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精選2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荷花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
今天,我在百看不厭的《作文選》中讀了《荷花》這篇文章。
《荷花》這篇作文講的是:小作者全家去公園看荷花。同時“爸爸”問小作者和他弟弟,“誰能說出荷花的'好處?”小作者的弟弟搶著說:“荷花香,蓮蓬子可以吃。”小作者說:“荷花美,它的根——蓮藕也可以吃。”“爸爸”說:“荷花的好處很多,最可貴的是:荷花生長在污泥里,可它不怕,而且生長得清爽干凈。”
小作者不但把荷花描寫得很具體,并用它的生長條件來告訴大家:做人要像荷花那樣,無論在多么惡劣的條件下,多么復雜的環境中,都能堅持正義,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種隨波逐流的人。我想,現在不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光天化日下搶錢包、搶首飾、撬門進屋偷東西,甚至殺人嗎?如果他們個個都能像荷花那樣保持正義,不受別人感染,社會里就不會有這些小偷、強盜了,人們也可以好好地過日子,那該多好啊!
我真想讓大家向荷花學習,讓世界充滿正義,充滿和平!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2
《荷花》這本書的作者是葉圣陶。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我們三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課文《荷花》,就是選自這本書。《荷花》這本書分為散文輯和小說輯。散文輯中主要介紹了人和物;而小說輯,則寫了很多小故事。
我很喜歡散文輯中的《我的侄兒》和《爬山虎的腳》這兩篇文章,從《我的侄兒》中,葉圣陶先生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剛滿三歲,正在學說話、學走路的可愛幼兒形象,我看了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調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沒有細心觀察,當然也不會寫得這么詳細、逼真。再說《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是一種會攀爬的植物,我也看過,沒發現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卻通過細致的觀察,把爬山虎當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生動準確地記錄了它的生長過程,尤其是描寫爬山虎爬墻的動詞:“觸”、“巴”、“拉”、“貼”、“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長的爬山虎。作者還寫出了爬山虎葉子在不同生長階段顏色的變化,從嫩紅長成嫩綠,再長成鮮綠,使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形象躍然紙上。看這本書,我覺得像在聽故事。生活中,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像葉圣陶先生一樣,發現許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3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于小隊長:幽默感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干的)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4
“荷花從不孤傲,要開就是滿池滿塘……”這使我覺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語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做人也應這樣。記得有一次,我語文測驗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極了,心想:“哈,真好,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學后,老師要我幫助不及格的同學學習,我有些不愿意,心想:“她自己不會學嗎?”老師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要知道,獨枝花開不是春,許許多多花一起開,開得才燦爛。”我覺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師那番話牢記心上,鞭策自己。當那位同學在我的細心幫助下,由學習成績中下進入中上時,那種滿足感,真是難以形容。
“荷花也不嬌貴,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長……”啊!原來荷花有這么強的生命力。我學了《種子的力》這篇文章,文章中講的是種子有超人的力,我覺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種子差,記得有一回,我在姨媽家拿了一些荷花回家種,頭兩天,我挺有精神細心照管它,但時間一長,就沒怎么理它了。一個月過去了,那荷花竟長出了小花蕾,我真驚訝。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的緣故。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5
今年暑假,我讀到了一本好書,它的名字是《荷花鎮的早市》
這本圖畫書的故事,講一個城里的男孩子跟隨爸爸媽媽回到水鄉給奶奶祝壽。清晨,他跟著姑姑到水鄉集市去買東西和他們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這是一個非常恬靜的故事,畫面只是一幅幅溫馨的水鄉集市場景,其中的人物也不緊不慢。畫家用水粉畫細致地描畫出一幅幅場景,河水、屋瓦、石級、木柱、門板等,用特殊的.技法表現得非常有質感。整個水鄉風情畫面,都蒙著一層淡淡的綠色,看上去非常和諧,油然產生一種懷舊的情懷。
這本書的作者是周翔,1956年生于陜西鳳翔,在江蘇南通度過童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后一直從事出版,是《東方娃娃》的主編。1992年參加中國現代繪本畫展,1998年作為江蘇省中日兒童文學美術交流協會理事前往日本進行交流,之后以《東方娃娃》為平臺,努力引進繪本,宣傳繪本理念,挖掘和培養新人,同時還從事兒童讀物的插畫和繪本創作。
這本書真是好書!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6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荷花》的書,由于里面都是散文,我就選我最喜歡一篇“我的侄兒”給大家講講吧:
