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通用3篇]
觀看完作品之后,內心會產生很多感慨,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1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這首《詠梅》雍容大度,表達出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風風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雖然“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同樣適用于當前,在經濟經濟下行國際環境不利的壓力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這首詞把我們帶到了2017春節后的央視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中華上下五千年詩詞歌賦太美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春光無限,尤其是唐詩宋詞太精典了讓所有的語言都蕩然失色。詩詞大會集了海內外老中青少詩詞愛好者,他們中有上至70歲的老者下有13歲的小學生,選手們知識面豐富,才思敏捷回答地非常精彩動人。2016年春節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開播吸引了我,在電視機前我也隨選手一樣在吟詩誦詞,驚喜的是那些題并沒有想象中難,我居然可以答對不少,仿佛也置身在(她)們之中。
這第二季,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復旦附中的.00后16歲的才女武亦珠氣質如蘭、顏值和才華齊飛,一句句古詩詞從口中如行云流水,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面對強大的對手和臺下的觀眾鎮定自若,在第二個環節飛花令中從容打敗北大博士美女陳更,成為第四場擂主,飛花令是中國古代酒令之一,實際上就是對詩詞,雙方所吟詩句,必須含有事先給定的主題詞,見識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腹有詩書自華”小小年紀就有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別人是手機不離手,她是詩詞不離手。主持人董卿感嘆“想不到幾千年的詩詞竟可以扣動00后的心弦。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北大女博士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連續幾場都是擂主,誦讀詩詞時總是展現自信的笑容。評委老師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北師大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教授蒙曼他們學識淵博,點評講解引經據典、信手站來,滋潤了心身,傾聽詩意人生,拯救無數的手機低頭族,是喜歡詩詞愛好者的“男神、女神。”詩詞大會詩詞的盛宴,也喚起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和重視。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讓我們溫習一下那些年學過的中國詩詞如果你也喜歡詩詞,多首春日詩詞,立春過后,春天的腳步漸漸近了,春暖花開,煙雨朦朧。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鐘。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花:“紅豆生南國,春來花幾枝”;“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春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春風:“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千古絕句萬古流芳,不同意象,不同趣味,穿越歷史和作者一起去品味感悟,收藏、品讀。每一個時代都有人們喜歡的美好事物,我們這個時代也一樣都有自己追逐的東西,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境遇詩詞帶給我快樂和人生的感悟,給了我力量和激情。當今電視上充斥著各種綜藝明星真人秀節目,吃什么,玩什么,爸爸去那了,價值觀嚴重扭曲,在手機成為一種依賴,傳統文化被逐步遺忘的今天很高興看到有武亦珠這樣的00后依然能有著一腔熱愛,把它傳承下去。
人生自有詩意,始于熱愛,中于勤奮,成于才華。來吧和我一起讀詩詞,誦詩詞,喜歡詩詞,坐下來好好欣賞中華文化浩瀚的詩詞歌賦,一定會讓我們浮躁的內心找到平靜和充實,現在我也學習背誦了600多首古詩詞,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與清澈,留下許多詩意的美好,在某些浮躁喧囂的時空中用來充盈自己心靈的豐富,即使不上央視也一樣喜悅,就像春風一樣傳承弘揚古詩詞在你、我、他之中,在中華大地上。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2
近日央視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意外“走紅”,引發了全民評議熱潮。節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詩詞素養的選手“圈粉”無數,被稱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不應只停留在中小學語文課堂,而應伴隨我們一生,成為一種情感教育方式。
審美教育:用詩意的眼光看世界
“高考語文古文默寫一共才5分,背古詩的時間可以多做幾道理科題。”“小孩子不理解古詩詞意思,背了也白背。”不少家長對古詩詞價值的評判,等同于分值,“分值高多學,分值低少學”的功利主義正成為一部分家長的教育觀。看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做法卻在無形中忽略了古詩詞中蘊含的對孩子審美能力的塑造。
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說過,詩教是古代的教育傳統,現代人讀詩,是讓詩從抽象變為具體,使其能體會到當時詩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詩詞活起來。而有些感受,讀詩和不讀詩,體會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讀了詩,春天桃花盛開時,你才能明白什么是“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粲然;夏天坐著小舟在荷葉間穿行,才算見識到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開闊;秋天涼風乍起時,才知道什么是“苒苒物華休”的蕭索;獨步走在寒風肆掠的冬夜,才能體會什么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苦澀。
從這個角度來說,古詩,并非長著霉斑的古董,而是點亮我們生活的`傳聲筒。通過它我們能與古人共情,實現一場跨越時空的心意相通,時刻感受到這個世界里的點滴美好,并從中汲取能量。
安放心靈:讀詩、讀人,更讀心
中國古代有“尚友古人”的說法,意思是說,當你讀古詩時,古人就變成了你的朋友,蘇東坡、辛棄疾、陶淵明、杜甫……都在你的眼前,你不會感到煩悶,覺得這種感受可以被感知和理解。而當生活出現不幸,當你把它用詩來表現,詩就成了一種藝術,悲哀成了美感的客體,你的悲哀憂愁可以借著作詩消解了。
