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居里夫人》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居里夫人》讀后感1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我懷著對她的崇拜,利用假期讀了《居里夫人自傳》這本書。
這部傳記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兒寫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把這一位可敬的科學家波瀾壯闊的'一生,描寫的非常生動和形象。居里夫人的童年是充滿悲傷的,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她追求學習的步伐直到二十四歲的時候有時機上大學。1903年居里夫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906年她的丈夫因車禍去世,她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艱難度日。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她的某光照相技術用于救治傷員發揮了作用。居里夫人一生都在勤勞工作,直到去世前夕還牽掛著工作。
我被居里夫人那種嚴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給折服了。她讓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會有豐厚的回報!在平時的學習上,我最怕的是數學應用題。每當遇到難題我總想放棄,總想要別人來幫助,不動腦筋思考。現在回想起來很羞愧,你瞧居里夫人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煉出鐳,整整奮斗了45個月。從這一刻開始我要改變我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地學。
正如居里夫人所說“我的最高原那么是:不管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是啊,困難挫折并不可怕,不要輕言放棄。只要我們勇于戰勝它們,每個人都是最棒的!
《居里夫人》讀后感2
有一本書《居里夫人的故事》,是一個勵志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無私奉獻和對一件事的執著。里面寫的主人公更是我的偶像,精神是我要學的`榜樣。
這本書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原名是瑪麗亞,法國名叫瑪麗,她是個波蘭人。因為家里容不得兩個人上大學,也有點拮據,所以瑪麗亞為了讓姐姐上大學,她離鄉去Z家做家庭教師。姐姐結婚了,把瑪麗亞接去法國巴黎上學,她還遇到皮埃爾并與他結婚了生了兩個孩子。她與皮埃爾發現“鐳”,把它奉獻給科學,榮獲諾貝爾獎。皮埃爾死后,瑪麗發現了鐳鹽,再次榮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對自己的知識無私奉獻給科學,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環境,無論自己生著病,都不放棄,還是對科學那么執著。共產黨的宋致元也是一個無私奉獻和執著的人。他主編了《中共滕縣組織史資料》、《中共滕州黨史大事記》……每本都有幾萬字,他把他所知道的知識和精力奉獻給社會。1987年,宋致元由于長時間伏案閱材料、學文章,所以他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但是,他仍堅持工作。直到痛得不行才上醫院治療,還要一邊治療一邊工作。這種對工作的執著,使他一直頑強的生活著。
居里夫人和宋致元一樣,都是無私奉獻和執著的人。這種精神是全中國值得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向無私奉獻和執著的人致敬。 居里 夫人更是科學界和全世界的偉人。
《居里夫人》讀后感3
暑假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模范,生活的榜樣——居里夫人。她的一生,對于我,有著太多太多的啟示。她曾是一個窮苦的波蘭女孩,她也是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對知識的向往和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使她成為我們所欽佩的——居人夫人。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頁。
她當時經濟拮據,為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樓上。每天七點起床,學習到凌晨三點方才就寢,難道瑪麗這樣的精神不會讓我們震驚嗎?冬天的巴黎寒風刺骨,那薄薄的被子哪能抵擋。于是,瑪麗只能把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以此來御寒。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充饑,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著打滿補丁的衣裙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的。居里夫人是一位謙虛忘我的人,當她獲得金燦燦的獎杯和獎章時,她是那樣的從容和低調。當她的朋友勸她申請專利時,居里夫人說:“不應該做這種違背科學精神的事,不應當借此牟利。”她把大量獎金捐獻給波蘭的大學生和貧困的人民……居里夫人繼承給我們這樣的啟示:要有熱愛祖國,報效祖國之心,應簡樸,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工作應腳踏實地,珍惜時間。正像皮埃爾說的那樣:“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哪怕是一個人成了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體,那另一個人也還是要努力地工作下來。”
《居里夫人》讀后感4
在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就經常給我講居里夫人的故事。從此,居里夫人這個光輝的名字,就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幼小的心靈里。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她的人生旅途充滿了坎坷和曲折。小時候,她忍受著亡國之恥。10歲那年,死神又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這對瑪麗來說,沒有比這更悲傷的了。她忍受著生活的痛苦,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和丈夫皮埃爾一起提煉出了鐳。這一偉大的科學發現震驚了世界,榮獲了諾貝爾獎。但是,不幸的事又發生了:丈夫慘遭車禍身亡。這給居里夫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她又一次挺住了,堅持用頑強的毅力進一步研究,再一次登上了諾貝爾領獎臺。
讀了這本書,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所以我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認真學習、不怕困難、永往直前。今后,我一定要學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的精神,努力攀登學習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一樣的科學家,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奮斗。作文
《居里夫人》讀后感5
在暑假的最后時光,我閱讀一本名叫《居里夫人傳》的傳記。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原籍波蘭,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練出鐳,居里夫人整整奮斗了45個月的艱苦勞動。每天都不停止地攪拌,穿著沾滿灰塵的工作服,煙熏得眼淚直流,而且是在一個十分簡陋的實驗室里。作為一個婦女,著是一個多么繁重,多么艱難的勞動!她既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又是普通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母親。
固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偉大的貢獻。但更偉大的,卻是她放棄了專利所帶來的財富,讓鐳提早為人類造福。實驗室是她的家,一克鐳是居里夫人與丈夫的結晶。她雖是著名的科學家,但仍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是偉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學習的!在居里夫人的傳記里沒有浪費的日子,只有嚴正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奮斗;沒有奸詐的結構,只有和諧親愛的空氣;沒有丑惡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最枯燥的科學家的傳記;同時,也是最動人的一個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傳》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艱苦努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定要時刻準備著!
