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后感(必備)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津湖》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津湖》觀后感1
《長津湖》,一部流淌著軍人血液的主旋律電影,代表全體國人,向先輩致敬。
坐在影院中,當片尾緩緩打出“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時,當燈光再度亮起,我熱淚盈眶,感觸頗深,久久不能釋懷——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歷史之碑立于心。
《覺醒年代》中說:“所有的幸福都要承擔相應的代價,如果沒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這個代價。”志愿軍戰士們單衣入朝,揣著幾個凍士豆,眼看著戰友們成為永恒的冰雕,卻連眼淚都是不被允許的——在零下40℃的環境中,眼淚也會被凍住的!面對美軍世界頂級的裝備,飛機、坦克,地毯式轟炸,戰士們頂著彈雨槍林,一往無前。顯然,他們太知道這是什么樣的`風險:稍有不慎,非死即傷。他們難道不是兒子,不是丈夫,不是父親嗎?他們就是太知道了,才不愿讓后輩冒這個風險,選擇自己把仗打完。他們身后是溫馨的小家,更是有著五萬萬人口的泱泱大家。正如基辛格所言:“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地很好。”拍攝過程中有這一段花絮:易烊千璽被掐住脖子,呼吸急促。導演喊卡后久之不能回神:演戲有人喊卡,當年呢?
歷史之碑立于心,不忘來時路,永懷英雄魂。
愛國熱情化為行。
愛國主義顯然不能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是吾輩青年行動之基,力量之源。影片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當是戰備差距,生活條件差距。當我們的戰士躺在雪地里啃凍土豆啃掉了牙齒,美軍正唱著《圣誕快樂》,吃著燒雞,為不能回家過節而嘆息。司令員宋時輪說:“不能讓我的兵凍死。”是啊,志愿軍戰士們千里迢迢赴朝鮮,倘若是在刀光劍影,炮擊槍戰中捐軀,倒也比活活凍死來得更值得。而這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是出于我們綜合國力的落后,經濟極度貧乏。這教訓,恰恰是我們同學少年應當吸取的——要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誰也不能阻止中國人民對和平生活的追求,誰也不能夠侮辱中華民族的尊嚴!“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愿意奮斗終身……”南陳北李的誓言猶響在耳邊。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就請賽出風格,賽出水平,青年!
愛國熱情化于行,空談誤國,實干方能興邦。
最后,希望我們銘記,死者的遺囑不是要報仇,而是永遠不要再有。歷史之碑立于心,我們緬懷先烈。愛國熱情化為行,我們展望未來。如果可以,我只愿花饗逝者,春暖斯人。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長津湖》觀后感2
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觀《長津湖》有感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可這些幸福是多少革命烈土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1950年,美國對朝鮮大舉進攻;毛洋東主席知道,美國是為了打中國才侵犯朝鮮的。中國派出志原軍去抗美援朝,在長津湖這個地方痛快地打美國人,可我們也有不少人犧牲。
現在,想一想,那中國志愿軍的沖鋒中有什么?有憤怒!他們可以不在這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但是,如果他們那一代不上,就是我們這一代上。他們不想讓下一代的人打,就自已去打。當他們看見自己的戰友一個個死去時,他們心里也很難受;但他們知道,如果不打,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受到這種痛苦。
我看完電影想,如果有彩蛋就好了;可當那燈火燦爛的高樓豎立在我面前時,那不就是這部電影的.彩蛋嗎?
現在,有多少人會覺得這不好吃那不好吃,可志愿軍吃零下三十多度的凍土豆時,他們什么也設說;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時,也是什么都設說。平時,有些人破點皮就大叫,可志愿軍腿都炸沒了,他們說痛了嗎?
