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觀后感精選(4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集結號》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結號》觀后感1
湖南衛視播放的《青春集結號》聚焦軍校學生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特別主角葉多多和任天行兩個主角的成長故事很有教育意義,現在80.90后生人幾乎都是獨生子女,貌似這代人有很多缺陷和遺憾,但歷史的舞臺終究要上演他們的精彩故事。他們的大煩惱可能在70后生人身上就是芝麻大的小事,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得去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去邂逅更多獨好的風景。
葉多多這個角色身上毛病不少但優點也比較突出,單親家庭長大,親人呵護備至,嬌生慣養在所難免,但她鐵齒銅牙的嘴上功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法,往往帶給她不少煩惱和痛苦。當然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結識了任天行才知道軍人的優秀可取之處不少,進了軍校才發覺人生可以沒有公主童話一樣很絢麗。葉多多的成長,告訴了觀眾什么叫感恩戴德,什么叫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正能量的精神永垂不朽。
從葉多多的成長故事上,我們可以了解很多軍校的故事,在這個紀律嚴格的學習環境中,嬌寵、懶惰、自私和狹隘的諸多缺點都被一一給修正,他們更多散發的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給人希望,給人愉悅,更讓人對獨生子女們敢于擔當、敢于不服輸的成熟一面叫絕。
焦俊艷作為85后的生人,其實內心思想比較接近該劇中角色,她的世界是斑斕多彩的,原本以為可以規劃自己的人生,但誰知道被母親主宰和控制。中式家庭教育也未必一無是處,父母參考子女的人生選擇并不是武斷專橫,葉多多的母親讓女兒報考軍校,出于對軍人的深厚感情,同時也是其父親的遺愿,當然更多還是出于對子女健全人格養成的初心。
人生的道路誰都不能一帆風順,國人很會算計自己的人生,但有句老話,人算不如天算。葉多多在母親的“詭計”下誤入軍校,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同時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所以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卻同時為你開了一扇窗,葉多多從這扇窗看到了更多瑰麗的.風景,而這些都是對人生修煉有百益無害的。
焦俊艷不是第一眼美人,而是那種比較耐看的內秀美女。記得《新編輯部的故事》開播,焦俊艷演繹了一個職場菜鳥,表現一點也不生澀,能夠出演這部大制作的電視劇,想必焦俊艷也是被廣大觀眾所熟知。因為當時看劇的時候,還比較訝異焦俊艷這個影視新星何德何能出演這部前作口碑爆棚的續集,但隨著她自然流暢的表演逐漸征服觀眾,不得不佩服導演慧眼識人。
焦俊艷在《青春集結號》演繹的葉多多這個角色,演技自然舒暢,該劇才開始就焦俊艷就被演技大考驗,因為要演繹一個95后叛逆的獨生子女,而且還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她鐵齒銅牙,她鬼靈精怪,沒有點智商和經驗顯然和其對抗很容易敗下陣來的。焦俊艷清純可人的學生裝,再到和簽證官和母親為了人生選擇斗法,后來為了不上軍校做的各種小動作,以及和任天行智斗“碰瓷黨”等等橋段,淋漓盡致的刻畫了葉多多這個女孩樂觀、任性和天真的一面。后來上了軍校,助人為樂的各種橋段,同樣在抒寫葉多多的正能量轉變。
在一堆俊男美女中,焦俊艷的確不夠很搶眼,但她塑造的葉多多這個角色會是一個敢作敢為,不勢利眼,勇于挑戰權威和自我,但又能夠懂進退的一個正能量范十足的軍校女生。她不是第一眼女神,但她絕對是大家的主心骨。
《青春集結號》有笑有淚,有痛有喜,有挫折也有成功,它顯然是正能量的偶像劇,帶給觀眾真正的所思所想。我們想到保爾.柯擦金那句關于青春的名言,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青春集結號》的意義也在于此,焦俊艷出演該劇的意義也在于此,拓寬自己的演技,接觸不同的角色,這對人生閱歷的提煉和演技的提高都很有裨益。
《集結號》觀后感2
