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兵法》教師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兵法》教師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班主任兵法》教師讀后感1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隨意翻看了幾頁,感覺這本書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暑假中靜下心來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收獲頗豐。《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此書的作者是上海浦東新區的萬瑋老師。
它記述了作者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與學生之間“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我讀過之后,覺得許多做法操作性強,有借鑒意義,收獲很多。
這本書主要是把古代的《孫子兵法》甚至現代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理論都恰到好處地運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來詮釋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其他的教育類書籍,我們看到的往往都是比較一本正經的。
作者把兵法運用于班主任管理實踐中,這種做法很創新。
萬老師眼睛關注一些教育之外的東西,自覺地把其他學科其他門類的思想或經驗借鑒過來,開闊我們的教育視野。
這本書一共分為二個篇章,上篇:實踐篇,書中的每一個標題,都是四字詞語:倒轉乾坤、當頭棒喝、順水推舟、一石二鳥等,新穎的題目帶著我們走進幾十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他以愛學生為前提的,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想方設法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去影響學生,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下篇:理論篇:自保第一、攻心為上、戰略戰術、陣地戰、等篇。又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幽默風趣,獨到精辟。
讀書的時候回想到一些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其他任課老師那里得知:一直以來在學生的眼里我是很兇,很嚴厲的老師,學生很怕我。
我聽到這里,心情很復雜,不知道因為什么。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說,我的做法是對的,但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是很有問題的,學生都很喜歡溫柔的老師,但是我卻認為溫柔勢必會對班級的紀律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為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的“兇狠”。
記得一次在學校吃午飯,和我坐一桌的有幾個學生還有同事,同事一直在和學生聊天,聊些無關緊要的內容。
我覺得很有趣,心想:
干嗎和學生講這些呢?真搞笑!后來和同事聊天的時候,他問我:
“你覺得我和學生聊天好笑嗎?”我沒有回答,表示默認吧!接著他的一翻話讓我頓時無地自容。他首先問我:
“你知道你們班學生為什么怕你嗎?你總是動不動就對他們大發雷霆,不怕你才怪!你應該對學生溫柔點!知道我為什么和學生聊天嗎?為什么和他們聊那些東西嗎?你只有和學生多接觸多談話才能知道學生想什么,才能知道學生中間發生了什么!做為班主任要去走近學生!而不是象你那樣只會批評他們!”聽到這里我覺得非常的慚愧,但是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尤其是“走近學生”這四個字。我反復斟酌著:如何走近學生呢?我現在在他心里已經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了,他們會讓我走近嗎?我走近他們了以后還能在班上樹立威信嗎?我怎么樣才能做一個讓學生既敬畏又喜歡的好老師呢?在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卻沒有找到方法。我不懂得處理師生關系,不懂得剛柔并濟。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心靈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語都會對他們有所影響,父母和老師所講的話,哪怕是開玩笑的戲言,都會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嚴重的后果。”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看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答案。
書中提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以善于用兵著稱。他的軍隊,常常以少擊多,以五百人、八百人打敗金軍幾千人、幾萬人,金兵哀嘆曰: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治軍,”除了嚴之外,更強調“恩”。
部下如果生病,岳飛會親自參加探望親自熬湯煎藥,部下將領中如果有人遠征,岳飛就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他們的妻子,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部下戰死,岳飛親自參加葬禮,憑吊死者。所以從普通士兵到將領,無不感恩戴德,愿意以死相報。戰斗中,人人向前,從來沒有怕死退縮的。在對待下屬中,岳飛是把他的“恩德”做到了極致,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如果也能這樣對待學生的話,他不成功都很難。
好的班主任應該是剛柔相濟的。該剛的時候要剛,該柔的時候要柔。
他可以為維護教師自身的權威而對班級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的處罰,也可以在學生情緒激烈之時審時度勢,稍作退讓。
而總體來說,班主任對待學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既有要求又寬大為懷。
班主任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體諒學生的難處,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犯了錯,要盡量原諒他,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進步,要有耐心,永遠給學生機會。這樣的班主任學生自然信服。但是寬容并不等于放縱,該嚴厲時還是要嚴厲,絕對不能違反原則。否則將因為自己的過度寬容,而使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得寸進尺,以至于毫無顧忌地胡作非為,以為教師軟弱可欺。
和學生談心是要平易近人點。平易近人這個詞,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很難。難就難在我經常難以放下自己被傳統“架”起來的架子,維護著所謂的“尊嚴”,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讓自己去扮演說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本質。反思后發現,找學生談心的時候,對方往往開始時并不注意我和她講的道理,而是看我對她態度和感情。
