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1
上完了《地球的運動》這節課,收益良多,感觸也很多。因此寫個教學反思,總結一下這一課內容的成功之處及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1)設疑導課,激發學生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本課以兩幅精美的華三川唐人詩人畫(參考課件)為導入,兩幅畫分別兩首他們小學時背的滾瓜爛熟的古詩《古風》和《靜夜思》,立刻點燃了學生的興趣,很自然進入了學習狀態。兩首詩一首描繪的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一首描繪的是虛無縹緲的黑夜,很好的導入了本節課要講的個話題:地球的自轉!為什么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呢?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課堂。
(2)創設了探索情景,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過程意識。
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展。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本課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地球上為什么會有晝夜交替這種現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2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是本章節的難點,同時也是整個初中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易混點,里面的內容,不光只是記憶就能達標的,很多知識點是需要讀圖、識圖、理解記憶的。尤其初一的學生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要求教師不斷的引導、講授、練習、糾錯,再練習、再糾錯,直到學生真正的掌握。
因此,在學習本節課時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比如經緯網的學習,就要求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經線和緯線的知識,如經線的.度數變化規律、緯線的度數變化規律、南北半球的劃分、東西經的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等等,只有在系統的掌握以上知識點的基礎上才能給出準確的判讀。也許一次的練習還不夠,過一段時間,再來一次復習效果更好。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3
聽了章紀敏老師的《地球儀和地圖》這節課,可以說收獲很大。最大的感受是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十分準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章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為主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師素質等方面對這節課進行評價:
一、教學設計的評價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章老師可以說大膽創新,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尤其是教學情境的設置非常新穎,恰到好處。以漂流瓶作為主線來設置情境,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然后教師帶領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并解決問題,教學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個人認為這節課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事件來創設問題的情境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教師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例,讓生活進入課堂,通過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1、在認識經線和緯線這一教學環節中,章老師精心設計活動。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然后布置學生在乒乓球上繪制經線和緯線,這一環節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如經緯線的形狀、長度、條數等特點。該活動的設計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過觀察、小制作等活動,落實三維目標。之后章老師通過表格的形式歸納和總結經線與緯線的特征,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表格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問題,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2、在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這個環節中,章老師注重了問題的有效性,精心設計了每一個問題。如問題:你認為哪一個經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為什么?如果我們要利用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動畫“南北半球的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進而提出問題:為什么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不是以0°及180°所組成的經線圈,而是以20°w和160°e等等。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章老師在課前深入鉆研了教材,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3、在這堂課中,章老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的順序,把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比較探究,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節的難點是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些位置,學生存在的困惑往往難以在局部經緯網格圖上辨認東、西經和南、北緯。章老師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緯度向北度數增大的是北緯;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的是南緯;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的是西經;經度向東度數增大的是東經。這樣的教學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三、教師素質的評價
1、從這節課可以看出章老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系。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2、章老師有深厚的計算機功底。這節課章老師恰當的利用了多媒體手段,使得課堂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質量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氣氛。尤其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東西半球的劃分,通過不同視角的觀察,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合理利用多種媒體,學生更容易意會教師的教學設計。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3-22
地球與地圖(一)01-23
地理教案-地球與地圖(一)01-23
《地圖》一課教學設計及反思12-28
認識地球的教學反思12-30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02-19
《地球的結構》教學反思03-13
地球的結構教學反思03-16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