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復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復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復數教學反思1
復數這一部分是在高二下學期學習的,高考的基本要求是:數的必要性,理解復數的有關概念。掌握復數的代數表示和幾何意義;復數代數形式的.運算法則,能進行復數代數形式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運算;從自然數系到復數系的擴充的基本思想。本著面向全體學生,鞏固基本知識,強化基本技巧為出法點。另一方面復數這一部分在高考中的難度相對比較低,在教學設計時,我選擇了常見的三種題型,進一步讓學生學習了復數的概念及有關定義、復數的運算和利用復數的幾何意義求最值。
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容量,我制作了PPT演示文稿,把例題事先制作好,然后再黑板上進行演算。然后還是由于時間有限沒有給學生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先進行思考,使部分學生有拖著走的感覺。
在教學中,緊抓高考要求,對于一些較難而基本不考的題型可以不講;對于一些在計算化簡公式不要讓學生去記憶,學生負擔比較重,有些公式可以要用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去計算;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思考;課后應該做好總結等等。
復數教學反思2
20xx年3月,我校以課改為中心,圍繞創新課堂,開展了課堂教學活動月。11日,我在高二文科104班講授了《復數的幾何意義》一節的公開課。
復數的引入是數學選修1-2第三章的知識點,是中學階段數系的又一次擴充,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于數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識,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了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要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了解數系擴充的過程以及引入復數的必要性,學習復數的一些基本知識,體會人類理性思維在數系擴充中的作用。而復數的幾何意義,在學生認識了復數的代數意義及表示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實數的數軸表示類比,體會和理解復數的幾何意義。
課改的理念重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學為主體,以教為主導。通過改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成績。《復數的幾何意義》是以問題導學的方式進行授課的。本著本節的教學重點,首先提出問題導學:
1、類比實數的幾何意義,復數能否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來表示;
2、聯系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復數能否與向量建立一一對應關系;
3、類比向量模的幾何意義,復數模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課前要求學生能夠詳細的預習課本,思考并解決所設問題。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導學自主測評的練習。課上,主要時間用來解決課前問題。一方面,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困惑點,著重解釋,加深理解。
最后通過練習,體會知識點的應用。
在最后的檢測練習中發現,對用利用向量解決復數的相關問題中,學生的主要問題在于書寫的不規范。向量的表示與復數的表示劃等號,與點的表示劃等號。說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是粗劣的.,是不準確的,學習習慣是不認真的。
在這樣的以學生為主的課堂中,我體會到課改為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契機。在這樣模式的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發揮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作用,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第三,通過課堂展示,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也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復數教學反思3
這個教學設計是我參加學校第二屆導探練提升公開課結合其他老師和自己的教學經驗設計的。教師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探究討論、師生對話生成知識和方法。課堂的探究氣氛熱烈,學生的參與度高,通過課堂觀察和其他老師反饋,證實這樣的課堂確實深受學生喜愛,
事實上,在具體的教學和課堂中,導學探究練習公開課對老師的要求很高。首先,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站在學生認識角度來安排,思考我們該如何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必須要有預設。但是有時候面對課堂學生突發的奇思異想會手足無措。這堂課總體來說比較成功,很受學生歡迎。但基于本人教學能力有限,語言不精練,只害怕學生聽不懂,語言啰嗦。事實上,如果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引導他們去驗證這三個條件,證實在此問題中運用基本不等式是可行的,不僅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基本不等式、培養學生嚴謹思維習慣。由于首次運用此教學模式講課,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不夠自信,課堂上放得不是很開,特別是最后一個答疑的環節設計的時間太少不夠用,導致最精彩的教學環節沒有完成好、意外生成有限。還有,在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不是想象的那么高。我想可能與自己的問題、情境的設置有一定的關系吧。
教學設計中每個情境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怎樣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討論中去?具體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小組討論怎樣才能保證效率?等問題都值得我去深思。接下來我將進一步嘗試著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和教學中的上述問題修改、優化此教學模式,并以此為基礎初步探索生成性教學模式在數學概念課中的應用。