看看,現在的美好生活有多么來之不易。
《長津湖》觀后感3
周末,我和同學去看了著名的影片《長津湖》。
長津湖之戰是抗美援朝的一大戰役。因為美帝國主義在我們解放戰爭之后悍然對朝鮮進行了侵略,打到鴨綠江附近了,危機國家安危。
于是,毛澤東堅定的說:“如果僅僅為了今天,我們可以不打;如果考慮到明天,我們必須得打!”于是,長津湖之戰便開始了。
電影一開始放映了長津湖里的坦克,鋼板都變形了,暗示著這場戰爭打得非常慘烈。電影中有一段情節讓我記憶深刻:美軍戰機丟下一顆標識彈,滾燙滾燙的,電影中的角色“雷公”抱住了它,丟上汽車,他加大油門,敵人一直往他邊上打,他冒著槍林彈雨把車開走。可是,一發炮彈打中了“雷公”的車子,把車子掀翻了,“雷公”的下半身被車子壓住了,全身抽搐。他犧牲之前,人們都圍著他……看到這里,我不禁哽咽起來。但是電影里畫面的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戰爭殘酷。
最后,當美軍司令看到我們的戰士被凍成雕像的`時候,說“面對有如此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不可能取得勝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二周年,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輩一代一代用努力換來的,我們要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長津湖》觀后感4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影片呈現了無數換取祖國今日昌盛平和的戰士官兵的作戰能力、英勇品質與奉獻精神。
雪地里埋伏,死傷慘重,血肉模糊,尸體被炸的滿天飛,就這樣他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慘烈的戰斗,無數的無名英雄倒下了。在那么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吃著冷冰冰堅硬的熟土豆,穿著薄薄的破棉衣,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也毫不畏懼。再看看那些美國大兵他們還喝咖啡、吃肉、吃罐頭、吃巧克力,穿著很保暖的衣服,用著先進的武器對付我們的戰士,就這樣他們狂妄計劃著要鏟除我們,萬萬沒有想到我們的戰士是那么的勇敢、強大、戰無不勝。
我們的'戰士憑著驚人的執著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于斗爭的奮斗精神,讓美國大兵斗志全無,他們也佩服我們的戰斗力,還向我們的戰士敬禮,這更證明了我們的戰斗精神是多么的偉大。
我看完《長津湖》這部電影后,熱淚盈眶,眼淚一直在眼睛里打轉,可是一直沒有落下來。從那時起到現在,七十多年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和鋼鐵意志為我們鑄就下來的,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祖國邊境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那時的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摧殘,不顧安危、不辭勞苦、不計代價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在戰爭中贏得和平。
《長津湖》觀后感5
《長津湖》帶我了解了71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三個小時的劇情看得我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冰雪埋忠骨,寒光照鐵衣。電影中,美軍在感恩節有熱騰騰的火雞可以吃,而戰士們一天只能吃一個凍得硬的像石頭的土豆;裝備的對比,更是讓人絕望:美軍在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穿著防寒衣物,羊毛衣褲,而志愿軍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行蹤,只能晝伏夜行,在零下40℃的極寒中待命。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戰場,裝備薄弱,缺衣少糧的志愿軍力抗戰備極其精良的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
為什么我們能夠打贏?從電影《長津湖》中,作為一名管理者,電影里的片段和歷史上真實場景值得我們學習:
《長津湖》觀后感6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彼時新生的共和國還算不上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強國,但這個經過曠日持久的殘酷戰爭而最終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國家,展現出了不畏強暴、不畏強權的民族精神。在這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中,這個飽經風雨的國家和她的人民,展現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堅強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為朝向“獨立和富強”的新中國提供了無比重要的安全發展環境,而且極大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這場偉大的戰爭所鍛造出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永久而寶貴的財富。
