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無捷徑》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功無捷徑》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1
上學期,我從校長手里領到了一本書--《成功無捷徑》。校長說是教育辦為每個老師派發(fā)的,一定要認真去研讀。帶回家的時候,順手放在了書房里。有一天晚上,兒子在做作業(yè)時,我閑著沒事,就拿起來翻了翻,沒想到,這一翻,竟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第一頁和第二頁里各大報刊對該書的高度贊譽,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連續(xù)花了幾個晚上,認真拜讀完此書,感覺就像經歷過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這次品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里出發(fā),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jié)假日還帶著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范、模仿、重復、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于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tài)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再反思自己,由于今年我剛調到另一個學校,除了得承擔學校科學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還要擔任五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任務,而這兩個班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差異,有一大半的學生是外地來晉江打工、做生意的孩子。程度參差不齊。更令人擔憂的是孩子的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都很差,態(tài)度也不好。偏偏教育辦又舉辦了一次五年級數(shù)學四則運算競賽。我雖然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中午和下午放棄自己的休息,為他們加班加點進行輔導,可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其實我在抱怨孩子之間的差異的同時卻忽視了他們的起跑線并不一樣。我應該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里家庭環(huán)境復雜的孩子,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
還有,我雖然從事教學多年,但教學方式和班級管理還做得不夠。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思考和學習。作為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學習、借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yè)精神,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學習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為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樂園。
總之,雷夫先生身上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今后,我將以雷夫為榜樣,努力踐行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因為我明白:無論是學業(yè)成功還是教育成功,都無捷徑可走,惟有勤奮努力才行。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在孩子及家長的需要。因而對于教師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蘊是必然。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里不對,哪里需要改進,哪里要做得更好。作為第一期的班主任團體心理訓練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從中得到了意志與品質的鍛煉,也讓我們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質。上期培訓中陳主任還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回來后我就在網絡中找到了它,并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起來。
打開網頁便不想關閉。《第56號教室的奇跡》給作為教師和媽媽的我很多啟發(fā)。與我的教學生活中有太多的情節(jié)相契合。有些問題下是我們思考并想付諸與行動的。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跡。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溫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zhèn)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后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著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zhèn)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后,這種感覺就更為強
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guī)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xiàn)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zhàn)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guī)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zhèn)得住”學生的老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3
也許很多小伙伴挖空心思也難以寫出一篇令人滿意捷徑,有感,教室相關文章,以下這篇讀《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有感文章可作為你寫作素材與參考范文,希望您能寫作出與眾不同的捷徑,有感,教室文章。
在學校領導的推薦下拜讀了一書。心靈受到震撼,被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的激情所感動。通過這個本書我明白了在教學當中:成功是無捷徑可走的。
這次讀書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雷夫先生為了讓學生門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成功無捷徑真的是不假。
為了自己的學生,雷夫先生每天早上三點多要從家里出發(fā),要倒好幾次車才能在早上六點多到教室,知道傍晚六點才離校。周末還帶著學生到學校上課。他犧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時間,全身心付出再學生身上,那是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學生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學生,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
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老師。但是卻不知不覺中多了很多抱怨,其實我是忽視了學生們的起跑線并不一樣。我應該再多點耐心。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來幫助他們,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有不同尋常的行為,可能跟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我應該多點去關注他們。
雷夫老師特別有愛心,他認為,他覺得好的老師是教室里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他努力地把56號教室打造成積極向上的地方,這里的每個孩子都是自信,健康,快樂的,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努力的方向嗎。
他努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覺得這非常重要,我覺得先學會做人是踏入學校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沒有好的品德,不算健康的學生,僅是身體的健康不算健康,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他把“成功無捷徑“的標語掛在教室前面的墻上,讓”成功無捷徑“成為了孩子們心中不動的信念。
雷夫給全班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xiàn),勤奮學習”,雷夫說,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雷夫能夠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榜樣,學生往往會不知不覺的模仿老師,這是不可否認的,雷夫老師把自己的激情都傳染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一樣充滿了激情。
讀《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除了對雷夫老師敬佩之外,我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多讀書,少抱怨。雷夫老師讓學生們不斷讀書,這也是成為他成功管理班級的因素,因為讀書使人睿智,讀書使人明理。
對學生來說,在學習的時候,成功無捷徑;對我們老師而言,教育的成功無捷徑。堅持并不斷付出,是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徑!
