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觀后感>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時間:2024-08-19 07:25:22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錦集[12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錦集[12篇]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1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的勝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抗美援朝”的圖片。當時聽說要去觀摩,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激動,好想知道那會是怎么樣的情形。

      在此次觀摩活動中,我們瀏覽了許許多多關于抗美援朝的歷史圖片。這些圖片記錄了中朝人民有鮮血凝成的戰斗友誼,謳歌了保衛祖國,維護和平的中國志愿者的英雄壯舉和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革命主義精神。讓我們充分了解了這段歷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架青年志愿者的飛機,那些志愿者曾經就是乘坐著這架飛機來到朝鮮抵抗美軍的,因此,這架飛機也存在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看了這些照片后,我的心不禁為之一振。朝鮮,一個與我們中國毫無關系的小國,在強大的美國攻打它時,我們中國并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竭盡所能的幫助他,一起抵御美國瘋狂的侵犯,以至于損兵折將。這是為什么?原來,這都是我們中國對和平的渴望,為了不讓朝鮮受到美國的侵略,為了世界上沒有弱肉強食的事件,我們中國,甘愿出一份力,以換來世界的和平。更讓我敬佩的`,還是在戰爭中,那些志愿者在槍彈雨林中,不顧一切的向前沖鋒的背影。他們在罪惡的子彈和冷酷的炮彈面前,顯得沉著冷靜,毫無畏懼,沒有一絲退縮的意思。盡管地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邪惡的子彈刺穿胸膛,但保家衛國的信念在心中仍未改變。雖然有些英雄們被這場戰爭無情的奪去了生命,但他們那高大英勇的形象,依然在我們心中永存!我想,他們在這場戰爭開始前,就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吧!

      看著這一張張圖片,我感覺仿佛來到了那充滿硝煙的戰場,仿佛聽到了那一聲聲激烈的槍炮聲,耳邊有仿佛傳來了鴨綠江邊,那些英雄志愿者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美帝國主義!”“中朝聯盟萬歲!”。

      回首昔日,在瞧瞧我們現在,我們應該為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感到慶幸,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學習,全面發展,將來繼承和發揚英雄的精神,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2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然而,為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志愿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軍的高級指揮員。

      50軍副軍長蔡正國

      江西永新人,志愿軍第五十軍副軍長,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鮮戰場犧牲,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員之一。1953年2月中旬,漢江解凍。為了避免背水作戰。第五十軍進入指定地點后不久,就被美軍飛機偵察到。事情源于五十軍開的一次運動會。全軍的運動員和官員黑壓壓地坐滿了兩邊的山坡。有兩架敵偵察機從空中飛來。

      從此,敵人知道這兒有重要的指揮機關。4月12日晚上9時,第五十軍的坑道外的軍部駐地,即一棟磚瓦結構的民房里,正在召開軍事會議。在夜空里響起敵機的轟鳴。蔡正國正準備結束會議,一顆炸彈轟然爆炸。四濺的彈片擊中了蔡正國和他身后的作戰處處長。蔡正國的頭上和胸部多處中彈,被抬入坑道后昏迷過去。由于失血過多,當晚10時,蔡正國心臟停止了跳動。

      67軍軍長李湘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瘋狂地發動了侵朝戰爭,戰火燒到了祖國的大門。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嚴重威脅。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在美軍及仆從軍以4個師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陣地大舉進攻。在嚴重的敵情面前,李湘夜以繼日地堅守在作戰指揮室里,廢寢忘食,聚精會神地指揮。六十七軍全體官兵在他的正確指揮下奮不顧身、英勇頑強、勇猛殺敵;陣地工事被炸塌了,迅速組織搶修;敵人敗陣下去,立即實施反擊。經過激烈戰斗,終于徹底粉碎了敵軍的`“秋季攻勢”,創造了殲滅敵軍17000多人的輝煌勝利。

      但不辛的是在敵軍發動攻勢前夕,李湘軍長卻病倒了,他渴望自己的病能很快地好起來,親自參加會議聽取匯報和指揮戰斗。但是,他的病情卻日益加重。這時,美軍發動的“春季攻勢”戰役已經打響,敵人投入的兵員、武器彈藥遠遠超過1951年“秋季攻勢”的規模,而且使用了化學武器。李湘軍長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當時,軍政委曠伏兆幾次勸他趕快到后方醫院治療,他卻堅持在指揮室里指揮,堅決不下火線。然而他的病情因細菌感染,轉化為敗血癥和腦膜炎病,腦腫脹得像水桶一樣粗大,雖經醫生百般設法醫治,終因搶救無效,于1952年7月8日13時與世長辭,從發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時年38歲。

