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營與會計》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 1
作為一個不懂會計的門外漢,乍一看書名以為這是一本專業的指導書,里面肯定充滿了各種難懂的術語和公式。然而稻盛和夫先生從一開始就打消了我的顧慮,他在本書第一頁就開宗明義地指出他的經營與會計的出發點,即依據原理原則追求事物的本質,以“作為人何謂正確”進行判斷。稻盛和夫認為,在對事物作出判斷時,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質,同時要以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為準則進行判斷,諸如公平、公正、正義、勤奮、勇氣、謙虛、誠實等等,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這既是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也是稻盛和夫的為人之道。
從“依據原理原則追求事物的本質”這一準則出發,稻盛和夫從零開始學習會計,他沒有盲目跟從會計的常識和習慣,也沒有迷信書本與權威,而是不斷追問什么是問題的本質,回歸會計的原理原則進行判斷,逐漸摸索并確立了屬于他自己的會計原則。這些原則幫助他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應對自如,幫助他成功地將京瓷和第二電電帶入世界五百強,幫助他僅用一年時間就帶領日本航空公司大幅度扭虧為盈,這就是本書介紹的會計七原則:現金流經營原則、一一對應原則、筋肉結實的經營原則、完美主義原則、雙重確認原則、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
第一是現金流經營原則。
這是指任何經營活動最終都要落在實實在在的現金上。稻盛和夫認為,沒有現金流的賬面利潤沒有實際意義,因此他在經營過程中更加關注現金的動向而不是賬面上的數字,他堅信企業必須始終在“土表正中相撲”,也就是永遠不要將自己置于現金流干涸的邊緣,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證手上有充足的現金來規避風險。
第二是一一對應原則。
這是指“錢、物、票據”的一一對應。比如禁止在沒有票據的情況下動用現金或物品,或者禁止在沒有對現金或物品進行確認的情況下進行票據處理,所有錢財和物品的流動必須要與票據一一對應。這樣的流程盡管有些繁瑣,甚至不近人情,但它能確保經營者獲得準確的信息,并作出準確的判斷。同時,通過一一對應原則,也提高了公司的道德水平,公司所有的數據都真實可靠,值得信賴。
第三是筋肉結實的經營原則。
稻盛和夫認為,經營企業就像經營人體,人體要肌肉結實、充滿活力,而經營者也必須塑造一個沒有贅肉、筋肉堅實的企業。因此,在京瓷沒有過度的設備投資行為,也不會在庫存中保留那些已經沒有價值的存貨,從而使公司的資產貨真價實,沒有水分。同樣,在人員管理上,也要貫徹精簡原則,削減固定費用;在資金使用上,拒絕一切投機行為,只專注于自由的、富有創造性的活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第四是完美主義原則。
完美和嚴謹是貫穿京瓷經營始終的原則。稻盛和夫要求經營者不僅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個公司的狀況,而且要從微觀上了解部下的具體工作,這樣才能成竹在胸。因此,不管在經營管理還是研發生產中,京瓷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完美無缺,決不允許出錯,而且每個部門必須百分之百實現經營目標。稻盛和夫認為,追求完美是很難的,但是有了追求完美主義的態度,就不容易出錯。
第五是雙重確認原則。
所謂雙重確認,就是指公司的進出款項、印章管理、保險箱管理等行為都要實行雙重管理,避免將管理權集中在一個人手里,從而造成貪污。稻盛和夫認為,經營管理中的舞弊行為在所難免,雙重確認正是注意到了人心脆弱的一面,從制度上杜絕了員工犯罪的可能,也是保護員工。
第六是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
所謂提高核算效益,就是通過“阿米巴經營”來提高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把逐漸肥大的企業劃分為各個獨立的小組織,每個組織(阿米巴)分別作為利潤中心運行,像一個中小企業那樣活動。稻盛和夫認為,只有以阿米巴長為中心,每位員工對自己的目標都能清楚把握,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夠為達成目標而主動不懈努力,實現全員參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核算效益。
第七是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
稻盛和夫認為,有關公司的真實處境,不管是好是壞,不僅要讓領導者知道,而且也要讓基層員工清晰明了,因此必須開展如玻璃般透明的經營,這有利于構建和員工之間的信任關系。此外,領導人必須率先垂范、光明正大,追求作為人的普遍而正確的原則,如此才能在公司內形成“通風良好”的職場。
以上就是稻盛和夫著名的會計七原則。在闡述這些原則的時候,稻盛和夫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化繁就簡,剝桔子一般撥開那些復雜的表象,直刺經營的本質與核心。從這些文字中,即使一個絲毫不懂經營與會計的讀者,亦能感受到他的堅定與真誠。這是他的原則,也是活法。他使我們相信,原來企業經營不僅是一門唯利是圖的藝術,更是一門堅持原則的藝術,一門改進世界和我們自身的藝術。這位老人告誡我們,要做成某件事,就要在心底里有強烈的愿望,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不要對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懷疑,然后就是堅持下去,耐心地等待收獲。我相信,成就一家公司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吧。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 2
最近讀了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經營與會計》,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27歲創立了京瓷,從零開始學習企業經營與管理,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一個重要的關鍵,會計將成為現代經營的中樞,因為經營者必須正確的掌握企業活動的真實狀態,才可能帶領企業長期有效的發展。
