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行政管理論文>管理科學論文>中國科技資源的現狀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科技資源的現狀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2-08-05 08:33:21 管理科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科技資源的現狀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資源是科技活動的基礎,是創造科技成果,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素的集合。廣義的科技資源包括科技財力資源、科技人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科技信息資源4個方面,狹義的科技資源則限定在科技人力資源和科技財力資源上[1]?萍假Y源具有高增值性和長效性兩個突出的特征。
        1 科技資源的現狀特征
        1.1 科技投入絕對值增長迅速,但相對值停滯不前
      近年來,我國對科技的投入不斷增加,無論是對研究與開發(R&D)活動投入的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是逐年遞增的。1997年,我國R&D的投入為481.9×10[8]元,比上年增加77.2×10[8]元;2000年為897.7×10[8]元,比上年增加218.8×10[8]元[2](表1)。
        表1 研究與開發經費變化情況
      Table  1  Outla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0[8]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經費 348.7 404.7   481.9  551.1   678.9   897.7
    GDP    0.5  0.6    0.64    0.66  0.8    1.0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6]
      雖然近年來我國R&D活動投入的絕對值是逐年增加的,但與經濟實力增長相比,則R&D投入的相對值呈相對下滑和停滯不前的態勢[3]。1989年至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達到22.31%,同期全社會R&D投入的年增長速度為14.6%,兩者相差7.71個百分點。1989年以來,我國R&D/GDP一直徘徊在0.7%左右,1993年降到0.62%,尤其是在1995年和1996年,R&D/GDP持續下降,只有0.5%和0.6%,1999年回升至0.8%,2000年升至1.0%[1]。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較快,但對R&D的投入相對不足。
        1.2 R&D的人力資源居世界前列,但財力資源居世界落后地位
      90年代以來,我國科技人員總量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表2),在1996年~2000年的5a間,全國科技機構增長20.5%;科技活動人員凈增28.7×10[4]人,增長10%;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增長比例較大,凈值12.7×10[4]人,增長率達23.2%。1997年我國在世界上46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排名中,科技類指標名次差異較大(表3),R&D人力資源居第4位,而R&D財力資源居第37位,其他指標位于20位~30位,綜合排位第20位[4]。這說明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居世界前列,但財力資源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
        表2 我國科技活動人員及科技機構數
      Table  2  Number  of  persons  and  institutions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research  (×10[4]人,個)  
    項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科技機構數  23610   22531   22151   22223   28461
    科技活動人員 290.3   288.6   281.4   290.6   319.0
    科學家與工程師 54.8 58.9    48.5  53.1  67.5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6]。
        表3 九國科技國際競爭力狀況排名
      Table  3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technology  
                美 日 芬 德 法 加 意 英 中
    類別                    拿 大
                國 本 蘭 國 國 大 利 國 國
    R&D財力資源     1   2   9   3   4   13 19 7   37
    R&D人力資源     1   3 15   5   6  8 19 14 4
    技術管理狀況      7 11   1 20 16  9 46 14 24
    科學環境狀況      1 13   4   7   3   16 41 26 29
    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 1   21   3   6  7 14 12 29
    科技國際競爭力綜合   1 2  6   3   4  9 35 14 20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4]。
        1.3 科技資源來源結構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科研力量、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R&D投入中政府投入約占2/3;近年來這種單一結構形式有所改變,政府投入降到1/4左右(表4),但與國外其他國家相比仍然偏高[5]。這種方式在科學事業初創階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后期面對日益加劇的國際技術競爭

