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通用5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1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后,黃文秀的事跡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干部群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通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跡,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著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干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后,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說:“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斗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2
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2019-2020年度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白巖松這樣向黃文秀致頒獎詞,催人淚下。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則再次引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斗人生,點點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淚目。
換一種方式認識黃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鋪直敘,娓娓道來的英模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節奏飛快,藝術表達新奇,開場就以倒敘手法將觀眾的.情緒迅速拉到頂點。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打電話發微信預警山洪,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該劇開篇用急促緊張的鏡頭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后時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講到這里,導演卻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墻的電影語言——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直接面對鏡頭,像對觀眾訴說一樣,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的無悔青春。不少觀眾表示:“好故事越真摯,越打動人。開場的山洪,黃文秀坐在車里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紹,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淚為黃文秀而流。看著黃文秀殉職前在車內的自我介紹,再看她帶著父親看天安門,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越動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兒》,又像去年看黃文秀事跡圖片展那樣忍不住哭了。舍小我,為大我。內心有多熱愛人民,才有如此堅定信念,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向黃文秀致敬!”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3
《大山的女兒》作為脫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贊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皮膚黝黑,穿著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著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著眼鏡,梳著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說著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著鄉親們脫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說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說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致、不夸張、不做作!講實事、說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采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敘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著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里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4
黃文秀生前是北京師范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2022年3月,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22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不忘初心,她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詮釋了奉獻精神,30歲是蓬勃發展的年齡段,她選擇了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到基層中去,在任第一書記的時間里,這個好學、聰慧的女孩放下在城市的舒適,勇敢的投身于田間地頭,“要想讓老百姓愿意接近我,就得讓老百姓覺得我和他們是一樣的。”黃文秀在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過程中吃到了很多苦,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每次群眾工作做不通時,她都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到貧困戶家里時,她不再像之前一樣只顧著自己的問題,而是切身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思考;貧困戶一次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邊幫他們干農活邊聊天。“你這個女娃娃還真是難纏得很哩!”村民們慢慢接受了她。這也更加堅定了黃文秀能夠做好第一書記的決心。
她是青年堅守初心的.榜樣。“我是一名黨員,是來自百色革命老區的壯家兒女,將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這就是黃文秀的初心,樸實而堅定,她從百色這片紅色土地上走出去、又走回來,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為了基層工作,她經受了風吹日曬,嚴寒酷暑,她雖再不能回到她的扶貧村,但卻筑起了一座黨員干部堅守初心的精神豐碑。
鞠躬盡瘁,她是青年奮斗追夢的榜樣。立足基層、扎根泥土,埋頭苦干、不為名利,與群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為駐在村脫貧攻堅傾注了心血和汗水,在平凡的扶貧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也是我輩學習的楷模,積極向上、遇到困難絕不氣餒,傾心于群眾。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上最壯觀的事業”,這句來源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話常被青年人當作勵志的話語,黃文秀在脫貧攻堅事業中散發出了她的光芒,照亮了每個脫貧攻堅工作者的生命,她生如夏花般絢爛!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5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在各大新聞媒體上被廣泛宣傳,引發了社會的熱議。作為北京師范大學選調生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里選擇輕松的生活,從事輕松的工作,但是“固執”的她卻毅然選擇回到她那窮困的老家,因為她心中始終掛念著家鄉的困難群眾。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里行間里,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艱苦的。從家鄉困難群眾最開始對她的“質疑”,認為她只是來這里鍍金的,不會真心扎根這里幫助大家脫貧,到后來走村入戶,“死皮賴臉”的`向鄉親們了解情況、收集訴求,全完將自己融入困難群眾之中,到后來老鄉們慢慢接受她、認可她,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也充滿了委屈。她背地里流過多少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她始終將自己的責任扛在肩上,將自己的使命記在心中。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里行間里,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快樂的。“我也要讓家里的孩子在大學里申請入黨”,讓孩子入黨是她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是她希望將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責任繼續傳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長征,是她在駐村一年時間里車輪走過的印記,也是她將自己奉獻給基層、奉獻給困難群眾的永恒記憶。
黃文秀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精神必將長存,必將成為所有扶貧干部的標榜。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學習她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精神,學習她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為了困難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愿犧牲寶貴生命的無畏精神,她和所有奮斗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干部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榜樣《大山的女兒》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山的女兒心得(精選6篇)09-01
大山的女兒觀后感(通用5篇)08-10
大山的女兒觀后感(通用6篇)08-10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后感(精選5篇)08-10
《大山的女兒》觀后感(通用7篇)08-10
幼師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后感(精選5篇)08-10
大山的女兒觀后感450字(精選5篇)08-10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心得體會(精選8篇)09-03
教師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精選5篇)09-03