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觀后感(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宮課堂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宮課堂觀后感1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叔叔、王亞平阿姨、葉光富叔叔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這一堂課讓我收獲了許多太空的知識。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環節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亞平老師將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后用一個吸管把乒乓球給按下去,當她把手松開后,乒乓球不但沒有浮起來,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納悶,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進水里,肯定會浮上來。只見王亞平老師又將裝著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里的水不但沒有灑出來,反而還飄在空中不停地打轉,真是太神奇了。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王亞平老師將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地灑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點一點變寬,變圓,變大,最后變成了水晶球。接著,王老師往里面加了一點空氣,只見空氣把一個水晶球又分成了許多個小水晶球,就像變魔術一樣。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里涌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里打轉。想不到水在太空中,會發生如此多的變化,王老師一番操作下來,看得我目瞪口呆。
這節天宮課堂讓我學到了許多太空的知識,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祖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讓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游”。
天宮課堂觀后感2
求學之時,在教室的朗朗書聲之中,在窗外的蔭蔭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夢想為何物。世界于我而言太過廣闊,而滿心童真,不知人間疾苦。直到那一天,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國這個“大家”超卓的行動,無數的解放軍戰士與志愿者在滿是創傷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軀,用不知疲倦的雙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生命的大美!眾志成城,血脈相連,炎黃子孫,是為一家!那一刻,我才懂得何為國,何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個夢,一個愿為祖國奉獻我生命的夢。
在我成長之時,我的夢也在悄然成長,而新世紀的中國亦在歷史的進程中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追夢途中,我與中國相伴。
當“天宮”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太空授課的觀眾中有我充滿渴求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能夠投身于我最為熱愛的航天航空事業,以我個人學識,讓中國的旗幟在無垠的宇宙之中飄舞!而在我醉心于學習,向著未知的太空進發之時,中國亦在追夢的路上前行、拼搏。
我們的.夢想怒放于時代的枝頭,寫就中國的春意盎然,寫就中國夢的春暖花開。這種充滿哲意的聯結,是千年以來“天下大同”的思想傳承,是我們血脈里的團結一心,是“君子不獨親其親,不獨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現代化的核心。
惟愿你與我一般,讓個人夢想融于中國夢,書寫新的故事,新的傳奇,新的詩篇!
天宮課堂觀后感3
20xx年10日16日0時3分,神舟十三號在酒泉發射中心精準點火發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進入空間站,并且要在這個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住上6個月。
20xx年12日9日舉行了《天宮課》第一課,時隔3月后的今天,《天宮課》第二課如期舉行!
在這次課堂中,主講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做了各式各樣的小實驗,每一個都新奇而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小實驗是“點水或冰”與”油水分離”了!
只見老師輕輕擠壓小水袋,在太空浮力作用下,水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噴涌而出,而是像一條懶洋洋的蟲子,慢悠悠地從水袋里爬出來,形成一個懸浮的小水珠。此時,老師輕輕的用玻璃棒一點,整個小水珠就像被魔法師施加了魔法似的,迅速凍結成為一個小冰球,令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后面,小冰球的.溫度居然在不斷升高,卻并沒有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當冰在加熱時會直接融化,沒想到太空中竟然不會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展示完“點水成冰”后,老師們又做了個“油水分離”的實驗,在太空中油和水是混合的,老師們將小瓶子像陀螺一樣轉動,油水又分離了,太神奇了!!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課堂在大家的驚嘆中結束了。天宮課堂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宇宙的奧妙,還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別樣課堂學習的樂趣,真是一舉兩得!
天宮課堂觀后感4
此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當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我在地面課堂的現場多次聽到了學生們的驚呼和掌聲。離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這些美妙現象的震撼。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貼中國結時,我感覺到現場所有的聽眾都摒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圖標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它被穩穩的貼在水膜上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次授課活動在青少年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
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
天宮課堂觀后感5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我們看了“天宮課堂”,讓我收獲很大,感觸很深。
這是一堂來自遙遠的太空上的課堂,我們坐在教室里,認真聆聽這堂“遠隔千里”的課。
課程一開始,我們看到了由“中國空間站”攝像頭傳來的地球畫面,看著屏幕上的蔚藍色星球,我不禁贊嘆:“多美啊!”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地球的模樣。隨著鏡頭切換,又看到了中國宇航員出倉的場景,我們不禁為強國稱贊。接著,我們看到了空間站內的場景,王亞平阿姨正在和地面上的小朋友們遠距離對話,還給我們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在空間站中是如何走路的、如何在空間站內轉身、將一顆小水珠內注入顏料等等。在看到王亞平阿姨把一個裝滿水的`、沒蓋蓋子的瓶子扔出去,我甚至以為水會灑出來,可沒想到水居然紋絲不動,我便知道了:由于失重環境,水在太空中不會灑出;在水膜張力實驗中,我看到了水膜是如何變成水球的、往水球里注入顏料后水球的變化、在水球里放泡騰片后的夢幻般的場景......
這次課堂,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許多美景:地球鳥瞰、茫茫的宇宙、失重狀態下的改變、失重條件下如何研究細胞生長發育等等。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祝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引領世界!