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的侄子小時候發生的趣事,比如:他把肉叫做“傍傍”,把父親和祖父都叫做“爹爹”,把祖母和曾祖母都叫做“阿婆”(阿婆:祖母,“阿婆”是方言)。他還喜歡看電影,要知道,他才三歲啊!請央人畫畫看他看也是他的喜好。
本書的作者是葉圣陶,他在文中寫了兩句讓我記憶猶新的話:人們最高精神的連鎖是文學,使無數弱小的心團結而為大心,是文學獨具有的力量。文學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們拋棄卑鄙和淺薄,趨向高尚和精深。是啊,文學的作用的確很大,就因如此,我讀一遍這本書就會讀兩遍這兩句話。
優美的語句,震撼人心的文字,使這本書體現出它崇高的價值,這絕對不是一般作者所能做到的。葉圣陶寫的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故事寓意深刻,極富教育意義,連我們的語文課本里都有他的.文章。他還寫過一本《稻草人》,好看度絕不亞于《荷花》。在《荷花》里,喜怒哀樂全被表現了出來,它談得上是書中的絕品。
這觸動靈魂的優美文字,源自文學大師的心靈深處,在歲月的長河里,如寶石般熠熠生輝,陪伴著我們一路遠行。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7
《荷花》這本書的作者是葉圣陶。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我們三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課文《荷花》,就是選自這本書。
《荷花》這本書分為散文輯和小說輯。散文輯中主要介紹了人和物;而小說輯,則寫了很多小故事。我很喜歡散文輯中的《我的侄兒》和《爬山虎的腳》這兩篇文章,從《我的侄兒》中,葉圣陶先生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剛滿三歲,正在學說話、學走路的可愛幼兒形象,我看了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調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沒有細心觀察,當然也不會寫得這么詳細、逼真。再說《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是一種會攀爬的植物,我也看過,沒發現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卻通過細致的.觀察,把爬山虎當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生動準確地記錄了它的生長過程,尤其是描寫爬山虎爬墻的動詞:“觸”、“巴”、“拉”、“貼”、“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長的爬山虎。作者還寫出了爬山虎葉子在不同生長階段顏色的變化,從嫩紅長成嫩綠,再長成鮮綠,使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生活中,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像葉圣陶先生一樣,發現許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8
今天,我讀了《荷花》這篇課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我。
文中寫了荷花的美麗,荷葉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碧綠的`圓盤中間冒出兩三片花瓣,荷花像穿著雪白的衣裳的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作者看了看,覺得自己也是一朵蓮花。荷花不僅美麗,而且還有高尚的品質,她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
我很喜歡荷花。
荷花是多么美麗,但是現在一些垃圾傷害了荷花。我看見有人在河里亂丟垃圾,我就對那些人說:“你們以后不要再亂丟垃圾了,要不然會把荷花弄臟、弄受傷的。
還會污染小河,把小河也弄臟,還會對我們地球人身體有害處的。”他們聽了都表示他們知道自己錯了。
我想對荷花說:“只要有我們愛護環境的人,你就不會受到傷害。”
我通常喜歡花草樹木,因為它們能帶來新鮮空氣。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愛護環境。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9
《荷花淀》是孫犁的代表作,讀這本書讓我仿佛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人民生活和戰斗的場景,以及人性的美好。這部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小說中的水生嫂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她勤勞、善良,思想上追求進步,深明大義,支持丈夫的.參軍決定,即使內心非常的不舍。?再比如說,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伙同大家伙一起去看望丈夫。“聽說他們還沒走呢,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服。”水生的女人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出了人物的性格。
還有水生走之前仔細叮囑妻子“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體現了她的忠貞。?
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燦爛。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0
讀了《荷花?荷葉?淤泥》這篇文章后,我感受非常深刻。
這篇文章寫了兩個人在爭論到底是荷花美,還是綠葉美。在他們爭論時,引來了一位老爺爺,他說:“荷花的亭亭玉立和荷葉的青翠欲滴,都是因為有淤泥的養育。淤泥親切的像媽媽,給他們輸送甘甜的乳汁。可是從來都沒有人贊揚過淤泥這一點,甚至以貶低他為代價,來襯托荷花荷葉的美麗。盡管如此,她還是忍辱負重,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養分。淤泥是多么的崇高無私啊!她就像撫育我們的'父母一樣。”
聽了老爺爺的話,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我們不就是荷花和荷葉嗎?父母不就是淤泥嗎?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記得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媽媽幾天幾夜都沒合眼,一會兒給我量體溫,一會兒給我送藥喂水,媽媽好像一下蒼老了許多。直到我的病好了以后,媽媽才露出了一絲笑容。