      39軍副軍長吳國璋

      吳國璋(1919-1951),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義爆發后,參加童子團,翌年11月參加紅軍,1934年隨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在長征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二十五軍師青年干事。參加了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后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旅政治部干事、縱隊組織股股長,冀魯豫軍區營長、團政治處主任、團長,東北民主聯軍副師長,第四野戰軍師長。參加了遼沈、平津、廣西等戰役。1949年被派往越南,參加援越抗法戰爭,任軍事顧問團顧問。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39軍副參謀長兼作戰處處長,參謀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1951年10月6日在朝鮮作戰中犧牲。是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最年輕的副軍級干部。

      23軍參謀長饒惠譚

      饒惠潭(1915-1953年),湖北大冶殷祖鎮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六軍團連長、營政委,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二旅第四團、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團副團長,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第三支隊副支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四十八團團長,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第十一師副師長,上海警備區第九十九師師長,參加過蘇中七戰七捷、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屢建戰功。解放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公安十六師師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軍副軍長、參謀長。1953年3月21日在前線光榮犧牲,時年38歲。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3

      回首那場發生在70年前的戰爭,許多歷史的懸疑至今困擾著人們,澄清它的來龍去脈,從戰爭第一天起,西方各國就認定中國參與預謀了那次戰爭的發生。與之巧合的是,毛主席的確在開戰前3個月訪問了莫斯科,在中國,也同樣認為是美國一手挑起了那場欲新中國初創就其國力而言完全無意也無力打一場對外戰爭,況且,當時分布在西北、西南、華東、東南各省結合部的偏遠山區還有100萬以上的國民黨散匪尚沒肅清。

      可以說是在中國的內戰尚未結束時,朝鮮戰爭突然爆發了,爆發在新中國開國的.第八個月,爆發在新中國正在百廢待興之時,爆發在至鴉片戰爭以來歷經百年國恥的古國,剛剛把當時的帝國主義殘渣余劣通通趕出大陸,其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正要挺直腰桿的時候。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4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場戰爭最終取得勝利,也讓老人家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呼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事實,按國防大學金一南將軍的說法,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標志著飽受外來強敵欺侮的.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

      在當時的志愿軍隊伍里,有很多官兵,都是國軍起義的。最典型的,就是滇軍第60軍。這支部隊,是成建制走上朝鮮戰場的。那么,有多少起義的國軍將領,成為志愿軍高級將領,在朝鮮戰場上又打的怎么樣呢?

      按國軍的軍銜來說,少將有一個,中將有兩個。少將是張世珍將軍。他1949年9月19日在綏遠歸綏跟隨董其武將軍起義,時任第7師少將師長。起義后,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軍第37軍(轄第109師、第110師、第111師)軍長。1950年12月12日,以第36軍、第軍和騎兵第4師,以及綏遠軍區機關人員組成華北軍區第23兵團,張世珍將軍仍任37軍軍長,1951年9月,第37軍開赴朝鮮,擔任道路修建和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沒有上前線戰斗,12月返國,進駐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地區。

      中將之一,是董其武將軍。對于董將軍在國軍的軍銜,有人說是上將,有人說是中將。其實,國軍中,上將分職務和軍銜兩類,董將軍確實戴過上將軍銜,但那是職務,真正的軍銜,據他本人說,是陸軍中將。董其武起義前,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將軍入朝作戰時,職務是前面說的新組建的23兵團司令員,入朝后,任務也是完成機場修建等軍事工程任務,沒有上前線打仗。

      中將之二,是曾澤生將軍。將軍起義前國民黨政府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兼60軍軍長,起義后,滇軍第60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50軍,曾澤生繼續任軍長。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戰,從第一次戰役,一直打到第四次戰役,在朝鮮戰場上共進行大小戰斗95次,殲敵14492人。綜上所述,三位參加抗美援朝的國軍起義將領,打的最好的,是曾澤生將軍。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5

      在此次學習當中觀看的是《國家記憶》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而錄制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片中講述了在抗美援朝中,中國革命先烈們為了祖國不受外界威脅而援助朝鮮的事跡。