我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做到堅持不斷的付出,因為成功無捷徑!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4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成功不是偶然,失敗不是命運。”是啊!人生的路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的,成功之花是勤奮者用自己的汗水與心血一點一滴地澆灌的。如果那個人對你說他一天就取得了永恒的成功,那么請不要相信他,因為世上無捷徑,成功非偶然。
《成功不是偶然》一文為我們講述了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發(fā)明巴氏滅菌法的故事。葡萄酒一直以來都是法國人的鐘愛之物,但最初葡萄酒都會因為存放時間過長而變得酸澀無比。巴斯德對如何使葡萄酒保持原來的風味的課題十分感興趣,便于1861年開始著手研究。一開始巴斯德把葡萄酒加熱到了沸騰,雖說細菌是殺死了,但是加熱后的葡萄酒味道卻苦澀異常,幾乎使人難以入口。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實驗,那刺鼻的味道卻依舊沒有改變。一天,巴斯德正在加熱一鍋新的葡萄酒,突然,他的朋友找他有急事,他只好拋下手中的實驗。等到巴斯德回來,他發(fā)現(xiàn)燃料早已用盡,但是葡萄酒嘗起來竟有一絲淡淡的甜意。后來,巴斯德改變了最初的實驗方法。他不斷嘗試,把葡萄酒加熱到不同的溫度,一次次地對比品嘗,最終他發(fā)現(xiàn):把葡萄就加熱到55度,才是最佳溫度。這樣不僅酒質醇厚,而且還能保持最適宜的甜度。
看完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巴斯德只不過是他的運氣好了一點,他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真實的情況并非如此,或許你只看見到了巴斯德做實驗成功的偶然性,卻沒有看到他在實驗室揮灑的汗水。其實從古至今的成功人士的字典里從未有過“偶然”二字:魯班在一次爬山中,不小心被帶鋸齒的小草劃破了手臂,經過對這種小草的認真觀察和反復思考,他終于發(fā)明了鋸子;荷蘭眼鏡店的學徒利伯希在玩弄兩只鏡片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凹透鏡和凸透鏡放在一起有一定的望遠功能,經過無數(shù)次的研究和實驗,他發(fā)明了望遠鏡……由此可見,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于成功者的敢想、敢做、敢創(chuàng)造。只有我們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成功才會向我們招手。
世上無捷徑,成功非偶然。所謂的偶然是成功者用千千萬萬個失敗換來的必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信手拈來的'詩句,蘊含著的是多年的苦思;“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歌手一曲成名的背后,凝結的是多年的苦練;“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學子的金榜題名的背后,銘刻的是多年的苦讀。成功從來不是簡單的“偶然”,而是成功者歷盡千辛萬苦尋覓的過程中的一個靈感,一個反思,一次實驗……不經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怎能收獲“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5
第56號教室,已經是美國學生家長熟悉的名詞;而雷夫老師,也已經成為美國教師的楷模。為什么一個普通叢林學校的普通老師,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帶著這樣的好奇,我走進了雷夫的這本書《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
通過閱讀《成功無捷徑》一書,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雷夫老師。他有內涵:他喜愛文學,會和孩子們一起去欣賞莎士比亞的歌劇;他熱愛音樂,彈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們才會在休息時間和他一起學吉他;他擅長數(shù)學,才能幫助孩子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讓她們從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因為雷夫老師有“一桶水”,他才能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和喜歡,才能讓56號教室的奇跡成為可能。
雷夫老師是一個善于學習和反思的老師。誰都年輕過,年輕的時候,也許會由于種種原因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雷夫老師看來,那是“愚蠢的”。我們也都年輕過,都有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雷夫老師認真地反思了,總結了,改變了,進步了;而我們也許只會那些小小的錯誤當做一種“年輕時的回憶”或者“年輕的代價”吧?
雷夫老師是一個有犧牲精神的老師。多他從事叢林小學五年級的教育工作開始,他就沒有節(jié)假日。每天六點半之前要到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做習題;晚上六點以后,才會下班。這樣的作息時間對于我們來說,一天兩天行,一個月兩個月也行,可是如果二十幾年如一日,那就太難太難了。正如雷夫老師所說:老師是要有一點兒犧牲精神的!
