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觀后感(精選16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航拍中國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航拍中國觀后感 1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臺里頻繁出現,宣傳中國。于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終于籌劃了一檔專注于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紀錄片。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為即《舌尖上的中國》后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
《航拍中國》紀錄片采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每一集片中都會有幾百個美景鏡頭。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航拍最能體現,雄偉河山的廣大和人文之美。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陜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冬夏風情濃厚的黑龍江。
片中,北國雪境的氣質一覽無遺。在庫爾濱,霧凇不僅美得晶瑩剔透,更擁有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花期”。亞布力滑雪場上的'人群在歡樂滑雪中體驗風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塊塊重達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塊,遠看像一顆顆甜蜜的冰糖。就是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變成冰雪派對的現場,搭建出哈爾濱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過《航拍中國》紀錄片了解到了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山熔巖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為一體,形成了冰瀑奇觀。懸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龍潭,水底的溫度卻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老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合二為一。黑龍江這集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地人與景的故事結合。
航拍中國觀后感 2
繼去年看過的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之后,今年又看到了《航拍中國》,很久沒有看過這么好看的紀錄片了。
從前我從江北機場飛往南京,那天天氣特別好,飛機飛得似乎也不高,從窗戶里望下去,一大片混濁的綠,公路縱橫交錯,可以看到白色的和諧號動車穿行。那種清晰的俯瞰,印象深刻。我看到的那一大片土地,懷疑是湖北省,當然,是我猜的。
幅員遼闊的960萬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輪美奐,極盡想象力。祖國母親的絕色天姿并沒有因為霧霾而失色多少。如果今生的足跡不能夠踏遍這片土地,該是一種多么醉人的.遺憾。
因為我的家鄉江蘇省差不多一馬平川,整個省份的氣候自然條件也相近,所以總是驚嘆于云南一省之內,往西北的德欽雪山綿延,氣溫寒冷,而南方西雙版納卻是一派夏日風景。同一省份氣候相差之大,再大也沒有新疆的火焰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的差異更大了吧,內陸深部腹地的這個省份,有塞上江南,也有不毛之地的沙漠……那種原始的還沒有完全被工業文明侵蝕的風姿一定會激勵著你:再貧瘠的土地上也有你不曾探索到的風景。
《航拍中國·陜西篇》,可以看到陜西的霧霾,熙攘的人群都隱沒在霧霾中。西安的古城墻上適合自行車騎行游。漢中,是諸葛亮出川伐魏的地方。驚嘆于,南鄭到今天還存在這個地方……
航拍中國觀后感 3
上次,我們從地理課上看了一個《航拍中國》的陜西篇,感觸很深,深深的感受到了祖國大河山的壯麗風景。
首先到達秦嶺,秦嶺是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的高大阻擋住了夏季的暖濕氣流難以北上。因為秦嶺,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之分,今天就去北方地區的陜西看看當地的自然人文文化。
陜西最出名的名勝古跡就屬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秦國軍人的`形象仍在復制。在這些作坊生產的兵馬俑最小的八厘米,最大的達37米,那是為韓國拍電影定制的,距離兵馬俑坑1.5公里的西面,有一座87米的山坡,它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秦始皇一生追求永恒,他也希望死后也有這樣一個大帝國,為此秦始皇用盡他有生之年的全部時間。他的陵墓是一項耗時達39年的超級工程。