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而是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和學生的一種互動。談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談心的過程中要學會聆聽,聽學生的想法,聽學生的心聲!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的攏、談得好。
要學會接納,不要一味批評。記得一次我們班有個特別調皮的小男孩,他因為和同學發生沖突而故意在同學游戲的時候搗亂。我將他叫到辦公室后,由于在氣頭上,就劈頭蓋臉的一味的批評他。他站在一旁臉上有著很不服氣的神情,等我平靜了一點后,把他拉到我身邊,仔細的詢問,不再對他發火了,他漸漸也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告訴我是因為別人不和他玩所以他才去破壞!然后慢慢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給予他鼓勵。從那以后一直到期末,那個孩子再也沒有出現過和同學沖突的現象了!看了全書,我也有一些自己想法:第一:要做好班主任必須對學生深入了解。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家庭狀況、心理狀況等。只有充分、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學生知根知底,才能從學生的一言一行窺見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的工作才有針對性,才能選擇有效的教育策略。第二:要做好班主任必須不斷學習教育理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懂得學生身心成長、發展的規律。在書海中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等偉人進行對話,從中吸取精華,博取眾長,增長智慧。那樣才能使學生在我們的教導下健康地成長和發展。經常進行教育反思,總結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失敗中汲取成功的營養。第三:要做好班主任必須有責任心、寬容心、公平心、信任心、協作心、愛心和細心。在班主任工作,給每個學生上緊發條,尤其是后進生,能夠緊緊的隨著班集體的齒輪轉動。這樣,我們的班級就擁有凝聚力、擁有活力。
我認為班主任是一個扮演著很多角色的人物:
可以是警察:因為整天在班里破案;可以是主持人:因為整天為班會課想游戲和花招;可以是演員:因為一會態度和藹一會暴跳如雷;可以是清潔工:因為整天掃地、擦玻璃;可以是工藝美術:因為整天寫黑板、布置教室;可以是作家:因為整天寫計劃和論文;可以是會計:因為整天在收取這樣那樣的費用;也可以是市場上叫賣東西:因為練出了高音和厚臉皮。
總之,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金子”,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
《班主任兵法》教師讀后感2
讀一本好書,猶如在干渴時找到一泓清泉,在黑暗中看到一盞燈火,在寂寞時邂逅一位故友,在迷茫處忽見路轉峰回,這是我在閱讀了萬瑋老師的著作《班主任兵法》后的最深感觸。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分為實踐篇和理論篇。它記述了作者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與學生之間“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實踐篇是精選的教育案例,每一個案例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富于智慧,讀后令人回味,引發思索。理論篇是作者在教育實踐中對《孫子兵法》、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理解和應用,作者運用辯證法思想,對教育過程中的常見誤區進行了剖析與糾正,書中指出:教育工作是復雜的,但我們常常一味地把問題簡單化處理,要么對學生嚴加苛責,不留余地,要么過于民主寬容,給學生犯錯誤留下可乘之機,兩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們疲勞和困擾的,不是學生,而是我們對教育規律的忽視。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常會遇到諸多問題,也會感到迷茫與困惑,在不斷努力摸索適合自己、適合班級的工作方式,不斷積累帶班經驗的同時,我迫切渴望從他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認真閱讀了這本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著作后,我得到很多啟示,現與大家分享:
首先,這本書教會我用不同的視角和獨特的方法來看待和處理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對后進生的教育要講究策略,因人、因事、因時制宜。本書收錄了許多后進生的教育案例,處處體現出作者的睿智,冷靜,果斷,幽默。一個個真實感人的小故事里蘊藏著大智慧,給予我很大啟發。
在《點石成金》一篇中,為了讓被懲罰的學生放下包袱,以健康的心態過好學校生活的每一天,老師創造性的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讓他們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使其看到新的希望,安撫了他們脆弱的心靈。
在《當頭棒喝》一篇中,對待那位課堂上說臟話的男生,“變臉絕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及“放你一馬”的寬容,令學生心服口服,說臟話的現象至此杜絕,甚至讓他們畢生難忘。
在《轉怒為撫》一篇中,晚自習上一位女生班干部帶頭違反紀律大聲喧嘩,老師當即大怒,勒令其出去,先給她個下馬威。考慮到這位女生叛逆的性格特點,老師又一言不發,帶她巡視全校其他各班自習情況,令其很快羞愧悔恨,本來可能產生的敵對情緒自然瓦解,老師再順勢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經歷被責罵的反抗情緒,“受冷落”的委屈,冷靜的反思,成為了一位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實際上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更是非常大的難點,上述案例中提及的問題,也是我在班級管理中所經常遇到的,而對于個別學生身上所體現的極端叛逆、不思進取,甚至是冷漠自私,我常常采取單一的方式進行說教,往往收不到明顯的效果,作者對待后進生的教育方法使我茅塞頓開,學到許多新穎獨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對待情況各異的孩子,我們只有多動腦,多用心,研究他們的性格,揣摩他們的心理,因人、因事、因時制宜,對癥下藥、量體裁衣,才能使教育深入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發生徹底的轉變,由內而外地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教育要善于創造時機,教師要善于使用捭闔之術。
“捭闔的本義是開合。
捭就是分開,1闔就是閉藏。“當學生處于開啟狀態時,他的心扉是敞開的,對我們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備”的。我們可以很準確地知道學生的真實情感、動機、意愿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實情況,就可以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問題。“而當學生處于閉藏”狀態時,他的心扉是緊鎖的,對我們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備的。我們無法了解引起學生行為和情緒變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測或主觀臆斷來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獵一樣,難以集中目標,我們的工作不能觸及到學生的問題根源,也就難以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