在談《集結號》之前,先講一個蘇聯衛國戰爭中的真實戰例。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處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國土大片淪喪,成師成師的部隊被德國人消滅。1941年底,蘇聯的西南方面軍幾十萬人被德軍分割包圍在基輔附近,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也是深陷重圍,身邊只剩下數千人馬。此時他喚來一名少將,命令他帶領一支隊伍向一個交通要地先行突擊,為司令部突圍打開突破口,但撥給他的只有區區百來人。為了司令員的安全,這名少將履行起了一名連長的職責,拼死進攻,居然成功的破圍而出,可是方面軍司令部卻始終沒有跟上來,基爾波諾斯上將及方面軍政委后來均在包圍圈內犧牲。戰后少將從其他突圍者那里才得知了真實情況:方面軍司令部根本就沒打算跟著他突圍,基爾波諾斯只是想讓他吸引德軍的注意,而自己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說白了就是準備犧牲掉他來掩護主力的行動,為了讓少將扮演的更真實些,他甚至沒有事先透露這個意圖。然而陰差陽錯的是,被派去送死的人突圍的方向正好是德軍的弱點,而方面軍司令部卻鉆進了德軍的口袋。這位幸運的少將后來在衛國戰爭中成長為著名的指揮員,他就是東普魯士征服者、未來的紅軍元帥巴格拉米揚。
而《集結號》講述的,也是一個類似的故事。
1948年的一天,中原野戰軍某部9連得到命令,為掩護團主力轉移,必須堅守汶河陣地,除非聽到團部司號員吹起表示任務完成的集結號,否則決不準撤退,哪怕打到最后一個人。9連全體官兵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拼死打退了對方三次進攻,而集結號始終沒有響起,最后除連長谷子地一人被震昏幸存外,其余47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
谷子地在后方醫院康復后,發現全國解放軍已經做了大整編,原來部隊的番號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數年功夫,總算找到了老部隊,得知他的老戰友、當時下命令的團長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更讓他吃驚的是,原來當年執行的,其實根本就是一項有去無回的任務:為掩護團主力的行動,團長不得已做出犧牲他們連的決定,所謂撤退的集結號,只是一個安慰,根本就沒打算、也沒有吹響過……。由于9連47人全部陣亡,且戰場在戰后已改建了煤窯,所有陣亡戰士的遺體都沒有被找到,所以他們只能按失蹤處理,不能獲得革命烈士的榮譽。在知道這一切后,深感委屈的谷子地下決心要為犧牲的弟兄們討回公道……
《集結號》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內戰這個大悲劇下幾個小人物的悲劇,總體感覺悲壯感人。在宣傳時,影片號稱戰爭場面達到了《雷霆救兵》的水平,實際看下來是夸張了點,但和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比,已可以等量齊觀。無論是化妝、音效還是戰場表現效果,確實達到了近年來國產片的最高水平,遠遠超過了《沖出亞馬遜》之類的片子。
《集結號》的劇本寫的不錯。國內近年來的一些“極品垃圾”,例如《無極》、《夜宴》和《黃金甲》,其實無論演員的表現還是聲光效果都達到了相當水準,之所以被稱為爛片,關鍵是劇本寫的'太差,“不會講故事”,情節不是老套就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而集結號全篇一氣呵成,沒有離奇生硬的感覺,作為戰爭片,讓人覺得自然可信。
在情節上,沒有出現國產片解放軍傳統的“高大全”的形象。為了全局的勝利,犧牲偏師在戰爭中是很常見的,盡管這對當事人來講相當殘忍:但借用影片對白,“戰爭哪有不死人的”?在國內主旋律影片中出現這種情節,據我的記憶還是第一次。此外,陣前殺俘、破碎的肢體、面對敵人優勢武器的無可奈何……這些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而片子的缺點,主要在于一些細節。在戰場火力、武器道具上,很多地方不嚴謹,解放戰爭的場景中出現了太多五十年代才出現的武器,火力表現之強烈也遠遠超出了當年的實際情況,不過這也是刺激觀眾視覺的一種手段:在這些方面,《集結號》較之《雷霆救兵》還是差的太遠。
總體而言,個人認為,《集結號》是近年來最優秀的國產戰爭影片,是部男人氣息很強的電影,值得一看。
《集結號》觀后感3
這天看的電影,是我最喜愛的導演馮小剛導的。我對馮小剛這人導的片子一向認為是冷幽默,喜劇性很強!也是我喜愛的一點。
集結號是馮導演第一次執導的戰爭題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拋掉了原有的風格,是不是還能那么優秀的完成全國人民期盼的大作呢?懷著這樣的一種情緒來到了電影院。
故事一開始就是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應對的一次阻擊戰,指揮員就是連長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張涵予飾。這名優秀的演員是在早些年我是從《貽笑大方》開始認識他的。他原來是給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師。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獨特。我很喜愛他的風格。