跟隨著鏡頭來看看陜西的城市風光,夜景的美,日出的美,日落的很美,高樓大廈,街道上都是川流不息的東輛,西安這個名字已經被叫600多年,長安這名字被叫1500年,長安的地標是大雁塔,大多數建筑不超過10米的唐代,64米的大雁塔鶴立雞群,從長安城的各個方向,人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現在人們也在不斷的為大雁塔加寬,大雁塔也長胖了。從天空向下看,看到了陜西的美麗景觀。
即使天天臥在家里,航拍科技也可以讓你走遍全國,帶你看看祖國的壯美河山。
航拍中國觀后感 4
兒時,總是幻想著自己有一雙翅膀,帶著自己翱翔在祖國的上空,看遍人間美景。長大后,沒想到在《航拍中國》中實現了多年的愿望。是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航拍中國》,讓我們換個角度看中國,感受極致之美。
從春節開始,央視新推出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在網絡走紅,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作品,以全新視角讓人體會中國之美。這部34集的紀錄片將分五季,是近年國內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
現在第一季正在更新中,我們已經欣賞了豐美多姿的新疆、藍色的海南、冰天雪地的黑龍江、歷史悠久的陜西、古樸的江西等。雖然第一季只有六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五十分鐘,卻囊括了獨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民風民俗。讓我們不出家門便能近距離游覽中國。
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從未想過新疆是如此的新疆,豐富的物產,湛藍的天空,廣闊的沙漠,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冰川雪山、草原牛羊、廣袤的沙漠、一望無際的水域所有的這些,都被樸實無華的語言娓娓道來,未被“化妝”的畫面,就這樣素面朝天展現在觀眾面前,卻震撼人心,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我們總是被國外的美景照片所驚艷而馬不停蹄,可是幾乎忽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航拍中國》每個鏡頭和解說詞都隱藏著對這片大地的'愛,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傳遞著愛的主題,對祖國的山河,對我們生活的世界,還有我們對未來的憧憬。《航拍中國》更像是為國人制作的一個走心的旅游宣傳片,褪去浮夸,返璞歸真,這不也是我們一直向往的生活態度么?
幾年前被《舌尖上的中國》驚艷了雙眼,許下心愿要吃遍舌尖上的美食,如今,《航拍中國》讓我們帶著愛和感動,去探訪航拍下的中國的美景。
航拍中國觀后感 5
3月8日,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播完《航拍中國》(第一季)最后一集。節目播完,但觀眾的熱度仍然未減退――近日,超過3500名網友在豆瓣上給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這部被海外華人盛贊為“每一幀都美到想唱國歌”的紀錄片,是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在第一季里,海南、陜西、新疆、黑龍江、江西、上海六地,成為紀錄片拍攝對象。其中,“新疆篇”于第三集呈現。“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網友這樣評價。
實際上,在春節期間,《航拍中國》就已經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這部激起觀眾強烈反響的紀錄片,一氣將6集全部播出,最終,難以置信的航拍場面、美輪美奐的中國大地,令所有觀眾折服,并給出口碑一致的高評價。
要知道,第一季的6集內容,雖然每集只有50分鐘,但整整一年的拍攝過程中,攝制組共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于環繞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整個團隊都很欣慰。其實,我們的初心,就是將創作模式和最終呈現出來的狀態,讓更多的大眾能夠無差別地介入到這個片子里來。這一點,我們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國》總導演余樂在微信中這樣回復。
“我覺得新疆的美,只釋放了一半,我還想再拍一次新疆。”新疆篇總導演、央視合作單位銳智九洲公司總經理王連明如是說。
航拍中國觀后感 6
在《航拍中國》這部地理紀錄片中,節目組帶我們從空中視角俯瞰整個中國,向我們展現中國東南和西北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從另一個角向觀眾度展現神州大地的無限風情。
這部紀錄片帶著我們遨游天際,了解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領略專屬于高空的奇觀,正如節目開頭的引言所說,一集不過短短50分鐘的“空中之旅”,卻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驚喜。
