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動人的北平》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人的北平》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人的北平》是《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散文單元第一篇,是一篇精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把握散文的“形”與“神”,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就是抓住“形”,體會“神”。
本課篇幅長,內容與學生很有距離感,且的確寫的很散,讓學生一節課學完并完成教學目標并非易事,所以充分預習是很必要的。在授課過程中,對北平動人之處的分析花費時間較多,導致了對“神”的分析時間很緊張,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整個過程流暢,學習目標突出,學生活動積極而充分,但最后超時了4分鐘。下面我主要談談通過準備這次觀摩課,我的發現和思考:
首先是思路狹窄。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把握文意,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就是思考如何教、怎么教的問題。本學期我集中看了一部分優秀的課例,目的就是拓展視野,能夠有一套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考。可是真正拿到一篇課文時,我依然是按照常規思路來設計教學過程,沒有新的思考,也不敢有新的想法,直接跳入常規模式,總覺得看了那么多的課例和教學設計沒有太大用處,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其次是文章挖掘不深不透。不得不承認我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希望能夠有些新的東西出現,一定程度上對文本挖掘不夠深入,不夠透徹。聽了上海專家的講課后,突出的感受就是老師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我想單老師是沒有看教參的,完全是自己的解讀,將自己最直接而本真的解讀告訴學生,在思想上獨樹一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所以操作起來得心應手,這是很值得青年教師學習的。教師駕馭文本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吃透文本。
還有就是我的教學心態不夠平和,有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對自己、對學生都做了很多要求,其實一節課能完成一個必須解決的學習目標就已經很好了,學生就已經很有收獲了,而事實上,我卻強迫學生完成了不少我認為他們應該需要的內容,現在想來,多而不精,多而不透,多而無用。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反映出來一些細節上的小毛病,比如教態不夠沉穩,語言不夠凝練,個別字的讀音過于口語化等。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磨煉,豐厚自己。學習的過程是漫長而充實的,我會用一顆執著的心、平靜的心靜待花開。
【《動人的北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想北平08-16
[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春》教學反思08-17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8-24
[教學反思]《美猴王》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撈鐵牛》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凡卡》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辯論賽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行道樹》教學反思08-17
教學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