稻盛和夫的會計學基本思維模式是追求事務的`本質,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基礎對事物進行判斷,判斷的同時必須追尋到事情的本質同時要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為基礎,這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經營的重要領域---會計學領域,我們不能盲目的去湊合會計學的常識習慣,而是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質。在這種經營哲學的基礎上稻盛先生創立了會計七原則:
1、現金流經營原則:會計為企業經營服務,最重要的是關注現金流,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必須要知道“賺的錢在哪里,已什么樣的形式存在”。
2、一一對應原則:規范了企業及其員工們的行為,在實現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看,企業及員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為。
3、徹底的實行筋肉堅實的經營:這是稻盛和夫會計學的精髓,不受欲望的驅使,不追求表面的繁花,要塑造一個本質上強壯的企業。
4、完美主義原則:企業各級領導認真貫徹完美主義,讓完美主義滲透到整個公司,成為每個人的習慣。
5、雙重確認原則:注意到人性脆弱的一面,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創造一個珍惜人的職場環境,營造出一個具有緊張感,而又生機勃勃的職場氛圍。
6、提高核算效益原則。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原則是單位時間核算制的基礎,經營的根本就是在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必須防止浪費、消減開支,通過全員參與,關注細節,開源節流的方式實現企業經營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7、實行透明經營原則:經營過程注重“以心為本”與員工在互信的基礎上開展經營。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 3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現在越來越被中國的企業家所接受,但是引入阿米巴經營之前,公司得建立一個堅實、順暢的財務體系,這樣才能夠為后續組織架構的調整、內部結算的實施打下基礎。很多經營者對會計并沒有很深的理解,也并不是很重視會計系統,導致很多企業在發展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挫折,走了非常多的彎路。
無論是一家企業還是一家組織,他們其實就是一個個動態的生態系統。作為一個系統首先得有目標,企業的經營者如果不能給組織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那組織就會走向混亂;其次就是得有“反饋”,這個反饋必須得及時且準確,就像飛行員需要靠儀表盤才能知道飛機的狀態,醫生需要化驗單才知道病人的病癥一樣。在企業中,每一份會計報表和每一項業務數據就是經營者的“儀表盤”。因此,每一位經營者必須重視企業的會計基礎。在我們與企業的交流中發現,會計基礎越好的公司每月的會計報表出來的是越快的,而會計基礎薄弱的公司則相反。
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提到了經營與會計的七個原則,分別是:現金流經營原則、對應原則、筋肉堅實的經營原則、完美主義原則、雙層確認原則、提高核算效益原則、透明經營原則。實際上每一項原則都非常的重要和實用,在這里則不贅述。其中有三個原則我的感受最為深刻,也愿意分享給更多的企業家,下文中會進行重點討論。
一、現金流經營原則
經營者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境況:公司的銷售在增長,但是現金流卻
越來越少,現金流到底去哪里了?影響現金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應收賬款的周轉、存貨的周轉、固定資產的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等等。公司想要改善現金流情況,可以從改善公司周轉率開始,你的應收和存貨周轉率增加了,應付周轉率降低了,現金流自然增加了,同時還要有效的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行為和節奏,確保投資的投入產出能力。現實經營中,比較多的企業并不重視現金流與長期資產投資與流動資產投資(周轉)之間的協同性,從而導致企業的經營利潤一路攀升,但卻進入現金流的干涸境地。
另外,稻盛和夫也提出了“水庫式經營”的現金流管理模式,即每月公司將一部分利潤留存下來放入“水庫”,這個水庫就像一個糧倉,只有公司在迫不得已時再使用這部分資金,這樣公司遇到現金流危機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這對很多周期性行業、甚至于某些互聯網燒錢模式的公司來說,不啻為一個較好的辦法。
二、對應原則
“對應”原則指的是在經營活動時保證錢、物、票據的對應。一個公司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最后再到銷售,這一鏈條中會牽涉到很多的票據。就拿A公司為例,從原材料采購到進入倉過程中需要采購訂單、核價單、進貨單、檢驗單等單據,生產過程中又會有研發部開具的工單、領料單、生產能入庫單、檢驗單等,在銷售過程中又會涉及到發貨通知單、銷貨單、送貨通知單等。如何報證資金、物料以及單據對應是一個非常考驗一家企業的管理水平的。在日常經營中,常常會發生生產工人多領了一些原材料,但因為圖省事兒而沒有重新歸還,導致產品的成本出現了偏差。有時會因為客戶著急要貨,也會發生貨物已經送達客戶手中,但是還沒有開票的情況。很多公司財務不規范往往都是沒有實行“對應”原則,這也是所有經營者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很多的經營數據不準確其實是這些細微的經營活動所導致的,而這些問題也是企業未來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踐行對應的原則,并持之以恒的堅持,方可解決。
三、提高核算效益原則
