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觀后感(精選)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觀后感就是把我們觀看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的文章。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袁隆平》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袁隆平》觀后感 篇1
這周五,我們觀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袁隆平在研究高產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經歷了種種困難終于研究出了高產水稻。在研究中他受到了別人的嘲笑、受到了欺凌……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我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研究出高產水稻的國家,從那天起,我們就不再餓肚子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心想:他干了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啊!袁隆平又是何等的.偉大,他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觀點,他堅持不懈,忍受著外界的種種壓力。袁隆平曾經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崇拜!他“甘于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是什么支撐他一次次失敗又重新站起來?是信念!是堅持!是責任感!是使命感!是……美麗的大海
《袁隆平》觀后感 篇2
前幾天,我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當我走出電影院時,我熱血沸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主要講: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不畏艱辛、意志堅強、奮斗終身、的人。以前的水稻產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爺爺的'不懈努力下,反復地研究和實驗,終于使水稻的產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成為了“水稻之父”,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在工作中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要具備的,這使我深有感觸。昨天,我在樓下學玩滑板,我剛站上去,媽媽還沒來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個四腳朝天。我連忙站起來,拍拍屁股上得塵土,說:“什么破玩意兒呀?還沒等我站上去就給我送了個禮!”我賭氣地說:“不學了,不學了!”媽媽看著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將法說:“ 以前你總是纏著要我給你買滑板,現在給你買了,可你又不敢學。嘿——我還是把它送給別人算了!反正留著也沒用!”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勇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我想:我不能讓媽媽小看我,我要讓她對我刮目相看。這時,袁隆平爺爺的影子仿佛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給了我巨大的鼓勵。我下定決心,今天我一定要學會玩滑板。可我剛一站上去,又摔了下來,害得我青一塊,紫一塊,手也擦傷了。媽媽看著有點心疼了,也勸我暫時不練了,可我卻不依了。經過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天,我終于學會了玩滑板。
通過觀看了這部電影和我學滑板地經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永不言敗是駛向成功的風帆!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我要讓袁隆平爺爺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做到不畏艱險、腳踏實地。在學習中,要為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努力奮斗、頑強拼搏,為生命奏響動聽的樂曲!
《袁隆平》觀后感 篇3
每個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樣榮光,那樣威武,給人一種特殊的感覺!欣賞之余,難免有一種羨慕的涌動,可是我們又深知,任何成功的人士,他的成長道路都有一段艱辛的歷史,甚至不為人知。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他也不例外。前幾天觀看了《袁隆平》電影,使我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只從電視上看到過他獲獎的鏡頭,看到的是一個皮膚黝黑的小老頭,沒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由衷的對他產生敬意。是啊,一個科學家能如此的專注,潛心研究出一種成果,從而造福了廣大的老百姓,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他曾經是一個性格倔強的農科院的大學生,為了研究水稻,在xx期間曾受到多少的侮辱和迫害,可是他研究水稻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他甚至不惜拋下妻子和兒子,把研究陣地轉移到海南島,克服種種困難,終于研究出優良的水稻品種,產值每畝上千斤的好收成,實現了自己的宏偉志向!現在的人們生活在蜜罐子里,什么都可以隨手拈來,豈不知這些都是別人的勞動果實,我們自己又有什么奉獻呢?我們不能滿足現狀,只有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努力,那怕是收獲甚微,那也是自己奮斗的結果,所以我們應以次為契機,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點功夫,比什么都有意義!