生活上如此關心,學習上就更不用說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之愛。我無以回報,只有好好學習,長大成為棟梁之才,再來回報祖國和我的父母。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1
《荷花》這本書的作者是葉圣陶。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我們三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課文《荷花》,就是選自這本書。
《荷花》這本書分為輯和小說輯。散文輯中主要介紹了人和物;而小說輯,則寫了很多小。我很喜歡散文輯中的《我的侄兒》和《爬山虎的腳》這兩篇文章,從《我的侄兒》中,葉圣陶先生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剛滿三歲,正在學說話、學走路的可愛幼兒形象,我看了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調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沒有細心觀察,當然也不會寫得這么詳細、逼真。再說《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是一種會攀爬的植物,我也看過,沒發現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卻通過細致的觀察,把爬山虎當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生動準確地記錄了它的生長過程,尤其是描寫爬山虎爬墻的動詞:“觸”、“巴”、“拉”、“貼”、“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長的爬山虎。作者還寫出了爬山虎葉子在不同生長階段顏色的變化,從嫩紅長成嫩綠,再長成鮮綠,使爬山虎這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看這本書,我覺得像在聽故事。生活中,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像葉圣陶先生一樣,發現許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2
我今天讀完葉圣陶的《荷花》這本書,其中我對“我的侄兒”這篇文章印象極深。
文中寫他的侄兒腦袋很大,小臉總是很紅,是個活潑可愛的小胖墩。他發育比較遲,十八個月才能扶椅移步,二十個月才能發單音,但他有他自己獨特的語言,比如新年買了個氣球,玩了一會兒,破了他就會說到:“氣球,好,高高,啪,壞壞。”他的所見所想,所問所答所做往往出人意料,又比如有一回他母親肚子疼,疼得厲害,大家忙著找一瓶麻醉劑,希望暫時止一止他母親的痛。大家也沒有說藥啊什么的,他卻從形色上看出來了,就在抽屜里檢了一包咳嗽藥送來。他習慣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語言,來感知這個世界,他也有許多搞笑的`地方,把肉叫做“傍傍”,把冷說成“火沒有”,把父親與祖父都叫“爹爹”,把祖母與曾祖母都叫“阿婆”。他很樂觀,也很喜歡做事,從來不與人掙什么,買了好吃的就和大家均分,別的孩子打他,用手指甲抓他,他卻從來沒有照樣回敬過。
每個人也許天生不完美,但只要有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一樣可以開出絢麗的花。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3
孫犁的《荷花淀》是典型的中國傳統的“婉約派”文本。作者以高度柔情化的敘述語調,描寫了一大群冀中水鄉的婦女形象。無論是嚴酷的現實,還是激烈的戰斗;無論是凄凄慘慘的分別。還是死亡的冷酷無情都籠罩在一層揮之不去的詩意氛圍之中,那月光下柔情修長的葦眉子,女人纏綿緋惻的情意,體貼得無微不至的話語,含蓄婉轉的內心波瀾,像靜靜流淌的水,讓月光沖刷得皎而潔,純而圣……全沒有“亂石蹦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和雄奇氣魄,也無“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壯懷激烈,也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境只味一地“戲斟低吟”或“倚門口首”,留一個“攏抱琵琶半遮面”的淺笑讓人“輾轉反側,寤寐思服”地捉摸。
《荷花淀》的環境描寫可謂充滿了講情畫意,細節的'點染強化了文章“柔情”的一面,語言的描寫,更值得回味。栩栩如生的畫意生動的細節傳神的對話,其風神流美之致,雖詩之《蒹葭》《西廂》之拜月,《紅樓》之葬花,也大致不過如此。
《荷花淀》看似無技巧,其實是技巧之極致。這種詩化的技巧把枯燥而殘酷的戰斗場面描繪成一場詩情畫意的游戲,甚至是一次蜜意柔情的浪漫故事。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4
這是本圖畫書,介紹了城市男孩陽陽為給奶奶過七十大壽,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鄉下,和姑姑到荷花鎮的早市買東西的所見所聞。
一頁頁的畫面翻過,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江南的水鄉風景。
那白房黑頂,立刻讓我聯想到烏鎮,也許作者就是在那畫的或畫的就是那吧?
狹窄的水巷猶如東方的水上威尼斯,出門就是河,房子都蓋在水上,河就是路,船就是車。
那濃濃的水彩將早市上的熱鬧熙攘刻畫的淋漓盡致,將農村鄰里之間的其樂融融表現得真實溫馨, 這種情景小時候的我們還見過,現在,恐怕很少有孩子見過,甚至有的同學連活豬都沒見過。
最好玩的是作者把農村常見的標語也畫上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養豬!看得出、想象得到作者對農村的觀察、了解很細、很深。
唯一讓我感覺有些別扭的是,作者的.文字敘述和圖畫有的沒有保持一致,讀了這頁文字得翻到下頁才能看到相應的圖畫,不知是不是作者有意為之。
這本書整體上很舒緩,沒有跌宕起伏。可讀完,又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城市的孩子哪有機會去感受農村生活呢?現在的孩子在鋼筋混凝土的房子里與大自然還有多少機會親密接觸呢?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5
我最喜歡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葉圣陶的文章《荷花》。
這篇文章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葉圣陶爺爺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讀來使人身臨其境,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隨著微風翩翩起舞,使人陶醉流連忘返。每一次讀都給我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使我愛不釋手!