它帶著觀眾從新疆和海南的上空掠過,在陜西和江西的群山間穿行;向我們介紹寒冷的黑龍江中的濕地,幫我們尋找喧鬧的上海中的靜謐。這部紀錄片讓那些平時事務繁忙,無暇旅行的人,也感受到各地美景的秀麗。導演用將近15萬公里的行程,帶給觀眾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讓觀眾意識到新疆不只有火焰山,陜西不只有不夜城;海南不僅代表陽光和假日,黑龍江也并非只有冰雕出名。除了壯闊的山河,中國各省獨特的人文和歷史更是全片中一抹明亮而獨特的色彩。
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前的盛世圖景已經永遠凝固在了時光中,無法再回溯。但博大而輝煌的歷史,卻早已將文化,精神和思想這些最寶貴的東西同歲月一起刻印在了這大好河山之中。
我以為導演者應是將自己心中濃郁的華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貫穿了全片,所以《航拍中國》這部紀錄片不僅向我們展現了祖國的萬里山河,更讓我們看見的中國從古到今一刻不停地發展與變化,將中國的朝氣蓬勃呈現每一個人的面前,講述過去,記錄現在,啟迪未來。
航拍中國觀后感 7
我是在嗶哩嗶哩上看完的《航拍中國》海南篇,看著彈幕里齊刷刷發出“好美啊”的贊美,真心覺得祖國河山的壯闊和漂亮,有機會真的應當多出去看一看這個世界,才不會局限于眼前的微小得失。就拿海南來說,這片祖國南端的奇妙土地,從古至今孕育了多數靠海而生的人民,對于他們來說,大海并不意味著阻隔,而是通往遠方的道路。從一顆順著洋流而來的椰子,到迎著燈塔生生不息的趕海人,海南不但是一片充溢朝氣的`土地,更是隱藏著無限希望的沃土。身為北方人,我曾有幸去過海南,最大的感受是藍天碧海,水清沙白,迎著陽光看巨大的南海觀音像時,總有種身處世外桃源的錯覺。比起北方的霧霾和沙塵,海南真的是太適合度假休閑了。我家親戚每年冬天,都要帶孩子固定去海南住上一個月,好躲開霧霾最嚴峻的那些天。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從明星到一般人,越來越多的人都起先選擇在海南買房子。即使一年只能住1、2個月,這片土地都算得上如今中國最相宜居住的地區前三名了。
多虧有了航拍中國這檔紀錄片,才讓我能看到除了天際海角外,更多元的海南。我知道了這里有東南亞風情的騎樓建筑,也有從小漁村變身亞洲論壇永久舉辦地的博鰲。還知道了博鰲這個名字代表的是魚多魚肥的意思,所以說,有時候起個好名字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除了看到海南的美景和自然地貌外,我還看到了海南飛速的發展。這里有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只須要3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周。也有時而波濤洶涌,時而一帆風順的蜿蜒海岸線;有盡情享受慢生活的內地游客,也有渴望搭上祖國發展列車的海南當地人。就像海南篇最終的結語一樣,海南島的發展,得益于當地得天獨厚的富裕資源,更得益于祖國對海南逐年的重視,從自然經濟到國防發展,將來海南的發展就像它身后的這片大海一樣,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永無止境。
航拍中國觀后感 8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余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松口氣。終歸,這是一個以80后為主體的簇新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于團隊是否供應了清爽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同等溝通的姿態,并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六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艷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需要關注。假如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與,就太孤寂太冷艷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行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穎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余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并不簡單,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性地看,并心生喜愛,更加不易。終歸,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盡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特別適合于航拍,他們經驗了很長的路途,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麗震撼。”他說。
而對于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缺憾:“沒拍夠,還是有許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志向。比如沙漠、戈壁,應當加入一些更有朝氣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準備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說。