    ,單一的科技經費來源會限制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造成我國科技資源來源結構單一的因素有兩個:一是長期以來,我國科技開發機構與生產企業處于分離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科技建設面向經濟的進程,使得政府所屬研究開發機構占去了大部分的研究與發展經費,而這些研究開發機構的科研潛力又得不到充分發揮;二是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的經濟實力還沒有發展到能直接投身較大規模科技開發活動的程度,為了使科技實力能有相應程度的提高,由政府出面投資,建立各類研究機構,開展各種所需的研究開發及其他科技活動就成為一種必然現象。
        表4 全國科技活動經費籌集
      Table  4  Fun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10[8]元,%)
      附圖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6]。
        1.4 科技資源內部結構失衡
      R&D由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研究組成,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是科技資源配置的一個重要問題。2000年我國基礎研究支出44.8×10[8]元,應用研究支出147.1×10[8]元,試驗開發支出705.8×10[8]元,分別占研究開發總支出的5.0%,16.4%和78.6%[2]。從比重來看,基礎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15%~20%,而試驗開發支出所占比重偏大。1997年我國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人員總數為83.15×10[4]人,其中基礎研究人員7.2×10[4]人,應用研究人員25.27×10[4]人,試驗開發人員50.68×10[4]人,分別占總數的8.6%,30.4%和61.0%,也是基礎研究比重偏低,而試驗開發比重偏高。這與國際通常的基礎研究超過50%相比相差甚遠[6]。
      在基礎研究內部,工科所占比重過大。1996年,我國高等院校研發課題經費中,工程與技術領域占74.7%,自然科學領域占12.7%,農業科學領域占4.4%,醫學科學和其他科學領域分別占5.6%和2.5%;課題項目數綜合大學占13.1%,工科院校占50.9%,農林院校占8.3%,醫藥院校占20.1%,師范院校占7.1%,其他院校占0.6%;研發人員中,工程與技術領域占40.0%,醫學領域占26.3%,自然科學領域占19.1%?梢姡覈こ膛c技術領域是研發機構科技活動的主要領域[5]。
        1.5 科技資源的區域分布差異較大
      我國科技資源在地區分布上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其分布態勢與我國的經濟分布態勢大致相同,表現為由東南向西北和西南逐漸減弱的規律。根據科技資源的分布態勢,可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未包括臺灣省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劃分為3個類型區(表5)。
        表5 1997年中國科技資源的區域分布
      Table  5  Regional  distribut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in  China
      附圖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6]。
      第一類型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山東、廣東10省市,是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面積93.36×10[4]km[2],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0.0%;人口4.2×10[8]人,占全國總人口的33.4%。該區是我國科研重點分布區,1997年科研院所數、大中型企業所屬技術開發機構數、高等院校所屬開發機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43.4%,53.0%和58.2%,科技經費籌集額和支出額分別占全國的63.8%和64.9%,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和科學家工程師分別占全國的50.4%和52.6%。
      第二類型區包括河北、山西、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陜西12省;面積253×10[4]km[2],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26%?側丝6.2×10[8]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50.1%。該區科技資源總量和人均量均居全國中等,1997年科研院所數、大中型企業所屬技術開發機構數和高等院校所屬開發機構數占全國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2.0%,39.2%和32.8%,科技經費籌集額和支出額分別占全國的29.3%和29.2%,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和科學家工程師占全國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0.5%,38.5%。
      第三類型區包括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9省區。是我國國土面積最大而人口稀少的地區,面積585.6×10[4]km[2],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3%;人口2.0×10[8]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6.50%。1997年科研院所數、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機構數和高等院校所屬開發機構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14.6%,7.8%和9.0%,科技經費籌集數與支出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6.9%和5.9%,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和科學家工程師數占全國9.1%和8.9%,比例很低。
        2 中國科技資源的管理
        2.1 科技財力資源的管理
      2.1.1 “供給制”管理 1949年到1985年,我國的科技財力資源以“供給制”管理,國家科委是組織管理機關。國家科委與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共同制定財政計劃,負責分配和監督經費的使用。各地市以上的獨立研究機構和開發機構的經費,靠政府財政按單位和人員編制予以調撥供給。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管理方式日顯陳舊,表現為科技與生產脫節,科技財力資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費嚴重,阻礙了我國科技發展和科技生產力的轉化[5]。
      2.1.2 “市場經濟制”管理 “市場經濟制”管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新的財力資源的管理辦法。其主要內容為:國家科委為科技財力資源惟一的管理單位,對國務院各部廳、中國科學院、科協、科委等的科技財力資源進行管理;改革研究機構的撥款制度,實行經費的分類管理;實行科研事業經費來源的多渠道化;建立新的會計制度,對各科研單位的科技資金來源進行統一核算、統一管理[5]。
      自1986年科技財力資源管理實行“市場經濟制”至今,我國科研機構系統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主要表現為:①科技人員思想的變化,由過去的干好干壞一個樣,積極主動地向經費與科研單位的成果與貢獻結合方向靠近;②形成了中央、地方、企業、金融界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資體系,同時還出現了各種形式的科技投資公司、創業公司、信托公司、科技合作家等科技財力資源機構;③技術市場得以發展,技術作為商品在技術市場上,通過技術轉讓,技術經濟承包和創辦科技經濟實體等形式進入經濟和社會的很多領域,促使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轉換;④形成了市場機制、競爭機制和經濟、社會與科技之間有機的供需關系調整為

