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3篇【優秀】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觀后感需要表達真實的情感,不能虛假刻意。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給我們開啟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淵,也給中國的載入航天事業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攝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入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在地球上做課程中的實驗會有什么現象呢?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感興趣的同學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把水和油加入到一個透明容器中,嘗試分離水和油;讓一滴水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兩只手指慢慢分離,觀察通過這種方法形成液橋的最大長度,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液橋。同學們撰寫了自己的實驗報告,并錄制講解視頻,將課程學習激發出來的興趣和思考付諸于實驗探索,這體現出對科學的崇尚,也激勵著學生不斷進步。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課程雖短,但余韻悠長。“天宮課堂”激發著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撒向更多好奇的心靈。同時,這場生動的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充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揚追夢逐夢的萬丈豪情,讓航天夢、科學夢代代傳承。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2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20xx年3月22日下午,xx中學組織學生觀看了“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相互配合給青少年帶來的'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這些實驗操作從遙遠的太空傳到地球上,一下子吸引住了廣大師生好奇的眼球。大家眼睛緊緊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當3位航天員老師展示講解完一個實驗,同學們總是自發的鼓掌。科學實驗的開展與空間科學設施的介紹和展示,已經讓一顆顆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尤其天地互動環節,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將學生的情緒推向了高潮。觀看完直播課后,我校物理教師馮永林還帶領九年級學生結合空中課堂的實驗,開展了實驗課程。
xx中學一直以來就注重學生科技創新素養的提升,近年來建設學校科技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科技活動室,為學生體驗科學、探索科學提供場所,培養學生科技興趣。“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此次觀看“天宮課堂”直播,進一步激發了我校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動力,以夢為馬,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3
小時候,我總是用小手,指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問奶奶:“天上都有什么人居住?”奶奶告訴我,天上住著神仙。神仙?我半信半疑。四大名著中,《西游記》也是這樣演的,天空中有玉皇大帝,還有各路神仙,還有我最喜歡的齊天大圣。我對天上充滿了好奇,天上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媽媽說:好好學習長大了就能上天了。真的嗎?不會是在騙我吧!
當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在線觀看《天宮課堂》,才一下子,解答了,我所有的疑問。原來我們人類真的能上天宮。可是天宮沒有我想的那樣美好,因為并沒有嫦娥姐姐,也沒有玉兔。可是通過航天員叔叔和阿姨的講解,讓我們了解到了更多新的知識,刷新了我很多的認知。她們為我們講解了好多不可思議的科學知識。例如:水是可以在空中漂浮的.,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是因為天宮沒有地球的吸引力,水會失去重力…還有好多都是和我們平時生活中不一樣的,就像我們用顯微鏡才能看得到葉子的細胞,平時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更多不可思議的景象,讓我了解到了一個嶄新的新世界。
我在想如果我們在天宮跑是不是就不會累了呢?我們地球人都上天宮去,是不是就沒有疫情了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來回搬家,天宮住夠了,再回地球,地球住夠了,再回天宮!我想啊想啊,越想越興奮,并且在晚上時我還做了個夢,真的夢見我上天宮了。
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當宇航員,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4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xx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后,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1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里的運動器械。老師為我們制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里,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里,不斷往里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
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了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5
兩千年前,屈原在《天問》中發出疑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正是因為有第一個仰望星空問宇宙有多大,問星辰為何運行有序,問地球是什么形狀,我們人類的文明才能一步步拔高。
觀看了《天宮課堂》后,讓我對神奇的宇宙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疑問。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等,無不讓我大開眼界,不僅拓寬了我的`思維和認知的邊界,也讓我對科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今天我們又開啟了新的天問之旅,而少年的你我是中國探索太空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夜空之下,群星璀璨,它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3
今天,天宮課堂上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這些航天員們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在太空艙的生活。
葉光富老師給我們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艙里轉身,他先用右手旋轉,轉動身子,再把雙手張開,速度就變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變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們介紹了細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縮和運動的區別。最后,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制作了一顆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亞平老師先用藍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藍色,再用泡騰片給它弄出小氣泡。
王亞平老師說:“這些氣泡就像一個個人一樣”。
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在這太空中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的航天員和祖國真是太偉大了!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6
今天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天宮課堂,從中我獲取了許多知識。我知道了1992年,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的去,回的來”,第二部“出的去,對的上”第三步“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中國能取得如此,宏偉的'航天成就離不開幾代航天員的艱苦奮斗。
接下來,主持人老師為我們講了幾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失重,的重力并沒有消失,接著老師,通過一個小實驗解釋了完全失重現象。接下來,老師又告訴我們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圓圈運動的向心力。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航空站的幾位老師親自為我們介紹了幾個實驗。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和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而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第二個實驗是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第三個實驗告訴我們,在空間站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迅速旋轉小瓶時,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接下來是天地互動環節。讓我印象最深的問題就是第一位網友提出的在空間站里流眼淚是怎樣的?回答是在,空間站內無法自然流淚,而是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或者在眼角停留。
此次活動對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利于國家的人。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7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
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后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里,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師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里,然后,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著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