航拍中國觀后感 9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整體風貌,立體化展示中國自然地理風貌、人文歷史景觀以及城市改革改變的紀錄片。紀錄片以“一集一個地方”的進度,逐步呈現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整體風貌,全集安排在5年內播完。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燒錢”的拍攝過程。節目組要求,為了盡可能完備地達到拍攝效果,畫面全部運用載人機和無人機拍攝,且將高空與低空之間相互補充。不管是飛行器還是攝影器材,團隊都要運用最高規格的設備。
看過紀錄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國大地深深震撼。而“新疆篇”,其獨特的異域風貌,廣袤而野性十足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層次的人文元素,更是令人驚羨折服。新疆是第一季中,最先確定下來的拍攝地。余樂說,《航拍中國》紀錄片立項時,就設定要做六集,當時,確定通過東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選擇,來體現祖國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風貌,而新疆作為中國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首先作為第一季里重要的內容,正式立項了。
“因為是第一季,我們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里面,新疆的地理特點很明顯,面積很大,從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殊合適,拍攝新疆是一個總體的考量。”他說。
新疆地域廣袤,地貌困難,制作團隊對此早有打算。節目組也因此為新疆制定了較其他拍攝省份更高的預算。 240天的拍攝過程中,前后共計派出5個無人機組,50多人參加拍攝,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輛車,加上節目組自帶車輛,共計十余輛車,在新疆浩浩蕩蕩的大地上,來回前行。
正是這樣浩大的'攝制團隊和預算,支撐了“新疆篇”幾近完備的全方位呈現。連綿起伏的庫木塔格沙漠沙丘,壯麗的福海捕魚,開闊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在航拍視角下,熟識又簇新的圖景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完備契合。
航拍中國觀后感 10
一.看了之后才發現原來中國可以這么美,海南,陜西,新疆,黑龍江,江西,上海。希望下一季可以有家鄉。
二.隨記,1海南,海口的騎樓,三亞108米南海海上觀音像,船型屋將船上岸后倒過來就成了房子,海南的環島高鐵,大洲島兩側不同的風景,三沙市七連嶼,“藍洞”大海的瞳孔。
2陜西,因為秦嶺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朱鹮是日本的圣鳥亦是國鳥,終南山隱居的高人,“自古華山一條路”,大雁塔是玄奘保存經書與佛像的,日本的京都是依照長安城為模板,建造的城市,地坑院—另類的窯洞,黃河九曲。
3新疆,天山天池,棉花糖是制作人民幣的`一種主要的成分,辣椒制作口紅的成分,伊犁的八卦城,“天使的眼淚”塞里木湖,藍綠色的湖水—羅布泊鹽湖,樓蘭古城絲綢之路。
4黑龍江,霧凇奇觀,在庫爾濱長達4個月的“花季”,哈爾冰的冰雪大世界一年一度的盛典,雪鄉,冰瀑奇觀,火山口中的寺廟和天然湖泊,壯觀的冬捕,哈爾濱的中央街國際味十足。
5江西,江西廬山詩詞文人墨客,轱嶺cooling避暑圣地,廬山西海的心形島嶼,徽派建筑“馬頭墻”,“”舞龍凳”習俗一家出一人一燈一凳子連成長龍,“曬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天井的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段佳話“在女兒出生的時候都會在后院栽種一棵樟樹,和女兒一起長大,到女兒出嫁時便砍掉樟樹做成一個樟木箱陪著女兒出嫁”,鄱陽湖的永吳公路,鸕鶿捕魚,垂直落差約千米的上堡梯田,客家人的圍屋防御工程,客家人的燒瓦塔加硫磺,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6上海,外灘臨江20多棟西式建筑,外灘海關大樓的時鐘,蘇州河的白渡橋,朱家角古鎮“小蘇州”,豫園燈會,石庫門,上海影視城老上海的樣子,上海中心大廈穿越云海,上海國際動物園有來自五大洲的動物們,“一座永遠年輕的城市”,佘山法國人的天文臺,上海跨海大橋。
航拍中國觀后感 11
去國博參觀〝偉大的變革〞展覽時,在央視融媒體互動區瞥見了這部紀錄片,當時播放的場景是江西的曬秋,看了幾眼就被吸引住了,于是立刻打開豆瓣搜索并收藏。
說實話,前兩集(海南和陜西)看著覺得有點一般,景色是美麗且獨特的,但我并沒有特別被吸引或者戳到。看到第三集,真的很美很有特色,觀看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智慧,并且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雖然去過,但是游玩得很不深入,希望有機會再去_
如果冬天有故鄉,那么它回家的路,一定會經過黑龍江!