      一、精神統一、無往不利

      在1950年的6月朝鮮戰爭開始爆發,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全面入侵朝鮮時,美國曾多次派飛機入侵中國邊境城市及臺灣海峽,并對東北邊境城市實施了轟炸掃射,而美國并沒有因此收斂,不斷挑戰中國底線,將部隊打到我國邊境外,而這一系列的惡意行為對中國國土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對此我國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各級領導召開會議,討論出兵援朝問題,最終命令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帶領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通過紀錄片讓我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國聯軍的來勢洶洶,在無形中對中國穩定發展的策略帶來了壓力,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的舉動就是向外國列強們說明,中國并不畏懼強權,盡管美國聯軍有著先進的武器,但一切損害國家及人民利益的'行為,我們都將予以痛擊。

      這是破釜沉舟的決心,是對中國國土不可侵犯底線的捍衛,這種決心也令我動容,20xx年是公司造就人元年暨學習年,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決心,在落實我們造就人的使命上,沒有任何借口與理由可以阻撓我們,而這也是我在此次觀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所學習到的精神力量。

      在視頻中美國聯軍的飛機、坦克能夠摧毀我們的身軀,卻打不倒我們不屈的精神,這是先輩們用一次又一次血的戰爭,留下的精神財富,而事實也證明只要精神得以統一,就可以無往不利,無論是抗美援朝的戰爭,還是我們的工作當中,都需要這種在面對困難險阻時敢于擔當勇于面對的精神。

      二、銘記歷史、傳承精神

      20xx年是中國抗美援朝70周年,雖然抗美援朝戰爭已有70載,但我相信那些用生命換來的勝利,用血肉譜寫的事跡,沒有人可以忘記。在抗美援朝中我們的先烈們用生命守護我們現有的安寧,為了緬懷先烈10月25日也被定義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在我的記憶當中只記得邱少云、黃繼光這些書本當中,老師曾講過的事跡,而通過學習國家記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我了解到更多我不曾知曉的先烈與事跡。

      從他們的事跡中我也領悟出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品質和精神,透過國家記憶的鏡頭下讓我仿佛又看見了,那一個又一個堅韌的面孔浮現在眼簾,有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榮獲特等功并授予“二級狙擊英雄”的張桃芳。有抱炸藥沖敵陣與敵同歸于盡的楊根思,有冒著美軍轟炸、搶修橋梁、先后榮獲戰功6次,其中大功1次的楊連弟。雙腿被敵炮彈炸斷,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等等。

      通過這些抗美援朝中先烈們的事跡,也使我能夠直觀的去觀察歷史、學習歷史,將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險阻、不懼困難重重、勇于面對的精神得以學習,并結合自身的不足之處來充實自己造就自己,使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得以傳承。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定自身的信念,學習抗美援朝先輩們勇于拼搏的決心,那么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造就人的使命。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6

      抗美援朝我軍與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對抗,其實并非完全沒有優勢,雙方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此時勝負的關鍵往往取決于指揮官對于戰局的把握,還有無數戰士的奮勇沖殺。在美軍的部署中,有一支強悍的.精裝王牌軍,它就是第八騎兵團,其1師的師長蓋伊來頭不小,該師也是由美國的精兵組成,戰斗力不可小覷。

      此次戰役發生在朝北的云山,這里多高山峻嶺,植被繁茂,交通便捷,是戰爭的絕對中心。那時的彭德懷司令非常重視云山,打算命吳信泉將其控制。那時的敵騎兵1師有炮兵和坦克,三個機械化營,聯合南朝鮮12團頻頻向我軍施壓。防守陣地的39軍116師師長首先發現了云山敵人的動向,將戰場情況上報。

      不久后,總部制定了周密的行軍計劃,38軍配合42軍負責切斷敵軍后路,其余各軍迅速穿插分割,集中優勢主力迅速殲滅被包圍敵軍,不能放跑一個敵人。隨后,各級指戰員開始行動起來,40軍此時恰好全殲敵偽6師,這也為吳信泉拿定總攻時間提供了方便。結合之前的情報,39軍開始向云山挺進,在掃清幾個障礙后,迅速占領優勢地形,準備和騎兵1師來場硬碰硬的較量。擔任主攻的是116師,他已經進入云山西北,幾個團分別攻陷了幾處高地,但是仍然沒有傷到敵軍主力。在262.8高地上,騎1師利用炮火優勢形成壓制火力,我軍多次沖擊沒能成功。此時,果斷改變主攻方向,留下少部分部隊繼續佯攻牽制,大部隊借助夜色奇襲敵人側翼,一舉突破了對方前沿陣地。對方迅速收縮兵力,第二道防線已然形成。