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后,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8
從嫦娥奔月到萬物升天,天地對話,神舟十三再授課。
“如同運動員在起跑線上晚了一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別人更快的步伐,更快的'速度來追趕。——王永志”30年前,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來;第二步-出得去,對得上;第三步-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
30年后,這些戰略已然實施,又一次坐在書桌前,與天空對話。精彩有趣的實驗如同星星之火點燃心中的航天夢。
完全失重時,重力并沒有消失;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站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核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不禁聯想到北京冬奧會,冰天雪地之中,運動員們如烈火般燃燒,奧運精神永盛不熄。液橋演示實驗—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水油分離實驗—快速旋轉小瓶,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太空拋物實驗冰墩墩被拋出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這更加深了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與理解。
時至今朝,我們利用空間站特殊環境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柜—可支持開展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實驗,可對相對論等效原理進行高精度檢驗。懸浮實驗臺有內外兩層,可通過噴氣和磁懸浮控制,可將微重力水平提高;無容器材料實驗柜—實驗樣品可懸浮,與容器表面不接觸觀看了在其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小球深過冷過程中出現“再輝”現象。
小球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如星河般燦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正如葉老師說的“勇敢追夢,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穿越星河,這是專屬于中國人的航天浪漫。當神話照進現實,就把情懷撒進宇宙,說給未來聽。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9
“天宮課堂”第二課于3月23日15:40在x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x、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受近期疫情的影響,隊員們全都居家線上學習,白彥鎮崮北完小組織各中隊隊員居家觀看了這堂“云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隊員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贊嘆、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境里會發生這么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
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
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去物體,竟然可以沿著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處于微重力環境,靜止狀態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隊員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隊員們好好學習,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0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游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觀后感
天宮課堂觀后感用熱情探索太空文:酒衷豪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隨著屈原的這首天問,人類,就開始了對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們所向往的領域,上個世紀......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老師還是三位在天宮一號工作的航天員,他們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他們看起來依然神采奕奕。特別親切,都已經是老熟人了,哈哈!
首先我從主持人叔叔和阿姨那里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失重”。叔叔和阿姨各做了一個和“失重”有關的實驗,叔叔做的實驗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抓住綁在玻璃板上的繩子甩轉,我驚奇地發現水和杯子沒有掉落或是灑出來。
阿姨做的實驗是把一個塑料瓶裝半杯水,在瓶子兩側割出兩個小洞,你把它拿在手里它會漏水,如果你把瓶子從高處丟下來,慢放你會發現它慢慢的不漏水了,我們一個個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這事。
隨著鏡頭的切換,我們來到了我們中國的空間站。
王亞平阿姨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是“冰雪”和“油水分離”。
“冰雪”在宇航員們的飲水袋里加入一點結晶顆粒,從飲水袋里擠出一個小水球,它會釋放出熱量。用羽毛摸摸,它會從水球變成冰球但用手摸一摸它還是熱的。
太空中,“油水分離”實驗是在一個瓶子里倒入一半水和一半油,晃一晃它們融合了。在地球上的演播室里,同學們也學著晃了晃,油水是不會融合的。葉光富老師拿著油水混合的瓶子不停的摔了幾圈后,奇跡發生了,油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層了上游下水兩層,我們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知識,我們中國強大的科技力量讓世界矚目,我知道,好好學習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將來長大了我一定也要像這些科學家們一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2
看到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竟然在空間站為我們授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不足百年的時光。中國這只東方雄雞已然屹立于世界之巔,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科技強國,這是多少代中國人奮力拼搏的結果。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的成功,為中國的航天英雄們點贊。
看著三位航天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各種知識,那些只有在太空才有的神奇場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那個“冰雪實驗”讓我嘆為觀止。王亞平阿姨用吸管緩緩擠出一個水球,水球就這樣慢慢地脫離水袋,因為重力的緣故,水球就這樣漂浮著,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茅根一觸碰這個水球,水球竟然變成了冰球。后來經過王亞平阿姨的解釋,我才明白,這是過飽和乙酸鈉液體球迅速結晶變成固體,雖然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這些神奇的實驗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一課,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當然最要感謝的當然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深深地感受到宇航員們真的是太偉大了!
在中國空間站里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太空教師”給全國的同學們做了四個既有趣又有科學意義的實驗。實驗有: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是太空“冰雪”和太空拋物實驗。
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這個實驗是用一種特制的透明液體,從水袋里擠出一顆小水球,擠到沒有引力的太空艙中,之后用一根沾了醋酸鈉的羽毛輕輕一碰,小水球立刻結成了一顆冰球。那么你一定會問,這個冰球一定是冰涼的吧?如果你這么想,那就大錯特錯啦!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其實它是熱的。
接著,由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做了一個太空拋物的實驗。王老師用了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來做這個實驗。首先王老師把它拋給了葉老師,這時大家肯定會覺得它會往上飄,我開始也這么想。因為地球上有引力,東西掉落時會往下降。太空艙里沒有引力,那就得向上飄。可是當“冰墩墩”飛向葉老師時,仿佛葉老師手上有一串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蘆散發著香味,直直地把“冰墩墩”給勾住了,它居然像有軌道似的分毫不差、直直的滑到了葉老師手里。
最后,三位老師請北京、新疆、西藏的同學提出有關太空生活的問題。我真羨慕那些提問題的同學,可以和家喻戶曉的宇航員對話,還可以解答自己的航天問題,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
我敬仰這幾位航天員們和那些為航天事業奉獻的科學家們,他們實現了人類的太空夢。我也希望那些宇航員老師都可以平安歸來!既然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太空夢,那我也要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09-23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看感想10-13
天宮課堂第二課有感最新10-13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通用9篇)09-24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1-09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1-11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2-21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1-06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1-21
天宮課堂第二課的觀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