《居里夫人》讀后感6
居里夫人,一位如雷貫耳的科學家,唯一獲得物理和化學兩個諾貝爾獎的人。眾所周知她提取了鐳。這本書讓我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旅程,了解她的童年和求學經歷。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她和她女兒都很喜歡大自然。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回憶我的.小時候,有很多時間都是在田野里度過的,沒有那么多玩具,從小到大只有一個毛絨玩具,沒有那么多課外書和作業,很多時間去田野撒歡,跟著大人插秧播種和收割,去小河邊摸魚釣蝦……人應該多去大自然,去觀察去探索,這是科學家成長的起點。
書中關于她對子女的教育有這么一段話很好:我們在不多的課時里,把理科和文科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效果頗佳,而且所有的理科課程都配合著做實驗,孩子們對此也很有興趣。
我想她如此重視實驗,孩子只是在家學習了兩年,就能直接上中學的高年級,說明這種教育是有效的,當然我們沒法這樣去教育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們做實驗。無論是教育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做實驗不僅可以鍛煉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對于居里夫人在戰爭期間所做的事情,我認為這是非常的高尚的。很多人對于戰爭可能就是逃走,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她沒有這么做而是努力去研發X光流動車,我想,這就是科學家的擔當和責任,值得我們學習。
最后我想說,我們不是居里夫人,也沒法培養出居里夫人。但是我們,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努力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居里夫人》讀后感7
《居里夫人自傳》是我這個暑假看的書,也是我看了后比較深受的書,它里面有居里夫人從小到大的種種故事。
它講述了居里夫人從小就感到波蘭人在祖國里受到屈辱,所以她每做一件事都與祖國息息相關。由于受到了環境的逼迫,和自己的求學路,居里夫人做過家庭教師、讀過流動大學等種種事件,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了巴黎最有名的學校——索爾本大學。在這時間居里夫人通過親人的支持和幫助,從困難中走了出來。讀完大學,居里夫人還不放棄這個學習的時機,繼續考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最后,她認識了比埃爾。居里,研究出第一項關于鋼鐵磁化。隨后,與丈夫、貝蒙證實了瀝青鈾礦中存在的另外一種具有發射性的物質,將它命名為“鐳”。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獎。就這樣,居里夫人最終還是在1934年7。4日而離開了人間。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居里夫人有許多著的我們去學習的優點,她善良,他正直,她努力,她聰明......也許這些在口上說說是有些微缺乏道,但是真要做到那還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抱著一個努力不屑的精神,去把它拿下,如今,科技的開展蒸蒸日上,但是你可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無數的實驗之后得到的成果。
《居里夫人》讀后感8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很熟悉吧,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事跡可真是了不起,一生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最近我閱讀了《居里夫人傳》這本書。
居里夫人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家境貧困,她的祖國被侵占,受著沙皇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患,但卻樹立了她堅定的理想信念,十分刻苦地學習。在年輕時,她住在簡陋破爛的小屋里,在艱苦的環境中為夢想而奮斗。在那里他結識了埃比爾居里,他倆結了婚,一起鉆研科學。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了新放射性元素,一個命名為釙,一個命名為鐳,釙的放射生比鈾百倍,鐳比鈾強一百萬倍。1903年,居里夫人榮獲了諾貝爾物理獎。在20年后居里夫人患上了白內障,做了一次手術,又在1924年11930年做了兩次手術,但他還是對科學不離不棄,可真是堅強啊!又過了十年,居里夫人得了白血病,但在1935年,她卻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1935年7月5日她他走了,偉大的科學家走了,但她偉大的'事跡仍然在每個人的心中。她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只有辛勤的汗水才會有豐厚的回報,無論遇見什么困難挫折都不能放棄。
《居里夫人》讀后感9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常聽老師提到居里夫人,當時只知道她研究出了鐳,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我很崇拜她。至于鐳是怎樣研究出來的?有什么用途?我卻一無所知。
當我讀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后,我震憾了。原來,在成功的背后,隱藏著多少辛酸的汗水和不懈的搏斗。
最讓我感動的是,為了提取出鐳,居里夫婦在一間簡陋的木板房搞實驗,沒有錢買瀝青狀鈾礦做試驗,他們用瀝青狀鈾礦的殘渣供試驗用,要把大量的礦渣加熱,盛到大桶里攪拌幾個小時,艱巨的體力勞動,刺激性很強的蒸汽使人窒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一干就是四年。四年來,他們沒有到過一次戲院,沒有去聽過一次音樂會,沒有訪問過一次朋友。經過整整四年的辛勤勞動才提煉出了世界上第一克鐳,竟是居里夫婦從八噸瀝青狀鈾礦的.殘渣碎屑中提煉出來的,至于究竟盛著他們的多少勞動的汗水和腦汁,那是無法計算的。