《袁隆平》觀后感 篇4
袁隆平是我國乃至世界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全球矚目的輝煌成就。這些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而是幾十年沒日沒夜,廢寢忘食投入研究和探索才取得的。
最近我觀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對他老人家更是心生敬仰。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德安縣。他在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南農業大學,學習農業科學專業。畢業后便到安江農業學校任職,教學農業。
袁隆平相信科學,不迷信名人效應。當時,毛澤東提出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但是袁隆平憑借他長期對農業的實地研究與考察,卻不完全認同。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農業局當時為了早點完成播種任務,下令各個生產隊還在殘冬初春的寒冷時候就開始大面積播種。結果北冷南移,造成了大量幼苗北凍死的重大農業事故。所以她提出了應該再八字憲法的`基礎上再加一個“時”字,意思是說不管如何貫徹八字憲法,也要看好時節再從事農業活動。不然再怎么努力也是無法與大自然對抗的。
不料,這件事被一個別有居心的同事給聽到了,這個同事一心想表現表現,于是連夜跑道了工作組,舉報袁隆平篡改八字憲法,對毛主席語錄不尊重,是可忍孰不可忍!此時的袁隆平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家人都勸他不要再搞什么雜交水稻了,最好趕緊去住牛棚,博得上級的理解。但是袁隆平意志非常堅定,他相信科學,用事實講話,因為他內心有個強大的信念:就是讓中國乃至世界的老百姓們都不再餓肚子,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還好有個中央領導看到了袁隆平發表的關于雜交水稻的文章,對他特別照顧,于是袁隆平逃過了一劫難。
袁隆平在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后,親眼目睹了鄉親們因沒有糧食活活餓死的場面,他堅定地意識到了民以食為天的重要性,于是他不顧他人勸阻,帶領兩個助手前往海南搞農業試驗田研究。在海南,他為了采集野生稻谷陷入了沼澤,差點死于非命。十年的研究都沒有什么顯著的成果,于是上級領導開始失去耐心了,想要取消這個農業項目。但是袁隆平卻堅定不移地繼續潛心研究。他說,不管你們是取消項目,還是撤回資金,我都不會放棄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他想到了近親不能結合,那就遠親結合的法子,找到了原始的野生水稻,研制出了雜交水稻!但是剛開始試驗的第一批稻谷,水稻沒有增產多少,雜草倒是增多了70%。面對“人類如果都吃草,不吃大米,你倒是很有貢獻呀”這樣的冷嘲熱諷,袁隆平卻不為所動,他認為既然雜草都能增產70%,為什么水稻就不可以呢?終于在第二年,他研究出了增產70%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百萬人的饑餓問題,更是讓那些挖苦他的人無話可說。
袁隆平在90歲時,獲得了共和國勛章,當時他說了他的一生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意思是說稻穗長得比高粱還高,一粒米長到花生米那么大,人可以在稻穗下乘涼。第二個夢想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他說如果全球都種上雜交水稻,這樣就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多產一萬五千億噸糧食。雖然袁爺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我相信他還會在天堂里繼續他的夢想!我們也一定要學習他有志者事竟成,排除萬難,不畏艱險的精神,努力學習!
同時,我們也一定會珍惜糧食,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袁隆平》觀后感 篇5
袁隆平,中國大地上一個平凡的農民,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耕耘著;袁隆平,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危機。他用平凡的一生譜寫了不平凡的輝煌。他是偉大的,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在躍進時期,在每個人都為自己自保而憂心的時期。他卻能夠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他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后的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為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當袁隆平高聲地喊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我為他鼓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精神,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說白了,就是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口飯吃。這個愿望,這個看似簡單的`愿望,在當是卻是那么地遙遠與美好。但是,袁隆平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他不斷地向前呢?我想,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后獲得成功,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
袁隆平的心中有一份愛,他不計回報地負起責任的重擔。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棵水稻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在他的心目中,它們就是他的孩子。它們寄托他“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美好愿望。他可以在傾盆大雨的夜晚冒雨去看望他的孩子們,他會廢勤忘食地照顧著他們。就連小小的水稻,他都對他們付出了感情,更別說全世界的人類,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愛啊!
袁隆平是一個無私的人。但他的雜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他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名聲會有多大。而是想到了盡快將雜家水稻普及全國,全世界,讓世界的所有人民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在研究的過程中,一旦有新的突破和發現,就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同伴,從不以單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同時他把三任總理撥給的數千萬元研究專款,用來組織全國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請到的研究課題分配到全國不同的地區和單位,進行分類指導、合作攻關,不但用個人成就墊高了全國同行的起跳點,而且迅速在全國形成了各路大軍協同作戰的局面。在偉大的事業面前,他完全忘記了個人的得失。
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然而,更引起我深思的是,為什么,在現在的社會,像袁隆平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少呢?難道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是建設人類事業的一分子?