盡管現在日常生活已不再使用文言文了,但毫無疑問,我們還是需要古典詩詞。文學史專家駱玉明說過,中國古典詩詞凝聚著大量美好、文雅、高貴的文字。這些文字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對生命的焦慮、不安、瑣碎,讓我們擺脫低級趣味和粗鄙惡俗,同時能讓我們發現自我,學會與自己和解。讀詩讀的不僅是韻律節奏、遣詞造句,更是讀人、讀心。
涵養精神:成為一個溫潤、得體的人
《詩詞大會》中的參賽選手武藝姝:身穿刺繡長裙、小髻微盤,處處透露著一副古典淑女的模樣,淡定吟詩后,嫣然一笑,讓人感嘆“腹有詩書氣自華”著實不假。
“一個人20歲以前,你的美丑是父母給你的;40歲以后,你的美丑是你自己活出來的。”德國接受美學學者堯斯·伊塞爾說過,人的閱讀體會,也是提升個人經驗的方式。“你讀了什么樣的書,你就是什么樣的人”。毫無疑問,古詩詞的積累能讓一個人變得溫潤、得體。
作為一種帶有歷史烙印的文化載體,通過學習古詩詞,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你,你的身體狀態同你的精神修養、你的氣血、你的心靈,你的經歷都有關系。古詩詞正是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我們的容顏和氣質進行雕刻。
文化傳承:激活詩心,守護國魂
從《詩經》,到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而中國人對古詩詞的喜愛,從來沒斷過。“我們生活在詩中,生活在有李白的中國。”
古典詩詞的美,是根植于文化傳統,自然而然形成的。詩人筆下既有神州大地的壯麗山河、邊塞孤煙、田園牧歌和閨怨深情,也有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推崇,更有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以德為本的敬畏。學習古詩詞,不僅能蕩滌心靈,還能激活詩心,守護國魂,讓傳統文化精髓更好地傳承。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3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最后一場落下帷幕,年僅十六歲的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憑借強大的實力及淡定從容的氣魄擊敗了同樣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的《詩刊》編輯彭敏。這場總決賽堪稱詩詞高手的巔峰對決,使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同時亦被場上眾多詩詞高手的學識和才情所折服。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像武亦姝和彭敏這樣的高手還很多:比如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北大博士生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連續幾場都是擂主,誦讀詩詞時,總是展現著自信的笑容;還有具有大將風范的上海中學16歲的高二學生姜聞頁、被葉飛戲稱為“猴哥”的文來中學13歲的初一女生侯尤雯等,他們當中涵蓋了工人、農民、學生、老師和自由職業者。
最讓人感動的是來自河北邢臺市南和縣郝橋鄉的一個小村子的白茹云,在生重病獨自一人在醫院治病的時候,買了一本詩詞鑒賞,在住院的一年多時間里,堅持把一本書看完。盡管她在做完化療以后,她的鼻子、眼睛、耳朵、嗓子都出現了問題,耳朵聽不清,眼睛老流淚,聲音發音也不好,但她還是自信地站在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現場。她笑著說,我現在已經不覺得有什么了,每個人都要經歷一些波折,這都不算什么。她說自己現在是帶瘤生存的狀況,但覺得幸運。所以,她一出場,就念了一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她那么豁達,現場的主持人、嘉賓、選手還有在電視機前的我,都淚流滿面,心疼地哭了。經歷了那么多,她還能笑著說起這些事,能夠和年輕人一起挑戰自己,展現自己對詩詞的熱愛,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這就是大美!隨后,白茹云全程非常淡定地答題,不驕不躁,一筆一劃,答對了題目之后,也不歡呼雀躍,十分從容。
現場嘉賓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均多次夸贊她答題淡定而準確,全場她答對了全部題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也只微微一笑。最后她以微小的差距敗給了姜聞頁,她還是笑嘻嘻的,真正的寵辱不驚。在舞臺上的最后一分鐘,她還不忘鼓勵別人,為他人帶去力量;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們活著就好,活一天,就高興一天!這樣一個經歷了重重磨難卻依舊健康樂觀的人,怎么能不讓人感動與敬佩!
十場對決,從百人團到選手,從嘉賓到主持人,所有人都深刻地展現出了什么叫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中國詩詞的強大魅力!大家都是由衷地熱愛詩詞,是在交流中華文化,而非僅在比賽,這也正是節目叫“大會”而不是“大賽”的原因。許多網友也感嘆,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才知道原來詩詞那么有趣,中國詩詞歌賦真是讓所有語言都默然失色的存在!
翻開一頁頁中國詩詞,我們可以從中欣賞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黃昏雄奇壯觀的美景;可以感受到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可以領略到蘇軾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超脫的'胸襟和毛主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豪邁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汲取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催人奮進;可以體會到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纏綿悱惻和凄婉動人……中華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傳誦千年,流芳萬古!
人生自有詩意,生活不止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讓我們與春天為伴,與青春為伴,與詩詞為伴,閑遐之余,坐下來好好欣賞我國星漢般燦爛的詩詞歌賦,一定會讓我們的內心有所催發,喚起我們對生活的無比信念、感恩和熱愛!讓我們在中華詩詞的浩瀚知識海洋中,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詩詞大會作文07-11
中國詩詞大會古詩詞01-26
中國詩詞大會學習心得10-29
《2023中國詩詞大會》心得02-01
《中國詩詞大會》心得體會10-24
中國詩詞大會心得體會01-31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3-13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8-09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07-22
《中國詩詞大會》的觀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