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任力--組織最柔軟的堅硬鎧甲
周朝末代天子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她從不言笑,周幽王為博她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的烽火臺燃起象征警報的烽火狼煙,各諸侯見到烽火,以為有敵人攻打都城,急忙紛紛率兵趕到都城救援,到了城下才知道是君王為博妃子一笑而在戲弄大家,各路諸侯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莊嚴威儀的軍隊這次卻匆匆來去的狼狽樣,終于一笑。幾年后,酉夷太戎發重兵攻打周朝都城,幽王急忙再燃烽火,而諸侯都以為他又在開玩笑,沒有一家出兵。結果敵人入城,幽王自刎,褒姒被俘,周朝滅亡。
信任的力量
信任力,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影響組織健康的軟性指標,信任已不僅僅是一個社會道德現象,更是一個關乎組織興衰的重要因素。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信任都是生存發展的基石。一個國家信任度的降低可能產生經濟混亂,國民安全感降低,嚴重時甚至可以導致政權的危機。蓋洛普國際公司做了一項題為政府領導層誠信度的全球民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越是強大的國家,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就越高。以國家總領土面積不足70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為例,缺乏土地、淡水等各種資源,但是卻可以在經濟強國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居全球首位。而國民對政府信任度低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此項調查公布時顯示,當時美國國民對政府的信任指數下降的非?,不久,美國經濟發生大動蕩。美國次貸危機等金融風暴其表象是經濟問題,而背后卻是國民對政府信心的缺失,由此造成了恐慌,反之,如果國民信任政府,不忙于擠兌,自然不會形成多米諾效應。伊拉克等政治、經濟混亂的國家其國民信任指數也處于極低的水平。
對于企業來講,組織內部建立充分的信任可以切實提高組織成員的工作效率、執行力、創新力、向心力及忠誠度與歸屬感,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更能使被信任者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并釋放能量與潛力,有時,信任還能使被信任者發現自身的價值。家族式企業中,成員間的信任度即明顯高于非家族式企業,因此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也較高,內部也減少了很多溝通成本,執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中國企業的員工跳槽非常頻繁,職業生涯中,平均主動更換工作的次數是歐美、日本企業的1.5——4倍,在美國、日本,很多人幾乎一生只在一家企業工作。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來自于組織成員間信任度的不同,如今的社會,員工工作不僅只想獲得物質酬勞,同時也期待精神上的獎勵、滿足與安全感,同事或上下級之間相互的信任就是這種滿足與安全感的基礎。而缺乏信任的組織中,員工缺少工作熱情與信心,更可能損傷員工的自尊心,猜忌多疑,工作效率自然低下,這樣的組織讓員工離開時會毫無眷戀。
而外部對企業的信任可以獲得無價的商譽,這種商譽可以轉化為具體的經濟價值。比如,貸款時企業的信譽與領導者的信譽直接影響貸款的成功率與信貸額度;與客戶建立高度的信任會使合作更加順暢,獲得更長的賬期或先貨后款等機會;消費者信任的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不僅可以提高銷售量,更可以賺取以信任為擔保的溢價;當企業或行業遭遇危機時,信任力更可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比如,海爾、格蘭仕,到這次三聚氰胺事件受到影響的蒙牛、伊利等企業,都因為曾經建立了對社會的高度信任形象,才使企業在消費者草木皆兵,對企業產生懷疑時屹立不搖。即使發生一些負面事件,公眾也會對信譽良好的企業持一種冷靜、理解,甚至是寬容的態度。而很多企業雖表面強大,卻因為缺乏信任力,在遇到危機時內部發生分裂,外部又施加壓力,導致組織猝然死亡。
反觀歷史,同樣如此,強秦通過法律使國家迅速變的強大,但強法太過剛性,法律替代了信任,使組織變的冰冷僵硬?梢哉f秦國完全是由強悍的律法來維系組織的強大與團結,這種完全由客觀硬性手段駕馭的組織是危險的,剛者易折,貌似強悍的背后是脆弱的,一旦出現變故,組織極其容易分裂瓦解。因此,至剛的法律迅速地成就了強秦,也迅速毀滅了秦國。而信任則是一種主觀個體之間的互動,由信任力駕馭的組織看似綿軟無形,卻極難被破壞,如果能為精妙的“法”植入柔軟的信任力量,那么組織推行的方法與戰略將至剛至柔,鋒利堅硬,無堅不摧,同時又柔軟無形,不易破壞。我們看一看春秋時期的魏文侯是如何為魏國披上信任的鎧甲,使其精妙的戰略戰術柔中帶剛,成就魏國所向披靡。