    核心的新的科技運行機制。
        2.2 科技人力資源的管理
      2.2.1 科技人才的培養 高等院校是培養未來科技人員的基地,是科技人力資源開發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已建成學科齊全,層次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并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表6)。
        表6 我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校和畢業人數
      Table  6  Numb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ostgraduates  on  both  enroument  and  
    graduates (×10[4]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在校大學生 302.1 317.44 340.9  413.4 556.1
    畢業大學生   83.86 82.91   83.0    84.8   95.0
    在校研究生   16.33 17.64   19.9    23.4   30.1
    畢業研究生  3.79   4.65  4.7   5.5  5.9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6]。
      我國充分利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和社會科學基金、各部委科學研究基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科技人才專項培養,包括中國科學院的“百人計劃”,原國家教委的“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事部和科委的“千百萬人才工程”等。
      2.2.2 海外科技人力資源利用 海外科技人力資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培養留學生和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截至1996年,我國出國人數已近27×10[4]人,其中公派4.4×10[4]人,單位公派8.6×10[4]人,自費13.9×10[4]人;貒藛T有9×10[4]人,其中國家公派3.7×10[4]人,單位公派4.9×10[4]人,自費4000多人[6]。近年來,留學生回國總數以大于13%的速度逐年增加[2](表7)。至2000年出國留學人員達3.9×10[4]人,學成回國9121人。
        表7 我國近年出國留學人員情況
      Table  7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人)  
    類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國留學人員   20905   22410 17622 23749   38989
    學成回國人員  6570   7130   7379   7748  9121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
      我國還通過經濟部門、文教部門、科技部門及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等機構引進各級各類外國專家,1985年~1994年間共引進各類專家約1×10[4]多人次。另外,還積極開展國際協作與交流,鼓勵國內科技人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行考察訪問和合作開發研究等,大大激發了國內科技人員的潛能。
        2.3 科技信息資源的管理
      80年代以來,我國科技信息資源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到1996年底,我國公共圖書館已達2631所,藏書量達3.36×10[8]冊,工作人員4.64×10[4]人,高校圖書館達2080余所,藏書4.3×10[8]冊,工作人員3.9×10[4]人?蒲邢到y科學專業圖書館8000余所,文獻總量10.8×10[8]冊。我國科技信息的地域分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由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科技信息資源由富集趨向貧乏。我國圖書情報系統中的30個優勢圖書館,有6個位于北京,文獻資源收藏量占30個館總藏量的30.7%;4個位于上海,收藏量占30個館總藏量的51.5%。但是我國目前還有250個縣級或縣級以上行政區無公共圖書館,這些行政區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區。在我國科技情報系統中,北京集中了信息經費的60%左右。部以上信息機構有40多個設在北京。這些機構信息功能類同,收藏重復,造成科技財力資源的浪費,并且遠離需求人群,信息用戶獲取信息費用大,影響了科技信息的高效利用[5]。
        3 中國的科技產出
      1996年,我國科技人員發表在三大檢索系統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EI(Engineering  Index)、ISTP(Index  to  Science  and  Technical  Proceeding)源期刊上的論文27569篇,論文數排序居世界第11位。SCI上收錄論文14459篇,位列世界第14位;EI收錄論文9147篇,居世界第6位[4]。這反映我國基礎研究還比較落后。
      我國技術開發能力較弱(表8),2000年我國發明專利僅占專利授權量的12.0%,這與我國擁有近1000×10[4]自然科學技術人員的龐大隊伍極不相稱。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專利制度建立的時間不長,專利市場的開放程度、市場吸引力及專利控制問題尚無足夠的數據來定量地反映其發展趨勢。這應當成為科技資源利用配置需要調整的一個方面。
        表8 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及授權量
      Table  8 Patent  applications  examined  and  granted  in  China。棧  
    類別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受理量 83045  102735   114208  121989 134238 170682
    授權量 45064  43780  50922    67889 100156&nbs

