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

    時間:2023-12-22 09:13:4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1

      《哥倫比亞的倒影》是木心的一本散文集,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木心的作品。在那之前,木心是我的南音老師經(jīng)常提起的一個人,是木心美術館里來回切換的幾段影像,是《從前慢》里傳唱出的浪漫,對于他,沒有一個很確切的感知,但是充滿了好奇。而讀完這本書,我徹底被他打動了,這是一個多么有意思的人啊!

      關于中國的“人”與“自然”,他從《詩經(jīng)》說起,歷經(jīng)楚辭的蒼翠馥郁、漢賦的好大喜功、唐詩的“相看兩不厭”到宋詞的“興盡悲來”,自古以來,總是不相干的相干著,以至于絕妙好辭用盡、用竭之際,花木禽獸便化作妖仙,與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詩詞歌賦中,早已將人的性情意志融入自然之中了。而諸子百家,常將自然用作道具舞臺,粗略比較,唯道家近乎自然,但這樣的自然偏偏離正統(tǒng)很遠,自然在君王術數(shù)和功利實用面前,倒顯得虛無縹緲了。然而,自然并不理會世人對它的誤解,自然之景早已與歷史長河相融,以至去鄉(xiāng)已遠,所念的仍是那一草一木,一樹一景。“可見當時的紛爭都是荒誕的,而桃花、蒲公英、松菌、竹筍的主見是對的。”木心的幽默在字里行間,但淡淡的鄉(xiāng)愁仍是跨越磅礴的.自然之景蔓延開來。

      寫到童年,木心隨母親上山做佛事,在山上得了老法師贈予的一只越窯盌,十分寶貝,卻在下山回家時放在枕頭邊忘了帶走,直到眾人都下了山,船將起篙時才想起。小木心念念不忘,兀自登岸僵持,母親卻不勸阻,只叫船夫上山去取。好不容易等他取來,小木心捧著盌上了船,船向前行進,在舷邊靜坐的他又想起把盌舀了河水洗一洗,不料一脫手,盌便飛入水里無跡可尋……“望著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幾筆描寫,深深的道出了失而復得,轉瞬又失卻的絕望。然而母親得知后只是安慰他說:“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不要想了,這種事以后多著呢”。木心在結尾說,那浮氽的盌,隨之而去的是他的童年,讀到此,一片悲涼從心底里涌出,但隨之而來的是釋然。如果說有什么事讓人一瞬之間長大了的話,那“得失”必是無法逾越的一件。年少時,世上的好東西看來都唾手可得,然而,哪有那么輕易的事情,只不過是有人在默默地為你支撐著那個世界罷了。

      書分上下輯,書的下輯木心花了大篇幅為上海作賦。從前的上海,不過是江南一代流年不佳的一個小鎮(zhèn),沒有出過什么大人物大場面,但自鴉片戰(zhàn)爭簽訂不平等條約以來,時來運轉,經(jīng)歷了畸形的繁華,歷經(jīng)了人口的激增,漸漸形成了后來十里洋場與條數(shù)巨萬的破落弄堂并存的格局。亭子間、“渾堂”、擁擠嘈雜的弄堂風光……都是舊上海別具一格的風景。上海人從來不會覺得日子膩,過得“興興轟轟”,別有一番滋味;上海人好面子,就連最寡淡的食物的稱呼也要偷換概念;上海人吃出了名堂,魚吃魚料,龍吃龍料,各地美食到洋派大餐,無所不有;上海人衣著講究,款式紛繁,四季皆有不同,塞滿了衣櫥也還覺得不夠……“近惡的浮華終于過去,近善的粹華也過去了”洋洋灑灑幾千字,雖不盡全面,倒也生動活現(xiàn),一派老上海的面貌鋪陳開來,用詞辛辣又精準。

      讀到此,書業(yè)已結尾,木心的細膩動人,木心的幽默饒人,木心的深刻讓人陷入沉思。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2