《袁隆平》觀后感 篇6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用一生踐行初心的生動注腳。如今,當我們站在稻禾的土地上仰望星空時,我們應該以“做一粒好種子”來悼念心懷“禾下乘涼夢”的袁隆平院士。
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袁隆平,從小經歷了災荒戰亂,所經之處看到的都是荒蕪的田野和滿目瘡痍的土地,從那時起,他就立下“讓中國人吃飽飯”的誓言。報考大學時,父母都不同意他報考農學專業,他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最終堅持了自己的選擇。袁隆平最初從事的是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面對國家糧食非常短缺的現狀,于是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種田”,哪怕在病重住院期間,還念念不忘稻子的長勢,希望弟子們把雜交水稻事業發展好,把雜交水稻推廣好。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稻田里的守望者心中時刻裝著國家和人民。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一代要肩負起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繼續堅守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底色,在祖國的稻田里做一粒好種子。
科學探索的路從來都是漫長而艱辛的,沒有汗水和辛勤換不來豐收和喜悅。“下田”是他對年輕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輩子的追求,他常說電腦和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稻來的。正是因為“下田”的本領高強,讓當時即將本科畢業的李建武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肯定,而后被破格招錄為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袁隆平院士的這一選材標準,激勵著學生們埋頭麥田,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如今,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他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湖南省農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塊試驗田,已有90高齡的袁隆平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邊“打卡”,他常說,“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一代要在工作崗位上深耕厚植、厚積薄發,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拓前進,在祖國的稻田里做一粒好種子。
面對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難題,他說:“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他以科學的膽識和眼光,無懼“這是對遺傳學無知”的嘲笑,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探索。但夢變成現實,需要付出大量艱苦的勞動和努力。通過不懈地觀察、尋找、探索,1970年,最終在海南島發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敗”。隨后,經過團隊三年來的反復實驗,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宣布,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取得成功。從1964 年開創雜交水稻研究到20xx年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正是一次次的突破與創新,才能讓水稻的畝產量持續攀升,這就是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力量。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一代要崇尚科學、勇攀高峰,繼續引領科技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在祖國的稻田里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院士帶著夢的種子走了,卻將理想、奮斗、創新的種子留給了我們。回眸他的一生,為祖國和人民做得每一件小事都值得被銘記,誠如他所言,我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一粒好種子,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的擔當。
《袁隆平》觀后感 篇7
12月2日下午,我校在博學樓二樓組織參看了電影《袁隆平》,影片使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袁隆平從普通的農業教育者通過實驗,經過不懈努力,飽經風霜后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在實驗中,袁隆平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形狀奇特的植物,他欣喜若狂,經過研究證明出了它是雜交水稻,而且它比一般的水稻結出的稻粒還多出了許多,于是袁隆平就在崔主任的'阻礙中不懈努力研究雜交水稻。有一次,崔主任和一些人來袁隆平家鬧事,還把袁隆平精心研制的雜交水稻摔爛,幸好袁隆平的徒弟把幾盆比較好的給藏好了,不然袁隆平多年來的心血就會在這轉眼間就化為烏有了。還有一次,袁隆平的一塊雜交水稻田也被崔主任他們全部糟蹋了,雖然崔主任一直在和袁隆平作對,但袁隆平始終堅持著他的信念,所以他取得了成功。
看完《袁隆平》,我又聯想到了自己,現在我們的家庭條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照道理說我們成就自己的理想也比以前更容易了,可是在我小時候學笛子時,剛開始笛子對我來說是一種新事物,因為好奇所以我學得很高興,學得也很好,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太沒勁了,學了一年我就不學了。我又去學跳舞,可是有許多動作做出來都很疼,我便也不學了。可是現在看到小伙伴們吹笛子,跳舞時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回想起來當時沒有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的很后悔。還有一次,我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好幾次我都沒能把電池裝到小裝制中,雖然如此,但是我沒有氣餒,堅持又做了七次,終于把電池裝了進去。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
電影《袁隆平》告訴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才能取提成功。我們一定要向袁隆平學習!