一個星期六,我到外婆家去。她知道我喜歡荷花,我以為外婆會給我一個驚喜,外婆真的給我了一個驚喜。她買了荷花的種子蓮藕給我,外婆還幫我種了下去,我實在是太高興了。以后我每個周末都去外婆家觀察,荷桿已經長得有一米多高了,就是不見開花。過了幾個月,我放暑假時,已是夏天了。夏天是荷花盛開的日子,我到塘邊一看,它們全都開花了。有紅有白,花瓣白嫩嫩的,多漂亮!我興奮得無法形容!我站在池塘邊沉浸在荷花的芳芳里,一邊觀賞,一邊體會《荷花》。
荷花給人美的享受,《荷花》給我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給我啟迪:人與自然完美和諧融為一體,這種境界多么美好!
我愛荷花,更愛葉圣陶爺爺《荷花》這篇文章。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6
我星期日在新華書店買書,想挑幾本適合我的書,我在書從中急切的尋找,可就是找不到我感興趣的書,正在我打算放棄,回家的時候我一扭頭看見了一本葉圣陶的《荷花》我頓時心花怒放,喜上眉梢,邊看了起來。
原來這本書是葉圣陶的專輯,《荷花》說起荷花我對它可是“情有獨鐘”的。我最喜歡的花類就是荷花了,它純潔無瑕,“出淤泥而不染”,而葉圣陶筆下的荷花又是怎樣的風格?我便打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葉圣陶的荷花是分兩類的,一類是散文輯,另一類是小說輯。這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了葉圣陶在童年時代六月份的美好村莊生活,讓震撼心靈的精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
其中翻開它的第一頁,就有令人驚嘆的.散文,春天來了,土地、河水、麥葉、花蕾、羊兒都已經在春天的田野上準備好了,在春天里成就一翻“事業”。
這是多么生動啊,雖然沒有用很華麗的語句,但足以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這本書是我手中的讀物,我很喜歡這本書,也更加體會到葉圣陶對荷花的熱愛。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7
孫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的云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淀,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么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恩愛,這與后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8
我曾在二年級時讀過葉圣陶先生的童話,那篇《稻草人》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幾天,我在看《荷花》這本書,這本書也是葉老的作品,不過不是童話了,里面有他的小說和散文。
葉老先生的散文語言樸實,卻隱藏了他獨俱的思想,他的筆觸細致。從寫蠶的生長過程就可看出。寫實是他的.他的小說的一大特點,小說讀完以后,個個讓人感慨萬分!
在這本書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寒假的一天》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主要講了一群大學生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運動。他們犧牲了寒假的休息時間,不畏寒冷、饑餓、疲勞。還要面對革命反動派的種種阻撓。
他們真愛國呀!這么冷的天還出來宣傳。他們不停地演說,使得許多市民也開始漸漸醒悟。這篇小說還塑造了一個叫阿良的愛國青年,是“我”的表哥。他們用條石撞城門,因為城門向他們關閉,撞不開,他們一個搭一個越過了城墻,打開了城門。他們是多么勇敢啊!后來面對阻撓者,是那么堅定!面對著公安局局長,也毫不懼怕。最后被關入了一個中學,他們也毫不示弱!這里充分表現了他們愛國的豪情……
讀完這篇小說,我還沉浸在故事里,心里由然生出一種對他們的敬佩之情。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19
今天,我讀了《荷花》這篇文章,荷花那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深深的感動了我。“荷花從不孤傲,要開就是滿池塘······”這使我覺得荷花很團結。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做人也一樣。記得有一次我語文測試是全班第一的'時候,心里特別得意。心想:又是第一真好。老師讓我幫我不及格的同學,我心里有些不情愿。心想:“他自己不學,關我什么事。”老師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要知道獨枝花開不是春,許許多多花一起開開得才燦爛。”
我覺得很有道理。當那位同學在我的細心幫助下,學習成績從不好到好的時候,那種喜悅真是無法形容。荷花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記得有一回,我買回幾顆荷花放在池塘里,前幾天我還特別細心的照顧它,時間一長也就淡忘了。一個月過去了,那荷花竟長出了小花蕾,我驚訝極了。我才知道荷花有頑強的生命力。荷花一生出來,人們就用它煮涼湯,而且營養很高。荷花果真有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啊!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 20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斗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淀》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區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寫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勤勞、能干,編葦席,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系。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舍,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并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淀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干、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斗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三年級荷花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荷花》教案11-21
三年級語文下冊《荷花》教案05-23
小學三年級語文《荷花》的教案03-25
三年級語文教案:荷花06-05
小學三年級語文《荷花》教案06-22
三年級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03-29
三年級語文《荷花》教案范文03-17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案03-10
三年級下冊荷花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