仁信興邦
公元前445年,姬斯繼魏桓子位,統治魏國,稱魏文侯,魏文侯對內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種,興修水利,同時發展軍事與經濟。對外則不斷開疆擴土,北滅中山國,西取秦河,連敗秦、齊、楚諸國,由此,魏文侯開創了魏國百年的霸業,并成為春秋戰國初期的強國霸主。魏文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使用的策略,廣為之后歷代統治階層所采用,其很多思想甚至影響到我們現代社會。
魏文侯繼承的是在三家分晉時建立的魏國。三家分晉時,趙氏分得的土地最多,也最肥沃,而魏國、韓國得到的土地相對要少很多,資源也比較匱乏,因此人才也不愿意留在魏國,紛紛投靠當時國力強大,資源豐富,土地遼闊的趙國。而在地理位置上,魏國多丘陵,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四周又有秦國、趙國、韓國等強敵虎視。在上無天時,下少地利,中寡人和的情況下,魏文侯是采用什么方法,迅速地成為列國中的霸主呢?筆者以為,除正確的強國戰略外,信任,成為了成就魏國富庶強大的軟性武器。魏文侯具有高遠的戰略眼光與充分信任他人開明的帝王胸襟,這兩點在當時的列國君主中是非常難得的。其推行的仁信之政使他擁有了一個極具向心力的強大組織,有了這個組織,才使魏文帝精妙的戰略計劃得到有效的實施。
在那個極其注重等級與出身的時代,魏文侯不拘一格,在列國中最早打破保守觀念,大膽重用外邦人、貧民,甚至敵國投降的將領擔任國家要職。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兩個大臣是李悝和吳起,這兩個人都是來自衛國的平民,分別擔任魏國的將、相,而重臣樂羊、西門豹則是魏國的平民,魏相翟璜更是備受漢人歧視的戎狄(游牧民族)出身。魏文侯用人并非隨意而為,他有明確的用人標準,并且進行仔細的考察。他認為,人才要以德為本,以才為上,德才兼備者委以重任,不看出身高低貴賤。魏文侯這樣的用人觀反倒使本國無德少能的王室與貴族很少得到重用,這在當時氏族觀念強烈的時代實屬少見。這和蒙牛集團老總牛根生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在治理國家方面,魏文侯在了解了來魏國謀生的衛國人李悝的品行與能力后,大膽任命李悝為相并充分授權。李悝果然不負重托,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首先,根據魏國當時的情況,因地制宜,推廣農業及相關副業,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大大提高了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通過此法彌補了魏國土地的不足。為了使百姓能安居樂業,李悝采用我們現代社會常實行的政府干預性手段,以保證百姓的生活安定與社會次序。比如,魏國以農副業為主業,因此,使農業保持穩定并良性發展就很重要。
在糧食豐收的時候,國家根據市場情況,高于市場平均價格收購農民手中過剩積壓的糧食,使農民不會出現豐收卻不增收的情況。在災年減產的時候,政府在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賣給百姓,使國民不至于因為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這樣一來,魏國很好地平衡了國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抵抗災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魏文侯切實地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主要原因是他首先通過仔細觀察,而后用自己制定的用人原則來衡量一個人,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不用,合格的,即完全地放心使用。我們現代一些管理者不重視人才的選用,也沒有原則觀念,當使用了某人,尤其是委以重任后,極容易產生不信任與懷疑,這樣使下屬感到不被信任,能力的施展也受到限制,自然也無心全力工作,工作效率開始降低,慢慢雜念開始增多,這樣一來使管理者產生更大的不信任,最終的結局是兩敗俱傷。
