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優)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1
我是一名毛堌堆鄉白臘園小學數學教師,現在將我參加工作以來的教學心得和感觸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我們需要了解學生在性格特征、知識水平、基礎能力、學習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在課堂和平時訓練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過幾年多來和孩子們的接觸,感到大部分學生計算能力較低、解答問題思路不是特別明了、大部分學生理解能力差,因此在本學期的數學課堂和平時的訓練中我就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認真思考、靜心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也是為我們后面的教學,特別是為六年級的總復習打基礎。
二、深挖教材,把課本由薄變厚。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數學教材,這套教材看似簡單,實則知識涵蓋面廣,考察知識點較多,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解答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我們在備課前一定要深挖教材。比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題》這一章,課本只有四小節的教學內容,但實際我們教學時會發現這部分知識點多,如果要概括的話,可分為七大類的'應用題,而且每個知識點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也是我們需要挖掘之處。所以,為了后期的總復習收到更加好的效果,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我們教材的內容。
三、優化教學,注重質量。
在充分備好課的前提下我們還要注重課堂教學實效。我認為數學教學課堂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外,解答數學的方法和過程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以此拓展學生思路,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解答數學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到了第二學期,老師繁忙,學生學習任務量大,壓力重,高強度、高壓力的課堂教學實際得不到多大的實效,相反,輕松的課堂,和諧的、朋友似的師生關系教學效果更勝一籌。、
四、課后作業少而精。
繁重的課后作業只會累積學生對數學的厭惡,他們會認為數學就是沒完沒了的做,因此適得其反。少而精的課后作業,既能體現課堂教學的重點,又幫很大一部分學生減輕了他們的作業負擔,讓他們在輕松中學數學,在快樂中感受數學。
五、分層教學、加強輔導。
十根手指都有長有短,更何況是來自各個家庭性格迥異的學生。他們在學習能力、方法和態度上都有所不同。為了提高整體班級的數學水平,課后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對于差生,我們更應該在課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只有當轉差工作正真得到實效時,我們整個班級體的數學水平、數學成績才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六、狠抓班風、培養學風。
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能為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營造適宜的氛圍。學生正處在告別童年、邁向青少年的交替階段,這一階段我們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都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所以,當我們在整個班級中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引導班集體朝著良好的狀態發展,數學甚至其他學科的教學效果都是很顯著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朝更精、更細、更深入的方向發展,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保證學生在小學畢業考試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還確保了學校在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的整體提高。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首先感謝學校給我這次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校讓我說說自己平時教學的經驗,其實,經驗談不上,只是在平時工作中的一點感受,希望在這里與各位老師共勉。
一、上課。
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其次,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一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達到練習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開門見山進行新課的教學。大多數教師喜歡通過復習引入新課,但這并不是最好的辦法。如果復習內容不能為新課做好鋪墊,我認為最好省略復習這個環節。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有限,上課的前20分鐘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時機,我們為什么要把最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呢?
第二,精心設計練習題。
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的量要適中,確保學生能完成。同時練習題要有深度,像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要經常練習,練后,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二、作業。
課堂作業大家都及時批閱,學生是不敢偷懶的,無論質量如何,他們都會努力完成,但家庭作業卻不能隨人所愿,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都會有偷懶不做的時候,即是勉強完成了,質量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及時批閱家庭作業,如果有錯,就將錯題改在課堂本上,如果沒有做家庭作業,第二天要抽時間補。家庭作業的批閱非常重要,高年級的學生很會察言觀色,如果老師不及時批閱作業,他們就會偷懶,作業的質量就會很差,如果每天都批,作業質量就會完全不同。
三、復習。
1、復習要有計劃,有目的。
無論是平時復習,還是終考前的復習,教師必須制定一個詳細的復習計劃,計劃具體到每一天,每一課,每一題。有了計劃,就要嚴格按計劃行事,不要隨意更改。
2、復習時要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
在新授時,分層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復習時就相對容易一些。可以將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編在同一組,留給他們一些基礎的知識練習,比如計算題,書上、配練上的練習題,他們可以反復練習,達到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學,可以跟著教師練習一些有難度的題,這樣可以有助于優生思維的拓展。
3、練習題要充分使用。
復習時,寫在小黑板上的題,都是教師精心挑選的,我們要讓學生牢固掌握,讀一遍,做一次是達不到效果的,我們要將他們保留的時間長一些,選擇合適的時間反復練習。
4、計算練習要持之以恒。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使學生計算過關,靠突擊不行,必須靠平時加強基本訓練。持之以恒,聚沙成塔。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每天都給學生留幾道計算題,有難度,就留兩道,比較簡單的,就留四道,學習好的同學很快就可以交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在放學前交上就可以,實在交不上的,還可以寬限到第二天上課前。這些計算題,我都一一批閱,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四、做好家訪工作,爭取家長配合。
