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乘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共分為: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小數乘法》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原本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計算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
2、計算過程出錯。乘法口訣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減法。
3、小數點點錯。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
4、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情況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及時采取措施補救。
學生第一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還有個別同學在做完小數加減法后還數一數兩個加數(或者被減數減數)共有幾位小數,就在和(或差)上數出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這些情況在后進生的身上最明顯。首先,我舉例對比了小數乘法和加法的計算方法,強調小數乘法是末位對齊,而小數加法是相同數位對齊。對于像“832+0.832”這樣的題目,我則讓后進生利用小數基本性質先把整數轉化成小數,小數位數同另一個小數加數位數相同,及把832轉化成832.000再與0.832相加。小數減法也使用同樣的方法。不要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對于后進生,這樣做是十分必要的。
學生第二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還應加強良好學習、作業習慣的培養。例如:這樣進行口算練習“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針對學生出現的奇怪問題,我的對策:
1、豎式口訣
加減除對齊小數點,乘法特殊齊末尾;
位數多的寫上面,位數少的寫下面;
遇0不算對齊位。
2、每日口算5分鐘。
3、簡便計算隨時滲透。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2
《小數乘法的計算》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小數乘法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數點搬家”,通過這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了小數大小的變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習小數乘法的計算。
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造成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打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或丟三落四現象。(2)、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間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一定會幫助。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于“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它體現在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3、指導錯題改正。學生在計算出錯后,我往往讓學生馬上去訂正。其實可不用急于一時,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找出錯誤,也可通過學生自查來發現錯誤。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還覺得自己思想不夠解放,走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影響著新課標、新理念的實施。
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認真反思了我的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注重了讓學生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忽視了計算方法的強化;二是注重了學法指導,只關注了部分學生,忽視了學困生的指導;三是為了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忽視了學生的鞏固練習。計算教學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內容,要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想法,學生的任何錯誤都是有原因的。作為教師要特別關注。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3
教材選擇“進率是十的常見量”作為學習素材,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淡化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突出計算方法的教學。引用轉化和對比,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將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用對比的方法,處理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問題。
小數乘法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以常見的“進率是十的常見量”作為學習素材,從生活化的角度讓學生學習小數乘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學生掌握較好的方面:
學生能正確的確定積的小數位數。能正確的運用乘法的分配率、結合律。能正確判斷一個數乘與大于1(或小于1)的積比原數大(或小)。學生掌握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能正確的列豎式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能理解小學乘法的數量關系。正確的列式進行解答。
學生掌握不足的方面:
小數乘法計算過程中出現許多乘、加錯誤。運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尤其是連續進位時學生感到有困難。不能合理運用乘法分配率種形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對稍復雜的.小學乘法問題理解上有困難。
教學中主要采取一下措施引導學生學習: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
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精心設計練習題,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加強對此類題型的對比訓練。加強計算教學,對一些典型錯誤進行辨析,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學習態度。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理解問題,加強分析能力的培養,重視認真細心的養成教育。
從學生的練習及測試中出現的錯誤,可以看到學生的計算能力、審題能力、思維能力還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要加強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基本練習中做到正確無誤。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4
上節課講完例7后,時間倉促沒有練習,心里很沒底,因為在整數乘法的簡算中孩子們就有問題,于是緊接著安排了一節習題課,一來處理積攢了幾天的習題,二來鞏固一下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先處理的.是昨晚的作業,處理過程中讓我對孩子們有點刮目相看了,在用簡便方法計算4.8*0.25的時候,我在課前預測就是用結合律,先把4.8寫成4*1.2或8*0.6(因為后面有0.25),在課堂上孩子們踴躍發言,兩種預測都出現了,我正準備說下一個題,這時候丁維佳舉手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趕緊讓她站起來說,她說用了分配律,因為有0.25,所以要找4或8,而4.8又能拆成4+0.8,所以這個題用乘法分配律做也可以簡便。我聽完后給予了大大的肯定。課后也對自己課前備課預測做了深刻的反思,是啊,要是這個孩子沒舉手,是不是這種方法就與我們班孩子失之交臂了?真是應該做好做足做充分預測!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5
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關系著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開學的第一節課,學生學習小數乘法中小數乘整數這一節課。新課程的教學在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意義的同時,強化了算理的研究與算法的探索。在新課開始后,讓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這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當學生發現自己對小數乘法這個新知識還不理解時,就會產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為探索者,把做題的方法弄個明白,于是我讓學生動腦想想怎樣計算58.6 6,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就象種子一樣,生長成新的知識。接下來學生開始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計算的,針對這一算法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這種方法太麻煩;還有學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后再把所得的積縮小10倍。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方法大膽質疑,有學生問: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來乘、為什么要把積縮小10倍?