居里夫人那忘我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使人肅然起敬。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鐳是治癌的有力武器,它可以破壞被病毒侵蝕了的細胞,然后構成新的、健康的細胞組織。多少年來,不知有多癌癥患者得到鐳的放射性治療而康復。那么,你要去感謝居里夫人。
當我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就會想起居里夫人,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勇敢、堅持、自信,激勵著我向前進。
《居里夫人》讀后感10
在寒假中,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偉大而勵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日記
居里夫人可謂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她的一生中充滿了奇異的經歷。她容貌秀麗,但卻出身貧寒,但她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氣與毅力譜寫了史無前例的科學篇章,對人類作出了不可想象的巨大貢獻,但從居里夫人的女兒艾芙·居里筆下得知,居里夫人并不把自己看作“著名科學家”,也不把這些事情告訴女兒們。她在簡陋的條件下,經過三年多的堅持和努力和終于提煉出了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不看好他們的那些人給以沉重的打擊!
在我心中,居里夫人最耀眼閃亮的.是勇氣和毅力。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崎嶇與坎坷,但她就只是靠這兩個字才會成功。她在永恒的奉獻中度過了后半生,這件事不得不然人佩服。但令人極惋惜的是她完成歷史交給她的任務后就辭世了,把這科學的重任托付給了未來,托付給了這世界。
瑪麗·居里我最欽佩的女性。她讓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會有豐厚的回報!
《居里夫人》讀后感11
在暑假的最后時光,我閱讀一本名叫《居里夫人傳》的傳記。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原籍波蘭,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光的研究。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練出鐳,居里夫人整整奮斗了45個月的艱苦勞動。每一天都不停止地攪拌,穿著沾滿灰塵的工作服,煙熏得眼淚直流,而且是在一個十分簡陋的實驗室里。作為一個婦女,著是一個多么繁重,多么艱難的勞動!她既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又是普通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母親。
固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偉大的貢獻。但更偉大的,卻是她放下了專利所帶來的財富,讓鐳提早為人類造福。實驗室是她的家,一克鐳是居里夫人與丈夫的結晶。她雖是的科學家,但仍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是偉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學習的`!在居里夫人的傳記里沒有浪費的日子,只有嚴正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奮斗;沒有__詐的結構,只有和諧親愛的空氣;沒有丑惡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最枯燥的科學家的傳記;同時,也是最動人的一個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傳》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務必付出的艱苦努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必須要時刻準備著!
《居里夫人》讀后感12
暑假快結束的時候,看了一本叫《居里夫人傳》的傳記。印象深刻。居里夫人是歷史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來自波蘭,由于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她經歷了長時間的研究。為了從9000公斤的瀝青和礦渣中提取鐳,居里夫人努力工作了45個月。我每天不停的攪拌,穿著沾滿灰塵的工作服,淚水從煙霧中流出,那是在一個非常簡陋的實驗室里。作為一個女人,這是一份多么沉重和艱難的工作啊!她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普通工人,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母親。
誠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一大貢獻。但更偉大的是,她放棄了專利帶來的財富,讓鐳更早造福人類。實驗室是她的家,一克鐳是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的結晶。雖然她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但她仍然過著平庸的生活。她的精神很明顯,很偉大,值得大家學習!居里夫人的傳記里沒有虛度的日子,只有莊嚴的.人生;沒有忽視快感,只有英勇奮斗;沒有奸詐的結構,只有和諧的親愛的空氣;沒有丑陋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科學家最無聊的傳記;同時也是一個女主角最感人的故事。《居里夫人傳》讓我意識到要取得好的成績并不容易,要付出100%的努力。
“蜀山讀書有路,學海無涯。”時刻準備著!
