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
一、教學前后對該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
等式的性質是本章的基礎,是方程解法時的重要依據。解方程就是用等式的性質來施行一系列的恒等變換。因此,要正確理解和應用等式的性質。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引出等式的兩條性質,并直接利用它們討論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這將為后面幾節進一步討論復雜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準備理論依據。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
這節課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等式的二條性質,以及運用這二條性質解一些簡單的`方程,那么怎么來學習呢?如果直接就給同學們講等式有這樣的二條性質,然后就是反復的運用、反復的操練的話,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沒有味道,對數學有一種厭煩感,所以我就想到了借助生活實際來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利用天平來加強對等式性質的直觀理解,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掌握起來也比較的容易。
在新課引入這個環節,我先就利用天平,引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質,同時還用了具體的數字等式來驗證,而且還讓學生用等式來表示這些性質,從本質上理解這些等式性質,從幾個方面認識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過渡到等式性質的幾個小練習,讓學生們練習。在學生的練習中,更加深了學生對等式性質的理解。
在小練習中,學生很容易掌握等式的兩邊同加或同乘一個數或式子,但是同除一個數時,總忘了這個數不能為0,所以在這里我特意引導學生兩邊除以一個0時的結果,通過錯題來探尋答案,主要考慮到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由此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通過前面的小練習,學生理解了等式的性質,然后讓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有助于引導學生研究方程的解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明白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同時在教學中,沒有過早地使用“合并同類項”“移項”“系數化為1”等解方程的專門用語,這里就是要突出等式性質,使用等式性質考慮如何解方程。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2
《等式的性質》一課教材設計了四個觀察小實驗活動,分別探索等式兩邊同時加、減和同時乘、除的規律。在用算式表示實驗結果的同時,使學生知道“等式兩邊同時加減或乘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等式仍然成立”這一規律。
由于等式的性質是解方程的基礎和依據,所以我在教學時給予特別重視,活動一、用天平直觀圖演示的操作,給學生提供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交流自己發現的空間,切實理解等式的性質。活動二、用課件進行演示,在活動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總結等式的性質。基礎訓練中,分別安排了在天平上填運算符號和數字,在課堂練習中填數的模擬解方程練習。練習時,讓學生看懂題目的要求,特別是第1題中的訓練題說一說是怎樣想的,也就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做的,打實基礎為下面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做準備。
本課講完之后,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我認為運用圖片加演示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提出精煉的思考問題和適當的點拔會增加課堂的教學效率,緊湊的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暴露他們的思維,把思維留給學生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注重了學生上課語言表述的規范與準確,書寫的工整。
總之,數學教學要給學生留出大量的習題訓練時間,給學生消化和熟悉鞏固的機會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時時提醒自己精講多練,盡量多給自主練習的時間和空間。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3
《等式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天平這一直觀教具,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等式性質,它是解方程的認知基礎,因此學習和理解等式的性質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難點為: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相應的方程。
一、成功之處
1、游戲熱身,點燃熱情。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請學生用身體模仿天平的熱身游戲,伸開兩臂,猶如人體天平,我用給出天平兩邊不同的重量或是相同的重量,讓學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狀態,學生玩得高興,學得輕松,他們對天平只要兩邊重量相等才會平衡加深了認識。
2、先扶后放,研究性質。
在教學中,我將等式的第一個性質作為引導重點研究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第一個天平圖,并說一說:通過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比較輕松觀察到: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把茶壺,右邊放了兩個茶杯,天平保持平衡,從而發現一個茶壺的重量=2個茶杯的重量。
接著通過動態展示在天平的兩邊同時各放上一個茶杯,引導學生思考:此時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過一系列不斷追問,鼓勵學生完整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然后動態再演示這一過程,接著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果同時加上兩個、三個、五個、六個同樣的茶杯,天平會怎樣呢?為什么?這樣學生有理有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引導學生構建出天平與等式之間的聯系,將天平上的實物抽象到等式的計算中,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發現“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的兩邊相等”的性質。
然后再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個性質: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我盡可能地放手,給予適時地點撥,總結。在“為什么等式兩邊不能除以O?”這個問題時組織學生交流,使他們理解:O不能做除數。
3、開放練習,激活思維。
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我將鞏固練習設計為思維開放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我設置了以下題目:
(1)如果2x-5=9,那么2x=9+()
(2)如果5=10+x,那么5x-()=10
(3)如果3x=7,那么6x=()
(4)如果5x=15,那么x=()
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利用等式的性質填空。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改進之處
1、在等式性質的探究中,為了加強對比,我覺得應該再增加在天平的兩邊同時加、減、乘、除去不同質量的物品,讓學生發現這時天平不平衡,通過這一層次的實驗,從而讓學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對“同一個數”的認識,進行更深入地思考。
2、對于等式的性質應不僅僅停留在說的這一環節,而應在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靈活地運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將等式寫出來加以表示,這樣不僅有效地訓練學生數學的思維,還使學生對等式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總之在課堂上我逐漸放手,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驗證的過程,使他們不斷加深對等式性質的理解,同時為后面學習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03-24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06-28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4-04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5篇03-28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20篇)11-29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19篇)11-17
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6
不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05-23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通用22篇)11-09
不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4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