將這些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目的是引起學生的爭論,在爭辯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與學生直接對話,加深學生的印象,明確了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舊知識來解決,感受到了比數學知識更重要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另外還有學生想出了課本上沒有給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兩部份,分別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這里,不但看到了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話說兩個人每個人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每人有一種好的解題方法,相互交換,那么每人就有兩種方法。這就是我們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的目標所在,只有多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散思維,互相交流,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一題多解,經過日積月累也會有多題一解的效果。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6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復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后點上小數點,但對于為什么要這么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于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后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后去筆算,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
課的后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么多大意思,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存在的不足:每次上課總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教學內容總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師要慢半拍;平時作業有學生總也會出現拖拉現象;作業正確率不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對于簡便計算中乘法分配率的運用總有學生不明白,總會有人出現把加號改寫成乘號;對于單位的換算這一知識涉及較少,學生遇到時出現錯誤百出的情況。
1、把一部分口算練習放在課堂加上對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時間。
2、知識性內容講的過多,應該多些體驗,少些灌輸。
3、課堂教學形式不夠靈活,應使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4、作業一開始沒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應該注意規范學生的書寫。
5、對于作業質量沒有嚴抓,使學生感到作業對錯無所謂,錯了改一下也很快,應該讓學生真正理解,弄懂弄會。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7
一、教材分析
具體教學任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等。這一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原本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現實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點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數,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后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三、不足之處
新授前的復習鋪墊要充分。如果相關復習不夠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學生從舊知上遷移出新知識;另一方面是學生就不能清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如果在學習之前,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效果可能會好些,錯誤會少些。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8
小數乘法計算法則的基礎是整數乘法,整數乘法的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基礎的,可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同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相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何使學生從整數乘法列豎式計算過渡到小數乘法的列豎式,理解好計算的算理顯得非常重要。
一、觀察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出幾組口算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2)一個乘數擴大(縮小)多少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或縮小它們倍數的乘積倍。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口頭計算出0.3times;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然后再計算出2.6times;0.8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二、規范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85times;0.4時,受以前學過的整數乘法豎式和小數加減法豎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就引導孩子思考在計算時我們是把它們看成整數進行計算,也就是計算85times;4,而85times;4列豎式的話應該怎么對齊?應該4和5對齊,所以0.85times;0.4也應該把4和5對齊,也就是末尾對齊,這樣講過之后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為什么不把小數點對齊。小數乘法其實就是整數乘法的延伸,用整數乘法算出后點小數點。后來學生在計算象12.7times;23、5.2times;0.64等題時,都能正確列出豎式進行計算了。
三、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乘法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舊知,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學生作業正確率不太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在以后還得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分析能力的培養。總之,在計算的課堂上,要多練習,計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會一道做一道對一道。每天練習,持之以恒,終會攻破難關。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9
小數乘法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計算:把小數當成整數計算,再點上小數點。但是對于為什么要這樣算,豎式如何寫?還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如是在教學中,我就著重突出了以下幾點:
1、口算
口算由于數字比較小,計算快捷。我就要求學生學生多做口算題。做完題目之后也用口算來驗算。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做法,加深對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的理解。
2、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是已經學習過的內容,但是學生的記憶卻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課內容設計了一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規律。充分的利用規律進行計算。
3、豎式數學格式
第一節課時我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內容,結果部分學生習慣性的'把數位對齊,后來我就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來講:我們進行計算時是把小數當成了整數,所以相當于是末尾對齊了。
4、小數的位數
我采用了了幾個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在豎式中去點小數點。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0
小數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原本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造成錯誤的原因有兩方面:
1、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列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或丟三落四現象。
2、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常常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既是筆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一定會幫助。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于“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1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小數乘法中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了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位置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是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教材是通過計算三種大小不同的`面積,以如何計算地板磚面積設凝,引發學生思考,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從而發現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中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過程,使學生更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于少數學生來說,會有一些難度,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小數點搬家情境感知并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2
開學已經將近兩個月,在這段時間內我按照教學進度已經完成了本冊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的教學。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年級整數乘法和四年級第一單元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可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據平時作業和此次考試,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
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
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二、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1、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強。
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規律,而我在復習這部分知識時,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變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傳統模式,出示問題——找答案——分析原因,以達到掌握某知識點的目的,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舉例子說明積的變化規律,這樣獲得的積的小數點與因數的小數點的關系才是主動的。
2、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3、新授前相關復習不夠到位。
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的話,就不致于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5、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單元的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3
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前復習學生已經掌握知識,但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狀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狀況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
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
把小數看成整數乘法計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豎式下直接寫出得數(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應對這種學生作業狀況,我對我的課堂教學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狀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能夠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齊,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復習不夠到位
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狀況下,就應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就應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握好學生計算關打好基礎,就不致于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3、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潛力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區別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狀況,但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強學生口算潛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間算的基礎,也是計算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潛力必須會幫忙。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于“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忙。它體此刻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3、指導錯題改正。學生在計算出錯后,我往往讓學生立刻去訂正。其實可不用急于一時,能夠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忙找出錯誤,也可透過學生自查來發現錯誤。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還覺得自己思想不夠解放,走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影響著新課標、新理念的實施。相信此次反思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會有所幫忙。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4
小數乘法的資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就應是比較簡單的,可事實的狀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錯誤的現象主要有兩方面: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我覺得還是要把兩位數乘一位數、乘二位數、三位數的整數乘法的豎式讓學生先算,先把這一知識點從學生大腦儲存的記憶庫中提取出來后,再進行小數乘法的豎式教學,學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也會少些,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中。
2、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單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簡單,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5
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但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狀況卻出乎意料。經過單元測試,班級的狀況不容樂觀,合格率和優秀率都較低。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狀況大致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這種嚴峻的狀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狀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能夠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齊,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二、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
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狀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但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三、新授前相關復習不夠到位
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狀況下,就就應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就應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的話,就不致于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經過此單元的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深刻的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4-02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02-01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2-01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1-18
小數的乘法教學反思01-20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5篇)03-14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5篇03-07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5篇02-01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