雷夫老師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教育學生要勤勞用功,自己就要做一個勤勞用功的人!做給他們看!”雷夫老師能夠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從每一個學生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我們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我們學習是因為他好玩兒,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所以雷夫老師班里的學生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中國有句古語:“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汗水的付出,怎能收獲金秋的累累碩果呢?從雷夫和他的學生身上,我更深刻地領悟到成功的真諦: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無捷徑!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也無捷徑!
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教師要獲得成功,就得“養(yǎng)氣”,就得“潛沉”下來,埋頭學習和反思。教師的魅力,緣自“三更有夢書當枕”的癡迷;教師的魅力,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情。
品讀此書,是心靈的一次滌蕩;感悟作者,是煥發(fā)激情的動力。賞析此書,我受益匪淺。“教育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為了豐富孩子的一生,讓我們走近雷夫老師,爭做一名有魅力的人民教師。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6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雷夫先生的敬業(yè)精神。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也不是每種方法都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敬業(yè)精神和奉獻精神卻是每位教師都必備的品質。
雷夫先生不計報酬,甚至用自己微薄的薪水為孩子們置辦教學用具,自己出錢帶孩子們旅行、看歌劇。如果說這一點也有很多老師能做到,但是寶貴的時間——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56號教室的孩子們,早上6:15分到學校,中午教孩子們學習吉他,下午放學后和孩子們研究莎士比亞,周末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甚至以前的許多學生都繼續(xù)來參加這個學習班。這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雷夫先生在書中說:“閱讀是學校里最最重要的'一門課。”在他老師的教室里,這些來自美國不同人種、宗教、經濟階層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都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深深地與作品產生了共鳴:“當皮魯發(fā)現(xiàn)麥格威齊是自己的恩人時,孩子們倒抽了一口氣;當吉姆·霍金斯藏在蘋果桶里無意間聽到獨腳海盜的計劃時,孩子們驚呆了……”這些孩子具有超強的閱讀能力是天生具備的嗎?顯然不是,是雷夫先生用他的激情和對文學的熱愛來引導學生們學習,點燃他們的閱讀激情。
而要把孩子們引導好,首先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像書中也有幾位老師想模仿雷夫先生,但是由于他們的知識不夠豐富或對文學有很大的偏激性導致孩子們不僅不會學到知識然而會扼殺他們的求知欲。雷夫先生豐富的知識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學方面,他在數(shù)學、科學、音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見地。由此,我們做老師的,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
我一直認為教室應該是一個充滿歡樂、脫離恐懼的地方,就像第56號教室: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有意見或建議可以提出來;在輕松的氛圍中閱讀和學習等。作為一位美術老師我愿意把孩子們都培養(yǎng)成熱愛美術的天使。總覺得有自己愛好的孩子一定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而熱愛生活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對生命充滿感動的孩子。希望在孩子成功的路上我也能成為對他有影響的引導者。
最近我們學校也在做文明禮儀教育,在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后期進步很慢。而56號教室的學生們卻能在外出的時候自覺排好隊,從不大聲喧嘩——無論老師在或不在,關鍵是他們真正的在品味經典歌劇和音樂,而不是坐在那里裝裝樣子。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班額小?是因為學生本身的素質高?還是因為老師的教育方法好呢?
我想我對雷夫先生所有的感觸都起源于他對孩子們的愛,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么會愿意奉獻自己?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么會愿意帶著病痛和孩子們一起旅行?如果他不愛孩子們怎么會因為孩子傷害了他而嚎啕大哭?如果他不愛孩子們又怎么會一遍一遍的和不明事理的領導唱反調?愛,教育應該起源于愛。像雷夫先生那樣。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相關文章: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08-24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06-06
成長路上無捷徑作文02-16
成長路上無捷徑作文[精選]08-27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2篇03-18
《成功無捷徑》讀后感(2篇)09-27
成功,需要捷徑作文06-20
成長路上無捷徑作文精選8篇08-26
成長路上無捷徑作文15篇【精選】08-27
成長路上無捷徑作文8篇(經典)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