    p;  105345
    發明    3393    2976  3494      4733  7637  12683
    實用新型30471  27171  27338    33902   56368   54743
    外觀設計11200  13633  20160    29254   36151   37919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
      國際技術貿易是以出售和購買專利、許可證、提供或獲取設計、咨詢及其他技術服務為主要形式的  國際貿易。過去我國不重視技術為商品,許多技術無償外援。1979年以來才陸續向國外出口技術。1986年出口技術合同金額0.2×10[8]美元,1987年迅速增長到1.61×10[8]美元。1997年全國技術市場簽訂技術合同25×10[4]項,成交技術合同總金額351.4×10[8]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成交額116.2×10[8]元,占總額33.1%;技術轉讓合同成交額63.4×10[8]元,占總額18%;技術服務合同成交額143.1×10[8]元,占總額40.7%;技術咨詢合同成交額28.7×10[8]元,占總額8.2%。1997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94.4×10[8]美元,其中出口額為96.5×10[8]美元,進口額為197.9×10[8]美元,貿易的逆差101.4×10[8]美元[6]。
        4 中國科技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4.1 科技體制中行政性調控突出
      科技體制的行政性使整個科技資源仍然是一種以計劃為主的行政性調控,在研究與開發人力和經費投入方面都以政府行為為主?萍假Y源的配置基本上不以競爭、供求、價格等市場機制為配置手段。在科技資源與經濟發展兩系統方面,科技資源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溝通與合作很少,難以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
        4.2 對“科技資源是‘第一資源’”認識不足
      科技資源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創造性資源,是潛在價值大大高于自然資源的“第一資源”。這一點無論是從歷史上的蒸汽機時代和電力時代的到來,還是從今天信息時代和生物時代的到來,都可以加以證明[5]。然而,在從理論認識到實踐上給予科技資源“第一資源”的實際地位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存在較大差距,認識還很淺薄,主要表現在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員人均經費過低(表9)。這是困繞我國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問題。
        表9 科技資源配置現狀
        Table  9  Depoly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研發人員  研發支出    人均經費
    國家或地區。ā10[4]人)(×10[8]美元)(×10[4]美元·人[-1])
    美國      94.92     1791.3      18.9
    日本      94.58     1330.2      14.1
    德國      47.50     550.0       11.6
    韓國      15.61     122.4       7.8
    新加坡     0.95    9.7        10.2
    中國臺灣    7.01    47.2         6.7
    印度      28.97     23.9         0.8
    中國      142.78   34.3         0.2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6]。
        4.3 科技資源配置失衡
        4.3.1 企業未能成為科技資源的主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當是科技活動的主體,也是科技資源的主體。在我國,市場機制的引入使國有企業得以改革與調整,但由于改革不夠徹底,使國有企業未能將競爭壓力轉變為主動尋求技術創新的動力。目前我國的科技創新相對集中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并且部分科技資源游離于企業與市場之外。1996年我國研發經費的分配比例是政府屬科研機構占41.1%,大大高于美國(10%)、日本(9%)、英國(13.8%)、韓國(18.8%),企業所占比例僅為36.8%,大大低于美國(71.1%)、日本(66.1%)、英國(65.9%)、韓國(73.0%)[3]。
      4.3.2 研發機構占科技經費支出的比例偏低 1997年在我國科技經費籌集額中,研發機構占科技經費總支出的45.3%,比1996年的32.6%和1995年的32.3%高出13個百分點,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明顯偏低[3]。
      4.3.3 研發內部三類支出的比例中,基礎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太低  1997年我國基礎研究支出僅占研發支出總額的5.7%,這一比例數字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也與我國政府要求的10%的目標相距甚遠,其結果只能是新產品、新工藝的創新水準不高。發明專利在三類專利中所占比重較小,最終使得高技術產品進出口逆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4.3.4 資源的農業投入偏低 作為我國重中之重的農業,科技資源投入過低,這與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極不相稱,也與世界各國有很大差距(表10)。就整個農業科技財力資源投入水平來看,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財力資源投資僅占全國科技投資的4%左右。這一極低投入水平不僅低于發達國家與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表10 農業投入水平的國際比較
      Table  10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n  agricultural  devotion(%)  
    指標      中國    發達 發展中國  世界
                  國家 家和地區  平均
    農業科技投資占
    農業總產值比重 0.17~0.27 5   0.5    1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2]。
        4.4 科技資源使用效益不高
      該問題表現在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成果轉化率低。1995年我國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為8.5%,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額比重

