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高二政治學科期中試題的特點分析和得失分情況分析
1、試卷考查內容:本次期中考試考查的內容包括高二哲學上冊二課書的內容。確定這樣的考查內容有它積極的意義,主要表現在:讓政治班的學生從高二開始就要養成學會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前后知識的聯系;突出高二哲學常識知識的方法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性。
2、試卷特點分析總體感受:靈活,與時事、生活聯系緊密。筆者認為這次期中考試試卷主要呈現了以下特點:
(1)重視“雙基”,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理解和運用能力。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考試,更應強調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準確記憶和理解把握。而高考強調考查能力、鼓勵創新,也往往實在對考生的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基礎上所強調的能力考查。
(2)關注社會和生活實際,題目緊貼國內熱點問題,積極反映群眾所關心的現實生活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引導學生關注、正確認識、正確分析、合理評價國內外的現實問題,不僅是我們政治學科在平時教學中要貫徹的,更是高考政治學科命題的方向性原則。期中試卷正力圖指導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具體教學中朝這個方向努力。例如:第1、35題要我們關注“科學發展觀”的理解。第38、39題則關注了我們的生活。等等
(3)注重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中第一道辨析題在重視核心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基礎上,重視了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突出引導學生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兩道分析說明題則更強調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政治術語的使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在辨析題中這次出現了漫畫理解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漫畫的領悟能力,并且能運用所學知識來正確說明,這樣的要求比較高。
3、試卷的題型和分值情況全卷滿分為150分,共39題,客觀題分值為75分,占試卷分值的50%;主觀題分值為75分,占試卷分值的50%。試卷共考查了五大高考要求的考查的題型,最佳選擇題分值為48分,占試卷分值的31.2%;不定項選擇題分值為27分,占試卷分值的17.5%;簡答題分值為23分,占試卷分值的14.9%;辨析題分值為20分,占試卷分值的12.9%;論述題分值為32分,占試卷分值的23.5%。
4、抽查分析抽樣分析了高二(4)班43位學生的試卷,平均分為105.3,優秀率為2.0%,及格率為95.2%,最高分為129分,最低分為80分。整體試卷的難度適中,但主觀題偏難,客觀題較容易。
5、得失分情況統計和典型錯誤(略)
6、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單項選擇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基本知識的記憶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但還有部分選擇題學生錯誤率較高,例如單項選擇題的第6、7、20、23題,學生的得分率都在60%以下,第7題得分率則只有26.8%,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第6、20、23題學生得分率都在60%以下,主要存在問題是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網絡還沒有構建,看問題缺乏多角度,有些知識的掌握本身有錯誤,審題缺乏深度,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2)不定項選擇題得分率相對較高。錯誤率較高有第27、30、題,例如,錯誤率較高的第27題,選A項的學生是屬于審題不清,題干要求是辯證法,而A項是唯物論的內容,但許多同學卻選了。而得分率最低的第30題,則是因為同學們自身知識的掌握不夠完整,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漏選了。
(3)主觀性試題總體情況不好,存在較多問題。
兩道簡答題的失分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還不完整,頭腦中存有的哲學道理還不厚實,另外與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意識和審題不到位也有關。例如:第34題,第一問是違背了什么哲學道理?第二問是進行簡要說明,許多同學第二問就直接進行分析,沒有相應的哲理;而第35題 的第二問是教材上小字部分,許多同學對此不熟悉,從而導致得分不高。
兩道辨析題得分率相對于簡答題和分析說明題來說是最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1、題目本身就比較難,尤其是第37題。2、審題中偏題,能選擇合理的哲學知識來答題,但缺少與題意的連接。3、學生缺乏辯證思維能力,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第36題沒有能完全理解需要辨析的點。
兩道分析說明題,雖然試卷上第38題的得分率尚可,但仔細閱讀、分析,仍能發現以下問題,如答題缺乏針對性,意思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內容、觀點顯得比較散。對材料審題不深、不全面,對試問的審讀缺乏系統和完整性。第39題的得分率則比較低,首先部分同學審題不認真,根本就沒有看清是“如何體現辯證法聯系的觀點?”其次,部分同學看到了“聯系”二字,卻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以致于在答題中丟失要點。從而得分不高。
二、對今后政治教學的啟示
1、更加重視“雙基”,注重知識結構和網絡的建立。
2、繼續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實際的原則,讓學生形成主動關心社會熱點和生活的習慣。
3、加強備課組內部的集體備課,提高團結協作能力,注重備課內容,集中加強教學難重點的分析和突破難重點的方法,以及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方案的設計。
4、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平時應更注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定期選擇典型題進行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尤其是主觀性試題的能力和意識。
5、樹立平等、民主的學生觀,激發學生課堂活動的激情,師生要互動。
6、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督促,改變過去平時不及時鞏固掌握,期中、期末
背背的習慣,嚴格做到框框清、周周清、節節清、課課清。同時在課堂課后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包括其他學科的學習),以此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力爭做到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多花時間在政治學科上。
7、要與時俱進地研究學生學習狀況,盡可能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高效率的學生學習方法,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政治,促使學生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04-02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02-04
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反思02-04
高中政治個人教學總結05-09
高中政治教學計劃03-25
高中政治教學個人總結05-20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論文04-07
高中政治創新思維教學略談04-09
高中政治課教學計劃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