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1
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也是比較簡單的運動方式,教學平移與旋轉的知識,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描述物體的運動,從而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首次教學平移與旋轉,對它們的認識只能是初步的,只要求結合實例認識,不進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義。在方格紙上平移的圖形應該是直線圖形,而且是比較簡單的圖形。只要求平移一次,或是水平地左、右平移,或是豎直的上、下平移。主要的.教學環節分為:
1.識平移、旋轉的教學活動。
2.格紙上平移圖形的教學活動。
在安排圖形平移的練習時本著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平移的圖形要簡單,邊數不宜多,不要出現曲線圖形;二是平移的距離要稍遠些,防止圖形平移前后有重疊的部分。但是在教學之后,從作業反饋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找方向
由虛線圖形—實線圖形就是圖形平移的方向,學生很容易搞混。
二、兩種窗戶和窗簾。
重合是門是平移,推拉的門是旋轉;窗簾既不是平移也不是旋轉,因為窗簾雖然在移動,在改變形狀了。無論是平移還是旋轉都是位置發生變化,但形狀和大小都不變。
三、找對應點。
在平移時,原來圖形左邊的點,在平移后學生會把當成平移后的圖形右邊的點。
四、不在方格圖交叉點上的“特殊點”。
以上是學生出現錯誤最多的地方。為了改正和避免此類錯誤的再次發生。在課上結合作業上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講一講,老師歸納出解決方法。讓學生體會在做題時要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2
《平移和旋轉》是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本單元把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一、呈現學生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現象。“平移與旋轉”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學生感受到平移、旋轉與軸對稱圖形變換就在自己身邊,圖形變換在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
二、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平移、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在課中安排了“移一移”“畫一畫”“做一做”等,這樣在“做中學”,不僅使學生加深體驗圖形變換的特征,提高動手能力,而且為學生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像提供了平臺。
三、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中我們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引導學生發現美。讓學生嘗試設計圖案,鼓勵學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時使學生體悟到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得到,從而初步開成以簡馭繁的思想。這樣可以愉悅學生心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我們明顯感到學生愛學數學了,學習氣氛也濃了,學習效果也好起來了,再一次證明了“學習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學習素材,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感悟數學、體驗數學、做數學。但同時也發現有的學生很不主動很不認真,畫圖不用鉛筆和尺子,隨心所欲亂畫一氣;有的同學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對往哪個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徹;把
平移和對稱搞混淆,今后在這些方面要加強訓練.
《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3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平移和旋轉,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兒童空間知覺的認知發展來說,則是從靜態的前后,左右的空間知覺進入感悟平移和旋轉這一動態的空間知覺。《課程標準》只要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在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再現和在教學中的活動分類,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體驗平移和旋轉的價值。本節課重點難點內容,就是讓學生會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從而發現生活中物體運動的變化規律,發展空間觀念。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突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物體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讓學生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進行分類,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征。在解決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時,我從生活入手,呈現出常見的生活現象,如:教室門的開與關、電風扇的轉動、拉抽屜、鬧鐘指針的運動等,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更加濃厚。
三、運用多種感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是課改中的一個新理念。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雖隨處可見,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于是,我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
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本節課的重點是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判斷圖形平移的距離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首先,我對學生進行點平移的教學,讓學生觀察一個點的平移動態過程,并讓學生說出這個點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使學生學會找一個點平移以后的對應點。接著,對學生進行線段平移的教學。在這一環節,首先出示一列小房子的'平移過程,讓學生找出小房子的平移后對應的部分。用課件顯示小房子移動的對應點。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能自己說出小房子的移動方向及移動幾格。在整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現問題,小組合作,協同研究,都讓學生自主完成,老師是以參與探索的身份出現,與學生一起研究,這樣,師生間建立的是平等、和諧、伙伴的關系。
五、注重應用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應該服務于生活。在本課中,我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設計幾道練習題。加深學生對平移的理解。
在實施課程標準的實踐中,我們不應停留在理念的學習上,還應把內化了的理念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外化出來,但在實踐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我在評價學生的發言時,有些單調,有時不夠確切,激勵性的語言不夠豐富,教學語言還不是很精練、準確,突發事情上,教學機智還不夠等,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學習,注意提高。
《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4
1、通過讓學生觀看動態的課件,初步感受平移與旋轉的不同,再讓學生把八幅圖進行分類,明確像火車、升國旗等的移動是平移現象,像風車、時鐘等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模仿它們的運動方式,設計表示平移和旋轉的手勢。再通過辨析生活中各種物體運動的.運動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這兩種運動現象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征,感受它們的普遍存在。然后說說自己生活中見到過的平移和旋轉現象,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明確平移與旋轉之間的不同之處。
2、平移與旋轉教學中,平移多少格總是難點,不易突破。先讓學生觀察小樹、鴨子、房子的平移動態圖,看它們移動了多少格,然后由學生匯報結果,匯報過程中出現了不同觀點,通過讓學生發表觀點,引起沖突后,教師指導方法:(1)、先找對應點或邊,后數格數。(2)、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只需看這個圖形上某一個點移動多少就可以了。并總結了方法。通過練習后,再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得出平移前后的圖形的形狀、大小都不會改變,只有位置改變了而已這一平移的特點。
3、利用上面總結的“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格,只需數圖形上某組對應點移動了多少格” 這個方法和“平移前后的圖形的形狀、大小都不會改變,只有位置改變”這個特點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
通過上課以后,我也發現了這節課中的不足之處:
1、教學節奏還不夠緊湊,在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前2個環節的時間過長,使得在教學第三個環節時過于倉促了,學生沒有得到充分地練習。
2、數格子移動圖形是難點,盡管總結出了方法,但學生還是有錯誤出現。
3、準備不夠充分,使用課件出現了錯誤。
4、學生學習不太積極,學習氣氛不夠濃厚,口頭表達能力差,要加強訓練。
5、學生答非所問,以后要培養學生認真聽的良好習慣,積極開動腦筋。
【《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01-21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04-02
《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05-02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05-02
《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反思04-08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03-15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優秀03-30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15篇04-05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