李悝制定了一整套的法律,來規范魏人的行為。魏文侯帶頭遵守,貴族和官員們自然也不敢違反,因此,使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的實施。這套法律后來也被秦獻公、孝公和商鞅所采用。魏文侯對頒布的法令從不輕易修改與廢止,行事也以信為先。當魏國遇有戰爭,軍隊糧錢短缺時,國家不是增加賦稅,而是向百姓借糧,并承諾還期與回報,期限一到,國家馬上開倉,小斗借,大斗還,從不拖欠,并且從不隨意鑄錢,以保持國家經濟穩定與百姓對國家的信心。由此,國家再遇到類似困難,百姓主動援助,使魏國軍隊從未遇到給養不足的問題,從而可以放心地馳騁沙場。信任的力量由魏文侯傳遞到了大臣身上,大臣們又傳遞給下屬,最終傳遞給百姓,使魏國尚信成風,信任的力量也隨之產生,國家頒布法令,言出即行,百姓間的約定也一諾千金,甚至很多約定都不立定契約,即所謂的君子之約。信任讓魏國變的團結而和諧,仁愛則使信任變得更加溫暖、強大。一年魏國爆發瘟疫,魏文侯與大臣親自體察民情,將宮廷御醫派駐民間,并鼓勵頌揚仁愛互助的精神,于是,在全國仁愛與信任成風,形成了一個近似烏托邦所描繪的理想國,這樣的組織,怎么可能不強大?對于我國企業也是如此,并不缺少精妙的戰略,但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我們多歸結于執行不力,而執行不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組織中各成員缺乏信任,做事都有所顧忌,銜接生硬,自然無法徹底執行指令,而外部對企業組織的不信任,又使企業的戰略計劃遭受外來的阻力與不確定因素的困擾。若組織中流淌著仁愛與信任,執行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在國內安定團結,穩步發展的情況下,魏文侯把目光放到了領土的擴張上,于是開始發展軍事力量,大量招募士兵。當時各國的百姓都不愿意從軍,因為待到年老退伍時,往往因為四處征戰而沒有土地,沒有財產。魏文侯則承諾:士兵參軍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軍餉,士兵致殘及退伍后國家給予土地及安家費,但是,對參軍者的要求很高,必須身強體壯并能通過嚴格的測試。魏文侯言出必行,嚴格履行承諾,于是國民紛紛響應參軍,魏國由此獲得了強悍的軍隊與充足的兵源。在用將方面,魏文侯更顯帝王宏闊胸襟,一次,魏國準備攻打中山國,開始調兵遣將,魏相國翟璜有一名門客叫樂羊,驍勇善戰并足智多謀,樂羊曾經殺死了翟璜的兒子翟靖,但翟璜看重其才能,不記前仇,收留并重用樂羊,此次更向魏文侯推薦樂羊帶兵征討中山國。但是當時有人擔心樂羊會叛離魏國,甚至帶領大兵反戈一擊,因為,樂羊的兒子樂舒當時正在中山國擔任軍隊將領,但是魏文侯與翟璜卻非常信任樂羊,并封其為帥,出兵討伐中山國。中山國兵力遠少于魏國,于是國君想利用樂舒與樂羊的父子關系,迫使魏國退兵或勸降樂羊,因此并未馬上與魏國交戰。
為爭取民心,樂羊對中山國也未使用強攻的方法,而是采取圍而不攻,使中山國百姓及將領的信心產生動搖,達到不戰而屈敵之兵的目的。兩軍相持不戰的消息傳到魏國,一些官員紛紛向魏文侯告狀,稱樂羊之所以圍而不攻,是為了保護兒子的性命,魏文侯聽了之后,并沒有相信,而是一面派人到前線慰勞將士,一面封賞樂羊,并為其修建將軍府。我們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魏文侯充分信任樂羊,并使這種信任產生了互動,讓對方感知到,而后通過獎勵等手段,督促引導對方不背離自己的信任。否則,極可能逼反樂羊,因為,樂羊采取圍城而不強攻的策略自然也有出于保全自己兒子性命的考慮。而魏文侯不僅沒有懷疑樂羊,把其推向信任的另一端,而是給予其更大的信任與賞賜,讓樂羊死心塌地為魏文侯賣命。被圍困已久的中山國糧食漸漸短缺,士兵與百姓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國君在憤恨與絕望中殺死了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不為所動:“樂舒幫昏君做事,死如糞土”,隨即下令攻城,徹底滅亡了中山國。樂羊得勝回朝,慶功宴后,大家散去,魏文侯命人搬出兩只大箱子交給樂羊。樂羊打開之后,發現全是揭發他圍城不攻,投敵叛國的奏章。樂羊激動地拜伏于地,對魏文侯說:“沒有大王的明察和信任,不但破不了中山國,我樂羊早成為刀下之鬼。攻下中山國并非我的功勞,應該歸功于大王的仁信”。魏文侯在征討秦國時久攻不下,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薦衛國人吳起,吳起文武雙全,謀略過人,于是魏文侯重用吳起,迅速打破戰事僵局,攻進秦國,陸續占領了臨晉、王城、元里、洛陰、合陽、陰晉等城。由于秦國政治的腐敗,西河的百姓對秦君很失望,反而對軍紀嚴明的魏軍很歡迎。吳起把魏國的仁信之政帶到了西河,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很快魏軍在西河站住了腳。西河的秦國百姓見魏國軍民對自己平等相待,講求誠信,即使國家遇到困難,寧可向百姓借糧,也從不巧立名目增加賦稅,比起橫征暴斂,朝令夕改,反復無常的秦國統治要好得多,于是真心擁戴魏軍,使吳起可以在西河就地補充兵員與給養。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占據了西河地區,還奪取了部分戎狄少數民族的土地,之后又向中原擴張,占領了大片齊、楚諸國的土地。仁信讓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了軍事力量強大,土地遼闊的群雄霸主。
打造一件信任的鎧甲
對于我們今天的企業來說,為組織打造一件信任的鎧甲需要七片甲葉:誠信、辨析、公平、能力、仁愛、寬容、負責。首先披上這身鎧甲的人應該是組織的領導者,其在將鎧甲上的光輝照耀到每一個組織中成員的身上,像一面鏡子一樣,讓組織成員效仿,最終使整體變成一個充滿信任的組織。想把信任注入組織中,必須由最高領導者開始,由上至下,才能推行并落實,反之,必然流于形式,失去作用。