    為7.93%,新產品實現利稅占全部產品實現利稅的比重為8.1%,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很大。
        5 中國科技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對策
        5.1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發展環境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面向21世紀的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的配套改革。政府要轉變職能,強化科技的宏觀調控。政府部門要在加強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方面發揮突出作用。
        5.2 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增加科技經費投入
      政府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增加R&D經費投入。要引導全社會多渠道、多層次增加科技投入。要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優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
        5.3 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過程
      認真落實和執行《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和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調控、導向機制。對部分具有重大經濟價值的科技成果,實行指導性開發、推廣,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學研合作的模式,把科研成果轉讓置于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過程中,提高科研的效益與效率。
        5.4 加強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持
      要加速高科技產業開發的立法,加強對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宏觀引導,并且從金融稅收方面給予高新技術產業有力的支持,如建立健全風險基金和貸款擔保基金制度,強化對傳統產業高新技術化的稅收優惠力度。
        5.5 提高企業自主技術開發能力,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政府應通過轉變職能,制定有關政策,為企業營造強化技術創新意識和行為的外部激勵約束機制。企業應通過多種方式轉變觀念,逐步培育技術創新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鴻烈.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941~945.
      SUN  Hong-lie.China  Encyclopedia  of  Resources  Science[M].Beijing:China  Great  Encyclopedia  Press,2000.941~945.
      [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1)[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Compiled  By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Statistical  Yearbook(2001)[R].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2.
      [3] 官鳴,陳喜樂.海峽兩岸科技資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GUAN  Ming,CHEN  Xi-yu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Resources  Between  Two  Shores  of  Taiwan  Strait[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2000.
      [4] 石勇,崔紅曼.我國科技競爭力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0,(3),18~21.
      SHI  Yong,CUI  Hong-man.The  actualities、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on  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competitiveness
      [J].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um,2000,(3),18~21.
      [5] 周寄中.科技資源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3~115.
      ZHOU  Ji-zhong.The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Resources[M].Xi'an:Shanxi  People's  Education  Press,1999.43~115.
      [6] 國家統計局.中國科技統計年鑒[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6~22.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Yearboo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R].Beijing:ChinaStatistics  Press,1998.6~22.


    【中國科技資源的現狀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文章:

    縣耕地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08-24

    衛生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情況的調研報告08-24

    淺談地方資源中寫作素材的開發利用08-15

    當前幼兒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7

    幼兒繪畫指導中存在的問題與探究08-17

    當前幼兒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08

    漁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8-12

    農民建房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

    公司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08-16

    關于責任追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分析08-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综合天天精品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潮潮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