天宮課堂觀后感6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后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后,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里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里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天宮課堂觀后感7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20xx年3月22日下午,xx中學組織學生觀看了“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相互配合給青少年帶來的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這些實驗操作從遙遠的太空傳到地球上,一下子吸引住了廣大師生好奇的眼球。大家眼睛緊緊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當3位航天員老師展示講解完一個實驗,同學們總是自發的.鼓掌。科學實驗的開展與空間科學設施的介紹和展示,已經讓一顆顆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尤其天地互動環節,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將學生的情緒推向了高潮。觀看完直播課后,我校物理教師馮永林還帶領九年級學生結合空中課堂的實驗,開展了實驗課程。
xx中學一直以來就注重學生科技創新素養的提升,近年來建設學校科技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科技活動室,為學生體驗科學、探索科學提供場所,培養學生科技興趣。“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此次觀看“天宮課堂”直播,進一步激發了我校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動力,以夢為馬,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觀后感8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天空課堂”第二課開講了,宇航員帶領我們感知宇宙的奧秘。
主講王老師給我們講的第一個實驗是:“太空冰雪”由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的液球,用毛根觸碰后變成了一顆“冰球,實際是“熱球”。第二個實驗是:“液橋演示”在太空用液體可以搭“一座橋”第三個實驗是:“水油分離”在太空站小瓶里的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只有快速旋轉小瓶,水油在離心作用下才分層。第四個實驗是:“太空拋物”王老師拿出可愛的冰墩墩向外拋出后,冰墩墩沒有下落,而是沿著原有方向勻速前行。實驗做完后,葉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實驗柜,我了解到高微重力實驗柜可支持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實驗。懸浮實驗臺有內外兩層,可通過噴氣和磁懸浮控制。無容器實驗柜能讓實驗樣品可懸浮,與容器表面不接觸。最后宇航員還回答了網友們和同學們的問題。
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到了太空更多的'知識,也認識到了宇航員們“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學習上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在追夢的路上,我們也要克服種種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
天宮課堂觀后感9
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天宮課堂第三課就在今天上課了!
本次的課程,還是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配合進行授課,在10月12日下午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播了!
因為這一次的課程還是天上和地上配合著上課,所以開始前,地面上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多知識,終于可以見到航天員老師們了。
本次的實驗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這里面都隱藏著無數的物理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學習。這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教學的.方式來上課非常的有趣,讓我難以忘懷。
這次的課程讓我印象深刻,也激發了我對航天的學習興趣,真希望在未來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到天上去,感受一下宇航員的感覺!
天宮課堂觀后感10
在20xx年12月9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里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后,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天宮課堂觀后感11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1
今天下午,我懷著無比激動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通過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的授課,我了解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及空間科學設施。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太空試驗向我們展示宇宙魅力,為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讓我見識了嶄新的宇宙世界,也懂得了要有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好好學習,一往無前。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跡,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2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家里觀看天宮課堂。我懷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早早地坐在了屏幕前等待觀看直播。
課堂上,航天員老師們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知道在生活中油會浮在水的上面。可是,在空間站里,水油分層的.現象竟然消失了。王亞平老師講,通過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才能實現水油分層。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盡管這其中的原理我還不太懂,但是覺得特別有趣。我一定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也去探索太空奧秘。
天宮課堂觀后感12
在太空中,有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天宮課堂》探索太空的奧秘吧!
瞧,葉老師是飄起來了嗎?其實不是,葉老師在演示走路呢!原來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著睡覺一樣,橫著的。這可與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沒有一點要飄起來的樣子,就是正著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來,我們再來看看太空中轉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氣向后轉是不行的,必須要用手臂的力氣,轉身時,右肢要快速旋轉,才能轉過身來,在地球上轉身,只要身子隨著腳向后轉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壓,乒乓球最終都會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王老師做實驗吧。王老師先把一只黃色的乒乓球放進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沒有浮起來,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實驗啊,我對太空充滿了向往。
我感覺宇航員應該很辛苦,他們肯定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做出了這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卻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他們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我要向這些宇航員們學習,將來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天宮課堂觀后感13
今天我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由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授課。
航天員們為大家做了許多實驗。我對太空拋物實驗很感興趣,我認為非常神奇!它演示了太空拋物和天地之間拋物的區別。平時,我們扔東西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接住時,扔出的物體會呈現出一條拋物線,然后物體向下落去。而在空間站,當我們扔出東西時,由于太空中沒有引力,拋出的東西就會沿原有的方向勻速地前進著,物體像被什么牽引著一樣始終不會落下去。我定定地看著,覺得特別奇妙。
我們每天只會迎來一次日出,送走一次日落,而在太空中空間站的航天員們,每天會迎來十六次日出日落,因為他們在神舟十三號飛船里面,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空間站里,因為沒有地球表層大氣層的`阻礙,航天員說觀賞到的月亮會比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更加的明亮、更加的透徹。
在這堂課中,宇航員們還展現了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宇宙是擁有無窮無盡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
讓我們張開夢想的翅膀,向無窮宇宙出發吧!
天宮課堂觀后感14
看到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竟然在空間站為我們授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不足百年的時光。中國這只東方雄雞已然屹立于世界之巔,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科技強國,這是多少代中國人奮力拼搏的結果。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的成功,為中國的航天英雄們點贊。
看著三位航天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各種知識,那些只有在太空才有的神奇場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那個“冰雪實驗”讓我嘆為觀止。王亞平阿姨用吸管緩緩擠出一個水球,水球就這樣慢慢地脫離水袋,因為重力的緣故,水球就這樣漂浮著,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茅根一觸碰這個水球,水球竟然變成了冰球。后來經過王亞平阿姨的解釋,我才明白,這是過飽和乙酸鈉液體球迅速結晶變成固體,雖然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這些神奇的實驗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一課,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當然最要感謝的當然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天宮課堂觀后感15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說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并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心得體會03-16
天宮課堂觀后感12-25
天宮課堂觀后感12-30
《天宮課堂》觀后感11-12
天宮課堂直播授課心得(精選16篇)12-11
天宮課堂觀后感范文05-31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03-22
天宮課堂第三課心得02-09
天宮課堂觀后感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