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1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中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開始接觸“倍”的概念,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具體的活動,創設生活情境,從而引出“倍”,把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加緊密。因為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能動手參與、直觀體驗,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關知識。為此,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一)成功之處
1、游戲導入,連接新舊知識。
在本節課的開始,通過拍手接力,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為新知的轉化做好鋪墊。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費時少,為后續的新知學習和練習留出更多時間。
2、情景教學,提高參與興趣。
結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境,借助直觀操作--胡蘿卜貼片和利用電子白板的移動功能,指名學生移動蘿卜,擺出白蘿卜的數量是紅蘿卜的5倍。這樣讓學生加深對新識的理解。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與同桌討論交流的過程既加強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上臺演示,學生學習熱情更高了。
3、利用好動手操作活動。
當學生在理解倍的意義有困難時,動手操作是比較好的學習活動。“做一做”第2題,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4、在“變化”中進一步認識“倍”。
本課的“變化”分為兩類,一是標準不變,被比較的量變化;二是被比較的量不變,標準變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二)不足之處
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亂感,最后的拓展還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景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中有幾個幾”是“倍”的概念,還要讓學生能反過來思考“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樣也為后一節課的教學做了鋪墊
認識“倍”概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幫助學生逐漸抽象,最后領悟本質的過程。而要抽象,就必須進行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說比較是抽象的前提,抽象是比較的目的。而學生的比較應該在操作活動中進行,學生正是在動手操作中不斷對比與抽象中掌握概念“倍”。但這節課讓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還不夠多。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2
前幾天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授課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的《倍的認識》。課前我認真查閱資料,制作課件,準備的可謂充分;上課過程中我以拍手游戲引入,以動畫、圖片為情景,讓學生討論展示,課堂氣氛活躍,練習充分、形式多樣。我自認為本節課效果良好。
在課后的評課環節,眾多老師對本節課的亮點都給予肯定,而吳鳳琴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慚愧不已。吳老師指出:“你在講白蘿卜數量是紅蘿卜數量的幾倍時,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設備上畫筆功能,用手圈一下,學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兩者的倍數關系,比你干講學生光看要好的多。”我聽后頓覺自己慚愧不已,虧我還自詡和諧小學教師中的“電腦高手”呢!我開始回想,課前試課件的時候,我制作的課件與班班通設備上的。EN應用軟件不兼容,不能用EN軟件中的諸多功能,自然也不會用畫筆功能去圈畫重難點,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靈”中的畫筆去圈畫重難點呀!我怎么把這個給忘了,實在該打。
回想本節課的前前后后,整體效果不錯,改掉了自己公開課拖堂及教師講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這個“電腦應用高手”居然犯了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看來,公開課之前請幾位教師試聽或討論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閉門造車,難免遺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內容,效果也不會很好。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2-25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7篇)09-27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3-06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07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27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1篇)12-14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24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04-10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21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