黑龍江這集真的很好看,銀裝素裹太有童話的感覺。追無人機的小老虎好萌。這一集拍了很多生活化的場景,人氣兒也更足了。
江西的曬秋。熊貓鳥。過年都很有特色,婺源的油菜花很美。夜幕下的南昌有一番現代大都市的`格調,令人想去了解。
對于上海,我一直有一種特別的偏愛,所以在看上海那集時也格外認真。親切的是,很多景都是我親眼見過的,外灘。浦東數條站起來的金融街。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迪士尼等,但也有朱家角。人民公園相親角。野生動物園在等待著我。白渡橋這個典故還是第一次聽說,也是首次看到白云漂浮在上海中心大廈身旁的畫面。彈幕里有說把上海拍美了,其實我想說,親眼見到的上海更美更具魅力。航拍這個視角不錯,就像每一集片頭所說的那樣:
俯瞰這片朝夕相處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變了一副模樣。50分鐘的空中旅程不足夠游玩整個省份,所以片子展現得比較泛泛,只能說大致有個印象。像最后一集的迪士尼,我以為這一part剛開始還在期待后面,結果馬上就轉到下一個場景了。而且由于是航拍,看到的大多是純風景(當然有很多很可愛的動物),人的活動比較少,而且在各個地區之間的分布不太均勻(哈爾濱和江西多一些),缺了一些熱氣騰騰的豐富感。風景雖然很美,但是有時少了一點抓人的元素,可能會看著看著跑神兒(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哈),感覺每一個地區的素材編排得還可以更好。
航拍中國觀后感 12
前幾日逛豆瓣,看到一部名為《航拍中國(第一季)》國產紀錄片,評分竟高達9.4分,讓我十分納悶。要知道,那部被交口稱贊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評分也才9.3分。細加了解方才知道,這是一部央視新作,新年時剛剛播出。很快,我在央視網上找出了視頻,方知剛剛播出了四集。這兩日就利用閑暇時間一口氣看完。總的感覺,這的確是一部可稱“上好佳”的紀錄片:質量上乘、非常好看、良心佳作,給我深切的體會有6個字:驚艷!震撼!期待! 這部紀錄片給我最直接的是美的享受。無論是片子本身的制作精致之美,還是片中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歷史人文之美,都讓人驚艷。
先說制作精致之美,片子采用航拍的方式全景再現了中國各地的山水人文,每集一個省級行政區,拍攝地都經過精心挑選,力圖最大限度發現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此外,用先進拍攝技術呈現出的超高清晰度,也最大限度保存了鏡頭中的風景的原貌,這些都使每一幀畫面都美得令人窒息。 自然風光之美是片中呈現最多的內容,在講述海南時,呈現了南海的煙波浩渺、藍洞的神秘莫測;講述時,呈現了雪山的雄壯巍峨、沙漠的廣袤無垠;講述黑龍江時,呈現了濕地的豐裕富饒、森林的郁郁叢叢;講述陜西時,呈現了秦嶺的綿連不斷、黃河的氣勢磅礴……再加上時不時搶鏡而出的那些動物:棕色大熊貓、東北虎、蒙古野驢、朱鹮、丹頂鶴等,它們那悠然的身姿,一顰一笑,都能攝人心魄、令人贊嘆不已。
之前,央視播出過一部《美麗中國》(又稱《野性中國》)紀錄片,片中主要講了不同地區的珍奇野獸、奇花異草。這部作品在內容上與之有很大不同,不僅包括了上述內容,還呈現了各地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活動。比如黑龍江的北大倉、海南的環島高鐵、的坎兒井、陜西的地坑院。這些豐富多彩的人文元素,讓我深深感到,祖國的形象更加豐富、更加多元、更加可親。
航拍中國觀后感 13
很喜歡《航拍中國》的這段開篇語,正如這段話所概括的,看《航拍中國》,看到的結果超乎自己的想象,中國大地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用腳掌丈量和高空俯瞰,看到的天差地別。
海南,我還沒有去過,這是一個我今年打算去逛一逛的地方,天涯海角,藍天綠水,海南的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軍事地位等等都想去了解,去親眼看一看。