在阿米巴經營中,稻盛和夫引入了“企業內部交易”以及“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來衡量員工創造的價值。企業內部交易指的.是每一個阿米巴都被看成了一家獨立的公司,在阿米巴之間發生產品的移動的時候,將其看作是企業內部發生了買賣交換。
如上圖,對于銷售部門來說它的銷售手續費按照銷售額的5%—10%來計算,而生產部門的生產總額基本上由負責生產的阿米巴部門來核算;這里的經費則是由“原材料費用”,“外包加工費”,“電費”等直接費用和“利息費用”等間接費用構成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費用并沒有包含在經費中,這樣做的原因是阿米巴被分割成了很小的組織,如果將人工費用也核算在內,相當于每個員工的工資相當于公之于眾了,這也許會造成公司中員工之間的氣氛變得比較尷尬,因此這里采用“差額收益”除以“總勞動時間”的方式計算“單位時間附加價值”來把握阿米巴的利潤情況。引入了“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后,公司的效率則會大大增加,因為這會使得每一位阿米巴的經營者踐行“營業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經營思路。
總之,通過上面三個小的原則分享,讓我們進一步看的到,不管多么細小的事情都要追溯到最基本的原理原則,徹底的思考。這或許伴隨著極大的勞力與辛苦,但是,只有把任何人看來都正確的原則作為判斷的基準,只有持續這么做,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合乎道理的經營。在經營的重要領域——會計領域——情況完全一樣。不是盲目地去湊合會計的嘗試和習慣,而是要追問什么是問題的本質,回歸會計的原理原則進行判斷。
稻盛和夫并不是一位會計專家,在創業初期,他甚至對會計一竅不通。但是,稻盛和夫總是在思考什么是會計的本質,當實際情況與結算的數字發生偏差時,他馬上會要求會計人員說明真實的業務情況是怎樣的,為什么會計上做這樣的處理。也正是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的會計思維方式。
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更是難得的好思維,對那些經營業務與會計脫節的公司來說極為寶貴。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 4
初讀稻盛和夫先生《經營與會計》時確實覺得有點吃力,畢竟自己不是財務專業出身,對于其中所講到的內容知之甚少,但是經過第二次靜心閱讀后,我發現對其中的理念原則以及所舉的實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正說明自己今后一定要多加強學習,多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以更快提高自身的能力。讀完書后一定要多加總結和思考,那么接下來就由我和大家來分享下閱讀本書的一些感想。
《經營與會計》主要講的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創業之初對會計科目一無所知,他是技術出身,當時能做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企業經營中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各樣復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讓他感到很不安,經過一番思索后,他覺得一切事物都應該遵循原理原則進行解決和處理,對于每一個問題他決心依據自己的經營哲學從正面解決,也就是正確做人的基礎上開展經營。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學基本思維模式是追求事物的本職,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基礎對事物進行判斷,追溯事物的本質,同時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為基礎開展經營。
本書重點闡述了會計學在管理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闡述了企業經營中重要原則與會計的關系。本書共分為七章,其中每一章對應一個經營與會計的原理原則,分別是現金流經營原則、一一對應原則、筋肉堅實的經營原則、完美主義的原則、雙重確認的原則、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和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接下來就這七條原則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現金流經營原則就是經營要聚焦在現金的流動上,必須以現金為基礎,實事求是的反映企業現階段的實際資金情況。經營者要時刻了解資金去了哪里,及時關注每日的資金情況,要在土表正中相撲,而不是到了來不及的時候再去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應對,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只有把現金經營作為基礎,放在中心位置,才能做好經營。
一一對應原則是指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保證錢、物的流動與票據的一一對應,構建一個透明的監督管理系統。如果銷售票據和進貨票據不一一對應,銷售和利潤每個月會有起伏波動,這樣就會出現錯誤的數據,那么在錯誤的數據基礎上進行經營判斷的話,就很有可能將公司導入錯誤的方向。所以說,堅持貫徹一一對應原則可以確保企業經營者做出正確的判斷,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筋肉堅實的經營原則是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注重成本管理,要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企業有效降低成本,那么在銷售收入同等的情況下就增加了企業的利潤。比如文中提到的即買即用,也就是用多少買多少,不進行一次性大量買進,而是在需要時再購買,這樣就避免了一次性大量買進會使企業存在很大風險,承擔不必要的費用支出。所以這一原則同樣適合應用到日常經營中。
完美主義的原則是指在企業經營中不允許妥協,所有工作都要盡可能追求完美,達到每個細節,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現。作為經營者不僅要從宏觀上明白整個公司的狀況,而且還要在微觀上了解部下所做的工作,了解每一個員工以及現場工作的情況,這樣才能不斷加強完美主義的實施,成為一名優秀的經營者。同時,只有企業領導者嚴格的審核,員工的工作就會少出現問題,這樣就能使完美主義滲透到公司的每個部門和每一個人。