1、誠信
信任是一種互動的行為,其中包括信任他人與被他人所信任,只有信任與被信任同時發生,才能發揮出強大的信任力量。我們的領導者多在考慮是否該信任下屬,往往忽略了,想讓組織充滿信任,首先要讓下屬信任自己,因為領導者具有極強的榜樣作用與影響力。建立被信任的形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講求誠信,即言出必行,這樣才有能力去影響和要求別人。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不容易,這就要我們不要輕易的承諾,否則無法兌現的承諾會損傷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而一旦承諾就要盡力去履行諾言,這樣就可以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
2、辨析
信任他人不是盲目的完全相信對方,而是要制定信任的原則與方法,而后通過觀察了解,冷靜判斷,最終確定是否信任與信任的方法等。
所謂方法,即信任的可控性,比如重要的人事任用,合作等,為了防范風險,要在可控的情況下給予信任。謹慎考量后,一旦確定了要給予某人信任,就要信任的徹底,信任的堅決,為自己的眼光負責。中國的企業有一個特點,用人快,裁人也快,就是因為用人時沒有仔細審查,這樣自然容易出現問題,結果就會很快在裁掉該員工,造成了人力資源上的浪費。有時因盲目的信任致使發生問題,又沒有可控措施,導致嚴重的后果。問題發生后使領導者不再敢相信他人,進入了惡性循環。
3、公正
對于組織領導者來說,做到公正這一點最為重要,也最容易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企業領導者往往自覺不自覺的同與自己觀點一致、志趣相投或非常欣賞的下屬走的很近,無形中即影響了其公正的形象,失去公正自然難以得到組織成員的信任。獲得公正印象的方法就是對組織成員一視同仁,不搞小集團,不背后議論別人,把公事和私事人情分開,做事對事不對人。
4、能力
在工作中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尤其是領導者想樹立威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能力來說話,人性的本能是相信強者,這也是為什么強者、偉人總會有一些擁護與追隨者的原因。在動物世界中同樣如此,看到一隊行走的獅子、狼、羚羊或猴子,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隊伍中最強悍的,其他成員對其帶領的方向毫不懷疑,堅定的跟隨。擁有超群的專業能力是獲得信任必不可少的要素,對于領導者,這種技能是戰略性的。如果形象的來比喻,領導者最主要的能力是帶領組織走一條正確的道路,而下屬最主要的能力則是去開拓這條道路。
5、仁愛
仁愛要建立在能力之上,否則你的仁愛會被當作怯懦或爛好人,能力會展現領導者的威嚴,威嚴下的慈憫才是仁愛。仁愛不可無度,那樣會沖擊法的威嚴。只有在適當的時機體現仁愛,才能讓組織成員感激并更加信任你。
6、寬容
所謂王者的胸襟不僅是其有多大的視野與志向,更要看其有多大的包容力。很多領袖或帝王,因為無法寬恕下屬的過錯最終使下屬因為害怕,而將小的過錯隱瞞起來,最終造成更大的過錯,甚至有時領導者宣布既往不咎,也沒有人真的相信,因為即使是因為情況特殊,當時不追究,也會秋后算賬。李世民就是一個非常寬宏大度的人,魏征等大臣時常當眾對皇帝提一些意見,而李世民不但不怪罪,還稱魏征為自己的明鏡,因此百官非常信任李世民,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由此可見,只有寬容的領導者,下屬才更敢信任他。
7、負責
讓人信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敢于承擔責任,而面對困難不敢承擔,有了過錯推卸責任,這樣的領導者怎么可能獲得員工的信任,只有敢于負責任與承擔責任的領導者才能獲得大家的信任,正如領導者也更相信這樣的下屬一樣。
信任是我們共同要做的事
信任不是你的事或我的事,信任是我們共同要做的事,F在很多企業主抱怨這個員工陰險狡詐,那個員工背信棄義,沒人值得信任。此時想一想,你是否給了其足夠的信任?你自己也是否值得別人信任。只有當信任產生互動,信任的力量才會產生,組織才會變得強大。提出“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這一觀點的美國通用電氣CEO杰克·韋爾奇曾經自豪的說:“我信任我的員工,他們也信任我”。
【信任力--組織最柔軟的堅硬鎧甲】相關文章:
柔軟的力量作文05-05
紀念5·12地震的作文:心底最柔軟的地方08-22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句子01-12
被最信任的人傷害的語錄01-25
四措并舉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力08-21
柔軟的心作文(通用23篇)06-13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力 維護黨中央權威05-17
信任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