雞業列為重點產業,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吉林市蛋禽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三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按照“土地集約開發、產業多元發展、園區集中布局,重點發展集體企業”的發展思路,做好土地經營文章,規劃了農業產業園區、示范工業園區、生態休閑區、集中居住區。利用回遷之機集中建設建華新村,全體村民喬遷新村,為城市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節約建設用地335 萬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將規劃前景好、升值空間大的地段作為建華村產業園區,為集體企業發展預留了空間。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不僅富裕了村民,還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實現了村民安居樂業。
二、凝聚人心、推動發展,實現精神文明建設新跨越
一部分失去土地的村民得到征地補償“一夜暴富”,變得不思進取、無所事事,喜歡過度消費,賭博成性。村“兩委”班子敏銳地察覺到,村民雖然富了,可精神上還很“窮”,需要用新文化充實村民的精神。為此,村班子努力使文化建設實現“四化”.一是文化陣地現代化。(www.baimashangsha.com)2010 年,由于城市的開發建設,村里原有的文化活動中心被納入吉林市東山區域規劃范圍。2011年,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僅用3個月時間便重建了投資1500 萬元、建筑面積5000 平方米的現代化村民文化中心。村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在農閑時節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室、農家書屋平臺定期“充電”.各類培訓班也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村里還辦了一張小報《村情瞭望》。村民說:“村里啥事都通過小報向我們公開,這讓我們更了解村里工作了。”二是文化參與大眾化。村“兩委”班子把老人、婦女、企業職工組織發動起來,成立了大紅花文藝演出隊、秧歌隊等各種群眾文化組織。這些群眾文化組織活躍在村民中間,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參與熱情。三是文化活動系列化。村“兩委”班子每年圍繞傳統節日安排文化活動,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既給文藝愛好者一個登臺展示的舞臺,又使建華村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同時,村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十佳村民”、“十佳婆婆”、“十佳兒媳婦”等評選活動,促進了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四是文化內容精品化。建華村“兩委”班子堅持用精品創作引導,用先進文化引領,在經費上舍得投入、給予保障,并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訓練。村民創作的小品《心意》和戲曲小品《砸花棚》,分別榮獲豐滿區第二屆、第三屆“和諧大舞臺,人人展風采”才藝大賽的一等獎,并代表區里參加市里的演出,獲得了大獎。如今的建華村,群眾文化生活活躍起來了,鄰里之間親善和諧了,群眾聽集體召喚了,集體凝聚力增強了,以前在群眾心目中沒有位置的村黨組織、村委會成了村民的“娘家”.
同時,村“兩委”班子從實施民生工程入手,實實在在地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實現了村民生活“ 三個保障”.一是村民住房有保障。村里先后投資2.2 億元興建了農民新村,一期工程建樓房16 棟,有698 戶村民喜遷新居;二期工程正在建設,開工面積8577 平方米,屆時又將有928 戶村民住上新房;三期工程已經規劃,即將動工,到明年底,所有村民都將有新房住。二是福利待遇有保障。村“兩委”班子把村民的就業、養老、醫療、教育、救助納入村民福利保障體系。青年人在本村統一安排就業,老年人每年領取1600-2000 元不等的養老金,對于考上重點學校的村民子女發放獎學金。村里每年拿出近10 萬元為村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補貼,村民不用掏一分錢就能享受到醫療保險。村里還專門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買了專車和設備,村民家里辦紅白事、過生日,理事會不但送上賀金和撫慰金,還出車、出人為村民服務。三是村屯建設有保障。近3 年來,村里投入800 多萬元修建水泥路24 公里,實現了社社通、戶戶通。村里還成立了30 人的專職綠化保潔大隊,投入100 多萬元搞工程綠化,使建華新村小區環境與城里的高檔小區一樣美。村民為此編了順口溜:“建華班子了不起,修路美化高樓起,村民沒有鬧心事,和美舒心又滿意。”
三、好作風帶動好民風,村“兩委”班子建設取得新成果
一是村班子帶頭做表率。為了節約開支,村里積極推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和班子成員兼任村集體企業負責人,每名班子成員都承擔了大量的工作,但大家都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兢兢業業地為全村辛勤忙碌著。一位村民說:“我們的班子真是好樣的,365 天基本上沒有休息過一天,就是年三十還要干上半天,晚上還到各家去拜年,他們做的這些事我們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你說這樣的村班子老百姓能不擁護嗎?”如今,村里有什么事,全村上下一呼百應、親如一家。二是黨員帶富做先鋒。建華村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主要體現在創業帶富、服務民生、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上。在創業致富上,黨員帶頭示范。村黨委委員孟慶君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發展畜牧業,搞養殖、養蛋雞,年收入近20 萬元;黨員劉海貴利用閑置的廠房,辦起機械加工,去年純收入50 多萬元;黨員徐海豐、郭叢玉利用庭院發展養牛和養豬,年收入在5-10萬元。村里的12 名黨員與10 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在生產生活中,建華村黨委注重發揮黨員作用,把企業黨員發展成為生產骨干和車間班組負責人,把無職黨員發展成為樓長、單元長,把項目黨員發展成為致富能手,實現了村內各項事業的良性運轉。現在,建華村黨委的影響力非常大,在建華村要求入黨的青年特別多,村黨委因勢利導,嚴把素質關,優先在致富能人、企業員工骨干、復員轉業軍人、一村一名大學生等村內先進群體中發展重點積極分子,為建華村今后發展積攢力量。三是嚴抓細管帶作風。村“兩委”班子從完善決策、監督、評價機制入手,堅持以公平、公開、公正取信于民,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重要崗位人員聘用、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都是按照黨支部提議、村“兩委”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議案公告、村民會議、結果公布的程序進行。村里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了村民監督委員會和理財小組,暢通監督渠道,凡是村上的事、集體的事,村“兩委”班子坐下來商量,嚴格按照“3+1”制度程序和要求決策實施,并把村委會每月的重大事項、財務收支等情況列出明細公開公示,讓群眾一看就清楚,一看就明白。村班子每年定期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村里還建立了村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實行“兩考兩評三民主”制度,年初制定目標責任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張貼公布,接受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對完成任務的,兌現全年績效報酬和補貼;對完不成任務的,扣除相應的工資和補貼。
【農村建設管理的論文】相關文章: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論文08-16
管理類論文08-05
強化國土資源管理力促新農村建設08-16
經濟管理綜合論文08-05
關于企業管理的論文08-07
關于香港德育管理的論文08-21
教育管理論文08-17
關于企業管理的論文11-03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