雙重確認的原則是一種保護企業也保護員工的機制,主要目的是杜絕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犯錯誤甚至犯罪,與一一對應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讓兩個以上的人進行相互監督、審核、確認,由此來推進工作,這一原則貫徹執行能使員工在工作中規避風險,也能提高業務本身的可信度,保證企業組織的健全性。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是指在提高銷售收入的同時,要不斷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費用壓縮從而實現利潤的增加,也就是運用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原則,來提高單位時間效益核算,追求附加價值。每一個獨立的單位都負有一個獨立的經營責任,這樣個體就能更加清楚和明確自己的目標,并根據目標和努力去提高創造價值。
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是指光明正大地向企業所有成員公開財務賬目信息,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員工知曉公司整體的情況、前進的目標,同時也讓員工知道公司前進的困難和經營上的難題。這種做法對于提高公司員工的道德水準、形成公司整體合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更容易讓企業達到目標。
通過本書的學習,我感悟很深,也深知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價值。而作為企業經營者更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貫徹經營原理原則來加強企業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不斷發展與成長。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 5
《經營與會計》一書篇幅不長,全書168頁,是一本很快就能閱讀完的書。書中主要闡述了作者在經營京瓷時,經常運用的幾大經營管理原則:
1.一一對應原則:在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和審核流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舞弊的行為發生。公司固定資產的實物與賬本要能一一對應,沒有虛假的數據,入庫檔案都是可靠的。“一一對應”的要諦,就是要“徹底地”貫徹、構建一個玻璃般透明的系統,使隱蔽或模糊事實的企圖變得不可能。從公司領導到基層員工都要遵守這一原則,這樣才能防止舞弊發生,提高公司的道德水準,增強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2.筋肉堅實的經營原則:稻盛和夫把公司比喻成人體,要充滿活力,必須血脈暢通,而且肌肉結實。如果滿身贅肉,勢必難以為繼。管理者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制定采購計劃,調撥固定資產,減少費用的增加。知道即用即買的重要性,對已經形成的.采購和資產定期審核處理,不要形成過多的庫存,避免浪費,節省公司經營成本。
3.完美主義原則:“是指在工作中不允許曖昧和妥協,所有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達至每個細節。”作為管理者不僅要在宏觀上充分了解公司的狀況,微觀上也需要了解手下員工所做的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在管理的過程中有追求完美主義的態度,對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反復核實檢查,及時進行整改,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
4.雙重確認原則:“雙重確認”是一種保護性機制,既能保護員工,也能保護公司,使公司可以正常的運行。對公司需要審核的項目、數據讓兩個以上的人和部門互相審核、互相確認,以此來推進工作,將犯罪防患于未然,營造一個具有緊張感,而又生機勃勃的職場氛圍。
5.玻璃般透明經營原則:員工是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的經營與員工的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因此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管理者必須把公司的實情告知員工,讓他們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包括下一步的計劃目標,都正確的傳遞給員工,在信任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奮斗。
通過閱讀《經營與會計》一書,啟發較深,顛覆了我對會計一職的認知。會計一直被認為是負責企業經營過程中金錢、單據的流轉統計,一種普通的事務處理而已,作為管理者無需了解多少會計方面的知識。稻盛和夫用自己對企業管理的親身經驗說明:會計是“現代經營的中樞”。只有經營管理者正確掌握企業活動的真實狀態,才有可能帶領企業長期持續的發展。里面的一些經營管理原則,對我們日常工作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借鑒意義。在日常管理中要嚴格按照公司規章制度辦事,不弄虛作假;不僅要整體上成功,更要追求細節的完美。公司不僅是經營管理者的企業,應讓每一位員工都參與到經營中來,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實現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愿景。
【《經營與會計》讀后感】相關文章:
完善會計標準強化經營管理02-21
會計師事務所經營發展戰略分析02-21
經營未來讀后感01-26
《經營的本質》讀后感01-10
《阿米巴經營》讀后感05-23
《經營未來》讀后感10-13
經營的本質讀后感08-06
阿米巴經營讀后感07-18
經營分析報告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