xx年來,我們堅定前行,一步步靠近夢想。xx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那些為祖國而戰的英雄。我們沒有忘記他們在長津湖畔、清川江北、蓋馬高原留下的`身影和足跡,我們更沒有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所信仰的信仰,所堅持的堅持。
xx年后的今天,當我們聽到抗美援朝老兵的一句“我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祖國”時仍會眼睛濕潤,聽到那首“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時仍會心潮澎湃,聽到電影中那句熟到不能再熟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臺詞還是會激動到不能自已……因為,在那一刻,幾代人共鳴同一種情感,共享同一種精神,也是在無數個這樣的“一刻”,信念的燈火完成傳遞,精神的種子完成又一次埋放。
奔向夢想的道路,從來就沒有什么坦途。越是接近夢想的道路,越是艱辛。今天,我們再次回望那場戰爭,相信拉長的時間進度條,可以讓我們在對歷史的審視和思考中,汲取更多的歷史經驗和發展智慧。時間屬于奮進者,歷史屬于奮進者。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匯聚蘊藏于人民中的磅礴力量,不畏風浪,勇毅前行,我們終將再一次收獲響徹歷史的勝利
《長津湖》觀后感7
在昨天觀看《長津湖戰役》后,我內心深有觸動。有讓我感到震驚的凍土豆,有讓我感到美好的紅圍巾,更有讓我感到幸福的來自中國志愿軍對祖國的熱愛。其中最為印象深刻的,是當伍千里告訴伍萬里他是第七穿插連第677名戰士的時候,這令我感動。它不僅是來自哥哥對弟弟的認可與信賴,還是伍萬里作為志愿軍戰士參加戰爭的起點,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百里、千里、萬里,看似普普通通的名字,卻見證了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長征。三兄弟同在一個陣營,兩兄弟并肩作戰,是國家軍隊的幸事,也是這整個家庭的幸運,他們為國奮斗,為人民謀幸福。他們,是勇士,是英雄,更是作為當代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學習的人,應該敬仰的人。
我們要努力學習,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要不懈奮斗,為人民的未來展現自己的熱情。我們應當承擔起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拼搏。
《長津湖》觀后感8
今年國慶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它講訴了抗美援朝戰爭中重要的“長津湖戰役”。觀影全程我都緊跟劇情,心情緊張又激動,我一次次捏緊了拳頭,又一次次熱淚盈眶。
《長津湖》這部電影讓我更多了解了建國之初人民的愛國之心,戰士英勇不屈的偉大精神。誰不知道有戰爭就有傷亡?但老百姓為了保衛新中國,主動將自己還在休假的孩子送回志愿軍隊伍中。為了保衛剛剛從硝煙和戰火中誕生的祖國,就算是已經退役的軍人,也毫不猶豫地回到了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剛剛成立之初的中國物質匱乏,我軍裝備落后。我們的敵人卻是當時世界上武器最先進的美國。當美軍吃著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一起相約戰爭結束后去對方家里吃飯時。我國志愿軍們卻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硬了的土豆,即使是凍硬了的`土豆也要想著得節省著吃。這樣強烈鮮明的對比看得我很難過也很感動,戰士們不畏艱難、不抱怨、勇敢堅強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一刻我多么想擁有超能力,立刻穿越時空,飛到過去,給他們送上熱騰騰的食物。
令我無法忘卻的畫面,就是“冰雕連”。他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著作戰的姿勢,英勇而無畏!當美國將軍看見被凍成冰的我軍戰士時,他摘下帽子敬了一個軍禮,并且說到:“這樣的勇士我們永遠無法戰勝”!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歷史!美國將軍向冰雕連敬禮時,恨極了美軍的我改變了心態。原來沒有人喜歡戰爭,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長津湖》就是這樣真實,尊重歷史,符合人性。后來我特意上網搜索了冰雕連的事跡,當年三個連隊中僅有1名掉隊者和通信兵幸免于難,其余戰士全部凍死,十分悲壯!
《長津湖》導演組那么認真、用心,每一個鏡頭都直擊心靈,深深打動了我。希望我們祖國所有的電影都能如此用心,多一些正能量。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唯有好好珍惜現在,努力學習,繼承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將來報效祖國,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們,才配得上“中國人”這三個字!