在西安上了四年的大學,算是對陜西有比較多的了解和親密接觸,但是看完《航拍中國》陜西篇,才發現對陜西的了解少得可怕,秦嶺、漢中平原、濕地公園、秦始皇陵、華山、已經慢慢綠化的黃土高坡、壺口瀑布,很多很多,未曾親臨,也不曾了解。
新疆,除了高原、吐魯番葡萄,還有更多迷人的風光和山水地貌,看了真的很想去游一游新疆,原來擔心的高原反應,也祈禱自己能夠適應,這樣才能夠去這些美麗的地方游歷一番。
黑龍江冬夏兩季變化分明的景象,讓人非常有親臨其境的欲望。東北虎追趕無人機,并把無人機拍下的一幕非常有意思。有大片森林和大糧倉的黑龍江,冬天是滑雪勝地,人造的冰雪大世界也常常讓人驚嘆不已。
對江西的了解止于同事和朋友的老家,止于婺源的油菜花,航拍中國讓人看到這些之外更多的江西。滕王閣,景德鎮瓷器,美廬別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等等,一個別樣的江西展現在眼前。
去年剛去了上海,看視頻就像重回了現場一般,到過白渡橋,可是看了視頻才留意到白渡橋是在蘇州河上,上游不遠處還有一個大壩,當時去游覽時完全沒有留意到。上海少了些天然景觀,多了高樓大廈和現代化發展的'城市建設面貌,這是一個吸引很多人向往的國際大都會。
《航拍中國》,讓人從更高的角度去看我們腳下這片陌生的大地,期待第二期的播出,想看更多其它地區的航拍,去不了,看一看航拍也算長長見識,多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壯麗河山。
航拍中國觀后感 14
《航拍中國》以宏觀的敘事邏輯來鏈接板塊,構造清晰詳細,合理有效的建構了主體框架。在片子中,編導按照江西的自然地貌,以眾多小版塊例如城市、名山為線索,交織成完整的江西印象。在詳細的敘事線索之下,片子整體構建顯得極其自然,在完整邏輯框架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銜接自然而干脆,以相近的點進展鏈接,相互堆疊下串聯成立體的完整映像。在這里面,每一個小版塊都有各自的精彩。板塊之間以動畫生成的方式進展延續,逐漸生成,畫風自然清新,獨具特色。 從天空俯瞰時,觀眾的視角與常時完全不一樣,會受到宏大的沖擊力。上帝視角下所展示的大自然塑造的形狀,具有與生俱來的浪漫。奇詭的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形狀在空中得以呈現。新氣昌隆,人煙繁盛。徽宅的對稱在與尋常視角高度不一致的`地方得以表達;舞燈長龍在視線內連綿不絕,中華人煙興盛至此。同期聲中的鳥聲與水聲接著白鹿洞書院的塤聲,音樂音響化,音響音樂化。音樂是創作者情緒的表達,貫穿全片的舒緩音樂正是創作者對美好山河的欣喜。空鏡頭的使用,供給觀眾思考的余地,增加影片抒情性,相當于國畫中的留白,掌控影片節奏,并給觀眾帶入生命歷程的時間。
無論經歷多少曲折,總能迎來圓滿的結局。心態在變,角度在變。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步提高,帶給國民的是思維高度的拔高。這也正是《超級工程》《航拍中國》等宣揚中國大國姿態的影片受到追捧的原因。《航拍中國》所表現出的對現實和歷史新的觀照角度和更通俗的表達方式,更加關注的是人類的普遍意義的情感,對家鄉,對祖國大地的血脈相牽的感情。
航拍中國觀后感 15
這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紀錄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頂級的紀錄片。我不能說它是中國最優秀的記錄片,但我可以肯定,這絕對是一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記錄片之一。
《航拍中國》是一部介紹全中國各地風情的記錄片,由直升飛機在空中直接拍攝,360度全景將各地的美景真實地展現給了觀眾。該記錄片分為三季,由福建到浙江再到周邊省市,還拍到了偏遠的寧夏與甘肅,甚至到了遼闊無邊的內蒙古草原,就剩下青海、西藏與新疆三個極難拍攝地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的故鄉——浙江吧!