      他很清楚,正面突破幾乎不可能,奇襲也不能再用,于是,命令部隊分成多組,分批次進行進攻,讓敵人沒有休息的機會,終于在戰斗開始后的第二天傍晚,與敵軍短兵相接。此時炮兵和坦克失去了意義,雙方的白刃戰異常慘烈,敵軍最后選擇了丟下物資和武器撤退,早以準備好的38軍和42軍總共抓獲300多名美軍,云山之戰大獲全勝,騎1師更是潰不成軍,遭遇了160年以來的首次敗績。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7

      2020年10月18日,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央視播出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經歷過動蕩,方知和平的珍貴,所以學校組織我們一起觀看學習這個紀錄片。隨著“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這首氣勢雄壯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我們同志愿軍將士們一起走進那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感悟七十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

      在環境惡劣、條件艱難,敵人強大,我軍弱小的情況下,我軍以中國特有的近戰、夜戰、運動戰、槍林彈雨的戰場,勇敢穿梭,讓敵人驚恐萬分。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取得軍事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略優勢。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貢獻,英雄事跡可歌可泣。

      戰斗英雄邱少云,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潛伏部隊,他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戰斗英雄孫占元,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率突擊排對敵人陣地實施反擊,在雙腿被敵炮彈炸斷的情況下,仍舊以堅強的意志來回爬行指揮,用機槍掩護戰士并摧毀3個火力點,敵人反撲過來,他打退敵人兩次沖擊,斃傷敵人80余,拉響最后一枚  當然,還有無數人民百姓,毅然決然的跟上志愿軍出征的腳步,搭設浮橋,在冰天雪地的鴨綠江上架起一條條長龍,運送物資,在崎嶇陡峭的山路間鑄就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他們也和志愿軍將士們一起征戰疆場,最終以一種默默無聞的方式將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

      對于新中國來說,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有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中華民族這種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是我們民族之魂。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會使之更加發揚光大。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續發揚全國人民和志愿軍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紀錄片《為了和平》尾片曲的詞句。

      七十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七十載風雨滄桑,山河已無恙,可當那炮火硝煙的一幕幕在眼前滾過之時,當一個個耄耋老人敘說著他們的記憶時,身處承平年代的我們亦應心懷敬意回望那段歷史。

      于我們而言,抗美援朝或許不過是歷史書上劃記的一段時間、是語文課本里一個個名字和故事、是隔著遙遠歲月的.回眸,可于那些長眠在那片盛開著金萊花土地上的烈士、于那些如今已垂垂暮老敘說記憶的老人們,戰火紛飛里燃燒的是他們的青春,甚至全部的生命。“離家猶是少年身,歸來已是報國軀”一身戎裝,一生信仰。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不過是一個個血肉之軀,被血脈的血性與信仰引渡著,被為了勝利絕不后退的信念支撐著,讓他們放下了小我,讓自己投身于時代的使命、家國的召喚。那些我們從小便聽過的烈士們的故事,今日再講起仍令人為之動容。楊根思抱起炸藥沖向敵人的決絕、黃繼光撲向機槍射擊孔的英勇、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動不動地堅忍……“在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譜系中,英雄是最為醒目的標志。”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和他們義無反顧的姿態應永遠留存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間,還有千千萬萬不知名的戰士們浴血奮戰、沖鋒陷陣,他們喊著“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錚錚誓言,更是用行動讓世界見證了我們民族血性,在力量懸殊、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以少勝多贏得勝利,正如這句“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雄,亦致敬孕育英雄浩然之氣的山河大地,致敬在風雨飄搖中沖破桎梏的共和國。可我們不是為了銘記而銘記、為了致敬而致敬。這千千萬萬英雄之魂凝聚成的民族魂曾燃燒了一個時代,延續民族精神應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如今的太平盛世、河清海晏的時代已不需要我們做出生死抉擇,可時代仍需要英雄、亦不乏英雄。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疫情中,就是這一股股平凡的力量于黑暗中匯聚星星點點的光芒、帶來希望;就是當今時代無數平凡的英雄們挺身而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在不久的未來,英雄可以是你、是我,是我們每一個被他們保護過的人。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理想、擔當和使命。硝煙彌漫的戰爭時代離我們遠去,可英雄精神仍與時代同在,與祖國同行,因此我們才能聚沙成塔,在困境突然來臨之時戮力同心度過難關。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8