《長津湖》觀后感9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三周年。20xx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全社會呼喚“英雄可歸矣”。在暑假期間,我觀看了電影《長津湖》。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扭轉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都令我動容。在影片中伍千里連長他們成功破壞了敵人的通信塔,當他們在清理戰場上所獲的裝備時,突然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久,敵軍就成功在那個地方投下了標識彈。隨著標識彈的不斷燃燒,敵軍一架又一架的飛機也隨之而來。緊接著,敵軍投下一顆又一顆的炸彈。雷公為了不讓更多的戰士犧牲,他毅然地用盡力氣拔起地上的標識彈放在車上,然后一個人開著車往另一方向駛去。他成功的轉移了敵軍的戰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動中不幸犧牲了。雷公顫顫巍巍地說著疼的`時候,令人流淚到不能自已。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是當美軍以幾十輛坦克與十幾架飛機進行沖鋒時,中國軍人楊根思望向四周,到處都是戰友們尚滾燙的身體,隨即抱起一個正在燃燒的炸藥包,沖向我們的敵人,與敵人同歸于盡。在寒冷的北方,軍隊在看到敵軍偵察機時,所有士兵都停下了拿棉服動作,火速登車,派發資源的同志們邊追車,邊將棉服丟進車內。
戰爭總是開始的猝不及防,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做好準備,就要站上戰場,拿起槍桿,背起炸藥,視死如歸。沒有人是銅墻鐵壁做的,戰士們一樣會痛,但是,在保衛人民,保衛國家面前,這些疼、痛就會被他們隱藏起來,戰士們留下的,永遠都只有堅毅無悔的背影和美好的未來。
他們說:“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他們說:“希望下一代,活在一個不再充滿硝煙的年代吧。”在影片的彈幕里有人這樣說:“無聲的號令加上軍人的默契等于只為身后祖國人民。”我們的先輩們所有的英勇,不顧一切,都是為了后世的太平,為了讓下一代不再像他們這一代一樣艱苦,我們走的現在和平寬敞的大道,都是前人用血肉堆疊起來的。
《長津湖》最讓人動容的一點:所有認為不合邏輯的內容,全是史料記載的事實,我們先輩就是如此過來的,就是一聲命令下,數千萬老百姓的兒子就上了戰場,用他們的青春生命換取現在的我們的和平生活,歷史劇的魅力就在于此,真正的歷史更殘忍,真正的戰爭更殘酷,真正的先輩更英勇。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守護這片先輩們誓死守護的紅色江山。
《長津湖》觀后感10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弟弟要一起去看電影《長津湖》。我非常期待,好幾天以前就聽說這是一部關于抗美援朝的電影。
看完電影回家已經很晚了,我卻翻來覆去睡不著。場面太震撼了!無數精彩的鏡頭不斷地在我腦海里浮現。我們的先輩們太不容易了。當時是我們的新中國剛成立的第二年,就要和擁有最先進武器的美國對抗。人家有飛機大炮,我們只有普通的步槍,這是何等的天差地別啊!但是我們的先輩們沒有退縮,他們說“如果這場仗我們不打,那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看到這里,我熱淚盈眶,眼淚把口罩都打濕了。
他們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穿著單薄的衣服打仗,吃的是被凍成冰塊的一吃就會被硌掉牙齒的土豆。而另一邊的美國大兵卻吃著烤雞,喝著熱咖啡,慶祝他們的圣誕節,想起那一幕又一幕,我發誓:我以后不會再過任何外國的'節日了。
后來,有一個連隊全都被凍成了“冰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慘烈的“冰雕連”。就連美國軍隊的將軍見到了被凍成“冰雕”的志愿軍戰士都莊重地敬禮,不禁感嘆:“這樣堅定的敵人,我們永遠打不贏!”
