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決策者思想觀念更新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條件
1 思想觀念的重要性思想、觀念屬于意識形態、上層建筑的范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先進的社會意識形態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落后意識形態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黨一貫堅持的思想路線。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思想觀念對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而且明確肯定了思想觀念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緊密聯系。德國社會學家、歷史學家馬克斯·韋伯也強調精神因素對于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認為缺乏相應的精神支持,市場經濟是難以得到長足發展的。離開了解放思想就談不上轉變觀念,不敢想、不敢干、不探索和不創新,就不可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難以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首要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靈魂。任何一種思想觀念總是以一定的社會經濟特征為背景,每當社會生活不斷改革,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到來,一些已逐漸喪失歷史合理性的舊思想、舊觀念就不能再有力的推動社會的進步,反而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障礙,在思想上進行一次除舊迎新,徹底拋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陳規陋習,打破禁錮開拓進取和創新的思想枷鎖,用新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思想觀念取而代之,樹立起面向市場、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新思想,用勵精圖治、自強自立的精神去開拓未來,就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同理,當前加快西部開發步伐,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也必然要求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尤其是決策者思想觀念的更新。
2 落后觀念的表現
思想觀念的更新對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目前西部地區各級政府的部分主要決策者絕大部分是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西部人,在相對封閉的內陸環境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模式,難免束縛自己的頭腦和手腳,致使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發展良機未曾很好的利用。劉易斯曾指出:即使在基本經濟因素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由于統治者思想變化允許人們以從前被禁止的方式進行活動,也會促進制度的變化,進而對制度創新和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反作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之所以相對緩慢,與部分西部決策者思想觀念存在問題息息相關。首先,西部地區部分決策者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市場經濟之中各地方都有自身的利益,發達地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愿把資本、技術等向西部地區轉移。而不發達地區決策者則認為東部地區的發達是由于中央的政策傾斜和對能源價格的控制等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西部地區的貢獻或者說發達地區對落后地區的剝奪而造成了東部地區的經濟繁榮。所以在東部地區經濟繁榮以后,理應給予西部地區以幫助,這就助長了西部地區決策者“等、靠、要”的思想,不是集中精力,想方設法發展經濟,而是苦思冥想一心指望國家計劃批項目、撥資金,靠政策傾斜保溫飽、促發展,等待國家扶貧濟困和東部省區對口幫扶等輸血方式維持生計。這種觀念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缺乏精神動力。其次,畏首畏尾,墨守成規,力求穩定,怕擔風險的思想。由于東部地區較早的進行改革開放,再加上歷史上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后來資本主義經濟一定程度發展所給予人們的思想的轉變,東部地區決策者思想觀念較內地開放,開放意識比西部強,能夠較快地接受現代市場經濟的新思想、新觀念,易于接受新事物,切實依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度調整與創新,努力改變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這就為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前提。而落后的西部地區,由于歷史上較封閉,傳統的自然經濟和建國以后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再加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使西部地區的決策者養成了“成績不大年年有,四平八穩慢慢走,速度不快總在走”的求穩意識,甚至片面強調穩定,忽視經濟發展,缺乏抓住機遇,爭先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缺乏敢想、敢干,勇于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探索和創新精神,缺乏商品觀念和競爭意識。所以,邁不開步子,只是簡單的模仿東部地區的做法和體制,不能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國家、人民給予的權力進行制度創新。創新有利于社會進步,而模仿將永遠落后,不可能趕超東部。再次,習慣于國有經濟的發展,對民營經濟的發展認識不足。長期以來我們把社會主義經濟的所有制,局限于公有制特別是國家所有制形式,對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非公有制的民營經濟,過去一般是極力反對,現在雖然不再一概反對,但往往也心存疑慮。特別是西部決策者,有的擔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可能違背社會主義的原則和方向;有的擔心可能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和社會主義政權的鞏固;有的擔心可能造成收入差距過大和兩極分化,導致社會秩序的不穩定等。因此,總下不了決心,甚至有意無意地設置某些障礙,如繁瑣的審批程序,種種不應有的收費和限制,嚴重影響了西部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而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恰恰是民營經濟快速增長的結果。最后,存在崇尚人治,忽視法治的觀念。近些年來,作風上節奏緩慢,自由散慢,不求效率,不思進取,不講信譽,不講理性,祟尚人治,缺乏開拓精神的狀態雖然稍有改變,但形式主義、浮夸風等有抬頭傾向,特別是在落后的西部地區,某些決策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或者出于其他原因,不顧實際情況,大搞“一兩年大見成效,三五年改變山河面貌”,這種急于求成思想,使他們一哄而上爭項目,重復建設鋪攤子,走上不切實際的極端路子。更有甚者,通過隱瞞和浮夸等手段蒙蔽有關部門的檢查,以達到表現自己“政績”的目的。在我國這樣一個法制不健全的社會里,在“人治”與“法治”沖突不斷的條件下,決策者的思想觀念會直接影響或阻礙著西部各地區經濟發展,對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3 破舊立新
國家為了改變東西部發展的非均衡狀態,為了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為了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實現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地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要想抓住機遇加速發展首先要解決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問題,特別是決策者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首先要清醒的認識和正視思想觀念問題。在此基礎上破除由傳統經濟所帶來的封閉意識、狹隘的觀念和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思想,要喚起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增強責任感,緊緊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根本問題,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發揚實事要求、勇于創新、勵精圖治、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樹立反映時代精神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路,用新的理論和知識武裝自己,用新的思維方式和理性行為迎接西部大開發的挑戰促進西部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3.1 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樹立大開放促進大開發,進而促進大發展的新觀念
增強抓住機遇,爭先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要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立足西部,加快改革開放;對于一切有利于加快西部發展的政策、措施予以積極的、大力的推行,對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改革者給予堅決支持和保護。
3.2 要克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怕擔風險的小農意識,樹立現代市場經濟新觀念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破除計劃經濟發展模式和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
價值規律調節為主的經濟調控與發展的新觀念,強化競爭意識、互惠互利意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尊重知識,科學、合理的利用人才,力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求得發展與壯大。
3.3 要消除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疑慮,樹立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的重要途徑的思想
各級決策者都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國有經濟與發展民營經濟,無論在增加社會財富,提高人民生活還是在解決就業壓力和擴大財政稅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但最大的好處是它的發展不需要國家投資,西部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而現實的問題是國家對偌大的西部沒有能力增加大量的投資。
3.4 要克服片面強調社會穩定,忽視經濟發展的思想,樹立以發展求穩定的觀念
穩定與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西部地區與其他內陸省區和沿海省區相比,具有少數民族多、邊疆省區多的特點,社會穩定當然重要,但只有社會經濟發展了才談得上真正的穩定,只有通過大力發展西部經濟,才能達到西部地區的社會穩定。
3.5 破除人治思想,樹立法治觀念
既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又要樹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觀念;要克服地區封鎖、畫地為牢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樹立西部大開發全國一盤棋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有創新有突破,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促進西部經濟的大發展。
【決策者思想觀念更新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條件】相關文章:
西部大開發觀念更新是先導08-12
決策者手冊08-17
數學教學觀念更新略論07-26
觀念更新心得體會07-17
“西部大開發”的代價08-17
法的效率與西部大開發08-05
語文 -走進西部大開發08-15
西部大開發的環境憂思08-06
制度創新與西部大開發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