因此,在做學生工作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使學生處于開啟的狀態。開啟學生心扉的方法除了用激勵、褒揚外還可以采用用言語去試探對方、故意保持緘默或故意忽視對方、尋找自己與學生的共同點等多種方式。
”這一策略也使我受益匪淺。很多時候,由于氣氛嚴肅緊張,學生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給溝通帶來障礙,如果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先表揚他們,或先轉移話題,談論其他事情,使他們情緒上放松,愿意向老師吐露心聲,局面便會大有不同,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三、適當采取震撼教育。從學生的心理感受來說,教師的教育方式無非有兩種:感化式和震撼式。我們的教育,總的來說,比較注重、倡導春風化雨、和風細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從《班主任兵法》一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在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感化的同時,也常常會運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實踐篇”部分的《當頭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記述的就是這類的教育事例。這種教育方法,在形式上與“感化式”相對立,往往被視為教育的禁區。然而,震撼教育是否就不好,就不能采用呢?其實不然!很多的問題學生,他們的不良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在其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結構,許多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收效甚微。這時,震撼式的教育反而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的運用必須要適度,即不能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負面影響,不能違背“教育無痕”的原則。
除了許多方法上的指導之外,這本書還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對教育本身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教育是一門藝術,必須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運用于班級管理實踐中,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古人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應該心里時刻想著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們有時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往往就事論事,就教育談論教育,結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論和教條,無法施展手腳。如果能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關注一些教育之外的東西,把其他學科其他門類的思想或經驗借鑒過來,就能觸類旁通,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
其次:教育不是一種大面積的播種,而是個別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區的玉米或水稻種植那樣,面對整齊劃一的田地,用機械化的方式撒種,秋后就可以獲取豐收的喜悅。
教育如同園藝,面對一株株形態各異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習性,進而區別不同對象來修枝剪葉、灌溉施肥,使之成為美的化身來裝點世界。書中的學生,脾氣秉性習慣好惡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他們,勢必捉襟見肘,難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孫子兵法、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和自己的智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豐富多彩和魅力。
再次: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合格的班主任,必須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真心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是推動教育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
本書所講述的幾十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無不充滿智慧,充滿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甚至是交鋒。讀到《攻心為上》一篇時,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與其說從事的是傳授學生知識的職業,不如說肩負的是改變學生心靈的重托。
學生心靈改變的過程,也是自身體驗、自身感悟的過程。其實,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關鍵的時候,關鍵的地方,教師稍微用點力,就可以使學生的航船糾正方向,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所以如果在工作中能夠真正做到“用心”治班、“攻心為上”,以此為準則,那我們的工作必將事半而功倍,無往而不勝。2綜上所述,通過閱讀《班主任兵法》這本教育著作,不僅使我開拓了視野,學到了許多成功的教育經驗,并且引導我加深了對教育事業、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增強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的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讀書是促進我們青年教師人生發展和工作成長的最好途徑。
只有不斷汲取書籍的力量,才能具備合格教師所必須的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個充實而圣潔的靈魂,一份虔誠而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的人生信念。讓我們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讓書香飄溢在我們美麗的校園。
【《班主任兵法》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06-24
《班主任兵法》讀書心得11-11
班主任兵法讀書心得04-21
《班主任兵法》讀書心得07-08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精選8篇)03-08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10篇04-15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13篇04-08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精選22篇)01-09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13篇)03-13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12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