回想這感人的一幕一幕,我忽然想到我們,過著安穩舒適的生活,沒有經歷過戰亂。這都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刻苦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報效祖國,保衛祖國。
《長津湖》觀后感11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電影《長津湖》。
讓我最難忘的一句是,“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講述了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之間的生死較量,我們要學習雷爹的.精神,多幫助他人,在別人遇到危險時,不忘伸出援助之手,戰士們太偉大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電影我看見那些戰士被凍死,被打死,被炸死。心里仍然裝的不是自己的安危。那些戰士在大雪中只能吃到一點點生土豆,硬的一咬,能把牙給磕掉。讓我瞬間淚流滿面,一直在腦海里揮之不去,沒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但他們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衛家園。
我們要學習和傳承抗美援朝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把這些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上,做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小學生。
《長津湖》觀后感12
長津湖戰役是中國建國初期的一場立國之戰,是新中國精神的鑄造之地,也是當時冷戰初期世界形勢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950年10月,中國志愿軍第九兵團奉命入朝。11月末,他們與當時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優良的美軍海軍陸戰隊一師展開決斗,美國上將麥克阿瑟曾揚言要在美國的圣誕節前結束這場比賽,卻不想到這才是厄運的開始。電影主要以第七穿插連的戰斗經歷為主線,對歷時28天長津湖戰役的過程展開了描寫,最后全殲美國的北極熊團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走向的故事。
71年前,無數的志愿軍義無反顧的奔赴朝鮮戰場,他們知道這次可能一去不復返,但他們的身后,是他們熱愛的祖國和思念的親人,他們不能退縮,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們也不能退縮。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和鮮血共筑起了一道保家衛國的銅墻鐵壁。這場戰,我們不打,我們的下輩子也要打。"他們懷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遠赴邊疆。他們是為了身后的中國人民而打仗。"祖國是什么?""當我跨過鴨綠江,看見對面炮火的時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國。"還記得伍萬里問的,殺幾個敵人才算英雄,回答是,上了戰場就算英雄。是的,那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尊敬。還記得在下碣隅里駐守的由楊根思率領的一個連,阻擋了美軍的八次進攻,最后一次當他問身邊誰還有手榴彈的時候,卻發現身邊已經沒有戰友了,他最終抱著炸藥包與美軍同歸于盡。還記得在美軍投下標識彈后,雷爸一個人載著裝有標識彈的車,面對著美軍的輪番轟炸,把標識彈引離大部隊,最后壯烈犧牲。還記得戰后美軍記者問參加了這場戰役的士兵,打仗時上帝如果可以滿足你一個要求,你會要什么。他們都說,給我明天吧。中國志愿軍人用頑強的斗爭精神和堅定不屈的'信念打贏了這場幾乎不可能勝利的仗,甚至讓許多美軍士兵都感到后怕。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朝鮮戰場的每一寸土地,他們的沖鋒號角響徹在戰場的上空,他們凍僵的戰斗隊形永遠保持在了那一個姿勢,他們將勝利的旗幟深深插在了陣地上,而他們,卻永遠的長眠在朝鮮戰場……他們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祖國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致敬英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長津湖》觀后感13
“雄赳赳氣昂昂,越過鴨綠江。”革命老歌這樣唱著。
看完電影《長津湖》,我的心跌宕起伏,感慨萬分!其中驚心動魄的畫面坦克踏過解放軍的身體、毛岸英同志因拿為數不多的大比例地圖而犧牲、在雪峰上凍死的戰士、數不勝數的戰士被美軍飛機投擲的炸彈。這些場面讓我欲哭又止受益匪淺。《長津湖》中一個快要退休的解放軍說過"我的女兒問我,為什么要去打這一場仗我說“為了不讓下一代人參與戰爭,愿下一個時代是沒有硝煙的時代”看到這里我的`眼淚怎么也流不完如噴泉似迸發,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堅貞不屈、忠于革命的大無畏精神,這一刻,我明白了我們出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我們還該感到慶幸,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在電影中伍千里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蛋從外面敲開,注定被吃掉,要是從里面開沒準是只鷹。”就如人生,如果我們不自強,不主動出擊,那么只會被別人“吃掉”。抗美援朝的戰士們英勇殺敵,不顧生死,服從命令。有幾處場景特別催人淚下:雷公為了保護大家,將標識彈轉移,與敵人同歸于盡。還有戰士們在沒有收到指令,在零下30幾度的雪山上一動不動,凍成冰雕。
