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讀后感[實用]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年中國說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中國少年,所以有少年中國。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那個少年中國,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一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國家即為少年,少年中國需要的便是這樣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每一個“新來而與世界為緣”的少年人的心中。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這是今年春晚趙文卓表演的《少年中國》的歌詞。這個節目展現了當代少年意氣風發,豪氣沖天的磅礴氣勢,場面壯觀,看過這個節目后我很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之后,我便拜讀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中國說》只有寥寥三千多字,但是每一個字都那么的擲地有聲。他從當時中國內外交迫的現狀開始分析,結合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旁征博引,敘述了他所描述的“少年中國”。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把復興中國的偉大夢想寄托在了中國少年的身上。 作為一名“少年中國”的少年,又是一名今年剛剛入團的團員,我們應該怎樣實現中國的“強國夢”呢?中國智在少年。新中國以來的東方紅,原子彈,改革開放等等,無一不是在外人驚嘆的眼神中誕生,而這正是老一輩的中國人以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造出來的。
因此我們少年要做到“智”,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道德是在歷史上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規范。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自古就把道德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標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道德中心傾向。“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傳統道德觀念一直是人們所認同的美德。所以,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注重對優秀傳統道德觀念的繼承。這是學生道德素質中具有奠基作用的文化精華。當然,現代學生的道德遠遠不同于中國的傳統道德,在道德教育過程中,不要以偏概全,盲目向學生灌輸早已被歷史淘汰的陳舊道德觀念。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建設少年中國時不可待,因為我們是中國少年!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少年中國說高考滿分作文04-09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08-24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05-03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04-07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12篇04-04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15篇05-14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15篇)05-14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精選25篇)10-20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12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