      時過境遷,回想起那場慘烈戰爭,敵我雙方基本都是倉促應戰,當時的聯合國軍以武器先進、雄厚的經濟實力、多國參與的壓倒性優勢直撲鴨綠江邊。

      老一輩領導者毅然決定以頑強的民族意志抵擋驕橫帝國主義,那個時候可能因為國家處于封閉,沒有對外經濟顧慮,所以考慮起戰爭的損失時候相對現在要簡單一些,但武器的懸殊也讓一般人不可想象的,加上國內局勢尚未穩定,解放后的國內創傷尚未愈合,這種情況下參與如此大的戰爭,我們不得不為當時決策者的'膽識加以佩服和贊揚。

      朝鮮戰爭,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是中國近代遭遇外辱以來,第一次以一個完整的國家形象同仇敵愾,共抵外辱的戰爭。也讓世界認識到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強大不是傳說,而是因為近代的故步自封、一盤散沙、相互內耗、而產生的內部空虛,才使得它們有機可乘。這場戰爭也讓國人認識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歷史已經過去了將近70年,世界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唯有一點未變的是世界霸凌仍然存在,國際局勢仍然充斥著無視規則的野蠻行徑,以某國的國內法強加給世界人民遵守的事情時有發生,以武力自視其大的在全球任意行為依然猖獗。

      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應該得到空前的提升,集中精力辦大事的主要宗旨應該得到鞏固和加強,任何違背這一原則的人都是自私或者目光短淺的人!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9

      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 朝鮮戰爭爆發已經六十多年了。不管哪個歲數的中國人,只要朝著自己版圖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會響起“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歌聲和密不透風的槍炮聲。那是年僅一歲的新中國,出于國際主義義務和保家衛國的需要,果斷出兵,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及軍隊殊死搏殺,并獲得巨大勝利的“一戰”。這一仗,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國屢敗于西方列強的屈辱。

      自鴉片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國連續不斷地經歷了一百一十年的戰爭,去除國內戰爭的章節不說,在對外自衛戰爭中,鮮有獨立戰勝外敵的記錄。但是,1950年,這一歷史都重寫了。毛澤東和他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中華民族史上的歷史功勛無與倫比。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在評價長征時說:“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上甘嶺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國人的沖天豪氣。

      經此“一戰”,不僅傲慢的美國人顏面盡失,連幾年前十分不服氣地在中國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國人確實站起來了。這“一戰”,讓世界華僑揚眉吐氣,大批海外英才百川歸海般回歸祖國;這“一戰”,讓世界許多國家紛紛伸出手來擁抱新中國。這“一戰”,有太多的奇跡寫在世界近代戰爭史和國際關系史上。因此有無盡的啟示供今天和未來的人們回味。

      因此,當我讀到李峰先生所著《決戰朝鮮》的時候,心中猶如萬馬奔騰。關于這一仗的故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大都耳熟能詳。我一直認為,作為中華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國人應該以超過教徒般的虔誠,熟記它的每一個細節。李峰先生此書,在我看來正是從細節解讀、記憶歷史的。雖然它不是唯一一部這樣的著作。本書從《雅爾塔協定》落筆,全景式記錄這場戰爭,這就有了縱深感和立體感,也有了現代史學的某種價值。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10

      戰場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劇烈破壞,極大地沖擊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連很多戰爭史上有名的將領也難免會出現意志消退的情況。然而,抗美援朝戰爭卻不是這樣。中國政府一旦做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展示的`便是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客觀分析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即“一長三短”: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三個弱點,一是戰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斗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美國那點原子彈,消滅不了中國人。即使美國的原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毀了,對于太陽系來說,還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說來,也算不了什么。”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支撐著戰爭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決心。在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以后,毛澤東即做出軍事部署,集結5個軍25萬人組建成東北邊防軍,爾后又將兩個兵團調到津浦、隴海兩線以策應東北,同時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計劃,并轉移了東北南部部分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戰爭部署到實際參戰也就一步之遙。一旦參戰,即將一切聚焦于贏得戰爭勝利這一根本問題上。首次參戰就投入4個軍及3個炮師,對敵當頭棒喝;在7個月時間里,連續發起5次戰略性戰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斃傷俘敵23萬余人,為整個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這個基礎,是建立在美國誤以為中國不會參戰,而中國幾乎傾全國之力上的。