《居里夫人》讀后感13
讀完這本居里夫人的傳記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講述了這位女科學家從出生,到她因白血病逝世一生的經歷。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她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父親是男子中學的副督學,母親在她11歲時去世了,她從小就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尤其是對父親的那些物理儀器。
居里夫人有許多我們學習的地方,特別是她非常勤奮,在巴黎求學的時候,她連飯都顧不上吃,有一次因為學習過度,暈倒在桌邊,醒來的時候,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書在哪里?”。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語言和經濟等困難,勤學苦讀,以優異成績取得了數學和物理兩個學位。
還有,居里夫人與居里先生合作發現了新元素——鐳,在提煉出了世界第一克鐳后,并沒有用鐳來賺錢,而是貢獻出來服務全人類,因為利用鐳的.放射性可以治療癌癥。我看出了居里夫人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因為居里夫婦的偉大成就,1903年居里夫人與丈夫同獲諾貝爾物理獎,后來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居里夫人一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對科學的探索當中,她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居里夫人》讀后感14
在假期里,我讀了《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覺得居里夫人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傍樣。
居里夫人出生于1867年的波蘭。居里夫人從小就被禁止讀書,因為她的爸爸媽媽不想讓小女兒這么小就承受功課的負擔。但是居里夫人一心想拯救自己的國家,便開始了她的學習之旅和求學之旅,還對“物理儀器”產生了興趣。
居里夫人十六歲的那年,圓滿地結束了自己的高中學業,并成為了斯可羅多夫斯基家第三個獲得金質獎章的人。
居里夫人長大后,工作非常認真。她在實驗室里忘我地工作,不停地做著化學實驗,最終發明了“鐳”。
居里夫人是一個謙虛、低調的人,她經常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手上的.化學藥品味道洗都洗不掉。從這里看出她對待工作很積極,嚴肅。我在學習中就經常粗心大意,做事老是沒按時間完成。讀了這本書后,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有一句話讓我受到啟發,這句話:“不要叫別人***你,也不要叫事情***你。”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要有居里夫人的那種精神。要為自己定一個目標,有了目標,就要向目標前進,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完成每一件事情,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居里夫人》讀后感15
她曾是一個窮苦的波蘭女孩兒,她也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這本書是媽媽在愛心義賣中買來的,講述的是波蘭著名科學家瑪麗·居里的故事。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的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爸爸媽媽都是老師。居里夫人的童年是苦難的,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和大姐就雙雙去世,小居里夫人既沒有大姐的呵護,也沒有母親的照料,是多么痛苦啊!那時的波蘭正被俄國壓制,在學校,不準說波蘭語,老師們只能講偽造的波蘭歷史。小居里夫人可討厭俄國人了,她每天上學前都要去俄國人立的石碑前吐兩口口水才肯去學校。
居里夫人18歲時讀完了高中,本應該去深造,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她只能先去做家庭教師。幾年后,居里夫人離開了波蘭,來到法國深造,并認識了她的丈夫——居里。居里夫人在完成了學業之后,和她的丈夫一起從事科學研究,他們的實驗室原是一所學校廢棄的'倉庫!因為沒有窗戶,實驗只能放在院子里進行。經過他們多年的努力,終于提煉出了純鐳鹽。居里夫人被稱為“鐳之母”,并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使我們敬佩,我們要向她學習,熱愛科學,崇尚科學,追求卓越,做事情一干干到底,不能為一點小事而輕易放棄。居里夫人一生都熱愛科學,直到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做著實驗。我們雖然不需要像居里夫人那樣有成就,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居里夫人,學習她的精神。
居里夫人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居里夫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居里夫人的句子06-07
居里夫人作文06-02
居里夫人讀后感11-09
居里夫人的讀后感04-29
居里夫人讀后感09-25
《居里夫人》讀后感06-12
居里夫人語錄11-15
居里夫人語錄11-16
【精華】居里夫人作文02-18
居里夫人讀后感【精】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