在一開始的這場戰爭中戰爭場面,效果以及各種特效,都是我所看過他的片子中沒有見過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場面這樣的戰爭視角也是不多見的。能夠說是很獨特。在九連接到團長命令后,全連戰士義無反顧,沖向了最前線。這次的阻擊任務是以一個連的兵力,阻擊敵軍的主力部隊,能夠說是雞蛋與石頭相撞。團長的命令是,在沒有聽到集結號吹響的的狀況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堅持的打完。在這樣的狀況下,九連僅剩途的48名人員,以最大的發奮去阻擊敵人。其實阻擊敵人是為了整個大部隊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說一開始團長就給全連的人員一條死路。但是就在僅人的48名人員而且還在不斷的犧牲中,他們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連長谷子地。共擊迎接敵軍的正面進攻4次。其中3次擊退敵軍,共擊毀敵軍戰車3輛。全連犧牲人數47人。要知道他們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機槍,一門火炮,其它都是步槍和手榴彈!在這樣的懸殊這樣的火力狀況下,但他們成功的完成了阻擊任務。為大部隊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隨后就是這個部隊的撤編,等谷子地回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原有的`部隊。后面的生活他就一向生活在尋找自己的部隊,等找到后,才發現原來他們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戰友,都被國家認為是失蹤,失蹤包括戰死、被俘、退跑。這與烈士的榮譽比起來,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來阻擊戰的故地尋找自己的戰友遺體。最終還是在國家開發的時候,發現了47具白骨,證實了當時的戰爭!國家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自己看完為后劇情所感動,這才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男生,才是中國的軍人!為了國家能夠犧牲一切!為了戰士能夠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劇情也是十分的感人的。比如說:為了不讓自己兄弟的尸體落在敵人手里,又犧牲一人專門掩埋了所有的人員。為了戰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條腿,順利完成任務,自己去冒生命危險為戰友脫險!
整部片子都在圍繞著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為了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斗爭,讓戰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了集結號。但是谷子地沒有聽到,因此務必堅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隊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國家最后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么做也是對的。用自己說是每年都給團長送煙酒的話來體現一個軍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犧牲,也就是心里的犧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戰士的墓前,讓當初的司號員,吹響了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全劇用這樣的場景來結尾,也就是說給了所有還在血戰中的士兵一個安心的號聲,讓所有死去的戰友們安心的死去。想到那里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
這樣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電影院去看。電影院的音響效果比較煽情!
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前輩更是不易!我們要牢住歷史!珍惜此刻!