      木心的散文《哥倫比亞的倒影》這本書被我?guī)锥饶闷鹩址畔拢驗槲覍ψ铋_篇的《九月初九》實在不感興趣。強忍著讀完第一篇,隨之而來的第二篇《童年隨之而去》卻引起了我的興致,于是細細讀完。

      木心,1927年生,原藉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yè)。1982年定居紐約,20xx年返回烏鎮(zhèn)。一個學美術出身的作家,散文功力卻令人稱道。據(jù)近些年來很火的陳丹青教授講,1982年,他與木心先生在紐約結識,從此成為木心的學生。

      木心的筆路,是文白間雜,不喜俗詞,機鋒暗含,干凈暢快的。本書共收錄了木心的13篇文章,分為上輯和下輯。13篇中內容又聯(lián)系不大。有些典麗古意,對于久失古典文化浸潤的現(xiàn)代國人,自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對我來說卻覺晦澀難懂。有些又以自身經(jīng)歷寫成的文章,對我來說,讀來頗為有趣。

      文中我最喜歡的便是那篇《童年隨之而去”,樸實的標題卻讓人想讀,細細讀來,果然背后是一篇精致的大手筆,兒時的流年片斷得以逼真的呈現(xiàn),在木心式的表達節(jié)奏下,跳切的鏡頭感十足,“敘事”散文在這里獲得了小說般的質地。

      文中兒時的“我”是聰慧的,雖然玩心大,也有頑心,并且,孩童無常性,但畢竟他是簡單的。不滿十歲就已知“寺”“廟”“院”“殿”“觀”“宮”“庵”的分別。這在“我”看來是幸福的,因為“我”認為孩子的.知識圈,應是該懂的懂,不該懂的不懂,這形成了童年的幸福。小時的我就懂得思考,愿意思考,問母親,為何“睡獅庵”里住的是和尚而不是尼姑。他自說自是塊頑石,不喜家庭教師的古板,只想翻閱稗書。于是在桌上寫個“逃”字。一個頑劣可愛的孩子就這樣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而我的頑劣似也與母親的“縱容”有關。我作老夫子的文章,一陣瞎湊,湊到兩百字,認為“輕舟已過萬重山”,但等到發(fā)下卷子來,看著被老夫子批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卷子,我不禁也一陣羞愧,然而母親閱畢沒有訓我,卻暗指老夫子只是“胡謅”,并沒有警句。以及到后來我任性非要那只落下的盌一樣,母親由著我派人去取。字里行間都是對母愛的懷念與感恩。

      我認為那前面的“我”都是為后面的我做鋪墊。在睡獅庵我不愿吃齋,老法師送我一只盌,我從珍愛到遺落到得到最后再遺落并再也找不到,作者由此感悟:童年隨之而去。當我將盌遺落水中,心生難過之時母親告訴我:“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后多著呢。”最后這句話很輕,當時的作者并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幾十年以后回想起來,在一生中,確實多得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盌,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他把自己的童年瑣事與讀者交代,他把自己一生的悲歡離合與母親的話相結合,便融到文章去了。只不過這么一融,把簡單變復雜了,明明是在憶童年往事,讓人讀來卻惴惴不安,壓得人喘不過氣。特別是不同年齡,不同心境的人讀文末這短短幾句話,將往事在眼前輕掠而過。也會感嘆自己如同作者一樣,慢慢的長大、成熟,缺了蒙昧,失了混沌,知了是非,明了界限,童年就此遠遠離去。

      雖文末讓我思考許多,甚至多了幾分悲傷,但又不禁開導自己:童年雖然離去,但童年的快樂依舊在我心中。每個人生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快樂,就讓童年時光的快樂永存心底吧!我們要在反思成長的同時,去收獲現(xiàn)在的快樂呀!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相關文章:

    哥倫比亞的倒影讀后感08-18

    倒影的作文09-13

    尋找美麗的倒影08-20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作文12-16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作文10-29

    大班美術教案《倒影畫》01-17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讀后感03-22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讀后感08-25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讀后感09-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最新亚洲第一AV在线 | 日韩a级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 亚洲免费人a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