浙江有杭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臺州市等等11個地級市。拍攝時,先從沿海城市入手,介紹了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島——舟山市以及它那聞名世界的巨大港口。浙江僅此一個,全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資源都在此處中轉……
接著又介紹了一條江,這條江有三個名字,由三個地段組成:上游新春江,下游錢塘江,而兩江交界處便成了富春江。在新春江一段,是美麗的千島湖,此地盛產水產品,其捕魚式——巨網捕撈法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錢塘江的盡頭就是杭州灣,杭州灣跨海大橋威武雄壯地橫跨在杭州灣上,第一次見到這座大橋,你都會由衷地發出一聲感嘆!錢塘江的另一端就是我們的省會城市——杭州。每年的'八月十五便是錢塘江大潮之際,屆時會有很多人蜂擁而至前來觀潮。
說到杭州,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西湖,這是中國唯一一個免費的5A級景點,只要你來到杭州,想必都想著要去西湖逛一圈才覺得不枉此行啊!
說了這么多,還是全靠從《航拍中國》中理解得出,此真乃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地理大片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看就完了!也許它比不上其他紀錄片那么唯美,但它一定是知識最豐富的地理神篇!
航拍中國觀后感 16
自然孕育了文化,文化豐富了自然,歡聲笑語在自然與人文的編織中熠熠生輝,留下的光綿長深厚而又令人向往。紀錄片《航拍中國。江西》以其細膩優美的風格觸動著每一個觀眾的心靈,成功地做到了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向觀眾再現了江西那典雅與韻味并存的美。即使你不是特別偏愛美景,也絕對會因此而發出贊嘆。富有韻味的構圖,點綴上靈性的`色彩,配以美妙的音樂,以導演余樂的手細細研磨,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屬于視覺的饕餮盛宴。構圖塑造美的框架。影片在對畫面進行展現時,各種構圖混合運用,營造獨特的中國式意境。當鏡頭在河流與公路進行俯拍時,曲線構圖與斜線構圖帶來的流動感有一種特別的韻律,使畫面的空間更具深度。而在對于各種建筑進行展現時,對稱構圖所帶來的平穩則充分為觀眾展示音樂升華美的意境。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曾說過:〝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數倍的放大影像的效果。〞這一點在《航拍中國》得到了充分體現。影片的總體音調平緩而優雅,配合上飽含情感的解說詞,在完美突出畫面的同時,又超越了畫面,以此延伸出更深層次的內涵與蘊意,那就是,美的意境。每個地方都有著獨屬于它的意境,廬山清冷的簫聲,婺源歡快的笛聲,龍虎山的鼓聲,人們在幸福中發出的笑聲,加上富有中國韻味的留白轉場,那屬于視覺與聽覺上的美著實讓人不得不發出贊嘆。其實不僅僅只是如此,音樂更大程度上還表明了導演的期望。當畫面轉向南昌時,音調則在歡快中帶著雀躍,解說詞也高昂起來,對著滕王閣。八一廣場發出了贊嘆,并表明只要〝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千古名句流傳下去,滕王閣也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只要人與自然能夠一直友好的延續,江西的美也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航拍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航拍中國觀后感09-08
航拍中國的觀后感07-28
航拍中國觀后感09-21
《航拍中國》觀后感08-29
《航拍中國》觀后感09-25
《航拍中國》觀后感07-11
【經典】航拍中國觀后感10-05
《航拍中國》優秀觀后感11-05
航拍中國的優秀觀后感10-04
航拍中國云南觀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