      同時,也作了最壞的打算。在國內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出兵參戰,中國政府做了最壞的準備。“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便認真地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最不利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于破壞,并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滿。同時,毛澤東也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蘇聯援助的準備。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11

      195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毛主席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征程,與朝鮮人民一起并肩作戰,將美帝國主義趕出了朝鮮。中國志愿軍用他們頑強和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震懾了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

      20xx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紀念日。七十年歲月的流逝,沒有磨滅志愿軍的精神,它一直鼓舞著中國人民自立、自強、拼搏奮斗。

      現在,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是史無前例的戰爭,是中國打敗富國,弱國打敗強國,創造歷史奇跡的戰爭;是中國軍隊打出國威,打出均為打出骨氣,揚眉吐氣的戰爭。中國志愿軍譜寫了中華民族戰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他不愧是我們最可敬佩的人。

      前行道路上,我們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面對復雜嚴峻的安全形勢,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之扎根于心靈、見諸于行動,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全面提高新時代創新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的使命任務。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 篇12

      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聯合國發出一系列警告之后看到美軍跨過三八線后介入沖突。最早到達長津湖地區的中國軍隊之一是志愿軍第42軍,目標是阻止東線聯軍的推進。10月25日,正在推進的韓國第1軍與中國軍隊遭遇,并在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山口停下。11月6日,志愿軍42軍受命向北撤退,將聯合國軍誘至長津湖。到11月24日,第1陸戰師分別占領了湖東面的新興里和西面的柳潭里。

      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至20xx米之間,林木茂密,道路狹小,人煙稀少,夜間最低溫度接近攝氏零下40度,當年又是50年不遇的嚴冬。

      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破壞了多國部隊的攻勢,麥克阿瑟及阿爾蒙德命令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奧利華·史密斯及轄下部隊突破包圍,從1950年11月26日起,多國部隊開始且戰且退撤向興南港。為了保持部隊集中及謹慎地推進,史密斯主動進攻以突破包圍。

      在撤退中,美軍或發動攻擊以消除志愿軍的封鎖線及山頭陣地或處在中國軍隊的猛攻之下,零度以下的氣溫亦增加他們的傷亡,但美軍握有制空權,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及空軍轟炸機每天飛行數百架次猛烈攻擊包圍的中國軍隊,在行動中超過4000名傷兵被送走及運入500名補充兵,對撤退成功起了較大作用,海軍陸戰隊及陸軍士兵消滅或阻擊了包圍長津湖的7個中國師團,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使得海軍陸戰隊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及被西方傳媒形容為在戰敗中取得道德上的勝利,當時聯合國軍在戰略上形勢非常危急,以致要決定把整個第10軍撤出朝鮮,海軍陸戰隊、第10軍的其余士兵及數以千計的難民從興南港撤走,該港在撤退完成后被徹底破壞。

      志愿軍成功將聯合國軍逐出長津湖,多國部隊從朝鮮撤退后,海軍陸戰隊被重新部署在南方,在這里繼續作為聯合國軍之一部分一直戰斗至1953年7月停戰為止。

      美國海軍認為長津湖戰役是在其歷史上最驕傲的時刻,海軍陸戰隊重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師團,此戰役對志愿軍來說是一場大捷,雖然付出了巨大傷亡,且有美國軍隊突圍,但志愿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戰役及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第1次勝利,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

      這場戰役極大地暴露了志愿軍后勤弱的特點,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在戰場上甚至有部分阻擊陣地中的.志愿兵士兵全員凍死的事例。中國在戰役中繳獲的美國陸軍第31團團旗,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以紀念這場戰役。

      此戰役的勝利為中國奠定了重要軍事強國的地位,但這勝利來自巨大的代價。我們要感謝“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役中付出的犧牲,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穩定的和平的建設環境,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換來了今天的歲月靜好,我們不應遺忘那段歷史,永遠緬懷這些為了和平犧牲的英雄。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05-20

    抗美援朝周年心得體會10-12

    抗美援朝心得體會范文02-12

    統編教材紀錄片觀后感 統編教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優秀12-09

    紀錄片作文01-08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教學反思04-08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心得體會12-14

    紀錄片國魂觀后感07-19

    紀錄片《故宮》觀后感05-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偷偷要色偷偷中文 | 中国亚洲免费福利片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 特级精品三级AV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