復數教學反思4
1、教材和教參是重要的。這節課的重點是復數的幾何意義和復數的模的幾何意義;難點是復數的模的幾何意義。
我們總是在講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可是如果不知道重點和難點具體是什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突出重點和分散難點?在聽課的時候,最后進行課堂
總結
的學生對復數的幾何意義,不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我問自己,這個問題有沒有復雜到學生當堂不能夠理解記憶呢?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讓學生對復數的幾何意義一目了然呢?后來我試驗了一下,z= a+bi(a,b為實數)注明代數形式,而z(a,b)和向量oz?用同色的彩筆注明幾何意義,再小結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了。而復數的模的幾何意義,通過向量的模,實數的絕對值的意義進行類比推理學生會很容易理解掌握,特別是例3的練習,不但加深了對復數的模的理解,更激發了學生對復平面的圖形——圓,圓面,圓環,甚至直線,橢圓,雙曲線的復數形式表示的探索的興趣。
2、板書是重要的。板書設計不怎么精心,主負板書分界不很清晰,而且由于一堂課要用很多個黑板,所以有的時候主板書也會擦掉。后來問學生,學生說,有的時候上課偶而走神如果主要內容給擦掉了就不知道主要講的什么了,所以這幾天開始絞盡腦汁設計板書,盡量保留主板書,和主要例題。螞蟻好象啃骨頭啃得有勁頭多了。
3、語言要規范準確。其實不僅僅是語文課要注意語言的處理:朗讀、斷句、重讀,是正確理解文字語意所必須的能力,所以即使在數學的課堂也要做好這方面的示范,刻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我的課堂上,我的毛病大約一是重復,說得多怕學生聽不到,記不住,但絮絮地反復很容易適得起反,大約一個新的概念性定義,板書過程中重復二到三遍,而我目前的復習課,知識點重復一到兩次就可以。二是連接詞的使用,有的時候自己感覺不到,但是聽別人的課,會很明顯的發現,過多的“然后”“也就是說”“那么”“接下來”甚至語氣詞啊什么的,不但不能起到上下語句的承接作用,反而使語言拖沓沉冗。數學語言,尤其要注重準確嚴密,一針見血,要么不說,要么就說在點子上,這需要斟酌課堂上的每一句教學語言,需要長期堅持不懈。
教學得意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美妙之處,充分發揮其功能,復數的概念來自數學內部對運算與解方程的需要,它的幾何表示則來自數形結合思想與坐標方法,這使得復數必然奠基于代數中運算、方程、直角坐標系、集合等知識之上,而且必然與平面幾何、平面解析幾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習這部分知識,將是對代數、平面幾何、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幾何中有關內容的一次復習、鞏固和應用.復數的加法、減法運算還可以通過向量加法、減法的平行四邊形成三角形法則來進行,這不僅又一次看到了向量這一工具的功能,也把復數、復數的坐標表示及其加(減)運算,與向量、向量的坐標表示及其加(減)運算完美地統一了起來.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發生與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方法和數學的和諧美、簡潔美,培養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新的課改理念倡導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與教師的“開放式”教學意識,在這兩種基本理念下,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去添加條件或改變條件演變成新的題情,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復數教學反思5
復數的概念是復數這一章內容的基礎,高中階段復數的有關概念都是圍繞著復數的代數表達式展開。因此理解虛數單位、實部虛部對后續的學習至關重要。而復數這個概念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新的概念,如果開門見山的直接介紹“為了解復數開方,而擴充數系“,從而引入復數會顯得枯燥無味,更沒法體現數作為數學的一個基本概念的發展歷程。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讓學生體驗數的發展歷程,體會人類社會發展需要與數學內部矛盾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
可以說,數的發展歷程作為數學文化中的一部分內容,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學生體驗,因此,我將數的發展歷程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任務,讓學生從最初的自然數發展到復數,直到今天的四元數,多元數,然后展望社會在發展,需要在提高,數學也需要不斷的完善、發展、永不止境。
在體驗數的發展歷程后,本節課從“認識虛數單位、復數的代數形式、復數的.分類以及復數的相等”幾部分展開,每一部分學習后,都有相應的練習及時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鞏固新知。
整節課上完,自我感覺思路清晰,整體而言較順暢,但其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上課前期,過于緊張,將4x=5中x=5÷4解寫成了x=4÷5.
2、在許多細節的處理上仍有問題,仍需更近一步完善。例如:“帶i的是虛數,不帶i的是實數”這種口頭上的表示不夠嚴謹。還有,對,這個過程需要解釋復數上的規定:。
3、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有所差異,經過后續的作業情況反饋,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但是仍有一部同學在判斷實部、虛部上存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課后也通過練習進行鞏固;
4、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好。整節課的節奏過快。
【復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3-03
《假如》的教學反思 假設教學反思08-14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反思06-07
比的教學反思01-30
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