《袁隆平》觀后感 篇8
這天,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同學一起去階梯教室觀看《袁隆平》這部電視,看完這部電視,大家都深有感觸。
片子主要講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規品種實驗田里,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里,結果證明了上一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而無雜的`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的課堂上來。之后,他在稻田里找到了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從那時算起,袁隆平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時間,卻仍沒有達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氣餒,吸取了這6年以來的教訓,終于達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業,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么一丁點兒難的題目,我就去請教爸爸,不多考慮什么,但等爸爸做出來題目之后,我才發現這道題是多么的簡單。以后我一定會多思考再請教。
袁隆平堅持不懈的精神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上,我會學習他,做一名和他一樣的人。
《袁隆平》觀后感 篇9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谷相當于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么挖掘都有收獲,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里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后,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饑餓挑戰。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袁隆平》觀后感 篇10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觀看了巜袁隆平》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袁隆平在研究高產水稻的故事。袁隆平經歷了種種困難,終于研究出了高產水稻,在研究中他受到了別人的嘲笑,受到了別人的欺凌……但他都堅持了下來,他研究了十年,終于成功了。我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出高產水稻的國家。從那天起,我們就不用餓肚子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想,袁隆平爺爺真是了不起呀!他干了一翻好大的`事業呀!他是何等的偉大!
當然,袁隆平爺爺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觀點,他最可貴的就是堅持不懈,忍受住了外界的種種壓力。他的妻子也讓我感動,他的妻子十分體貼他,和他一起研究高產水稻,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袁隆平,讓他早日研究出高產水稻,使大家不用餓肚子。
電影里面的崔主任像是一個反面人物,實際她也一心想讓我們填飽肚子,她給袁隆平施加了很多壓力,其實她并不是不讓他們吃飽,她想讓別人吃飽,可是她沒有這個耐心。袁隆平研究出了高產水稻,崔主任也成為了這些人里最高興的一個。
袁隆平爺爺不僅十分認真,還很謙虛、幽默。他為我們付出了許多,他被人們評為“雜交水稻之父。”先后又研究出了許多水稻,他可真是一代偉人呀!
《袁隆平》觀后感 篇11
今日,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饑餓,確定研制雜交水稻,在研制中雖然遇到許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制勝利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簡潔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鼠標的。如今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堅韌、干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念,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癡心地總是想著研制雜交水稻勝利,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干勁!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全部人遠離饑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多么值得我們崇拜!他"甘于奉獻'的精神,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電影里,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認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擋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進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育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當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九十后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很多已經開始努力了,莫非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奉獻吧!
《袁隆平》觀后感 篇12
今晚本想簽到后離開,不想卻被電影所深深吸引,中午和老公聊天時說到要看《袁隆平》,聽老公的語氣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我是城里的孩子,我從來沒有過沒東西吃的日子,父母把我照顧的挺好。看了《袁隆平》我喜歡他身上一種"正直人"的味道,一種執著的精神,一個哲學的'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一個睿智的人。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農歷庚午年七月初九,生于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現年80歲。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座客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廳下屬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九江學院名譽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他具有的精神和品質:1.創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2.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4.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群書;5.簡樸,即使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6.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袁隆平》觀后感 篇13
為緬懷袁隆平爺爺,5月24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集體觀看了電影《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述袁隆平爺爺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饑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干,不畏艱辛的研制出雜交水稻。雖然在研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困難,但是袁隆平爺爺沒有被困難打敗。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
觀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我對袁隆平院士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只從電視上看到過他獲獎的鏡頭,看到的是一個皮膚黝黑的老爺爺,沒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由衷地對他產生敬意。
袁隆平爺爺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粒小小的種子,卻改變著世界的歷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然而在5月22日袁隆平爺爺已經離我們而去,他不怕困難、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品質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當下我們該做的是珍惜每一粒糧食,為深切緬懷袁隆平爺爺,餐餐光盤我們在行動!
【《袁隆平》觀后感】相關文章:
《袁隆平》觀后感06-28
袁隆平觀后感06-27
袁隆平優秀作文01-03
袁隆平電影觀后感12-30
致敬袁隆平作文12-03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01-04
關于致敬袁隆平的句子01-05
用來贊美袁隆平的句子12-16
袁隆平的作文(精選28篇)03-20
悼念袁隆平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