對于學生的教育問題,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學期我比以往每學期都更注重家訪,像一些比較差的學生,我和其他任課教師經常利用周末、下午放學后的時間去家訪,從家長那里了解他們在家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學校和家庭共同來教育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部分學生已經徹底改掉了不做作業的壞習慣。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后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務實地工作,爭取把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3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和各位一起交流和學習,這次活動對于我以后的工作是一次鞭策和鼓勵。回顧本期工作,我思緒萬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學,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研讀教材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要預習。在每節新課之前,要做到先預習,對本節學習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每節內容后面的練習自己可以先做一做。每章新內容學完后,我們要按照課本內容,從易到難,一步一步地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復習,對概念、定理、公式做出歸納、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
2.上課要聽記練三者相結合。上課要認真聽講,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做重聽,必要時還需要做好筆記,并通過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
3.作業要認真完成。學生作業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堅決反對盲目抄作業的行為。對于一些思考面和問題切入點比較寬的題目,強調小組合作,從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從典型題目中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中得到聯想和啟發。同時,還應多樹立數學解題思想:如,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的思想、分類的思想等常用方法。
三、抓好課堂教學
1、上課要講求實效性
現在,每周只有五節數學課,課越少,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越要有好的效果,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句話說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達到練習目的,教師必須把握好上課前的20分鐘,因為這一時段是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機。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要適量,確保學生能完成。練后,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2、讓學生動手操作,啟發提問
實踐活動是學生形成問題的基礎和源泉。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而提出問題,比如在講:“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堂上組織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做成一個角的模型,并用手轉動角的一條邊,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和掌握銳角、直角、鈍角的概念,當兩條邊重合時是什么角,等一些有意義的問題,為以后繼續學習角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練習和鞏固
1、找些適當的練習題。我每教一個學期,都會準備幾本參考書用來自己教學上的借鑒和參與,在這些書中找出一些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完成,通過多練一些基礎性的題目,積累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2、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后時間,找些數學相關材料讓學生看,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并通過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數學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必要性。另外常找些開放性,新穎的題目給學生探索,這些題目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好的,應以多鼓勵為主,做得好就表揚,做得不好的也沒有關系,慢慢來,培養興趣為主。
3、作業做到面批、面改本班學生人數少,每次做完作業后,當面批閱,遇到錯題,及時講解,并舉一反三,讓學生真正掌握,會做,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消化。
4、做好單元過關
每次單元測試后,要認真分析試卷,找出做的好的方面及時表揚;共同存在的問題精講多練,在以后的作業中多出這類題,讓每位學生學會為止;少數存在的問題個別輔導,找出錯誤原因,直到弄懂學會為止,爭取在下一次遇到這類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全部做對。
五、做好差生轉化工作
偏愛后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適度的進步與提高。愛好學生并不難,愛有問題的學生那才是真愛。因此,要舍得在后進生上多做文章。每個后進生的背后都有許多感人的閃光的事跡,要耐心幫助他們。從點滴入手,除了與其談心,有優點及時表揚,增強其自信心以外,每天我都要抽出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如五年級的冀斌同學,頭腦靈活,就是懶,根據其特點,通過輔導在短短一年由原來的五十多分前進到這次的89分。三年級的白飛燕同學,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和弟弟,老人既要照顧小孩,又要忙地里,飛燕學習無人輔導,我剛接時數學考了30分,反應遲鈍且不愛學,我對其單獨輔導,剛開始,講一些簡單的計算題,做對及時表揚,慢慢地做對題越來越多,她就有了興趣,我就由易而難輔導,并讓優等生幫助她,慢慢地這個學期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次考試竟考了67分。
回首我十二年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勤奮敬業,踏實工作,快樂學習,學以致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一些優秀教師還相差很遠,我還要不斷努力,繼續提高,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做法,不對的地方還請各老師指正,謝謝!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08-03
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09-10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4篇)02-01
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材料4篇11-27
教學經驗交流材料02-14
教學經驗交流材料06-04
數學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材料12-06
有效教學經驗交流材料11-29
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材料03-16
教學經驗交流材料通用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