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初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
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心理研究能力
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能夠保證教育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將著力點全部放在業務方面,對于學生心理研究不夠。其實,教學活動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立思維,個性千差萬別的學生,提高教學成效的基礎是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比較熟悉,這是教育教學活動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保證。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經歷著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教師更應當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在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時,曾針對學生的思想與心理特點,做過綜合分析。在開始一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時,專門利用一段時間了解學生情況,重點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行為習慣、思想動態等,在熟悉學生的相關情況后,結合教學進度,進行個性化教育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配以不同的措施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教學方案,學生的心理波動就不會影響學習效果。
二、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溝通交流能力
師生關系對初中語文教學成效具有重要影響,創造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是溝通交流。有些教師與學生,除了課堂上有交流接觸,課余時間基本沒什么接觸,這不利于師生間的交流。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對師生關系非常敏感,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滿懷期待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增強溝通交流能力,定期與學生談心,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建立條件。
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和學生進行交流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一方面,聽取學生的語文學習感受,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尋找語文教學活動的薄弱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及時掌握語文教學狀況;另一方面,針對學生語文學習的不足,和學生進行深入的談心,真誠、民主和平等的談心,能讓學生真心接受,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三、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學習借鑒能力
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各種先進教學經驗與方法不斷推出,為初中語文教學打開了新的局面。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獨立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學問題,還要具備學習借鑒能力,博采眾長,將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與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結合起來。不僅要學習初中語文教學經驗,還要把其他各門學科的教學改革經驗中提煉精華,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首先,教師應當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定期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研究其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思維理念。其次,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參加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走出去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另外,初中語文教師還要積極開展研討活動,走進其他教師的課堂,或者邀請其他教師到自己的課堂進行指導,在相互點評與研究之中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四、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動力。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不能僅僅滿足于模仿和借鑒,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教學中融會貫通,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尤其是要結合自身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實際,開展針對性較強的自主創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學習借鑒,更為重要的是進行本土化改造與創新提高,讓先進的教學經驗與自己的教學實際實現有機融合,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成效。
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現狀,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三學模式”的教學嘗試,即課前老師和學生的預學、課堂上師生的導學、課后學生的悟學。它是新課程改革下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視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嘗試。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創新,這樣的創新是在先進經驗基礎上,站在巨人的肩頭看世界,很有價值。只有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才能夠深入有效地開展下去。
五、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電腦操作能力
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等以往可望不可及的教學手段已經變成了課堂的常態。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學條件的改善,相應地需要教師提高操作技能。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有兩個思想認識誤區,一方面認為,多媒體純屬多余,另一方面認為,多媒體的使用只是教學課件的演示。這兩個認識誤區必須轉變,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提高教學形象性與信息量等方面作用巨大,應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
同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也應當走出單純播放的格局,應當向著自主設計運用的方向發展。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工作中進行學習與鍛煉,提高自身的使用與設計能力。在使用方面,教師應當熟練掌握各種信息化設備,能夠自主設計一些簡單實用的教學課件,能夠運用電腦軟件將所需視頻、文字、圖像等融合起來,更具有針對性地使用。現代教育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成為多面手,具備較強的電腦操作能力。
六、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資源整合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的目光不能僅停留于單純的課堂教學,還應當放眼課內外、校內外,尤其是要針對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將各種有利的資源整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更為立體化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例如,針對學生寫作能力不足的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素材的搜集與補充,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深刻感悟和體會生活,這樣獲得的信息較為直觀深刻,有助于改善作文寫作素材匱乏的窘境。再比如,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專題研究小組等,將學生組織起來開展研究性學習,補充課堂教學中所無法提供的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教師還可以借助于競賽、展覽等活動形式,在學生中營造競爭性氛圍,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初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10-14
教學經驗交流03-30
教學經驗交流10-22
教學經驗交流02-27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02-20
線上教學經驗交流02-16
化學教學經驗交流09-05
教學經驗交流【推薦】06-08
教學經驗交流[熱]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