《集結號》觀后感4
時間進入第四季度,我先后觀看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陳可辛的《投名狀》,馮小剛的《集結號》這些腕級人物所炮制的所謂大片。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確如有些觀眾所評,看起費力,直言就是“有些看不懂”。我看得不是很懂,大致知道姜文的那些“說事”,其實演繹的就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那一種歷史的自然規律,其同義語就是“太陽照常升起”。盡管《投名狀》吹得兇,但我并不看好,終覺是拾人牙慧的東西。雖然他的場面氣派,但不是真正的中國氣派,說的`事就是不“真”,他是炮制者先炮制了人,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名星量身定制,然后再來說事。其中的場面自《英雄》始,再到《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墨攻》,大同小異,如出一轍,要么深山峽谷,要么黃沙曠野,總是千軍萬馬,刀光劍影,箭如飛蝗,終不知是誰在抄襲誰,誰在跟誰了。要依我說,都是好萊塢的跟屁蟲。
由此,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去看看表現現代戰爭題材的《集結號》,又會是什么樣子呢?該片以“有感動、有誠意、有故事、有場面”這四有來作廣告策動,是不是這樣一回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完全認同。一場阻擊戰,約定以“集結號”告終,“集結號”到底吹沒吹響,必須尋找真相。集結號,是一個概念,是一個專用名詞,是一個符合,吹沒吹響,這個符號盤旋在虛與實之間。馮小剛用表現主義的手法,不拘泥于對戰爭場面細節的摹寫,著力表現人在特定環境的生存狀態、內心世界,建塑人性的特別品質。
影片對觀眾的感動還不僅是炮火硝煙中英雄主義的可歌可泣,最讓人動情的是探究到了真相之后的失落與悲愴。這種悲情主義鑄就了這是一種特定的生活的符號,超現實的符號;這是引人生活、引人追逐,引人拼命的魔咒,最好不必打破,不知情為好。不知情,他有信仰,他有精神支柱,他能不顧一切地奉獻而無悔。知道了反而如排山倒海之壓力,精神作全面崩潰。
我始終認為,電影是拿給觀眾看的。還沒公映,就吵吵嚷嚷吹噓要去拿什么獎,是脫離現實的。你縱然拿了什么獎,沒有票房,沒有觀眾,觀眾不認可,你那個片子是不成功的。從這點上說,馮小剛是有誠意的,拍了一部具有中國氣派的、直接表現戰爭戰斗戰場殊死相拼、拼到只剩最后一個人的戰爭巨片,觀眾看得懂,因為其中有情,情貫始終。這個“情”,我認為弘揚的是主旋律,是革命英雄主義的教科書,是新奉獻的愛國主義大片,于細微處見精神,值得社會各階層人士觀看,甚至展開深入討論。
電影還是應該講究故事性!稛o極》最大的敗著就是淡化故事,淡化故事就是淡化了人性,因為沒有故事,人物難以顯現個性,沒有個性就缺乏血肉!都Y號》先以解放軍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部攻堅,以慘重代價取勝,繼而以僅存的47名戰士接受阻擊任務,直至只剩下谷子地一人。谷子地為了尋找“集結號”是否吹響的真相,一直尋找原部隊。全片集中在谷子地這一中心人物的線索上,故事簡練,并不曲折,但是處處動情。開端谷子地下令槍殺戰俘,功過相抵。高潮,不折不扣執行命令,舍生忘死。結局,真相大白,無怨無悔。影片告訴我們,歷史長河,茫茫人海,一切為了生存發展所作的不可磨滅的貢獻都是自然的,應該的,無足掛齒的,人應具有良好而平和的心態,關注生存狀態是最重要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谷子地最終是普通的,但是他能活著,比之拼死犧牲之烈士,他又是最幸福的。
生活,永遠沒有“集結號”,只有奮斗,只有生存發展,只有創造,只有收獲;失敗了,還可以再來。
【《集結號》觀后感】相關文章:
《集結號》觀后感02-17
《集結號》觀后感11-12
集結號觀后感11-04
《集結號》觀后感15篇02-21
集結號觀后感15篇11-14
集結號觀后感(15篇)12-04
集結號觀后感1000字(精選13篇)08-05
吹響“勞動”集結號演講稿07-11
《賽爾號》觀后感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