這部電影讓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感受到了當時的不易與艱辛,每個人都是英雄,偉大的英雄我們現在的幸福都是祖祖輩輩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替他們活下去。此生無怨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長津湖》觀后感14
昨天,剛上映一部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于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電影看完以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幀幀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向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筑建的。
電影開始,跟隨鏡頭來到伍千里(吳京飾)的家鄉,伍千里作為七連團長帶領剛打完勝仗的戰士回家探親,在和父母見完面后,當晚收到緊急通知停止探親,外出打仗,年邁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兒,希望他勝利歸來。為了不要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跨過“鴨綠江”,伍千里帶領一百多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由于美軍飛機不停的在山間巡視,我們的軍隊火車被發現后不得不轉移陣地,保護電臺、背起裝備徒步前行。在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士兵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忍饑挨餓,在嚴寒的冰雪天氣中紋絲不動,隨時觀察美軍的飛機,及時隱蔽,最終把電臺送往前線陣營并抵達戰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一個是伍千里帶領百名士兵徒步前進到達戰場時,為了躲蔽美國的巡查飛機,他們在前后無草無樹無山遮擋的.情況下,躺在一堆石頭上面,假裝"尸休"躺在上面紋絲不動。美國人的兩架飛機不停的在上方飛行巡視,由于沒有發現敵人,他們為了一己之樂,便在他們以為是“尸體”的地方投放炸彈。此時,伍千里眼看著身邊的戰士被炸死,內心十分難受,但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軍覆沒,安全抵達戰場,戰士們遵守紀律,只能默認忍受。另一個是最后的場景,在美國軍隊誤以為是敵人時,他們走近一看,竟然是凍死在山上潛伏的中國士兵。當我看到那一個個被凍僵的士兵端著步槍趴在雪地上時,在忍受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天氣下,他們甘愿化成冰雕,也絲毫不愿退縮,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全部來自烈士們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一定會勝利。正如電影中美軍首領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那些先輩們用甘于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所說:“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得百拳來。”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于華夏、國家繁榮昌盛,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用我們的決心和努力獻出自己力量,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
《長津湖》觀后感15
最近有一個新電影叫做《長津湖》,講的是1950年抗美援朝的戰爭,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美國有一個“北極熊團”,他是美軍的王牌軍團,曾經打過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戰隊,我們想要勝利是需要智慧的`,我們的志愿軍用了分割包圍的技術,把整個新興里的“北極熊團”分成了四塊,十一月二十八日志愿軍將“北極熊團”徹底分割包圍,無法動彈。最后,二十七軍投入預備隊,集中八十、八十一師,以及其他的六個團發起了猛攻,五十八師172團三連連長楊根思抱起炸藥沖向敵軍,最終壯烈犧牲。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部因為老一輩幫我們把仗打完了。讓我們不用再打仗。電影中的伍千里曾說:“希望自己的下一輩不要再打仗”,我真想告訴他,“是的!現在,我們生活在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
【《長津湖》觀后感】相關文章:
《長津湖》心得體會12-19
最新長津湖的個人心得06-02
《長津湖》電影心得體會03-20
觀看《長津湖》心得體會12-31
最新長津湖戰役心得(通用7篇)05-23
長津湖觀后心得體會05-09
《長津湖》觀后感05-24
《長津湖》的觀后感06-06
《長津湖》觀后感11-09
長津湖》觀后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